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78章 李光弼封郡王?

長安。

建寧王李倓站在開遠門的城門樓,凝目向潼關的方向望去,神色閃爍。

此刻,站在他身邊的正是與他一起留守長安的三朝老陳左相兼吏部尚陳希烈。

兩人懷著一種慨然赴國難的心態留在長安,只是如今隨著張瑄大軍鎮守潼關,安祿山叛軍無法進入關中,長安再無兵臨城下之險。

雖然纔是十月底十一月初的時節,但秋風蕭瑟,已經有些寒冷,氣溫很低。

陳希烈裹著披風,縮著身子,微微有些羅鍋。

他這個年紀,精力和氣血不足,大不如前,勉強撐著身子陪伴李倓,有些勉爲其難了。

雖然李倓從始至終都沒有說一句話,但陳希烈卻知道李倓在擔心什麼。

本來,因爲他主動提出鎮守長安,臨危不懼,與長安軍民共生死,他的威望尤其是在民間的威望瞬間暴漲。這對他將來爭奪皇儲肯定有利。然而,李倓沒有料到的是,李豫竟然在這個時候率軍馳援潼關,站在了平叛的第一線,將來若是平叛成功,他便有一份軍功。

儘管,誰都明白,作爲皇子,他不可能真的征戰沙場。

咳咳咳!

身邊的陳希烈劇烈地咳嗽起來。

李倓回頭掃了陳希烈一眼,輕輕一嘆道,“陳相,你年老體弱身體不適,還是先回去歇著,不必陪著本宮。本宮擔心潼關局勢,恨不能插翅飛過去親自助戰,心裡不安穩吶……”

陳希烈咳嗽了幾聲,顫聲道,“殿下不必擔心,有永寧王總鎮兵馬抗拒安祿山,范陽叛軍一定不會再入關中半步!”

“陳相,永寧王此刻擁兵潼關,一直沒有出戰,想必父皇那邊有些不太滿意?”李倓突然問道。

陳希烈皺了皺眉道,“老臣得到消息,陛下已經下詔命張瑄出戰了,但張瑄卻以與叛軍決戰時機不成熟爲由,向朝廷奏報,稱目前只能守住潼關,待來年開春之際,纔可擇機進攻叛軍,收復河南一地。”

“永寧王的做法令人不解。本來,隴朔大軍氣勢如虹,攜首戰大捷之威,應立即向安祿山發起全面進攻,以圖在最短的時間裡殲滅叛軍,收復河南和東都洛陽,縱然不能將安祿山所部全部剿滅,也必可將安祿山叛軍趕回范陽去。可永寧王卻按兵不動……”

李倓若有所思地道。

“殿下,永寧王用兵如神,這樣做必然有其原因。其實老臣倒也覺得,永寧王鎮守潼關與叛軍對峙,暫不出戰,無非是避叛軍之銳氣,謀而後動,無可非議。”

“不管承認或者不承認,安祿山的叛軍戰力之強,遠甚於朝廷兵馬,否則,安祿山斷然不會長驅直入,在短短兩個月之內攻陷洛陽……這軍機之事,遠遠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加複雜,老臣覺得,朝廷應該放手放權,由永寧王臨機定奪爲好!”

“若是朝廷重壓之下,永寧王被逼出戰,結果導致戰敗丟了潼關,關中危矣。”

陳希烈緩緩說道。

李倓點了點頭,“陳相,以咱們兩人的名義向父皇奏報,就說戰機瞬息萬變,叛軍強勢難敵,永寧王大軍長途奔襲需要休整,不可擅自出戰。”

“此外,稟報父皇,本宮將親自押運糧草輜重及軍需物品,往潼關犒賞大軍!”

聽李倓這樣說,陳希烈眉梢一挑,心裡暗暗嘆息。

他知道,李倓在長安呆不住了。李豫在潼關前線獲取軍功,反倒顯得他留守長安,躲在了大後方。

爲了日後的皇儲之爭,他必須要前往潼關,爭取張瑄的支持。

或許,李倓是在潛意識裡擔心張瑄會轉而與李豫結成同盟戰線。

雖然李豫之前與張瑄曾經有過嫌隙,但政治,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若是李豫給出了相應的籌碼,難保張瑄不會動心。

況且,他與張瑄之間的“盟約”本來就不牢靠。

張瑄從來沒有表態說要支持他入主東宮,只是兩人因爲走得比較近,多半是李倓故作姿態,給外界造成了一種誤解和假象。

靈州。

李亨入住了張瑄在靈州的永寧王府,不過,入住之後,他對張瑄府邸的簡陋而感到異樣的驚訝。不管怎麼說,張瑄作爲隴朔藩鎮和西北最高的軍政長官,又是王爵,府邸再怎麼奢華一些也屬於情理之中。但這座府邸雖然寬大,卻非常簡潔,根本就沒有常規的奢侈用度。

府中的下人也是屈指可數,而侍女更是沒有幾個,舞女歌姬更是不見蹤跡。

由此可見,張瑄的勤儉奉公,絕不是虛言。

李亨微微有些感觸。

不過,他的這種感觸旋即又被一種更深的猜忌所取代。

在局勢不明朗、叛軍長驅直入的時候,李亨沒有這種心思,他想的是如何平叛、如何阻擋安祿山的叛軍腳步、如何保住自己的皇位,但張瑄大軍所至范陽叛軍立即呈現出敗退之頹勢,局勢開始逆轉,他的心思就悄然變了。

他就開始擔心張瑄會不會擁兵自重,而稍有風吹草動,他便會敏感地以爲張瑄有了異心。

況且,他身邊還有公孫良這些佞臣在他耳邊絮絮叨叨。

李豫和霍長青的連番密報,更加劇了他的這種對於張瑄的猜忌。

當然,猜忌歸猜忌,只是一種心態。在這種時候,李亨知道自己還離不開張瑄,最起碼,在安祿山叛亂平息之前,他只能全心全意地依靠張瑄,放手放權。

至於將來他怎麼對待張瑄,說實話,他暫時還沒有完全想好。不過,已經初步有了“卸磨殺驢”的心思,只是在李亨看來他這是捍衛皇權天經地義理直氣壯。

事實擺在面前,張瑄功勳可比天高,可李亨已經無法再封賞他了。

張瑄目前已經位極人臣,無論是爵位還是官職亦或者是兵權,都達到了一個巔峰,還怎麼封賞?大概,只有把皇位讓給張瑄了。

所以,將來,李亨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如何處理跟大功臣張瑄之間的關係。

這個問題,李亨一想就頭疼。

“陛下,李光弼和楊漣退守兩寧州,要不要召這兩人回靈州覲見陛下?”公孫良笑道。

李亨猶豫了片刻,搖了搖頭,“算了,此二人率軍鎮守兩寧州,震懾吐蕃,事關重大,不能擅離職守。公孫良,楊相,朕有意封賞李光弼和楊漣,以彰其功,爾等意下如何?”

楊國忠在旁聞言眉梢一挑,立即猜出了皇帝的心思。

皇帝這是想有意撇開張瑄,直接面對李光弼和楊漣兩人,想靠封賞和加官進爵來拉攏這兩人,分化張瑄的實力。

楊國忠還沒有說話,公孫良立即躬身道,“陛下英明!此二人爲朝廷立下大功,當厚加封賞!”

李亨正要開口,卻聽楊國忠在一旁不鹹不淡地道,“陛下,此次唐蕃之戰,乃是永寧王的謀劃指揮,而此二人不過是奉命行事。若是越過永寧王直接封賞這兩人,會不會……”

楊國忠的話說了半截,下面的話沒有說。

有些話,不需要說出口來的。

公孫良淡淡一笑,“楊相此言差矣。天下之將,都是陛下之臣,陛下封賞有功之臣,還需要經過永寧王?”

楊國忠瞥了公孫良一眼,輕輕一曬,沒有跟公孫良繼續爭辯下去。

其實這個時候,楊國忠恨不能李亨跟張瑄起矛盾,削弱張瑄的兵權。只是他心裡明白,自己越是反對,李亨越是會這樣做;反過來,如若他表態支持,李亨倒是會考慮三分。

果然了,李亨聞言冷冷一笑,揮揮手道,“下旨,冊封李光弼爲平蕃郡王、大將軍、暫代隴朔大都督府大都督;冊封楊漣爲寧泊侯、大將軍,青海行軍大總管。”

李亨這話一出口,不僅楊國忠等人,就連公孫良都大吃一驚。

李亨竟然封李光弼爲郡王,而且暫代了隴朔大都督,這擺明了是奪去了張瑄的隴朔軍職,以李光弼而代之了。

這樣……合適嗎?很多朝臣都在思量。

站在朝臣最末尾的張巡心頭一顫,用一種不可思議的目光望著李亨,心裡涼了半截。

本來此次唐蕃之戰能取得勝利,都是張瑄運籌帷幄和各方通力支持的結果。李光弼和楊漣二人,不過是奉命行事。可此番,皇帝卻破格冊封李光弼和楊漣,有意忽視了張瑄的功績,還試圖讓李光弼取代張瑄的位置,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張巡感到一陣心寒,同時也爲張瑄感到不值。

張瑄此刻還在平叛的前線,爲皇帝的江山賣命,但躲在大後方的皇帝,卻準備開始卸磨殺驢了。

楊國忠皺了皺眉,奏報道,“陛下,李光弼和楊漣二人雖有軍功,但也不至於冊封郡王……”

“當初張瑄爲朕拿下吐谷渾故地,朕冊封他爲永寧王,而如今李光弼和楊漣爲朕拿下大半個吐蕃,封王封侯又有何不可?”

李亨輕描淡寫地道。

楊國忠心裡暗暗冷笑:“李光弼和楊漣不過是張瑄部將,若沒有張瑄,這兩人能拿下吐蕃王庭?扯淡的事兒。”

雖然楊國忠也想削弱張瑄的兵權,但他更清楚李亨這樣做會引發的後果。未完待續【字由啓航更新組封顏提供】。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4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2)第460章 龜茲,皇帝的鴻門宴第289章 回京述職168章 衝冠一怒第51章 李林甫之死第111章 鴆殺第247章 骨力裴羅獻女第374章 張瑄大軍第一戰(上)第81章 走馬上任第394章 楊貴妃歿!第260章 拿下吐谷渾!第195章 與楊國忠的再次合作第25章 羞惱的皇帝第191章 蕭潛還是蕭鼎第271章 李亨是何用意?第263章 封賞張瑄之爭!第85章 替太子索權要官第205章 兵車行第342章 登基大典(2)第177章 張瑄的佈局第428章 三大國策第419章 朕爲天子,唐爲臣民!第213章 密見安祿山(中)第276章 吐蕃人要戰,那便戰!第245章 建新軍第456章 鐵血漢柔情第224章 郭子儀的兒子?第116章 各懷鬼胎、離心離德第469章 曖昧與陰謀第3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3)第155章 楊玉環的選擇第304章 火上澆油第81章 走馬上任第140章 李亨頭一次距離皇位這麼近第370章 冒險出戰?第477章 楊國忠“逼宮”第320章 忠與奸,一念間!第94章 遊說楊國忠(2)第285章 史詩之戰(7)第240章 引君入甕第410章 兵臨城下之十八鐵衛第481章 大時代,新紀元第357章 大英雄與四千美嬌娘第454章 拿下程千里第432章 忠烈之僕第219章 速滾回范陽,若不然必取汝狗頭!第191章 蕭潛還是蕭鼎第256章 捷報入朝!第464章 首戰告捷第319章 李亨的咆哮第347章 大婚第63章 指點迷津第187章 詐唬安慶緒第137章 一個驚世駭俗的判斷第423章 冊封后妃?第241章 調兵遣將第321章 李豫的殺機第4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2)第448章 皇帝的心太大!第250章 氣勢如虹、怒髮衝冠!第309章 豔福不淺膽大包天第235章 再抓郭子儀一子!第103章 嚇掉了李鴻的魂第443章 朕要征服你!第360章 滅赤松德贊當封萬戶侯!第368章 部署被打亂!第312章 衝突、拿下!第52章 丈母愛郎,小孩愛糖第154章 殺人有很多種方法第5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2)第353章 與天爭與命抗第48章 聞琴而知雅意第415章 國號、年號、定都及冊封百官第183章 女劍客第183章 女劍客第130章 聚香閣上(下)第24章 崔家要退婚第88章 殺機!危機!(上)第258章 楊三姐試探楊玉環第413章 兵臨城下之李豫退位第319章 李亨的咆哮第25章 羞惱的皇帝170章 李亨的決斷下第119章 哥舒翰比皇帝密旨好使第140章 李亨頭一次距離皇位這麼近第414章 登基御極,吾皇萬歲第266章 從謙謙君子到殺伐果斷第329章 張瑄的承諾第379章 張瑄的表現第324章 何懼之有!第297章 更成熟更老練第229章 火箭攝軍,大都督威武!第457章 難題第173章 萬春密報第399章 未來的皇后和皇太子(下)第208章 這吐蕃王子好不識趣第212章 密見安祿山(上)第296章 張瑄的態度!第352章 蘇扈冬和李騰空的軍職第336章 未雨綢繆
第4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2)第460章 龜茲,皇帝的鴻門宴第289章 回京述職168章 衝冠一怒第51章 李林甫之死第111章 鴆殺第247章 骨力裴羅獻女第374章 張瑄大軍第一戰(上)第81章 走馬上任第394章 楊貴妃歿!第260章 拿下吐谷渾!第195章 與楊國忠的再次合作第25章 羞惱的皇帝第191章 蕭潛還是蕭鼎第271章 李亨是何用意?第263章 封賞張瑄之爭!第85章 替太子索權要官第205章 兵車行第342章 登基大典(2)第177章 張瑄的佈局第428章 三大國策第419章 朕爲天子,唐爲臣民!第213章 密見安祿山(中)第276章 吐蕃人要戰,那便戰!第245章 建新軍第456章 鐵血漢柔情第224章 郭子儀的兒子?第116章 各懷鬼胎、離心離德第469章 曖昧與陰謀第3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3)第155章 楊玉環的選擇第304章 火上澆油第81章 走馬上任第140章 李亨頭一次距離皇位這麼近第370章 冒險出戰?第477章 楊國忠“逼宮”第320章 忠與奸,一念間!第94章 遊說楊國忠(2)第285章 史詩之戰(7)第240章 引君入甕第410章 兵臨城下之十八鐵衛第481章 大時代,新紀元第357章 大英雄與四千美嬌娘第454章 拿下程千里第432章 忠烈之僕第219章 速滾回范陽,若不然必取汝狗頭!第191章 蕭潛還是蕭鼎第256章 捷報入朝!第464章 首戰告捷第319章 李亨的咆哮第347章 大婚第63章 指點迷津第187章 詐唬安慶緒第137章 一個驚世駭俗的判斷第423章 冊封后妃?第241章 調兵遣將第321章 李豫的殺機第4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2)第448章 皇帝的心太大!第250章 氣勢如虹、怒髮衝冠!第309章 豔福不淺膽大包天第235章 再抓郭子儀一子!第103章 嚇掉了李鴻的魂第443章 朕要征服你!第360章 滅赤松德贊當封萬戶侯!第368章 部署被打亂!第312章 衝突、拿下!第52章 丈母愛郎,小孩愛糖第154章 殺人有很多種方法第5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2)第353章 與天爭與命抗第48章 聞琴而知雅意第415章 國號、年號、定都及冊封百官第183章 女劍客第183章 女劍客第130章 聚香閣上(下)第24章 崔家要退婚第88章 殺機!危機!(上)第258章 楊三姐試探楊玉環第413章 兵臨城下之李豫退位第319章 李亨的咆哮第25章 羞惱的皇帝170章 李亨的決斷下第119章 哥舒翰比皇帝密旨好使第140章 李亨頭一次距離皇位這麼近第414章 登基御極,吾皇萬歲第266章 從謙謙君子到殺伐果斷第329章 張瑄的承諾第379章 張瑄的表現第324章 何懼之有!第297章 更成熟更老練第229章 火箭攝軍,大都督威武!第457章 難題第173章 萬春密報第399章 未來的皇后和皇太子(下)第208章 這吐蕃王子好不識趣第212章 密見安祿山(上)第296章 張瑄的態度!第352章 蘇扈冬和李騰空的軍職第336章 未雨綢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都| 赤峰市| 梁山县| 鸡泽县| 柳江县| 黎城县| 曲靖市| 荆州市| 遂昌县| 通山县| 漳浦县| 洛扎县| 烟台市| 镶黄旗| 肃宁县| 汤阴县| 辉县市| 武川县| 汝城县| 乌兰浩特市| 海原县| 鄄城县| 武定县| 称多县| 衡山县| 富裕县| 定安县| 文安县| 巫溪县| 鲜城| 涿鹿县| 泗洪县| 万州区| 报价| 伊川县| 达日县| 昂仁县| 定兴县| 孟津县| 淮阳县| 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