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arless Joe?”
“劍客?”
“哈哈哈……”
橋下據點,訓練的兩人互相拿外號打趣著對方。
開門紅成功之後,他們運營的噱頭也逐漸有了熱度,Joe被冠以了Gearless之名。
林安則是因爲標誌性的閃電KO像極了扶桑所尊崇的拔刀斬,都是開局一瞬間就秒殺對手,所以就被冠與了劍客的稱號。
“喂,我聽說了,你下個對手可不簡單?!?
打趣過後,Joe說起了正事。
“是啊,如果只是打贏,倒也並非難事。
但要完成閃電KO的話,可謂是地獄級難度。
巖守,第126名,稱號是不破崗巖。上一屆曾經和勇利打過,是堅持時間最長的選手,抗擊打能力與防守能力堪稱恐怖。
要不是他的進攻實在無力且簡陋,排名進前50絕不是難事。
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挑戰那些自認爲攻擊能力很強的選手,目前看來,我是被他瞄準了?!?
一邊對著沙袋出拳,林安一邊平靜的說著,似乎並沒有太多的緊張焦慮。
Joe倒是佩服林安這種心態,咧嘴一笑,問道:“有把握嗎?”
林安突然停了下來,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Joe然後說道:“倒是有一招,不過,需要你幫我訓練?!?
對於林安的請求,Joe自然爽快的答應了。
可是,訓練的時候,他才知道林安爲什麼會特意提出來了。
這個混蛋使用的招數……是過頂擺拳??!
當初Joe就是被勇利用這一招KO的,心理上總歸是有些彆扭的。
“聽你描述過勇利這一招,在我的判斷上,勇利本身的能力是足以完成這個的,一體機不過是讓他的完成度更高了而已。
力量和速度我都不如勇利,但在初號機的協助下,有預謀的完成過頂擺拳並非不可能。
我大致推算過,以我的力量,所有招數裡面,唯有過頂擺拳纔有KO巖守的可能。”
在對練前,林安稍微解釋了下。
Joe可不管這些,他只是有些牙痛的說道:“所以,我要挨一拳試試力道對吧?”
“嗯……你能躲過去的話,就不用挨的?!?
“然後繼續訓練?”
“……”
Joe無語的翻著白眼,深吸了一口氣後,示意林安可以開始了。
林安也不客氣,點點頭後就擺好了架勢。
使用的是拳擊正架,而不是之前領悟的撒手式。
似乎,從那次之後,林安就忘記了還有撒手式存在一樣……
眼神一凝,林安瞬間前突,做了一個右側沉肩的假動作,吸引了Joe不少注意力之後,左手猛然一個勾拳打出。
注意力高度集中的Joe並沒有被假動作騙到,右手沉穩的迎上去格擋,左拳也捏緊發力,勢要抓住空當一記勾拳呼臉。
林安絲毫不懼,他這套攻擊本就是一套組合拳,左勾拳打完後,右手的上勾拳已然蓄勢待發。
這個時候,其實林安是有兩種選擇的。
更進一步,以上勾拳和Joe的勾拳換傷,或者如此刻般,有預謀的稍稍停頓,上勾拳改爲格擋效果……
林安的右手上勾拳打完後,整個右邊空門大開,左手剛剛使用勾拳被格擋,還來不及回防……
Joe此時剛好右手擋完林安的左勾拳,有著充足的餘量……
一切,只要Joe前進一小步,右手發出後直拳或者勾拳,林安就將被KO……
可是……
Joe眼神驟然一凝,右手使出的竟然是……刺拳!
吃一塹長一智,Joe自然知道該如何應對這種過頂擺拳。
不去貪圖直接KO的利益,僅僅只需要一個快速的刺拳點射,打斷林安的節奏,接下來攻守之勢就會瞬間逆轉。
KO的機會,只有自己來創造纔是最靠譜的!
可是,林安又怎麼會讓Joe輕易得逞?
如果只是這樣,林安又如何擔當得了荒垣的那番評價?
心理的博弈上,林安早就猜到了Joe的破局招式,所以,前一刻,林安的右腳已經悄悄的動了。
上前一步,架勢變換,正架變成了反架,偏頭躲過了刺拳,站位變成了T字有利……
右手的緩衝蓄力已經完成,過頂擺拳,又稱俄羅斯大擺……
嘭!
如同從天而降的一列高鐵,迅猛而沉重的拳頭轟打在Joe的額頭,前所未有的衝擊和穿透力將Joe的面部肌肉衝起波浪……
一拳之下,Joe徑直倒地。
如同枯水的魚兒,接近窒息的艱難而短促的喘息著,眼神幾乎完全渙散……
這樣的一擊,換成普通人,別說立即擊暈,甚至腦震盪已經不可避免了。
但是……
Joe,他爬了起來。
在第9秒的時候,他爬了起來,雖然他爬起來後,只是傻站著,彷彿點一下手指就會倒下去,但是他依舊爬起來了……
事後,Joe緩過神來,他告訴林安……不夠。
不夠,林安的力量還不夠。
Joe看過巖守的視頻,感覺巖守的耐揍能力絕對是超過他的。
這樣的一拳,他都沒有直接失去意識,巖守的話,就更別說了。
無法完成閃電KO,林安這一局即便贏了,也是輸了。
他的造勢,就將於此被終結……
所以,力量。
林安需要更加強大的力量,發力的技巧也需要磨練。
他需要打出更重的拳,那種一拳下去,只要被打中,一切都將塵埃落定的拳頭!
林安與巖守的比賽是兩週後,他還有時間,這段時間內,他必須完成特訓,力量特訓!
於是,第二天早上……
“喂,林安,快點,我們還要去買早飯呢?!?
“是啊,是啊,幸夫都說了今天請我們去吃早飯的?!?
“……”
一大羣小孩的嘰裡呱啦,他們坐在一個廢棄的大輪胎上對林安指指點點,而林安則腰間綁著麻繩,拖著他們前行。
這樣的行走,林安已經持續3公里了。
每前進一步,林安都感覺腳板與地板的接觸變得更加和諧,力量也點點滴滴的從大地涌了上來……
拉輪胎、綁定彈簧後的拳擊、甩臂訓練,手腕綁水壇……
總之,他們能夠想到的各種訓練方法都用上了。
一切只等那場比賽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