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91章 京城暗流涌動

李亨一反常態的強硬,這讓陳玄禮等人多少感覺有些接受不了。

一直以來,李亨都是一副禮賢下士的態,尤其是對於他們這一派人,更是恩寵信任有加。

而事實上,陳玄禮和張繼勇也一向與李亨的絕對心腹嫡系班底自居,在朝中縱橫聯盟,獨立門戶,有隱隱抗衡楊國忠一脈的架勢。

這也是李亨想要的結果。

只是陳玄禮一介武夫,張繼勇雖是皇親國戚但城府手段什麼的,根本就沒法跟楊國忠相比。更重要的是,他們這些人根基太淺薄,暫時來說,對楊國忠構成不了威脅。

而李亨器重的左相陳希烈又態曖昧,忽而倒向楊相派,忽而支持太龘子黨,卻又左右逢源,互補得罪。

不能不說,陳希烈這種三朝老臣的確是老奸巨猾的。他雖然有心徹底倒向李亨的太龘子黨,但以他賊精賊精的眼光,卻早已斷定,陳玄禮和張繼勇鬧騰不出大風浪來,因爲這兩人格局太小。

因此,這兩人越是跟張瑄暗中作對唱反調,陳希烈越加覺得他們正在一步步走向毀滅。

張瑄是何許人,手段何其之高明、之狠辣果決,不是陳玄禮和張繼勇能比的。哪怕是楊國忠這種經營了數十年的流氓政客,都對張瑄敬畏三分,這兩人怎麼可能是張瑄的對手。

兩人之所以還能位居高位到今天,無非是因爲李亨身邊需要一羣這樣的人。而張瑄又看在李亨的面上,懶得跟其計較。

這根本就是高高在上的不屑一顧,並非忌憚兩人的權勢地位。

所以,陳希烈與陳玄禮和張繼勇一直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不遠也不近。當然,在很多時候,在李亨的暗中授意下,陳希烈多在充當“楊相派”與“太龘子黨”之間的調和劑和潤滑油,起了火就當救火隊員。

李亨的強硬態下,陳玄禮和張繼勇不敢再堅持進諫,帶著自己的一干人馬鬱悶地出了宮,去了張繼勇的府上。

“張大人,殿下如此重用那張瑄,令人無語。假以時日,張瑄位高權重遲早會形成氣候,到時候,這又是第二個安祿山,尾大不掉很難控制。”陳玄禮輕輕一嘆,陰沉著臉道“此人本來就囂張跋扈。此番青雲得意,想必就更加不把咱們這些京官朝臣放在眼裡了!”。

張繼勇也是長嘆一聲:“老夫就是搞不明白,殿下難道不懂養虎爲患的道理?張瑄縱然有些軍功,但朝廷給予他的封賞已經位極人臣了。再這麼無限制的封贈恩寵下去,他在隴朔乃至西北四鎮擁兵自重,將來誰能抗衡呢?”

陳玄禮猶豫了一下:“要不然,張大人進宮去找找張良娣,給殿下吹吹枕頭風?”

“難。殿下未必會聽張良娣的話,而且,殿下最近另有新歡,張良娣自身難保,怎麼會管我等這些閒事!”張繼真皺了皺眉,搖搖頭。

陳玄禮目光陰沉下來,沉默不語。

兩人大眼瞪小眼,都無話可說,氣氛便顯得沉悶和壓抑起來。

良久。陳玄禮突然咬了咬牙壓低聲音道:“張大人,我看若是我們直接再進諫。殿下肯定也聽不進去。不如……不如另參張瑄一本……”

張繼勇苦笑:“大將軍此言差矣。張瑄此刻軍功在身,在朝中威望無人可及,這個時候,你我參奏張瑄什麼?一個搞不好,把自己弄得灰頭土臉,反而不美。”

陳玄禮冷冷一笑,淡淡道“要看什麼事兒。張瑄私造製造火器,至今也沒有上報朝廷。這可是足以誅滅九族的死罪!私造火器裝備隴朔軍馬,他想要幹什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嘛。”

“殿下對此其實頗有微詞,只是暫時隱而不罷了。只要我等火上加油,在朝中挑起頭來,殿下就不能不慎重考慮。”

陳玄禮俯身過去,伏在張繼勇耳邊輕輕道“此事你我出面不妥,可讓兵部侍郎公孫良上書參奏。這個事兒,朝中大臣頗有不滿,只要有人出頭,肯定會有朝臣羣起相應。只要聲勢一起,所謂衆口鎩金,殿下想不猜忌張瑄都難。”

“妙哉。大將軍所言甚是。”張繼勇猛然一拍桌案“老夫這就去找找公孫良,讓公孫良即刻上書!”

第二日,早朝。

兵部侍郎公孫良果然參奏張瑄在隴朔結黨營私、私造火器、不報朝廷,圖謀不軌,要求朝廷予以嚴懲,並讓張瑄儘快將火器之術上報兵部,由兵部統一監製,裝備全**馬。

雖然在張瑄再立蓋世功勳的當口,公孫良老調重彈頗有不識時務的嫌疑,但奈何他的參奏理直氣壯,引起了一些中流官員的共鳴。再加上陳玄禮和張繼勇的暗中推波助瀾,旋即有數十名文武官員上表附和公孫良的參奏,朝會上亂成了一團。

在陳玄禮等人看來,這幾乎是瞄準了張瑄的死穴,因此拿下張巋當然不太可能,但起碼會破壞他在李亨心目中的形象地位。

然而,在李談去隴朔之前,李亨心裡卻是對此頗有猜忌。事實上,張瑄研製火器獨自用於隴朔軍中,自是一種大忌諱。可張瑄已經通過李談的嘴,將他隱瞞火器不報的良苦用心都轉呈給了李亨。

李談的密報,李亨深以爲然。若是火器之術推而廣之,勢必也會讓范陽的安祿山得了去,而安祿山如果再有火器助陣,肯定是如虎添翼。

畢竟在李亨的心裡,安祿山纔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因此,張瑄沒有把火器上報朝廷,李亨心態一變便覺得理所應當。

如此公孫良帶頭挑起事端,拿火器說事兒向張瑄身上潑髒水,李亨嘴上說不出什麼來,心裡卻是非常惱火。

李亨也不是傻子,知道這背後肯定是陳玄禮和張繼勇在搗鬼,因而對兩人的惡感更重。若不是爲了將來制衡楊國忠,爲了自己的皇權霸業,李亨早就將陳玄禮和張繼勇掃地出門,攆出朝廷核心權力圈了。

朝會上,羣臣爭論,鬧得沸沸揚揚。有人爲張瑄說話,也有人火上加油,而楊國忠和陳希烈則保持沉默。

李亨坐在龍椅上默然不語,眼睜睜地聽著看著羣臣爭得面紅耳赤,不由冷冷一笑,起身徑自拂袖而去。

李亨走得很突然,以至於身太監急匆匆地喊了一嗓子“退朝”就追了上去。

儘管李亨置之不理,但朝廷上下還是暗流涌動,以至於李亨都無奈地感覺,這個事兒,張瑄是得給朝廷一個冠冕堂皇的交代了,要不然,堵不住那些人的嘴。

散朝之後,李亨喚過一個小太監來,囑咐他立即出京迎上前去,給張瑄送去他的親筆密函一封。

張瑄再次大敗吐蕃又佔領了吐蕃一大片土地的消息很快傳遍長安,成爲長安姓商賈津津樂道的熱門新聞。而這個消息,當然也傳到了被軟禁在長安城南一座幽靜宅院裡的吐蕃王子赤松德贊耳朵裡。

赤松德贊雖然面不改色,沒有流露出特別的情緒來,但實際上心裡卻涌動著無盡的憤恨潮水,氣得幾乎吐血。

赤松德贊如今是悔恨莫及。如果他當初不是一時心血來潮,非要親身進長安拜見唐皇帝並求和親,如今吐蕃的王位怎麼可能落到赤柱的手裡:而只要他在吐蕃,又如何能讓張瑄奪了吐蕃這麼多的土地?

雖然有些朝臣建議李亨誅殺赤松德贊以絕後患,但李亨還是本著大國天朝皇帝胸懷寬廣的虛僞風,只做出了終生幽禁赤松德讚的決定。

赤松德贊再三上表表示臣服大唐,已經絕了迴歸吐蕃的心思,鐵了心留在長安做一個唐朝的順民。甚至自己給自己取了一個漢名一忠,請李亨賜名國姓爲李,以示忠誠。

赤松德讚的“歸順”雖然李亨並不當真,但在面子上還是大加褒獎。賜給了赤松德贊一座宅院,幾個宮女和僕從,一應用也由朝廷供給。

只是府邸周遭,宮禁宿衛看管甚嚴,不允許赤松德贊出府門半步。

赤松德贊當然一直想要逃回吐蕃去,只是唐朝管制森嚴,他根本就沒有機會逃離。就算是逃出長安,也很難通過漫長的大唐國境回到吐蒂赤松德贊默然站在院中的那棵古槐樹下,仰望天,肩頭微微有些輕顫,暴露了他此刻內心的激動情緒。

從吐蕃跟隨他來到長安的僕從多朗默然站在他的身側,垂不語。

赤松德贊猛然回頭來望著多朗,眼眸中充滿了血絲,壓低聲音道:“多朗,你尋機出府,聯絡城中的吐蕃商客,看看能不能傳遞消息回國……,將本王的一封密函送給蘭卓。”

“殿下,不如讓小的等人冒死護著殿下逃離長安只要我們想逃,總是能找到機會的。”多朗咬了咬牙輕輕道。

“不,逃不出去。就算是逃出長安,也很難回到吐蕃。而就算是回到吐蕃,你覺得赤柱會放過本王嗎?本王不會逃本王一定會正大光明地回到吐蕃,重整旗鼓,洗雪張瑄帶給本王和吐蕃的無盡恥辱!”

赤松德贊緊緊咬著嘴脣,嘴角都滲出了絲絲血跡。

第246章 兵變第412章 兵臨城下之城門風波第460章 龜茲,皇帝的鴻門宴第131章 兵圍駙馬府第357章 大英雄與四千美嬌娘第339章 天生的尤物第200章 監軍第207章 繞道的意圖無人懂第415章 國號、年號、定都及冊封百官第247章 骨力裴羅獻女第27章 崔穎的個性第2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2)第441章 一個王爵也不換吶第144章 大都督人選第98章 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第23章 上門負荊請罪?第448章 皇帝的心太大!第422章 主宰自己和這個國家的命運!第93章 遊說楊國忠(1)第354章 回靈州第142章 槍打出頭鳥第239章 你便是吐蕃王子赤柱!第238章 撩撥第420章 豐王反叛第155章 楊玉環的選擇第473章 慘烈之戰第304章 火上澆油第153章 痛斥高力士第110章 ;鴻門宴(完)第213章 密見安祿山(中)第61章 阿斯那第232章 郭子儀的動靜第419章 朕爲天子,唐爲臣民!第147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下)第77章 楊勳第58章 暗流涌動第88章 殺機!危機!(上)第368章 部署被打亂!第355章 建八軍!第243章 女奴第195章 與楊國忠的再次合作第256章 捷報入朝!第313章 張瑄的派系第219章 速滾回范陽,若不然必取汝狗頭!第180章 萬春別苑的溫柔第239章 你便是吐蕃王子赤柱!第277章 背叛與仇恨的火種第86章 美人如玉第457章 難題第182章 再次解纓終成眷屬第477章 楊國忠“逼宮”第323章 鴻門宴,圖窮匕見(下)第92章 四方雲動第224章 郭子儀的兒子?第473章 慘烈之戰第406章 范陽定!第353章 與天爭與命抗第459章 普天之下,唯我中華!第393章 氣吞山河如虎!第456章 鐵血漢柔情第201章 張瑄設下的圈套第246章 兵變第120章 安祿山逃第154章 殺人有很多種方法第22章 李隆基的暗示第50章 傲骨錚錚便是白衣卿相!第458章 帝王心術第349章 約法三章再洞房第416章 該怎麼處置李唐皇室第430章 你們給朕出了一個難題!第24章 崔家要退婚第12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6)第79章 文武兼職第399章 未來的皇后和皇太子(下)第371章 受到熱烈歡迎的巾幗軍第354章 回靈州第194章 斬,立決!第2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2)第296章 張瑄的態度!第213章 密見安祿山(中)第307章 張瑄的規矩第363章 安祿山叛亂!第83章 坦誠相對第82章 立威第32章 兄弟情誼彌足珍貴第17章 羞煞蕭復第370章 冒險出戰?第84章 楊國忠的臭棋第378章 李光弼封郡王?第357章 大英雄與四千美嬌娘第310章 母老虎第362章 生化武器!第172章 吐蕃王求親第249章 撼天雷第264章 張瑄及其屬下的封賞第131章 兵圍駙馬府第453章 突騎施人的婊子第2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2)第61章 阿斯那
第246章 兵變第412章 兵臨城下之城門風波第460章 龜茲,皇帝的鴻門宴第131章 兵圍駙馬府第357章 大英雄與四千美嬌娘第339章 天生的尤物第200章 監軍第207章 繞道的意圖無人懂第415章 國號、年號、定都及冊封百官第247章 骨力裴羅獻女第27章 崔穎的個性第2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2)第441章 一個王爵也不換吶第144章 大都督人選第98章 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第23章 上門負荊請罪?第448章 皇帝的心太大!第422章 主宰自己和這個國家的命運!第93章 遊說楊國忠(1)第354章 回靈州第142章 槍打出頭鳥第239章 你便是吐蕃王子赤柱!第238章 撩撥第420章 豐王反叛第155章 楊玉環的選擇第473章 慘烈之戰第304章 火上澆油第153章 痛斥高力士第110章 ;鴻門宴(完)第213章 密見安祿山(中)第61章 阿斯那第232章 郭子儀的動靜第419章 朕爲天子,唐爲臣民!第147章 金鯽數尾戲三癡(下)第77章 楊勳第58章 暗流涌動第88章 殺機!危機!(上)第368章 部署被打亂!第355章 建八軍!第243章 女奴第195章 與楊國忠的再次合作第256章 捷報入朝!第313章 張瑄的派系第219章 速滾回范陽,若不然必取汝狗頭!第180章 萬春別苑的溫柔第239章 你便是吐蕃王子赤柱!第277章 背叛與仇恨的火種第86章 美人如玉第457章 難題第182章 再次解纓終成眷屬第477章 楊國忠“逼宮”第323章 鴻門宴,圖窮匕見(下)第92章 四方雲動第224章 郭子儀的兒子?第473章 慘烈之戰第406章 范陽定!第353章 與天爭與命抗第459章 普天之下,唯我中華!第393章 氣吞山河如虎!第456章 鐵血漢柔情第201章 張瑄設下的圈套第246章 兵變第120章 安祿山逃第154章 殺人有很多種方法第22章 李隆基的暗示第50章 傲骨錚錚便是白衣卿相!第458章 帝王心術第349章 約法三章再洞房第416章 該怎麼處置李唐皇室第430章 你們給朕出了一個難題!第24章 崔家要退婚第12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6)第79章 文武兼職第399章 未來的皇后和皇太子(下)第371章 受到熱烈歡迎的巾幗軍第354章 回靈州第194章 斬,立決!第2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2)第296章 張瑄的態度!第213章 密見安祿山(中)第307章 張瑄的規矩第363章 安祿山叛亂!第83章 坦誠相對第82章 立威第32章 兄弟情誼彌足珍貴第17章 羞煞蕭復第370章 冒險出戰?第84章 楊國忠的臭棋第378章 李光弼封郡王?第357章 大英雄與四千美嬌娘第310章 母老虎第362章 生化武器!第172章 吐蕃王求親第249章 撼天雷第264章 張瑄及其屬下的封賞第131章 兵圍駙馬府第453章 突騎施人的婊子第2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2)第61章 阿斯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祥县| 丽江市| 翼城县| 恩施市| 旬阳县| 饶平县| 徐水县| 耒阳市| 克东县| 利川市| 荣昌县| 宣化县| 密山市| 松滋市| 施甸县| 禄劝| 鹤峰县| 九寨沟县| 霍州市| 分宜县| 龙南县| 阜阳市| 侯马市| 达尔| 宁陕县| 郁南县| 广汉市| 桃江县| 河池市| 六盘水市| 金塔县| 贡山| 吉木乃县| 昭通市| 上虞市| 阜城县| 安阳市| 襄垣县| 于都县| 宜良县| 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