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章 挪移乾坤(4)

朱文羽雖已傷愈,乾坤大挪移神功也練到了第六層,第七層不讓練,也算是有大成了,只是在這住了半年,朱文羽和瑪雅二人都早已對張無忌一家十分依戀,便和自己的至親親人無異,頗爲不捨離開,正好又是年關將近,便乾脆過了年再說。朱文羽頗爲賣力地跟著張無忌一起去深山之中打獵,打些野豬野狼之類,弄些肉食,倒也不錯,反正嚴冬之下,這肉掛在屋檐之下,十天半月也壞不了。眼下雖是大雪隆冬,不過張無忌和朱文羽身手俱已趨絕頂,這點小小的封山之雪自然根本不在話下。

張無忌小時候曾在海外荒島“冰火島”上長大,十歲才和父親張翠山、母親殷素素迴歸中原,這等野外打獵之事自是熟識無比,當年和趙敏一同隱居深山之時,趙敏自是極不習慣,什麼事都需得自己動手,銀錢除了偶爾到山外鎮(zhèn)中採辦些山裡出不了的鹽巴火石之外,便是有時給家裡人扯些布做幾件新衣裳,根本沒處用,一年下來最多也用不上三四兩銀子,當年剛隱居之時隨身帶的幾百兩銀子花了二十年也沒花完,都已快成廢銅爛鐵了,至於趙敏當年身爲郡主還隨身帶著幾千兩的銀票,都快朽爛了,看來是永遠用不上,只便宜了那些錢莊。不過這些年曆經(jīng)戰(zhàn)禍,那些錢莊到底在還不在,銀票還有沒有用,倒也難說得很。倒是張無忌卻是自然不過,先是找個山洞住著,後來發(fā)現(xiàn)這片深谷中的空地,便蓋了幾座木屋,住了下來,這一住便是二十年,弄得趙敏也成了裡裡外外一把好手,餵雞餵豬,栽種果樹,針紅女工,醃菜臘肉,無一不會無一不精,把個嬌貴的蒙古郡主過得直如農(nóng)家村婦一般,張無忌也曾感嘆趙敏跟著自己這個草莽粗漢受苦了,趙敏卻是含笑搖頭,只有她自己知道,受再多的苦,再多的累,只要能天天和這個自己無時無刻不掛在心上的男人在一起,日間和他談笑,晚上同牀共枕兩廂依偎,看著這個屬於自己的男人躺在身邊沉睡時寧靜的臉龐和微微顫動的睫毛,心中便會涌起一種巨大的幸福和滿足,什麼苦什麼累都已拋在腦後了,只願這樣的日子能天長地久到老到死。

不過這下山中的猛獸可就有點遭殃了,特別是些野豬野狼之類。朱文羽很小便被朱元璋接到宮中,錦衣玉食,和那張無忌小時遭際全然不同,對他來說,在這山中打獵實是新奇無比之事,總是有無數(shù)的問題,至於見到獵物,朱文羽決然不待張無忌動手,早已衝了上去,憑他如今的身手,無論碰到什麼野獸,就算是餓急了的野豬,也禁不起他兩掌,跑得更沒他快,幾乎是無處可逃。本來朱文羽剛開始想用劍,張無忌道是這些野獸的皮毛有用,可以做冬天保暖的外套,不叫用劍,朱文羽便往往湊上去便是兩掌,這易氣養(yǎng)生訣和乾坤大挪移兩大神功何等勁力,那獵物早已死翹翹了。若不是張無忌時不時地說是夠了夠了,恐怕憑著朱文羽的興致,這方圓五六十里的深山之中野豬野狗野狼之類恐怕難逃絕種之禍。

朱文羽畢竟年輕,小孩兒心性頗濃,只要見著活物便往上湊,跟著張無忌打獵不過四五次,已是活逮回來十餘隻松鼠野兔之類,那些小動物跑得再快,也難逃朱文羽的輕功,明武兄弟倒無所謂,卻把明昭高興壞了,一隻也不許殺,全都得養(yǎng)著,瑪雅也覺新鮮,姐妹兩個練功之餘便成天擺弄這些小松鼠小兔子,明昭還纏著朱文羽做了一堆的小籠子用來關他們,搞得朱文羽大冬天的在屋外頭當了幾天木匠。只不過他神功已成,早已不懼寒暑,又十分喜愛明昭這個可愛機靈調(diào)皮的小妹妹,這木匠當?shù)靡彩切母是轭娪凶逃形读T了。

但朱文羽也沒忘了山外,和張無忌一道出山到丹棱縣鎮(zhèn)採辦些年貨,朱文羽和張無忌說了一聲,往那丹棱縣令莫多的縣衙投了封書信,道是傷已養(yǎng)好,會在山裡過年,過完年再出山,叫他稟報朱元璋一聲。至於張無忌和趙敏的名字,自然是一字不提。那莫多看朱文羽和瑪雅二人進山都半年了,音訊全無,早已焦急不已,又不敢斷言朱文羽傷重不愈而亡,又無從尋起,接到書信,大喜過望,忙修書報往成都按察使孫昌旭,莫多隻是一介七品小吏,位小職微,無直奏之權,只能由孫昌旭擬密摺上奏洪武皇帝朱元璋了。

朱文羽懷中也有些銀子,忙不迭地買了不少年貨玩具,又買了幾個面具,居然還有幾個糖人兒,一同帶回山中算是給明昭兄妹三人的過節(jié)之禮,三人自小住在山中,哪玩過這些玩意兒?自是歡欣鼓舞,連老成持重的明武兄弟也是興奮不已,連忙稱謝,至於小明昭,更是“文羽哥哥文羽哥哥”親熱地叫個不停,和瑪雅一道戴著面具又玩你追我趕的遊戲去了。

“師父,你是不是和皇上老叔很熟?”朱文羽想著這次給莫多留書之時張無忌再三強調(diào)不可提自己和趙敏的名字,抽空問道。

“嗯,算是幾十年前的老朋友罷,當年我們一起都在義軍之中,共舉義旗,起兵反元。”想起歷歷往事,張無忌不禁失神地輕輕哼唱:“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爲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朱文羽喃喃道。他自不知這是當年明教中極爲流行的一首歌謠,第一次聽到,卻是立刻便被吸引了。他回想起死於戰(zhàn)禍的父母雙親,還有年幼的哥哥,又想起自己和陳老夫子相依爲命,他飢一頓飽一頓地在街上混日子,直到朱元璋將他們接到宮中爲止,纔算結束了這段流離顛沛衣食無著的生活。後來雖然在宮中長大,卻總也忘不了小時候那段時時餓著肚皮艱難度日的時光。他是個幸運兒,只因當年雙親救過朱元璋一次,朱元璋又不忘舊恩接他入宮,否則他還不是和那些普通的孤苦孩童一般,在苦難和飢餓中慢慢長大?若是沒有戰(zhàn)禍,若是雙親沒有慘死於兵亂,他家在地方上也算得上是個殷實富裕之家,又哪會受這些苦痛?像他這樣因爲戰(zhàn)禍家散人亡的百姓又有多少?真的是“憐我世人,憂患實多”!如今大明初建,天下初平,百姓好不容易纔能過上些安生日子,卻又有天衣盟暗中搗亂,行刺南宮靈,想要篡奪朝廷高位,製造滅門案,聚斂錢財,若是讓他們得逞,武林中人又得經(jīng)歷一場大劫,弄得不好又會兵連禍結,真的還是“憐我世人,憂患實多”了。

“文羽,你宅心仁厚,雖有時有些頑皮胡鬧,但也無傷大雅,爲師並不十分擔心,並非不相信於你,只是再和你說一遍囑咐一句,文羽你須得牢記心中。你任督二脈已通,武功大有精進,但學武只爲防身,絕非爲了傷人,絕不可挾武作惡。你在皇宮中長大,朱兄弟……哦,不,洪武皇帝對你信任有加,身份特殊,再加上這身功夫,在武林中當有一席之地,你當盡力爲武林中人謀福,利用你朝廷中人的特殊身份,化解仇怨,少些紛爭,各門派和睦相處,別再起什麼爭端了。至於百姓,我想你也做不了什麼,朱元……洪武皇帝出身義軍,想來也會做個好皇帝,自會以百姓爲重。若是他有什麼倒行逆施爲禍百姓之舉,你便替我張無忌帶話給他,我明教起兵驅虜抗元,便是因爲中原百姓受盡元蒙欺凌,憐我世人,憂患實多,老百姓只想安居樂業(yè),過點安生日子,若是連這點都做不到,也自會有人如反元一般再起兵反他,要他別忘了當年明教的誓言。若他並沒什麼對不起老百姓之處,這話便不用說了,讓他安安生生做好自己的皇上罷。”

“師父,當年你和皇上老叔在義軍之中,你和他誰上誰下?”朱文羽突然問道,他想著張無忌如此武功,不太可能屈居人下,況且張無忌說起朱元璋之時並無多少敬畏之意,估計原來師父大約還在朱元璋之上。

“論年紀自然是他大我許多。原來我和他同屬義軍,本來便是極爲熟識的朋友,也不用分什麼上下大小。只是他帶著常遇春常大哥,徐達徐大哥領兵抗元,居功至偉,他得這天下也算是理所應當?shù)摹!睆垷o忌語氣平和,並未正面回答朱文羽的問題,倒更讓他覺出洪武皇帝朱元璋定然職位還在師父張無忌之下。他哪知當年朱元璋只是明教之中的一介教衆(zhòng),這張無忌卻已是明教教主了。

“師父和鄂國公魏國公都認識?”

“你是說徐達和常遇春吧?我和常遇春大哥最熟,他還救過我的命。徐達徐大哥也救過我,然後便是朱……便是洪武皇帝了,至於湯和他們,我不是太熟悉,見過幾次而已。”張無忌頓了一頓,嘆道:“唉,都怪我,常大哥英年早逝,還是因我那時剛學醫(yī)道,胡亂醫(yī)治常大哥的截心掌之傷,累得常大哥元氣大損。”其實後來張無忌隱居之後也曾想過再去給常遇春醫(yī)治一次,設法讓他恢復精元的,卻不料大明建朝未久,洪武二年便暴卒而亡,張無忌常悔常遇春乃是因己而死,時時耿耿於心。

朱文羽對常遇春卻並不在意,他關心的是另一件事,略一思索,又問道:“師父,那你覺得魏國公徐達會不會再起兵反皇上老叔?”

“哦?”張無忌頗爲意外,一時不明朱文羽之意。“爲何會這麼想?”

第十九章 兄妹情深(9)第四十一章 情歸何處(8)第一章 書閣得經(jīng)(3)第二十一章 雪嶺玉龍(2)第三章 打馬南宮(4)第二十五章 羅漢大陣(3)第二十三章 暗涌伏波(6)第三十一章 師徒情真(5)第二十八章 內(nèi)宮刺客(5)第十九章 兄妹情深(5)第十八章 泣血青藤(6)第二十二章 燕山魏園(3)第十章 成都遇故(1)第十二章 深山隱客(7)關於少林寺第一章 書閣得經(jīng)(8)第二十四章 王府刺客(2)第二十六章 武當驚變(2)第十一章 雪夜絕殺(3)第十九章 兄妹情深(5)第二十章 挪移乾坤(6)長江概況第二章 初窺門徑(4)第十六章 襄陽聚龍(2)第二十二章 燕山魏園(4)第二十五章 羅漢大陣(9)第十一章 雪夜絕殺(9)第二十四章 王府刺客(5)關於錦衣衛(wèi)第一章 書閣得經(jīng)(6)第十三章 如意神劍(11)第三十九章 煮豆燃箕(3)第 三十 章 冰火重天(9)第十章 成都遇故(7)第九章 唐門門主(7)第七章 掌門慢毒(2)第七章 掌門慢毒(5)第十三章 如意神劍(10)第十二章 深山隱客(7)明朝十大回回名將第十章 成都遇故(7)第二十六章 武當驚變(2)第四十一章 情歸何處(5)第三十七章 九陰白骨(2)第六章 暗香疏影(2)第三十四章 機關重重(6)第一章 書閣得經(jīng)(9)第二十七章 魏公之死(3)第四章 滅門命案(8)第一章 書閣得經(jīng)(6)第二十七章 魏公之死(6)第三十八章 水淹石牢(1)長江概況第六章 暗香疏影(3)第三章 打馬南宮(6)第四十一章 情歸何處(6)第三十七章 九陰白骨(6)第二十三章 暗涌伏波(3)第八章 川中欽差(9)第六章 暗香疏影(2)樂山大佛第十三章 如意神劍(6)第十七章 魏國公府(6)第三十一章 師徒情真(2)第十一章 雪夜絕殺(3)第 三十 章 冰火重天(8)第二十章 挪移乾坤(3)第六章 暗香疏影(8)第八章 川中欽差(5)第三十三章 天衣深谷(8)第九章 唐門門主(6)關於大結局的說明第 四十 章 無忌有忌(9)第 三十 章 冰火重天(5)第三十四章 機關重重(7)第一章 書閣得經(jīng)(11)第十六章 襄陽聚龍(7)第四章 滅門命案(4)第三十七章 九陰白骨(7)第二十七章 魏公之死(1)第二十三章 暗涌伏波(1)第三十四章 機關重重(7)第七章 掌門慢毒(10)第三十五章 石臺祭天(1)第三十六章 蒙古高手(3)第三十一章 師徒情真(8)第二十二章 燕山魏園(4)第八章 川中欽差(2)第二十六章 武當驚變(1)第十三章 如意神劍(7)第八章 川中欽差(1)第三十五章 石臺祭天(4)第三十二章 羣雄齊聚(8)第三十八章 水淹石牢(5)第九章 唐門門主(2)第十三章 如意神劍(5)第二十章 挪移乾坤(1)第二十四章 王府刺客(1)第三十五章 石臺祭天(1)
第十九章 兄妹情深(9)第四十一章 情歸何處(8)第一章 書閣得經(jīng)(3)第二十一章 雪嶺玉龍(2)第三章 打馬南宮(4)第二十五章 羅漢大陣(3)第二十三章 暗涌伏波(6)第三十一章 師徒情真(5)第二十八章 內(nèi)宮刺客(5)第十九章 兄妹情深(5)第十八章 泣血青藤(6)第二十二章 燕山魏園(3)第十章 成都遇故(1)第十二章 深山隱客(7)關於少林寺第一章 書閣得經(jīng)(8)第二十四章 王府刺客(2)第二十六章 武當驚變(2)第十一章 雪夜絕殺(3)第十九章 兄妹情深(5)第二十章 挪移乾坤(6)長江概況第二章 初窺門徑(4)第十六章 襄陽聚龍(2)第二十二章 燕山魏園(4)第二十五章 羅漢大陣(9)第十一章 雪夜絕殺(9)第二十四章 王府刺客(5)關於錦衣衛(wèi)第一章 書閣得經(jīng)(6)第十三章 如意神劍(11)第三十九章 煮豆燃箕(3)第 三十 章 冰火重天(9)第十章 成都遇故(7)第九章 唐門門主(7)第七章 掌門慢毒(2)第七章 掌門慢毒(5)第十三章 如意神劍(10)第十二章 深山隱客(7)明朝十大回回名將第十章 成都遇故(7)第二十六章 武當驚變(2)第四十一章 情歸何處(5)第三十七章 九陰白骨(2)第六章 暗香疏影(2)第三十四章 機關重重(6)第一章 書閣得經(jīng)(9)第二十七章 魏公之死(3)第四章 滅門命案(8)第一章 書閣得經(jīng)(6)第二十七章 魏公之死(6)第三十八章 水淹石牢(1)長江概況第六章 暗香疏影(3)第三章 打馬南宮(6)第四十一章 情歸何處(6)第三十七章 九陰白骨(6)第二十三章 暗涌伏波(3)第八章 川中欽差(9)第六章 暗香疏影(2)樂山大佛第十三章 如意神劍(6)第十七章 魏國公府(6)第三十一章 師徒情真(2)第十一章 雪夜絕殺(3)第 三十 章 冰火重天(8)第二十章 挪移乾坤(3)第六章 暗香疏影(8)第八章 川中欽差(5)第三十三章 天衣深谷(8)第九章 唐門門主(6)關於大結局的說明第 四十 章 無忌有忌(9)第 三十 章 冰火重天(5)第三十四章 機關重重(7)第一章 書閣得經(jīng)(11)第十六章 襄陽聚龍(7)第四章 滅門命案(4)第三十七章 九陰白骨(7)第二十七章 魏公之死(1)第二十三章 暗涌伏波(1)第三十四章 機關重重(7)第七章 掌門慢毒(10)第三十五章 石臺祭天(1)第三十六章 蒙古高手(3)第三十一章 師徒情真(8)第二十二章 燕山魏園(4)第八章 川中欽差(2)第二十六章 武當驚變(1)第十三章 如意神劍(7)第八章 川中欽差(1)第三十五章 石臺祭天(4)第三十二章 羣雄齊聚(8)第三十八章 水淹石牢(5)第九章 唐門門主(2)第十三章 如意神劍(5)第二十章 挪移乾坤(1)第二十四章 王府刺客(1)第三十五章 石臺祭天(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道真| 福清市| 鄂伦春自治旗| 巩留县| 四子王旗| 图木舒克市| 长顺县| 赤峰市| 都江堰市| 远安县| 固阳县| 宝应县| 资兴市| 扎囊县| 高雄县| 沙河市| 基隆市| 文化| 观塘区| 刚察县| 鄂温| 仁怀市| 清镇市| 永丰县| 佳木斯市| 古交市| 清水县| 邓州市| 黄陵县| 哈巴河县| 揭西县| 双江| 西平县| 三都| 兴安县| 曲麻莱县| 甘孜| 沐川县| 平潭县| 宝坻区| 扎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