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50章 氣勢如虹、怒髮衝冠!

李亨的臉sè無比yīn沉,嘴角都在輕輕地抽搐。

右相楊國忠,左相陳希烈,大將軍陳玄禮,同書門下平章事、戶部尚書張瑄勇等當朝權臣,整個大唐朝廷核心層的全體成員,都聚集在興慶宮李亨的書房裡(原先老皇帝的御書房),神sè均非常複雜。

吐蕃人竟敢舉大兵犯境,一場戰事已經拉開序幕,這讓很多人都有些錯愕,更加接受不了。

明明和親已成,和平協議已籤,吐蕃人爲什麼要出爾反爾攻陷大唐邊境?簡直是混賬透頂!

李亨yīn沉著臉,默然不語。

陳玄禮猶豫了一下,主動開口道“殿下,以微臣看來,吐蕃人犯邊,與張瑄在隴朔治理不力有莫大的關係。吐蕃人剛剛與我大唐和親,朝廷下嫁萬春公主於赤松德贊,這是何等的恩寵?可吐蕃人卻偏偏在這個時候挑起戰事,這說明……其必有內情!”

“微臣以爲,必須要徹查此事。”陳玄禮咬了咬牙沉聲道。

他心裡對張瑄懷有近乎刻骨的仇恨,一旦逮住機會,怎麼可能不竭盡全力構陷張瑄。

陳玄禮一開口,張瑄勇也跟上了“然也,殿下,陳大將軍所言甚是。臣以爲,隴朔藩鎮何等重要,張瑄如此年輕,才疏學淺,肯定難堪大用。吐蕃人犯邊,戰端一開又要耗費朝廷無數錢糧,張瑄作爲隴朔大都督難辭其咎。”

李亨聞言,眉梢稍稍一挑,卻是沒有迴應。

楊國忠皺了皺眉,沉聲道“吐蕃犯邊,還需要理由嗎?這麼多年來,吐蕃人犯邊何其之多?與張瑄有什麼關係?張瑄到任隴朔時間尚短,把吐蕃犯邊歸咎於張瑄身上陳玄禮,張瑄勇,虧你們兩人說得出口去!”

“殿下,國忠早就說過,吐蕃人不可靠。張瑄之前強烈反對和親,就說吐蕃人圖謀不軌。他們一定是想要藉著和親的機會,侵略我大唐疆土,這是蓄謀已久的事情對於朝廷來說,目前當務之急的是要儘快應對戰事將吐蕃狗賊趕出去!”

“要說張瑄固然年輕,但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張瑄有沒有才學,天下人皆知。最不濟,我看張瑄都督的才學不會比陳大將軍和張瑄人差多少。當初榮王逼宮,可是張瑄臨危受命,力挽狂瀾”

無論是出於自身的政治利益還是出於張瑄和楊家良好的關係,楊國忠都必須要力tǐng張瑄。

張瑄勇和陳玄禮面sè漲紅起來,正要反駁幾句,突聽李亨沉聲道“都不要吵了,吵什麼吵,本宮已經夠心煩意亂的了!”

李亨怒視了張瑄勇和陳玄禮兩人一眼,淡淡又道“一雯月前,張瑄一到隴朔就給本宮發來密報,說吐蕃糾集數萬兵馬於河珧一線,說吐蕃圖謀不軌,奏請本宮加以應對。可惜本宮沒有放在心上,如今看來,果然如此。”

“吐蕃人狼野心出爾反爾乃是家常便飯這一點,本宮是知道的。”

“當務之急,是如何部署與吐蕃的作戰——楊相,陳相張瑄怎麼說?”

李亨望向了楊國忠和陳希烈。

楊國忠向陳希烈使了一個眼sè,陳希烈清了清嗓低低道“回殿下,張瑄都督說,要求朝廷一方面急令劍南的安思順,陳兵於鬆州,預防吐蕃分兵南下侵略劍南:另一方面,急令河西哥舒翰兵進甘涼二州,對吐蕃形成震懾。”

“此外,要求朝廷免除與吐蕃的和親,扣留吐蕃王赤松德贊在大唐。若是朝廷允許,張瑄即日便將赤松德贊押解回長安來,由朝廷處置。”

“張瑄願意親率隴朔兵馬十萬與吐蕃人決一死戰,勢必收回青海。

甚至…”陳希烈稍稍遲疑了一下,輕輕又道“甚至,可以趁機進佔吐谷渾故地,將河珧諸州向吐蕃境內推進三百里,將吐谷渾故地據爲己有納入大唐版圖,永設河珧都督府,爲我朝廷轄制。”

陳希烈這話一出口,李亨倒吸了一口涼氣。

他怔怔地望著陳希烈,嘶聲道“陳相,若是能反戈一擊,將吐谷渾故地方圓千里疆土納入大唐版圖,自然是令人歡喜的,必是開疆闢土的豐功偉業,可是從吐蕃人手裡奪得吐谷渾故地,談何容易!”

“笑話,天大的笑話。殿下,張瑄如此好大喜功,忘乎所以,他在隴朔抵禦吐蕃,微臣實在是擔心之至!”

陳玄禮輕輕冷笑道“這怎麼可能?吐谷渾故地爲吐蕃佔據多年,深入吐蕃境內,就算是能暫時拿下,也不可能長期據有,納入大唐版圖更是空話。”

見危機關頭,陳玄禮和張瑄勇兩人非但不盡作爲臣的本分,不談如何應對吐蕃人,反而在背後喋喋不休地構陷張瑄,就連陳希烈都皺緊了眉頭。

他掃了陳玄禮一眼,淡淡道“殿下,是不是空談,倒也不必當真。而張瑄都督所言的,不過也是一種戰略構想。若是張瑄都督能驅逐吐蕃,並拿下吐谷渾故地納入大唐版圖,朝廷何樂而不爲?”

李亨沉吟了一下,猛然揮手斷然道“陳相所言極是,正當如此。

即刻八百里加急傳令隴朔,要張瑄調集兵馬與吐蕃決戰,誓必要收復我大唐每一寸疆土。同時傳令劍南和河西,命哥舒翰和安思順調動大軍,防備吐蕃。”

“停止與吐蕃的和親,著隴朔兵馬將萬春公主護衛回京,將那吐蕃王赤松德贊拿下,押解至長安,待處。”

“傳召,冊封張瑄爲平蕃行軍大總管緊急時刻,有調度河西與劍南兩鎮兵馬之權。告訴張瑄,若是他能爲朝廷拿下吐谷渾故地,封王拜相指日可待!”

天寶十二載夏,雯月初一午時三刻。

靈州城外,張瑄和南霧雲等將率神策軍一萬二千人,與前來增援助戰的由葛勒王和蘇扈冬公主率領的一萬回紇騎兵整齊列隊,組成了兩個涇渭鮮明的軍馬方陣。

大軍整裝待發,之前郭儀的兩萬人已經提前馳援部州,幫助部州殘部固守城池,目前正與**數萬騎兵在青海一線的空曠地帶展開對峙。

咚咚咚!

震天的軍鼓聲驟然響起,張瑄一身甲冑手持寶劍,率先從靈州城內縱馬弛出,他的身後是封常清、huā奴兒和蕭十三郎等人。

張瑄獨自一人馳馬行在了兩個軍馬方陣的前面,撥轉馬頭,面對一萬氣昂昂的神策軍和一萬彪悍兇猛的回紇騎兵,猛然舉起了手裡的寶劍。

軍鼓聲陡然止歇。

張瑄奮力朗聲道“兒郎們,吐蕃人犯我邊境,擄掠我同胞骨肉,冒犯天朝威嚴!今朝廷命本帥整軍十萬,西進青海一線,與那吐蕃賊兵決一死戰!”

“芶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兒郎們,好男兒當立功邊陲,保家衛國,不惜熱血!”

“大唐威武無敵,我軍戰無不勝!”

軍卒齊聲吶喊,刀槍碰撞,聲震雲霄,氣勢如虹。

張瑄調轉馬頭,向青海的方向高舉寶劍“進軍青海,收復失地,出發!”

張瑄一馬當先,率先馳去。

而在他的身後,百餘護衛軍卒高舉“隴朔大都督”、“靈武郡公”、“三鎮安撫使”的獵獵軍旗,緊隨其後。

再往後是張瑄等諸槽率隊列隊相隨。

兩萬人的兵馬行動,聲勢浩大,煙塵漫卷,籠罩四野。

封常清站在靈州城的城樓上,遠望著大軍遠去,那昂揚的軍旗漸漸消失在遮天蔽日的煙塵之,不禁輕輕一嘆“恭祝大都督旗開得勝,早日凱旋歸來!”

隴朔兵馬大部分都調往了青海和河珧一線,或防備吐蕃人,或於另一路赤柱的兵馬作戰,後方空虛。靈州城只留下了數千守軍,由封常清鎮守後方,全權管理隴朔政務防務,同時爲大軍調配插重糧草。

這也是一項重任。甚至可以說,封常清的擔很重,他這個後勤大管家能不能當好,直接決定著張瑄在前方的作戰成敗。

部城。

部城是大唐境內距離吐蕃最近的一座城池,城防並不高深,是一座軍屯之城。

赤柱的三萬騎兵以部城爲大本營,先後侵佔了臨近的臨蕃、古浪等三座城池,白馬營、湟水等八座大唐戍邊城堡,深入推進大唐境內三百多裡。

赤柱駐蹕在部城,親率兵馬兩萬,而其餘一萬餘人,則分別侵佔各座城池、堡壘,這幾日,吐蕃人在周邊地區肆意擄掠糧食和人口,青海一線地區邊民幾乎盡數逃逍進了部州城。

落日西斜,青海一線曠野上狼煙滾滾,說不盡的蕭瑟肅殺。衆多良田被踐踏,而那縱橫四野的官道上或者小徑,間或還有唐軍敗退時留下的殘敗軍旗,以及部分盔甲兵器。

赤柱全副甲冑站在部城城樓之上,凝視著前方的部州大城。

他心裡實在是有些猶豫,該不該即刻進兵,去拿下部州,與郭儀的兵馬戰一場。但他又擔心張瑄的隴朔大軍增援在後,自己這三萬人孤軍深入,怕了張瑄的埋伏。

“二王殿下,急報:大唐隴朔大都督率軍兩萬從靈州西進,增援部州,已經到達部州外圍,與郭儀的兩萬人合兵一處。”

赤柱猛然回過頭來,冷笑了一聲“這位張瑄都督終於還是來了嗎?”

部州城。

張瑄站在城樓上同樣凝望著部城的方向,臉sè非常yīn沉。吐蕃人對於青海一線的破壞力遠遠超過了他的想象,周遭百里之內,幾乎所有村落都被吐蕃人焚燬,付之一炬。

好在張瑄早有安排,軍隊掩護邊民撤退,人口的傷亡倒是不大。

雖然明知這是成大事所不能不付出的必要代價,但張瑄還是感到了深深的內疚和無盡的憤怒。

郭儀和張瑄等將領畢恭畢敬地站在他的身後,不敢吭聲。

張瑄上了城樓,已經在城樓上默然肅立了一個多時辰不發一言,誰都能看得出來,他已經站在了一個即將怒火噴發的節點上。

張瑄猛然扭頭望著郭儀,冷冷道“郭儀,速速派人將邊民護送離開部州,去河州安置,告訴邊民,他們的所有損失,大都督府一力承擔,大都督府將幫助他們另立家園,給予土地和糧食。”

“派一千人護衛邊民去河州,交給李光弼,李光弼會明白本帥的意思。”

“末將遵命!”郭儀不敢怠慢,躬身領命而去。

張瑄輕輕一嘆,慨然道“諸位,青海邊民遭殃,吐蕃兵禍數州,本帥之過也。”

張瑄輕輕道“大都督不必自責。吐蕃犯邊,歷來如此。”

張瑄憤怒地用手一擂城牆,大喝一聲“這一次,本帥不僅要將這些蕃狗逐出大唐境內,還要長驅直入攻進吐蕃,一雪今日只恥,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謹遵大都督號令!”衆將躬身齊聲應諾。

“來人,誰去部城吐蕃人那裡走一遭,替本帥下一封戰書!”張瑄又是一聲暴喝。

南霧雲剛要領命出聲,卻見蕭十三郎已經走上前去,拱手道“末將願往!”

張瑄深深凝望著蕭十三郎,默然點頭“蕭將軍,早去早回,保重自己!”

當著外人的面,兩人自然是“公事公辦”。

蕭十三郎點了點頭“請大都督放心,末將一定不辱使命。”

張瑄大步走下城樓,親筆寫了一封戰書,交給了蕭十三郎。蕭十三郎也沒有帶軍卒護衛,孤身一人縱馬就直奔部城。部城距離部州百餘里,以蕭十三郎的速度,明日下午即可回返。

張瑄倒是沒有擔心蕭十三郎的安全問題。一來是兩國交戰不斬來使,蕭十三郎送信而去,吐蕃人不會拿他怎麼樣:二來,蕭十三郎高來高去的本領驚人,此去又不是獨力與數萬兵馬抗衡,單純脫身逃命的話,吐蕃人也留不住他。

張瑄回到臥房默然靜坐,huā奴兒端過一杯茶來,柔聲道“喝杯茶消消火氣,大戰在即,你可不能壞了身!”@。

第297章 更成熟更老練第408章 定都?第282章 史詩之戰(4)第466章 主動進攻大食!第116章 各懷鬼胎、離心離德第472章 贏了第412章 兵臨城下之城門風波第292章 懷恨在心第244章 杖責郭子儀,殺鄭雄!第188章 圍困玉真觀第450章 南詔急報!第72章 哥舒翰的密報第268章 致命的**第204章 收名將第79章 文武兼職第291章 京城暗流涌動第163章 李白約鬥第89章 殺機!危機!(下)第60章 早朝風波第351章 安祿山的圈套第221章 長安又要變天了166章 張瑄的大境界第290章 改封王、強軍權第276章 吐蕃人要戰,那便戰!第112章 夜半迷情第173章 萬春密報第53章 楊國忠得勢第39章 才子佳人第162章 羞死人了第10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4)第308章 開恩科第65章 敲山震虎驚小安(上)第193章 兵變,下馬威第108章 鴻門宴(1)第252章 赤柱小兒,汝可敢一戰?!第431章 四妃爭風第93章 遊說楊國忠(1)第448章 皇帝的心太大!第69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中)第296章 張瑄的態度!第148章 春節之老皇帝的殺機第157章 與老皇帝的交易第321章 李豫的殺機第150章 春節之玉真公主的條件第83章 坦誠相對第303章 李豫要挑大樑第284章 史詩之戰(6)第416章 該怎麼處置李唐皇室第340章 憲陽宮、老皇帝第226章 滔天大禍!第130章 聚香閣上(下)第410章 兵臨城下之十八鐵衛第194章 斬,立決!第459章 普天之下,唯我中華!第35章 楊貴妃第240章 引君入甕第172章 吐蕃王求親第151章 春節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456章 鐵血漢柔情第479章 楊國忠的鋌而走險!第343章 登基大典(完)第27章 崔穎的個性第188章 圍困玉真觀第437章 滅吐蕃,定神武第290章 改封王、強軍權第478章 李倓復唐的鬧劇第340章 憲陽宮、老皇帝第344章 宮變第476章 一觸即發第289章 回京述職第79章 文武兼職第352章 蘇扈冬和李騰空的軍職第286章 史詩之戰(8)第142章 槍打出頭鳥第69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中)第265章 殺史思明的念頭第234章 萬事俱備第231章 奪軍權!第386章 誑回張瑄?第372章 顏真卿被逼出戰第103章 嚇掉了李鴻的魂第181章 大婚第231章 奪軍權!第107章 楊貴妃見梅妃,下策第336章 未雨綢繆第232章 郭子儀的動靜第196章 敲山震虎、父母獲封第301章 逼李亨表態第254章 血色殘陽,軍旗昂揚第362章 生化武器!第115章 兵臨宮門第450章 南詔急報!第235章 再抓郭子儀一子!第281章 史詩之戰(3)第248章 吐蕃入侵,一場大戲的序幕開啓第82章 立威第216章 我的野心與你不同第192章 調教女奴第221章 長安又要變天了第319章 李亨的咆哮
第297章 更成熟更老練第408章 定都?第282章 史詩之戰(4)第466章 主動進攻大食!第116章 各懷鬼胎、離心離德第472章 贏了第412章 兵臨城下之城門風波第292章 懷恨在心第244章 杖責郭子儀,殺鄭雄!第188章 圍困玉真觀第450章 南詔急報!第72章 哥舒翰的密報第268章 致命的**第204章 收名將第79章 文武兼職第291章 京城暗流涌動第163章 李白約鬥第89章 殺機!危機!(下)第60章 早朝風波第351章 安祿山的圈套第221章 長安又要變天了166章 張瑄的大境界第290章 改封王、強軍權第276章 吐蕃人要戰,那便戰!第112章 夜半迷情第173章 萬春密報第53章 楊國忠得勢第39章 才子佳人第162章 羞死人了第10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4)第308章 開恩科第65章 敲山震虎驚小安(上)第193章 兵變,下馬威第108章 鴻門宴(1)第252章 赤柱小兒,汝可敢一戰?!第431章 四妃爭風第93章 遊說楊國忠(1)第448章 皇帝的心太大!第69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中)第296章 張瑄的態度!第148章 春節之老皇帝的殺機第157章 與老皇帝的交易第321章 李豫的殺機第150章 春節之玉真公主的條件第83章 坦誠相對第303章 李豫要挑大樑第284章 史詩之戰(6)第416章 該怎麼處置李唐皇室第340章 憲陽宮、老皇帝第226章 滔天大禍!第130章 聚香閣上(下)第410章 兵臨城下之十八鐵衛第194章 斬,立決!第459章 普天之下,唯我中華!第35章 楊貴妃第240章 引君入甕第172章 吐蕃王求親第151章 春節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456章 鐵血漢柔情第479章 楊國忠的鋌而走險!第343章 登基大典(完)第27章 崔穎的個性第188章 圍困玉真觀第437章 滅吐蕃,定神武第290章 改封王、強軍權第478章 李倓復唐的鬧劇第340章 憲陽宮、老皇帝第344章 宮變第476章 一觸即發第289章 回京述職第79章 文武兼職第352章 蘇扈冬和李騰空的軍職第286章 史詩之戰(8)第142章 槍打出頭鳥第69章 楊玉環的隱憂和李隆基的試探(中)第265章 殺史思明的念頭第234章 萬事俱備第231章 奪軍權!第386章 誑回張瑄?第372章 顏真卿被逼出戰第103章 嚇掉了李鴻的魂第181章 大婚第231章 奪軍權!第107章 楊貴妃見梅妃,下策第336章 未雨綢繆第232章 郭子儀的動靜第196章 敲山震虎、父母獲封第301章 逼李亨表態第254章 血色殘陽,軍旗昂揚第362章 生化武器!第115章 兵臨宮門第450章 南詔急報!第235章 再抓郭子儀一子!第281章 史詩之戰(3)第248章 吐蕃入侵,一場大戲的序幕開啓第82章 立威第216章 我的野心與你不同第192章 調教女奴第221章 長安又要變天了第319章 李亨的咆哮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任丘市| 安阳市| 凤凰县| 北票市| 富裕县| 顺义区| 开封市| 鄂伦春自治旗| 丰宁| 凯里市| 阳谷县| 简阳市| 玉环县| 铜川市| 乐安县| 阳江市| 如皋市| 平阴县| 安泽县| 许昌县| 柞水县| 东山县| 弥渡县| 武隆县| 泉州市| 出国| 随州市| 平远县| 泰州市| 讷河市| 宁波市| 邹城市| 绥阳县| 鹿泉市| 明光市| 连平县| 马关县| 汽车| 稷山县| 博白县| 宜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