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就外第與冠禮篇
………
第二日,晨曦朝陽初露,東方升起了光芒,從殿角琉璃檐上射下來,而在庭院中,趙德昭一身白衣,手裡提著一柄鋥亮的銅劍,在寢宮外面練習劍術。
趙德昭如一個劍客一般,他白衣似雪,如那漫天鴻羽,墨發紛飛,與白衣相稱,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美,如雪似歌。脖子上的玉佩,在光照下熠熠生輝。他靈動地舞動著手中長劍,不時地變換著動作,如靈猿長蛇飛鶴……步履輕快。
這時候,內侍行首張德鈞走了過來,見魏王正在庭院中練劍,他站在一旁候著。
趙德昭眼角瞥見張德鈞過來了,便停下練劍,道:“張大官【宋代對宦官的尊稱】,有事找小王?”
趙匡胤命內侍張德鈞去後宮寢殿將魏王趙德昭喚入自己的宮殿中,這個時候他入了魏王寢宮,便忙不迭道:“殿下,官家傳召,請殿下速去福寧殿。”
趙德昭擦著汗水,將手中長劍交給小貴子,拿過小貴子手中的幹汗巾擦臉,隨即問道:“張大官,父皇說是何事麼?”
張德鈞便道:“官家方纔問了老奴關於殿下的生辰,其他倒也沒說甚麼?”
趙德昭暗想父皇無緣無故爲何爲傳召自己,想必也是重要事情,今日無早朝,他原本是要出宮的,既然父皇傳召,他便應道:“原來如此,張大官待我換身衣服,便去見駕。”
趙德昭脫下滿身是汗水的衣服,從宮女翠兒那兒,草草地用熱毛巾擦了一下身子,宮女翠兒不好意思地轉過頭去。趙德昭不太喜歡人服侍,就自己動手,換了一身黑色圓領窄袖袍衫,頭戴襆頭紗帽,這套衣服穿起來也更加合身,是唐朝時候男子的穿著打扮。換衣之後,趙德昭便急匆匆地跟在張德鈞身後,去了福寧殿。
趙德昭也不是自己的父皇爲何第一時間召見自己,他問張德鈞,張德鈞也只是說官家提到了魏王千歲的年紀,趙德昭倒是有些知道發生甚麼事了,也就急匆匆趕去福寧殿中。
一路上趙德昭都在想著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因爲他清楚地記得宋代皇子出閣時,需皇帝正式頒發詔令,舉行儀式,事實上趙德昭封王的時候,就已經形同於出閣了,只不過當時趙德昭還年幼,皇帝仍留他宮中居住,如今御史等官員倒是時時刻刻提醒皇帝,趙德昭這般年紀在宮中居住倒是不合禮法,差不多也就出就外第了,接著開府置屬,名正言順地出班外廷了。
在大宋,出就外第開府置屬出班外廷是皇子出閣後的三種政治權利。
出就外第就是辦理內宮到自己的府邸居住,這一點趙德昭早就非常希望這麼做了,雖然他有時候白天可以離宮,可是日頭落下必須回宮,否則夜晚宮禁一閉,入宮則要驚動皇帝了,搞不好第二日御史的一封奏疏就會出現在御史臺上,有了出就外第,做一些事情也就容易多了。
開府置屬也就是設置屬僚,這一點自己當初只能在暗地中培植親信,豢養死士,通過長春堂飛雀暗線來操作辦事,如今到可以光明正大地招收幾個位列朝廷官身的僚屬。
出班外廷也就是自己可以參加朝會,這點趙德昭早就享受到了,在大宋建國初年就已經在朝廷上了,不過在歷史上趙匡胤並未封自己爲藩王,也沒有多少讓自己與趙德芳參與政務,也導致趙德昭勢單力薄,在趙匡胤駕崩後,面對羽翼豐滿,主政開封府十五年,並且野心勃勃的皇叔晉王趙光義,根本毫無反擊之力。如今自己位於十二等爵位【王嗣王郡王國公郡公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侯開國伯開國子開國男】第一等親王之列,倒是有些讓自己驚訝。
出就外第開府置屬之後就能名正言順地享受到出班外廷的權利。
趙德昭這樣想著,已經隨張德鈞到了福寧殿內。
福寧殿中,趙匡胤昨夜問起趙德昭的生辰,便想了一夜,如今趙德昭已經十五歲了,從建隆年間封爲樑王,乾德二年封爲魏王,這時候也應該出宮賜府第,開府置官,擁有自己的儀仗了(趙德昭歷史上爲964年出閣)。
今日一早沒有朝會,趙匡胤便急令張德鈞去魏王寢宮傳召,因爲他知道趙德昭一旦沒有朝會,便會在卯時離宮,去晚了,倒是要去宮外找人了。
趙匡胤坐在龍榻上,見到張德鈞身後跟著魏王,他擡起頭德昭,發現他明顯比之前又高了不少,遠遠跟二十歲的青年一樣高,他高興道:“昭兒,這幾日不見,爲父見你長高了不少。”
“爹爹,說笑了。”趙德昭伸出腿與胳膊,下,倒也沒有發現,只不過比往日的更加茁壯了。
趙匡胤這時候從榻上起身,走到趙德昭面前,見到兒子的這番身量已經與自己差不多高了。
“昭兒都長這麼高了。”趙匡胤見到與自己身量一樣高的趙德昭,心裡甚是高興,可隨即便嘆了口氣,“昭兒,爹爹如你這般年紀的時候,便出外巡遊,欲投往天下一方勢力,如今卻已成爲一國之君,好教人難以置信啊。昭兒如今你已十六,這些年爲父也是一點點長大,在政務以及軍務上皆有自己獨到見解建樹。”
“多謝爹爹誇讚,如今天下未一,兒臣作爲大宋子民,願爲大宋貢獻自己的一方智慧。”
“這……”趙匡胤撫須沉吟起來,他這個兒子做事穩重,辦事得體,爲人勤勉,恪守本分,而且這些年做得事情都爲大宋未來考慮,在地方以及朝廷都有賢王的名聲,原本按照他現在該有的功績,太子之位非他莫屬,可是趙匡胤知道人生在世,必須要經歷大風大浪之後方可行,而且自己正當春秋鼎盛,天下尚未統一,凡事也須親力親爲,自己也需要樹立開創者的標桿,爲後世稱頌。
趙匡胤想了許久,終於說道:“昭兒既已長大,爲父須當按照朝廷法度以及宗室禮制,昭兒如今則須出就外第,不知昭兒理解爲父?”
趙德昭拱手而立,“昭兒如今年已十六,早就封王,按照封王禮儀則該移居宮外藩邸,如今長居宮內確實於禮不合,御史臺的官員想必也會上奏爲難爹爹,爹爹當年因爲孩兒年幼,不得已讓孩兒住在宮內,這樣安排也是爲了孩兒考慮。只是我大宋初立,天下尚未一統,五禮【吉兇軍賓嘉】衰微,正是百廢待興,匡正禮法之時,也可爲天下庶民立標榜。”
趙匡胤欣慰地己的兒子,兒子能夠理解他的用心,也讓自己有些羞愧,他道:“昭兒能這麼想,爲父慚愧,明日朝會上朕會向朝廷大臣宣佈此事。”
“一切聽從父皇詔令。”出就外第本就是皇子封王的義務,趙德昭怕行事麻煩,趙匡胤今日所爲正是他要的。
……
接下來,趙匡胤便讓知制誥官員起草魏王出外就邸詔書,由皇帝親自御覽後送呈御史臺官員,再送至宗正寺……加蓋各章。
次日朝會上,趙匡胤當庭宣召,命將作監【北宋皇子府邸建造由將作監負責,南宋由臨安府轉運司負責】在內城外修建魏王府,與秦王府晉王府等諸宗室其他府邸雜居,並稱“睦親”宅【李心傳概述:東都故事,宗室子皆築大室聚居之,太祖太宗九王后曰睦親】。
接著便由太史局選擇良辰吉日,由宗室中正任以上者送至府邸,賜御筵,及賜銀絹錢五千匹兩貫,本府官吏等第支賜;
魏王於宮外府邸居住,由將作監負責,按照親王建制,待魏王府建造完成之後,再搬去魏王府邸。
移居魏王府,從此,趙德昭將不能再住在皇宮大內。不過這樣一來,他辦事情就方便多了,在宮內反而會受制約,除非他是太子,不過太子也有太子的難處,時時刻刻受朝廷官員監督,其他藩王也會虎視眈眈地盯著自己的位置,想必晉王趙光義是其一。
……
這幾日,自從知道皇帝下詔令魏王出就外第後,朝廷的一些士大夫則因爲冠禮之廢久矣,外佛入侵,禮法不復當年,近世以來,人情尤爲輕薄,生子猶飲乳……禮當追三代,適今之意,而宋爲中原華邦,一切依禮而行,主張在大宋復興冠婚喪祭等禮儀。
最後皇帝趙匡胤同意了加蓋冠禮,在冠禮當日,趙匡胤御文德殿,百官在位,按照次序站立,皇帝命禮直官通事舍人太常博士引掌冠贊冠者就位。
趙德昭站立在主殿,隨後雙膝跪地,行駛禮儀的官員分次加冠。一進折上巾,再加七樑冠,三加九旒冕,
行三加禮畢,趙德昭至東房,換上朝服就位。禮直官等引掌冠者至趙德昭就位處宣讀詔書:歲日雲吉,威儀孔時,昭告厥字,君子攸宜,順爾成德,永言保之,奉敕字某。
當命字,以“日新”作爲趙德昭的字,爲趙德昭加了冠禮【宋代冠禮最早記載始於宋真宗時期】,冠禮之後,趙德昭也順應禮法,待府邸建成後,再移居藩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