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0章 安祿山逃

蕭十三郎是如何潛進城去的,張瑄不得而知,張瑄手下這一千軍卒更是無從知曉。

反正對於蕭十三郎這樣高來高去的俠客而言,長安的城牆雖然高深,但也擋不住他。只是像蕭十三郎這種俠客之流,本事雖然高強神奇,卻高風亮節,不會依仗身手去爲惡。

蕭十三郎可以幫張瑄做一些事情,但卻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如果張瑄純屬個人爲惡,蕭十三郎絕對不可能助紂爲虐。當然,如果張瑄是這樣的人,蕭十三郎也斷然不會跟張瑄結爲兄弟。

黎明的曙光即將劃破東邊的天際,通化門那邊還是一片沉寂。

在黑夜即將過去、黎明即將到來的這段時間,是守城羽林衛士卒精神最爲疲倦的時刻。等某個士卒發現一道黑影上了城樓且發出一聲驚呼時,蕭十三郎已經飛躍至了城樓的平臺之上。

城樓上傳來清晰的刀劍碰撞聲以及斥責呼號報警聲,張瑄與一衆士卒仰首望去,精神高度緊張。

畢竟,把守明德門的羽林衛士卒起碼有500人以上,蕭十三郎的武藝雖然高強、劍術更是出神入化,但終歸孤掌難鳴,能不能在數百人的包圍中殺出重圍且去想辦法打開城門,張瑄心裡其實也沒有把握。

不過,張瑄知道蕭十三郎如果事不可爲,從容逃生是沒有問題的,否則他絕不會讓蕭十三郎去冒險。

過去了大約一盞茶的時間。城樓上的動靜越來越大,火把通亮,人影往來疊疊,慘呼聲此起彼伏。

而就在這個時候,通化門那邊火光沖天,嘈雜聲馬蹄聲軍鼓聲震動天宇。

賈永手下的兵曹周旭初有些擔心地湊過來,輕輕道,“大人,蕭義士孤身一人深入虎穴,怕是……”

張瑄長出了一口氣,默然無語,猶自凝視城樓。

天色漸漸有些亮了,長安東面的天空已經露出了魚肚白。

啊!——一聲淒厲的慘叫聲驟然響起,一具屍首從城樓上滑落,在張瑄以下一干士卒的注視下墜落城下,瞬間化爲一團模糊的血肉。

…………沉重的城門終於還是開了,在蕭十三郎潛進城去半個時辰以後。

把守明德門的羽林衛校尉孟傑被渾身血跡斑斑的蕭十三郎挾持著,指揮幾個羽林衛士卒打開了城門。

張瑄猛然扭頭向其間望去,他第一眼就望見了城門側手持寶劍橫在一個羽林衛低級軍官脖頸上、髮髻散亂神情微微有些狼狽的蕭十三郎。

他完全失去了往日的雲淡風輕和氣定神閒,由此可見他此戰的艱苦和艱難。

張瑄大喜,一把抽出腰間的寶劍來,揮舞向天,跨在馬上沉聲大呼道:“兒郎們,隨本官殺進城去,誅叛逆、滅反賊、保護陛下!”

一個士卒奮力地擂起軍鼓,在震顫人心的鼓點中,千餘士卒爆發出雷鳴般的怒吼聲,“誅叛逆、滅反賊、保護陛下!”

旋即,張瑄一夾馬腹,率先向城門衝去。而千餘士卒緊隨其後,氣勢如虹。

張瑄並沒有按照之前與哥舒翰和楊漣的約定,直接率軍挺進興慶宮。

因爲他心裡很清楚,此刻哥舒翰的大軍還沒有攻克通化門,他帶領的這千把人馬如果傻乎乎地衝到興慶宮去,皇帝救不出來,反而會將自己陷進去,落入賊兵的重重包圍。

張瑄不可能愚昧到這種程度,對皇帝他可沒多少愚忠觀念。

因此,他完全是按照自己的路子來。

命周旭初率百餘軍士化整爲零分散到城中的各個角落,四處鼓譟喊號:“誅殺叛賊榮王!”

亦或者,“陛下有旨,凡就地歸降者一概免死!”

城中大亂,喊殺聲四起。坊間百姓驚惶閉門不敢外出自不待言,而更重要的是,城中的羽林衛八千兵馬以及李琬蓄養的千把私兵,由此軍心大亂,尤其是各個城門的守卒再也無心守城。

哥舒翰率軍攻破通化門,直逼興慶宮。而幾乎是與此同時,楊漣也率千餘軍卒攻進開元門,在最短的時間裡突襲興慶宮,在半道上與哥舒翰的兵馬匯合,合兵一處,向從四處退居聚集在興慶宮外圍一側的霍青標下的羽林衛軍馬發起了正面進攻,羽林衛全線潰敗。

“誅逆賊、滅奸黨……殺無赦!”

張瑄縱馬親率900人沿著空蕩蕩的朱雀大街向城西北方向掩殺過去,沿途高喊軍號。

蕭十三郎在馬上有些疑惑地掃了張瑄一眼,因爲張瑄率軍前行的這個方向與興慶宮正好背道而馳。

900軍馬喊殺聲震天穿過好幾條街巷,漸漸逼近了安祿山的東平郡王府。

這兩日李琬興兵逼宮,不管外邊怎麼折騰,安祿山渾然視若不見,躲避在府中閉門謝客。

安祿山打的是如意算盤。如果李琬篡位成功,他就在第一時間站出來恭賀,隨後返回范陽,繼續他的謀反準備大業。只要時機成熟,管他誰當皇帝,他都照反不誤。

而如果李琬篡位失敗,他也可以出來自證清白,沒有直接從賊,頂多落個被脅迫的埋怨。

黎明前城裡城外的動靜都沒有逃過安祿山的耳朵。在得知哥舒翰率軍來援救長安勤王護駕的消息後,安祿山就在第一時間判斷李琬這一次的兵變要以悲劇收場。

這是安祿山作爲一個梟雄的一種直覺。

對於李琬的做法,安祿山其實很不以爲然。在他看來,昨日晚間李琬就應該率軍殺入興慶宮,將皇帝斬於馬下,立即逼迫皇族和滿朝文武擁立自己爲帝,然後在第一時間穩定局勢。

父子骨肉親情,在至高無上的皇權面前,算個鳥啊!

可惜李琬終歸不是安祿山,李琬作爲皇子,他不僅過多考慮了自己上位的正當性和合法性,要讓他真正弒父,一時間他還是狠不下心來的。

當然,這也與他太過自信有關。他覺得一切盡在掌握之中,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讓皇帝主動下詔退位。

安祿山與長子安慶宗穿戴整齊,做好了隨時面見皇帝請罪的心理準備。

但不成想,就在這時,府門外傳來轟轟烈烈的軍馬行動和誅殺叛逆奸賊的嘈雜聲浪。安祿山一向多疑,更重要的是他心中有鬼,聽下人報說有一隊兵馬氣勢洶洶地朝東平郡王府衝殺過來,他心裡立即惶然失措。

當即與安慶宗糾集兩三百家丁和親兵涌出府門,準備趁亂退出城去。

但剛出府門,迎面就與張瑄的900兵馬對峙起來。

張瑄的900兵馬是金吾衛中久經戰陣的精銳之師,殺氣騰騰軍容嚴整,不是安祿山手下這羣臨時由家奴、護衛和少量親兵湊在一起的烏合之衆能比的。

安祿山換上了一身普通家奴的服色,垂首不語。而安慶宗躲在家奴的護衛中高聲喊道,“前面是哪位將軍?在下乃是東平郡王、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之子安慶宗……”

張瑄冷冷一笑,裝作沒有聽到,舉劍大呼道:“誅逆賊、滅奸黨……殺無赦!”

“殺啊!”

900士卒揮舞著陌刀長槍衝殺過去,安祿山的人根本不可阻擋,也嚇破了膽。部分退入府中,部分被軍馬衝散,向城中四散逃竄而去。

…………一番混戰之後,多數安祿山的人被剿滅。安慶宗被俘,但安祿山卻不知所蹤。

蕭十三郎皺了皺眉,輕輕道,“兄弟,爲兄帶人再去搜,這老賊肯定躲在府中。”

張瑄輕輕一笑,壓低聲音道,“兄長,罷了。也不能真誅殺了這老賊,且讓他逃出城去吧。”

說完,張瑄奮力大喝道,“兒郎們,速速隨本官進軍興慶宮救駕!”

張瑄自然是有意要放跑安祿山。

因爲在他看來,殺一個安祿山其實很容易,不要說有這種兵變的良機,就算是平時,他也有太多的方法滅了安祿山。但殺了安祿山,並不代表著安祿山一黨會覆滅,他的兒子安慶緒還在范陽,勢力沒有得到實質性的削弱,該起兵造反的還是會起兵造反。

而安祿山一死,說不定還會帶來更大的不可控制的變數。

與其這樣,還不如讓安祿山逃回去。

由此一來,安祿山縱然不會因爲榮王李琬謀反一事受到直接的牽連,但也因爲不尊聖諭私自逃離京師而引發皇帝的怒火,給了大唐朝廷一個可以正大光明削弱其權力勢力的藉口。

這纔是張瑄此番趁兵亂威嚇安祿山的真正用意。

張瑄料定安祿山在此時準備不足,定然不敢起兵。歷史上的安史之亂是天寶十四年,距離此時還有2年的時間。

…………得知有援兵攻進城中,楊國忠和李亨率宮禁宿衛更是死戰死守興慶宮。以至於李琬的軍馬在哥舒翰與楊漣大軍趕至時,纔剛剛攻破了興慶宮的宮門。

裡應外合內外夾擊之下,再加上霍青的羽林衛兵馬軍心渙散,根本無心作戰。大部分羽林衛跪倒當場放棄兵器投降,而少部分則護衛著李琬、霍青和高仙芝等人且戰且往榮王府敗退。

倒是退進了榮王府,但卻被張瑄和哥舒翰率軍團團包圍,將榮王府圍了一個水泄不通。

見大勢已去,李琬仰天狂笑三聲,噴出三口鮮血。然後手持寶劍,將自己的子嗣妻妾統統誅殺殆盡,然後自刎而死。

第226章 滔天大禍!第359章 最艱難最重大的選擇第251章 你想嫁我就能要你嗎?第340章 憲陽宮、老皇帝第291章 京城暗流涌動第182章 再次解纓終成眷屬第36章 玉真公主與崔穎第179章 三點式內衣的風情萬種第17章 羞煞蕭復第98章 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第214章 密見安祿山(下)第341章 登基大典(1)第76章 楊國忠的時代第38章 太真仙子賦第374章 張瑄大軍第一戰(上)第447章 野性第402章 神秘的女軍師(下)第76章 楊國忠的時代第105章 連升四級第215章 是不是故意投懷送抱第76章 楊國忠的時代第296章 張瑄的態度!第6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3)第392章 楊貴妃的危機第86章 美人如玉第326章 張瑄的底線第119章 哥舒翰比皇帝密旨好使第224章 郭子儀的兒子?第420章 豐王反叛169章 李亨的決斷上第382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164章 上元詩會第88章 殺機!危機!(上)第49章 只羨鴛鴦不羨仙第38章 太真仙子賦第76章 楊國忠的時代第79章 文武兼職第360章 用兵如神第96章 陰差陽錯(上)第156章 借刀殺人第433章 千古明君第368章 部署被打亂!第73章 面拒楊國忠第95章 遊說楊國忠(完)第144章 大都督人選第35章 楊貴妃第373章 潼關兵變第106章 安祿山和李琬終於進甕了第143章 梅開二度第364章 勸降第395章 奴名楊玉蓮第41章 奉旨遊街名動長安第281章 史詩之戰(3)第241章 調兵遣將第236章 郭子儀絕望,張瑄如何處置第130章 聚香閣上(下)第261章 豐功偉績!第24章 崔家要退婚第85章 替太子索權要官第354章 回靈州第287章 史詩之戰(9)第357章 大英雄與四千美嬌娘第481章 大時代,新紀元第385章 降張不降唐!第211章 愛慕、殺機第76章 楊國忠的時代第263章 封賞張瑄之爭!第405章 新皇帝示好求和第448章 皇帝的心太大!第480章 大朝會,吾皇萬歲第454章 拿下程千里第253章 火器顯神威第333章 東宮儲君人選第131章 兵圍駙馬府第385章 降張不降唐!第237章 教訓郭烯第183章 女劍客第420章 豐王反叛第433章 千古明君第444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6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3)第470章 兩軍交戰講什麼仁義道德第322章 鴻門宴,圖窮匕見(上)第197章 奴要做你真正的女人第463章 兵進康國第85章 替太子索權要官第437章 滅吐蕃,定神武第416章 該怎麼處置李唐皇室第134章 崔家門庭若市第172章 吐蕃王求親第143章 梅開二度第261章 豐功偉績!第234章 萬事俱備第322章 鴻門宴,圖窮匕見(上)第218章 李亨:把張瑄召回?第271章 李亨是何用意?第297章 更成熟更老練第205章 兵車行第366章 太上皇薨!第268章 致命的**
第226章 滔天大禍!第359章 最艱難最重大的選擇第251章 你想嫁我就能要你嗎?第340章 憲陽宮、老皇帝第291章 京城暗流涌動第182章 再次解纓終成眷屬第36章 玉真公主與崔穎第179章 三點式內衣的風情萬種第17章 羞煞蕭復第98章 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第214章 密見安祿山(下)第341章 登基大典(1)第76章 楊國忠的時代第38章 太真仙子賦第374章 張瑄大軍第一戰(上)第447章 野性第402章 神秘的女軍師(下)第76章 楊國忠的時代第105章 連升四級第215章 是不是故意投懷送抱第76章 楊國忠的時代第296章 張瑄的態度!第6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3)第392章 楊貴妃的危機第86章 美人如玉第326章 張瑄的底線第119章 哥舒翰比皇帝密旨好使第224章 郭子儀的兒子?第420章 豐王反叛169章 李亨的決斷上第382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164章 上元詩會第88章 殺機!危機!(上)第49章 只羨鴛鴦不羨仙第38章 太真仙子賦第76章 楊國忠的時代第79章 文武兼職第360章 用兵如神第96章 陰差陽錯(上)第156章 借刀殺人第433章 千古明君第368章 部署被打亂!第73章 面拒楊國忠第95章 遊說楊國忠(完)第144章 大都督人選第35章 楊貴妃第373章 潼關兵變第106章 安祿山和李琬終於進甕了第143章 梅開二度第364章 勸降第395章 奴名楊玉蓮第41章 奉旨遊街名動長安第281章 史詩之戰(3)第241章 調兵遣將第236章 郭子儀絕望,張瑄如何處置第130章 聚香閣上(下)第261章 豐功偉績!第24章 崔家要退婚第85章 替太子索權要官第354章 回靈州第287章 史詩之戰(9)第357章 大英雄與四千美嬌娘第481章 大時代,新紀元第385章 降張不降唐!第211章 愛慕、殺機第76章 楊國忠的時代第263章 封賞張瑄之爭!第405章 新皇帝示好求和第448章 皇帝的心太大!第480章 大朝會,吾皇萬歲第454章 拿下程千里第253章 火器顯神威第333章 東宮儲君人選第131章 兵圍駙馬府第385章 降張不降唐!第237章 教訓郭烯第183章 女劍客第420章 豐王反叛第433章 千古明君第444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6章 慷慨陳詞辯利害(3)第470章 兩軍交戰講什麼仁義道德第322章 鴻門宴,圖窮匕見(上)第197章 奴要做你真正的女人第463章 兵進康國第85章 替太子索權要官第437章 滅吐蕃,定神武第416章 該怎麼處置李唐皇室第134章 崔家門庭若市第172章 吐蕃王求親第143章 梅開二度第261章 豐功偉績!第234章 萬事俱備第322章 鴻門宴,圖窮匕見(上)第218章 李亨:把張瑄召回?第271章 李亨是何用意?第297章 更成熟更老練第205章 兵車行第366章 太上皇薨!第268章 致命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邮市| 新蔡县| 大埔区| 张北县| 富蕴县| 南阳市| 岳普湖县| 敦化市| 大埔区| 白沙| 突泉县| 德江县| 内丘县| 无棣县| 和林格尔县| 黔东| 安平县| 克拉玛依市| 安塞县| 民丰县| 滁州市| 宁明县| 威海市| 门源| 马鞍山市| 桃园县| 日照市| 斗六市| 松滋市| 青河县| 和平县| 禹城市| 青河县| 亳州市| 阿城市| 荆州市| 高邑县| 台中县| 伽师县| 容城县| 睢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