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7章 ,獲其消息

保定直隸總督府收到灤州發來的電報,正是在袁肅發出電報後的一個小時。[]

雖說此時時間已晚,不過總督府通訊室還是將電報送到了張鎮芳手裡。這份電報的內容是經過袁肅特意斟酌之後擬定下來的,言辭和描述自然不會太嚴重。因此張鎮芳簡要的看過電文,卻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既然袁肅要留在灤州鞏固當地治安,這是好事,前陣子灤州剛出過事,確實應該加強防務了。

再說,以袁肅的身份背景來辦這件事,不管是真想做事實,或者只是想渾水摸魚,又或者是三分鐘熱度,直隸總督府這邊都可以送一個順水熱情。

至於電文中提到明天會有專員送來陳情信和灤州地方的請願信,張鎮芳雖然只當是走走形式、做做樣子,不過還是特別吩咐了下去,明日好好招待一下從灤州來的專員。

到了第二天早上,七十九標派來的專員找到總督府,將袁肅親筆寫的陳情書和一包請願信轉交到了張鎮芳手裡。張鎮芳倒是抽空見了一面送信的專員,詢問了一下這件事的情況,專員自然沒有多嘴說漏什麼話,只是像模像樣的說了一下灤州羣衆熱情難卻,以及袁肅深得人心等等之類的話。

聽了這些話,張鎮芳隨意的誇獎了幾句,繼而又用長輩的語態讓專員帶話回去:“你等回去之後告訴梓鏡,讓他好好幹一番事業,身爲表叔叔我自是對他頗有期望的,萬萬不要辜負一番心意。等灤州那邊都安頓好了,再讓他拍一封電報過來簡單說說是什麼情況,我必然會保他一個像樣的職銜。”

專員連連應諾道謝,心中暗喜不已,有了張鎮芳這句話何愁大事不成?今後好好跟著袁大人,飛黃騰達的日子不遠了。[]

雖然直隸總督這裡並沒有什麼大礙,相反還得到了張鎮芳的口頭支持,然而當二十鎮總鎮將灤州的情況上報到京城時,事情卻並不是那麼順利。

唐山發往北京的電報是在第二天早上整理出來,然而這份電報並沒有立刻送到袁世凱的辦公桌上。如今袁世凱身爲中華民國大總統,每天要處理的公務多不勝數,像這種越級上報的電文如果不是什麼緊急的事情,甚至都有可能被忽略不計。

鐵獅子衚衕外務府衙門通訊處的官員在讀這份電文時,只覺得電文內容描寫的並不是什麼大事,不過既然牽扯到近畿的軍務,因而還是得遞到秘書處再過一道。秘書處檢閱過電文後同樣覺得不是什麼要緊事,所以一直押了好幾天才交到秘書主任張一鏖手裡。

張一鏖在看到電文裡涉及到的人是“袁肅”之後,總覺得這件事可大可小,當初是他慫恿袁大總統認了這個侄子,可是很顯然“這個侄子”實在太不安分。之前一直催其返回保定陸軍預備大學堂,然而對方卻一拖再拖,現如今又折騰出兵變的事來,當真是膽子越來越大。

要知道袁大總統剛剛宣誓就職臨時大總統,無論如何都要先做一個表率,更何況灤州是近畿之地,哪裡就這樣打著“袁大總統侄子”的旗號胡作非爲?不僅讓大總統顏面上過不去,而且也著實摸不透這年輕人的心思,誰知道今後會不會有更大的野心?

考慮到這裡,他立刻整理了一下今天要辦理的公文,將這份電文夾放在其中,然後快步趕到西院的書房與袁世凱見了面。

早在三月十日的這天,袁世凱正式在外務府衙門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段時間他仍舊留在外務府衙門這邊署理辦公,又是與洋人商議貸款,又是跟南京方面周全,甚至還要爭取把總統府安定在北京。

自打宣誓就職之後,直至今天他都沒有離開鐵獅子衚衕半步,堆積在案頭上的文件永遠看不過,每天還要交代數不清楚的命令。不得不感慨,經歷一番改朝換代的大波瀾之後,權力可不是那麼好抓在手裡的。

張一鏖推門而入時,袁世凱正在接見馮國璋、陳宦和陸徵祥三人。

馮國璋剛從武昌返回北京不久,最近一直忙著北洋軍各部的軍需工作,因此時不時要來請示袁世凱的指令。陸徵祥也是才從荷蘭回國不久,受袁世凱之邀出任外務部總長,已經連續三天來見袁世凱商議外務部的組建之事。

張一鏖的出現並沒有打斷四人的談話,袁世凱向陸徵祥叮囑了一些外務部最近一陣子需要注意的事項,至於人事安排則全權由陸徵祥擬定爲準。馮國璋、陳宦向張一鏖點頭示意了一下,袁世凱和陸徵祥這才轉過注意力來。

“公紱,先把文件擱在桌子上,我晚些時候再看。”袁世凱交代了一句。

“是。”張一鏖應了一聲,隨即來到袁世凱辦公桌旁,放下文件之後,又循例開始整理桌案上的舊有文件。

袁世凱與陸徵祥說完話,陸徵祥起身先向張一鏖補了一聲招呼,然後又與馮國璋、陳宦二人告辭,這才轉身退出書房。

等到陸徵祥帶上書房的門後,袁世凱招手讓馮國璋坐到自己面前來。

馮國璋先交代了一下直隸、山西、河南、熱河四省最新清算上來的後勤軍務報告,之後又說一下關於五路後備軍籌建的事情。

袁世凱沒有打斷馮國璋的話,認認真真聽完了介紹,該點頭時點頭,該沉思時沉思。等馮國璋說完了話,他才逐一開始做一些交代,哪些是該抓緊,哪些命令要貫徹到底,軍餉、物資、夏裝、軍械等等,但凡缺漏的地方,盡皆有所指點。

“我明白了,那就先按照大總統的意思來辦。”

“五路後備軍的事情可以緩一緩,這共和國雖然有了,但咱們北京政府這邊終歸還未塵埃落定,眼下是最花錢的時候,招募後備軍是要花不少錢的,就怕會誤了其他事。就先掂量著,等洋人那邊談妥了再看。”袁世凱輕重有許的說道。

“知道了,稍後我就轉告到部裡。嗯,另外,關於二十鎮調回關外的事,那邊正催著路費,說來這本不是一個什麼大事,但卻弄成了一個麻煩事,所以還得請大總統來定奪。”馮國璋不動聲色的轉移了話題。

“這事不是陸軍部在管嗎?該多少給多少就是。”袁世凱沉聲說道。

“本來二十鎮開拔出關的行程計劃是部裡擬定的,可是不知爲什麼,二十鎮那邊自己又擬了一個方案,跟部裡的方案不大一致,款項預算也有些超出,所以芝泉一直批不下去。”馮國璋進一步解釋道。

袁世凱很敏銳的就嗅到了馮國璋的意思,陸軍部總長正是段祺瑞,馮國璋故意在他面前提起這茬兒事來,無非是要把矛頭針對到段祺瑞頭上。

這幾年來,北洋內部政治派系的鬥爭愈演愈烈,自從王世珍鬧情緒隱居在家之後,北洋三傑的虎與狗便暗鬥不止,一直想要取得在他之下的頭等位置。

身爲北洋新軍的創始人,他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屬下爾虞我詐,要知道當初李中堂的甲午慘敗恰恰正是敗於內鬥。

“華甫啊,這等小事用得著讓我來定奪嗎?既是錢的問題,那就是最容易解決的問題,芝泉又不是三歲毛孩,他自會斟酌處理。”他沒有發脾氣,相反用緩和的語氣說道,段祺瑞和馮國璋都是自己倚重的人物,二人之間的矛盾自然要慢慢調和纔是。

“話雖是這麼說,但此事前後已經拖了幾日,就只怕二十鎮那邊會拖出什麼意外來。”馮國璋的語氣也不重,只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

“好了,這事我知道了,回頭會與芝泉知會一聲的。”袁世凱故意露出幾分不耐煩。

這時,張一鏖見袁世凱與馮國璋談完話,心向既然已經談到二十鎮的事,索性就順著這個話題把袁肅的問題處理一下。於是他將那份二十鎮發來的電文取在手裡,邁步向正談話的小客廳這邊走了過來。

袁世凱看了張一鏖一眼,不等對方走近,先一步問道:“怎麼,公紱,是什麼要緊事嗎?”

張一鏖舉重若輕的說道:“也不是什麼要緊事,只是剛纔聽到馮大人提起二十鎮的事情,正好這裡有一份電文也是說二十鎮的事情,之前還被押了好幾天,所以不如就先讓大總統捎帶著一併處置得了。”

袁世凱問道:“哦,是關於什麼事?”

張一鏖來到袁世凱面前,將電文先遞了過去,然後才提示似的說道:“與袁肅有關。”

袁世凱一時沒反應過來,過了一會兒之後纔想起了這個名字,不輕不重的說道:“是嗎?與他有關?那我先看看電文。”

一旁的馮國璋本打算起身告退,然而在聽到張一鏖提及“二十鎮”和“袁肅”兩個字眼後,忽然又想到了什麼。他沒有打攪袁世凱看電文,只是閒聊似的對張一鏖問道:“張先生,你說的袁肅可是大總統的族從侄子?”

張一鏖奇道:“正是,馮大人是如何識得這個名字的?”

第73章 ,諮議之事第69章 ,上門討要第47章 ,陸軍部令第55章第45章 ,一念之間第6章 ,標部會談第31章 ,遠在昌黎第24章 ,無心無意第99章 ,到突破口第23章 ,見張鎮芳第43章 ,新春正月第55章 ,車站送行第100章 ,豺狼在側第1章 ,太子一黨第79章 ,外內異乎第40章 ,問題所在第13章 ,以寡敵衆第94章 ,背後陰謀第59章 ,安山喪禮第78章 ,曉之大義第28章 ,虛情假意第68章 ,局勢突變第4章 ,鬆坡百里第24章 ,人滿爲患第55章 ,車站送行第34章 ,民軍奇部第76章 ,淮安打探第80章 ,共和成立第38章 ,會袁克定第98章 ,登陸作戰第93章 ,鄭州事變第87章 ,以身涉險第26章 ,聲東擊西第78章 ,淮安部署第94章 ,背後陰謀第20章 ,越鬧越大第95章 ,藉口生事第27章 ,逐步展開第118章 ,臨別之談第64章 ,楊度試探第2章 ,進攻丹東第68章 ,著手鋪墊第73章 ,放出風聲第22章 ,灤州交代第35章 ,刀俎魚肉第55章 ,戰火轉移第14章 ,總鎮反應第109章 ,暴力事件第52章 ,各有意外第46章 ,輿論攻勢第91章 ,成立典禮第51章 ,謀將加盟第68章 ,軍火事故第59章 ,約定與會第25章 ,標部會後第12章 ,故設伏擊第52章 ,各有意外第37章 ,京城春節第42章 ,賭桌話談第22章 ,進取商丘第95章 ,疑點重重第14章 ,少壯北洋第48章 ,北方動盪第72章 ,整軍欲動第56章第111章 ,孝感硬戰第39章 ,過河拆橋第31章 ,突發事件第76章 ,淮安打探第37章 ,曉以大義第24章 ,另有一手第34章 ,另有目的第99章 ,隨縣之戰第62章 ,灤州隱士第57章 ,軍火清單第18章 ,京城氣象第58章 ,背後殺出第98章 ,培植政府第62章 ,灤州隱士第108章 ,信陽之亂第32章 ,新官上任第45章 ,北京覆電第42章 ,府院巧遇第70章 ,正式會商第74章 ,張家送別第49章 ,信使突來第15章 ,事發突然第52章 ,商丘發展第29章 ,五月六月第52章 ,納捐集資第72章 ,新婚春宵第60章 ,推波山雨第74章 ,亂中生財第18章 ,一時衝突第82章 ,少更於老第40章 ,改變心思第47章 ,南下上海第65章 ,轄內發展第66章 ,帝制進言
第73章 ,諮議之事第69章 ,上門討要第47章 ,陸軍部令第55章第45章 ,一念之間第6章 ,標部會談第31章 ,遠在昌黎第24章 ,無心無意第99章 ,到突破口第23章 ,見張鎮芳第43章 ,新春正月第55章 ,車站送行第100章 ,豺狼在側第1章 ,太子一黨第79章 ,外內異乎第40章 ,問題所在第13章 ,以寡敵衆第94章 ,背後陰謀第59章 ,安山喪禮第78章 ,曉之大義第28章 ,虛情假意第68章 ,局勢突變第4章 ,鬆坡百里第24章 ,人滿爲患第55章 ,車站送行第34章 ,民軍奇部第76章 ,淮安打探第80章 ,共和成立第38章 ,會袁克定第98章 ,登陸作戰第93章 ,鄭州事變第87章 ,以身涉險第26章 ,聲東擊西第78章 ,淮安部署第94章 ,背後陰謀第20章 ,越鬧越大第95章 ,藉口生事第27章 ,逐步展開第118章 ,臨別之談第64章 ,楊度試探第2章 ,進攻丹東第68章 ,著手鋪墊第73章 ,放出風聲第22章 ,灤州交代第35章 ,刀俎魚肉第55章 ,戰火轉移第14章 ,總鎮反應第109章 ,暴力事件第52章 ,各有意外第46章 ,輿論攻勢第91章 ,成立典禮第51章 ,謀將加盟第68章 ,軍火事故第59章 ,約定與會第25章 ,標部會後第12章 ,故設伏擊第52章 ,各有意外第37章 ,京城春節第42章 ,賭桌話談第22章 ,進取商丘第95章 ,疑點重重第14章 ,少壯北洋第48章 ,北方動盪第72章 ,整軍欲動第56章第111章 ,孝感硬戰第39章 ,過河拆橋第31章 ,突發事件第76章 ,淮安打探第37章 ,曉以大義第24章 ,另有一手第34章 ,另有目的第99章 ,隨縣之戰第62章 ,灤州隱士第57章 ,軍火清單第18章 ,京城氣象第58章 ,背後殺出第98章 ,培植政府第62章 ,灤州隱士第108章 ,信陽之亂第32章 ,新官上任第45章 ,北京覆電第42章 ,府院巧遇第70章 ,正式會商第74章 ,張家送別第49章 ,信使突來第15章 ,事發突然第52章 ,商丘發展第29章 ,五月六月第52章 ,納捐集資第72章 ,新婚春宵第60章 ,推波山雨第74章 ,亂中生財第18章 ,一時衝突第82章 ,少更於老第40章 ,改變心思第47章 ,南下上海第65章 ,轄內發展第66章 ,帝制進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河县| 博兴县| 安乡县| 太保市| 璧山县| 焉耆| 米脂县| 延吉市| 廉江市| 澄江县| 景东| 塔河县| 胶州市| 凌云县| 康定县| 潜江市| 石渠县| 元朗区| 红原县| 瓮安县| 武隆县| 探索| 合山市| 开封市| 乌审旗| 凯里市| 嵊州市| 延安市| 监利县| 垣曲县| 巴中市| 来安县| 鄯善县| 阳泉市| 连州市| 铁岭市| 天等县| 吕梁市| 临沂市| 浦北县|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