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0章 ,宴席之間

一切看上卻都很正常,沒有任何波瀾。可偏偏就在袁肅以爲事情能一直順利下去時,餐廳門口忽然傳來一聲冷“哼”聲,隨即是冷言冷語:“哼,我當以爲是誰呢,原來還是你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混混,現(xiàn)在得意了,總算混到了堂堂大總統(tǒng)裡來了。”

這句話說完,整個餐廳的氣氛瞬間變了下來,之前還在閒聊的袁氏親戚立刻收聲不語。

衆(zhòng)人尋著聲音望過去,只見站在餐廳門口的正是袁四公子袁克端,對方一身洋裡洋氣的打扮,還戴著一副圓形墨鏡,配上時下最流行的中分頭,儼然透露出一股子刁鑽的氣息。

袁肅很清楚袁克端剛纔的話是在針對自己,當初在保定送張鎮(zhèn)芳前往開封上任時,他已經(jīng)與袁克端鬧出了一些矛盾,不過萬萬沒料到在這場合對方居然還是如此肆無忌憚。

“原來是四兄弟,真是別來無恙。”他自然不會跟一個紈絝子弟一般見識,要知道袁克端從小嬌生慣養(yǎng),甚至連袁世凱安排的工作都到了不會上班的地步,與其跟這種人較勁,還不如以容讓的姿態(tài)來彰顯個人的開闊心胸。

“今日你進了咱這屋頭,還真是不把自己當外人了,真真是有了攀上親戚的由頭。我可告訴你,若不是我父親心腸軟,看在你這姓氏上面,也斷然不會給你這個機會。你可要記住了,別以爲你今天能跟我們同桌而坐就得意忘形,什麼身份體統(tǒng)自己可要掂量清楚!”袁克端一邊說著,一邊邁步往裡走,走路樣子與說話的語氣合在一起就是“趾高氣揚”。

他這番話並不算挑明來羞辱袁肅,但是卻比挑明瞭更加傷人,話裡話外的針對性就彷佛是長輩在教訓一個不聽話的晚輩。

“四兄弟說的是,叔父如今畢竟是大總統(tǒng),規(guī)矩禮儀一樣都少不得,我自會多留一個心眼。多謝四兄弟提點了。”袁肅臉色微微變了變,不過卻故意裝作聽不懂的樣子,拐彎抹角的把話兜了一圈。

“算你識相,我可告訴你,你若敢有分毫差池,倒要你看看……”袁克端只當袁肅在賣乖,於是更加得寸進尺的要教訓下去。

然而一番話還沒說完,餐廳外又走來一人,沉著聲音打斷了袁克端的話:“四弟,說什麼呢?克禮是自家兄弟,論年齡還是你的堂兄長,瞧瞧你,愈發(fā)沒大沒小了。”

話音落定,一顛一簸的走進人,正是袁克定。袁克定打心底同樣沒把袁肅當一回事,不過他身爲袁家長子,必然要拿出做長子的素養(yǎng)和氣魄來。更何況他今天與袁肅聊的很痛快,以袁肅現(xiàn)在執(zhí)掌山海關(guān)的權(quán)力地位,日後必然能委以重用,因此該護著的還是得護著。

袁克端不敢與袁克定多頂嘴,只是低著聲音嘟嚷了幾句,便自顧自的在一旁坐下。

袁肅帶著感激的表情上前與袁克定行禮問好,袁克定笑著迴應了幾句,又說袁世凱和幾位夫人馬上會到來,招呼其落座喝茶。

又過了片刻,門外有侍從傳話說老爺及衆(zhòng)夫人已經(jīng)往餐廳來了。袁克定率先站起身來,招呼衆(zhòng)同輩子弟起身到門廊處等候迎接。隨著走廊外面?zhèn)鱽砟_步聲和談話聲,很快就看見一衆(zhòng)人影徐步而來,爲首的正是身穿著一身便裝的袁世凱。

袁世凱個子不高,突起一副肚腩,走起來就像是一顆圓滾滾的南瓜似的。不過即便他整個人身形很滑稽,可步履昂然、氣定神閒,已然透露出一股軍人剛硬和領(lǐng)導者不怒而威的氣魄來。跟在他身後的除了於夫人、沈夫人之外,就是幾名貼身僕從,另外幾名姨太太還要等一會兒纔會陸續(xù)趕來。

跨過餐廳的門檻,袁克定上前向行禮,順便將袁肅做了介紹。

袁世凱上下打量了袁肅一眼,只覺得袁肅滿是一副少年老成,心中已經(jīng)暗暗有了先入爲主的觀念:此子城府不淺。繼而他慈和的對袁肅笑了笑,又說了一些長輩關(guān)心晚輩的話,比如“一路上辛苦了”、“今日太過繁忙所以未曾及時相見”等等之類的話。

袁肅自然是客客氣氣裝作一副晚輩及其下屬一般誠惶誠恐的樣子,順著袁世凱的語氣說了一些十分客套的話。

此次袁世凱設(shè)宴自然是爲了款待袁肅,於是他很熱情的招待袁肅坐在自己身邊,又親自把其他袁氏子弟做了介紹。在這個場合下,他儼然沒有大總統(tǒng)的架子,僅僅是一個大家族長輩的樣子,招待袁肅也十分親切和體貼,比起來甚至要比對親長子袁克定都要好。

宴席正式開始之後,另外幾位姨太太才陸續(xù)趕來,這幾位姨太太在家中地位相差甚大,即便在座次上都顯得很靠後。不過袁世凱向來很重視傳統(tǒng)禮數(shù),所以還專門讓袁肅去見過這幾位姨娘,袁肅一一對她們行了大禮。至於見面禮自然不能在這時候呈上,袁肅已經(jīng)託府上的僕從在宴席結(jié)束之後單獨送到各位姨太太房內(nèi)。

整個宴席很熱鬧,有說有笑,袁世凱還專門與袁肅討論了一些治軍的話題,不過並沒有談論的太深,只是皮毛指教一二罷了。

然而坐在袁世凱另外一側(cè)的袁克定倒是有些心血來潮,時不時的把話題轉(zhuǎn)移到國家大事上,起初是埋怨國民黨到處抨擊時政,之後又是指責中央政府不應該太軟弱。談著談著又扯到國體上,並且還十分露骨的提到“袁氏當國”的字眼。

袁克定話音還沒落,袁世凱臉色漸漸陰鬱下來,然而他卻只是不慌不忙從火鍋裡撈了幾片剛下去沒燙熟的羊肉片,頗有深意的擱到袁克定的碗裡,不冷不熱的說道:“吃東西。”

袁克定看了一眼碗裡沒熟的肉,自然明白父親的意思,不過他卻完全沒當一回事,笑呵呵的說道:“爹,你這就沒必要了,今日我還專門與克禮聊過,克禮都贊同咱們這個時候應該加強中央集權(quán)。克禮畢竟是咱們自家人,用不著見外。”

聽完這番話,袁肅倒是變了臉色,神態(tài)很是難堪。袁克定的意思擺明是在指袁世凱不願意在外人面前談論這些事,這話不說倒好,說出來不僅讓袁肅無地自容,更是讓袁世凱處於尷尬的境地。就算袁世凱沒有把他真正當自己人來看,這話也不能挑明來說。

果不其然,袁世凱表親瞬間閃過慍色,只不過爲了顧全場面氣氛,他只是低沉的厲聲訓斥道:“叫你吃東西就吃東西,這是家宴,不是晚餐會議!”

袁克定怔了怔,趕緊收聲,連忙將碗裡那沒有燙熟的羊肉三下兩下把進嘴裡。

【張國淦1902年中清朝舉人,1904年內(nèi)閣中書及第。1906年,他被選爲考察政治館館員,其後任黑龍江將軍程德全的幕僚。他在黑龍江歷任調(diào)查局總辦、財政x局會辦。1911年2月,他被東三省總督錫良任命爲交涉局總辦。6月,他返回中央,任統(tǒng)計局副局長。12月,袁世凱與南方革命派南北議和開始,張國淦作爲參議隨唐紹儀前往議和。中華民國成立後,張國淦任北洋政府銓敘局局長、國務院秘書長。此後他歷任總統(tǒng)府秘書長、內(nèi)務部次長等要職,和同郷、副總統(tǒng)黎元洪交情深厚。他與段祺瑞、徐世昌也是好友,袁世凱即皇帝即位前後,段祺瑞與之對立,張國淦曾從中調(diào)停。

廕昌(1859—1928),字五樓,後改字午樓,滿洲正白旗人,姓氏不詳。清末民初軍事政治人物,清末陸軍大臣。早年畢業(yè)於同文館。後留學德國,習陸軍。歸國後歷任洋武備堂總辦、出使德國大臣、江北提督、陸軍部侍郎、尚書等職。武昌起義時,奉命率軍赴武漢鎮(zhèn)壓,屢敗。民國成立後,曾被袁世凱任爲總統(tǒng)府高等顧問、侍從武官長、參政院參政和參謀總長等職。

袁克定(1878年-1958年),字雲(yún)臺,別號慧能居士,外號袁大瘸子,河南項城人,袁世凱長子,原配於氏所生。辛亥革命爆發(fā)後,受其父之託,拉攏汪精衛(wèi)。後鼓吹帝制,幫助父親袁世凱復闢。袁世凱死後,袁克定遷居天津隱居。曾任開灤礦務總局督辦。1958年,袁克定在張伯駒家中去世,時年81歲。】

第8章 ,會見蔡鍔第76章 ,試重機槍第38章 ,逐步善後第64章 ,兒女情長第56章 ,見林伯深第84章 ,長江之西第24章 ,其人之道第35章 ,制訂政策第40章 ,改變心思第61章 ,鄭家大少第10章 ,各懷鬼胎第15章 ,順利突圍第4章 ,鬆坡百里第57章 ,遇袁克端第69章 ,急流直下第78章 ,突然而見第28章 ,繼任賑災第115章 ,長遠打算第69章 ,實業(yè)之想第27章 ,迎王懷慶第93章 ,藉機而入第7章 ,針鋒相對第80章 ,時局進展第42章 ,忠言逆耳第91章 ,募工募役第36章 ,俘周寶林第56章 ,見林伯深第79章 ,決心一博第51章 ,英人扶持第66章 ,化工產(chǎn)業(yè)第107章 ,保存名義第60章 ,北洋新星第65章 ,說趙山河第11章 ,請纓出戰(zhàn)第81章 ,王磷同憂第68章 ,軍火事故第71章 ,重新聚力第63章 ,北京夜談第31章 ,南方籌謀第42章 ,分配防區(qū)第7章 ,針鋒相對第82章 ,少更於老第57章 ,軍火清單第86章 ,給下馬威第28章 ,根本隱患第50章 ,約談合作第63章 ,引見同窗第18章 ,一時衝突第35章 ,制訂政策第79章 ,再見其人第51章 ,謀將加盟第87章 ,林氏合作第5章 ,商業(yè)計劃第35章 ,合擊圍堵第3章 ,酒後親王第63章 ,招募改制第69章 ,一戰(zhàn)前夕第79章 ,外內(nèi)異乎第33章 ,學堂同窗第41章 ,除夕夜宴第4章 ,劫掠銀行第11章 ,別有用心第66章 ,帝制進言第42章 ,府院巧遇第53章 ,一戰(zhàn)陰影第64章 ,烏雲(yún)密佈第110章 ,妥善善後第70章 ,梟雄末路第61章 ,汽車公司第41章 ,當衆(zhòng)翻臉第10章 ,轉(zhuǎn)危爲安第41章 ,除夕夜宴第71章 ,藉機獵取第90章 ,擬兩部分第33章 ,學堂同窗第16章 ,遼東善後第21章 ,軍事部署第88章 ,控制戰(zhàn)爭第56章 ,培植親信第54章第100章 ,深夜突襲第94章 ,綁架之案第82章 ,少更於老第99章 ,隨縣之戰(zhàn)第6章 ,不留俘虜第16章 ,善後之計第1章 ,另有心計第85章 ,見何其鞏第48章 ,南北駁火第85章 ,見何其鞏第34章 ,著手發(fā)展第17章 ,獲其消息第83章 ,中央軍系第59章 ,約定與會第107章 ,保存名義第22章 ,進取商丘第49章 ,並不簡單第19章 ,趁勢而起第23章 ,臨行安排第70章 ,南下籌備
第8章 ,會見蔡鍔第76章 ,試重機槍第38章 ,逐步善後第64章 ,兒女情長第56章 ,見林伯深第84章 ,長江之西第24章 ,其人之道第35章 ,制訂政策第40章 ,改變心思第61章 ,鄭家大少第10章 ,各懷鬼胎第15章 ,順利突圍第4章 ,鬆坡百里第57章 ,遇袁克端第69章 ,急流直下第78章 ,突然而見第28章 ,繼任賑災第115章 ,長遠打算第69章 ,實業(yè)之想第27章 ,迎王懷慶第93章 ,藉機而入第7章 ,針鋒相對第80章 ,時局進展第42章 ,忠言逆耳第91章 ,募工募役第36章 ,俘周寶林第56章 ,見林伯深第79章 ,決心一博第51章 ,英人扶持第66章 ,化工產(chǎn)業(yè)第107章 ,保存名義第60章 ,北洋新星第65章 ,說趙山河第11章 ,請纓出戰(zhàn)第81章 ,王磷同憂第68章 ,軍火事故第71章 ,重新聚力第63章 ,北京夜談第31章 ,南方籌謀第42章 ,分配防區(qū)第7章 ,針鋒相對第82章 ,少更於老第57章 ,軍火清單第86章 ,給下馬威第28章 ,根本隱患第50章 ,約談合作第63章 ,引見同窗第18章 ,一時衝突第35章 ,制訂政策第79章 ,再見其人第51章 ,謀將加盟第87章 ,林氏合作第5章 ,商業(yè)計劃第35章 ,合擊圍堵第3章 ,酒後親王第63章 ,招募改制第69章 ,一戰(zhàn)前夕第79章 ,外內(nèi)異乎第33章 ,學堂同窗第41章 ,除夕夜宴第4章 ,劫掠銀行第11章 ,別有用心第66章 ,帝制進言第42章 ,府院巧遇第53章 ,一戰(zhàn)陰影第64章 ,烏雲(yún)密佈第110章 ,妥善善後第70章 ,梟雄末路第61章 ,汽車公司第41章 ,當衆(zhòng)翻臉第10章 ,轉(zhuǎn)危爲安第41章 ,除夕夜宴第71章 ,藉機獵取第90章 ,擬兩部分第33章 ,學堂同窗第16章 ,遼東善後第21章 ,軍事部署第88章 ,控制戰(zhàn)爭第56章 ,培植親信第54章第100章 ,深夜突襲第94章 ,綁架之案第82章 ,少更於老第99章 ,隨縣之戰(zhàn)第6章 ,不留俘虜第16章 ,善後之計第1章 ,另有心計第85章 ,見何其鞏第48章 ,南北駁火第85章 ,見何其鞏第34章 ,著手發(fā)展第17章 ,獲其消息第83章 ,中央軍系第59章 ,約定與會第107章 ,保存名義第22章 ,進取商丘第49章 ,並不簡單第19章 ,趁勢而起第23章 ,臨行安排第70章 ,南下籌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胜县| 商城县| 会东县| 堆龙德庆县| 陕西省| 高淳县| 荣成市| 东安县| 韶山市| 宁陵县| 宜丰县| 林甸县| 武川县| 健康| 富蕴县| 尼玛县| 淄博市| 玉龙| 北碚区| 闻喜县| 汉中市| 固始县| 镇宁| 望谟县| 龙江县| 曲松县| 武安市| 汝城县| 元朗区| 新巴尔虎右旗| 洱源县| 景宁| 宝山区| 荣昌县| 亳州市| 大新县| 汉源县| 都兰县| 曲沃县| 莒南县| 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