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4章 福寧殿密謀

是日夜晚,東京皇宮福寧殿中,趙匡胤剛批閱完奏疏,停下手中的硃筆,剛要從座位上起身,而恰在此刻,內侍張德鈞稟告樑王趙德昭在殿門口。

如此深夜,趙匡胤心知自己的兒子定是有大事,因此也壓制住心中的苦水,宣趙德昭進殿。

趙德昭快速進殿,步入御桌前,拱手而立道:“昭兒深夜打擾爹爹,希望爹爹見諒。”

說完,趙德昭從袖口之中抽出奏疏,上前遞給趙匡胤,道:“爹爹,這是孩兒關於地方節度使以及禁軍的陳述建議以及方法。”

“哦?是嗎?”趙匡胤自從大宋建立之後,就一直在思考削弱武將手中兵權之事,只不過在陳橋兵變從龍之臣中,大多數都是自己的兄弟,關係密切,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也不好對付,而文臣之中,乃趙普與自己關係密切,而趙普多次上奏要自己削弱武將手中兵權,而在去年,他就提拔自己禁軍兄弟官職,對禁軍也淘汰了一批兵力,凡此種種,只不過從一小部分改善了些。

帝王之術,講究平衡,韓非子也說過帝王之術乃是御臣。不讓武將做大,避免武將弄權,乃是懸在趙匡胤心頭的一把刀。

就在前幾日,他任命自己的親兄弟趙光義爲開封府尹,趙光美爲興元尹,在文官集團之中插入皇族子弟。

而王樸、範質、魏仁浦、王溥等人乃是周朝舊臣,現如今朝堂之上,文官之首皆爲前朝臣子,而趙匡胤這邊,趙普是自己的潛邸舊臣。

今夜自己的兒子準備了一封奏疏,趙匡胤希望在走書之中能夠看到不同的觀點。

趙匡胤接過趙德昭的奏疏,看了起來。在趙德昭的奏疏之中,也說明了武將弄權的禍害,唐代藩鎮之亂乃是前車之鑑,勿要蹈覆轍,而且當務之急乃是削弱武將手中的兵權。

去年在平定李筠及李重進叛亂後的一天,趙匡胤下旨召見趙普,他希望解決從唐末以來,數十年間帝王換了八姓十二君,爭戰無休無止,欲滅天下之兵,建國家長久之計之策略。

趙普精通治道,對這些問題也早有所考慮,他曾經提出地方藩鎮太重,君弱臣強,只要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數月間,趙匡胤一直都在暗中進行削弱兵權的行動,對其一些武將採用明升暗降之操作方法,而今日趙德昭再次提出了這個問題,也是看到了武將的囂張跋扈。

若非自己登基之後採用安撫的招降方式,恐怕大多數武將會揭竿而起,以光復前朝推翻自己的統治。

去歲李筠、李重進的叛亂歷歷在目,猶在眼前,趙匡胤凝神片刻,又接著看奏疏。

此刻,偌大的福寧殿只有趙氏父子二人,趙匡胤擡起頭,看了一下趙德昭,隨後繼續埋頭看趙德昭方纔上疏的奏摺。

趙匡胤越看越興奮,凡是趙德昭所寫的奏疏,帶給趙匡胤鈞是新奇的感受,而他看到軍校那邊剛要開口問趙德昭之時,忽然外面傳來了張德鈞的公鴨嗓。

“官家,趙大人求見。”張內侍進殿稟告,打斷了趙匡胤。

“宣。”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

趙普一入殿內,見到樑王也在殿內,追問之下,知道了趙德昭也是爲了兵權一事而來,心道自己也有同盟了,於是乎立馬也從袖口之中掏出一份奏摺,這份奏疏上面的陳述,乃是他花了幾個月的心血凝結而成。

“哦!則平兄你也有奏疏。”趙匡胤看著趙普,然後又看了一眼趙德昭,隨後哈哈大笑,“今日是個甚麼日子,兩位一前一後入殿,而且均有奏疏,我倒要看看則平兄的奏疏寫了哪些?”

事實上,方纔看著趙德昭的奏疏,趙匡胤的心中有些驚訝,也有一些驚喜,而趙普一直都是自己倚重的潛邸幕僚,因此對於趙普他十分尊重,私底下以兄長稱呼。

趙匡胤隨後從龍座上起身,快步走向趙普身邊,接過趙普遞過來的奏疏。

趙普一個躬身,然後將奏疏遞給趙匡胤。

趙匡胤攤開奏疏,看了起來。在趙普的奏疏之中同樣提出了削弱武將兵權,其後也提出一些削弱武將的方法,只不過趙普提出的方法乃是削弱之法,而趙德昭在削弱之上,也提出了其他的解決之法。

這時候,趙匡胤開始對比兩份奏疏上的方法,只不過針對武將兵權,趙匡胤並不想做的更絕,他同樣是武將出身,因此在處理此事的上面,他考慮的更多。

趙匡胤將兩份奏疏放在一起,然後讓兩人分別看對方的奏疏,兩人拿起奏疏,看了起來。

趙德昭畢竟先知先覺,因此對趙普奏摺上面的建議沒覺得多了不起,而且對於後世而言,存在不少漏洞與缺陷,但是出於尊重,也是稱讚此奏疏了不得。

可是趙普拿起趙德昭的奏疏看時,開頭同樣是提到了唐末藩鎮之亂,武將干政的禍害,乃是前朝往事,而且同樣是提出了削弱武將的兵權。

趙普看到這裡的時候,擡頭看了一眼,用讚許的目光看著趙德昭,之後低頭再次看了起來。

待看到趙德昭奏疏後半部分的時候,趙普心中波瀾大起,特別是樑王殿下在奏疏之中提出了軍校培養將士,以及增加了武舉一事。

“昭兒(殿下),甚麼是軍校?”趙匡胤、趙普同時脫口而道。

“爹爹,則平先生,這軍校其實跟學堂、私塾差不多都是培養人才的地方……”趙德昭差不多一口氣說了很多。

趙匡胤與趙普二人方纔從趙德昭口中也知道了甚麼是軍校,如今他們也更加清楚這個軍校的作用了,而且趙德昭方纔也說了若是削弱

武將手中的兵權,雖然會讓天下安穩一段日子,但是若是受到外敵侵略,國家無可用的大將人才,到時候怎麼能夠抵禦敵人,長此以往對國家也是有危害的。

如今天下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各國皆在虎視眈眈,削弱了武將手中的兵權,說不定也會適得其反,因此趙匡胤與趙普也在擔心這件事情,不過今日聽聞了趙德昭的一番話,二人皆認爲此事可行。

只不過這朝中大事還得與其他人商量,而這件事情乃是文官集團對陣武官集團之事,因此可商議之人也只有幾位宰執大臣。

“殿下好計謀,既解決了武將干政問題,收歸了兵權,又爲大宋培養了人才,真是一舉二得。則平佩服。”

“趙先生謬讚了,小子這是紙上談兵,此事要嘗試一番纔有定論。”

這時候,趙匡胤與趙普兩人背過身去,然後竊竊私語了很長時間,趙德昭這邊也不是甚麼順風耳,聽不到兩人談話。

“……”

“……”

“好,就按照則平所言……”

“官家,今日夜深了,則平先行告退。殿下提出之事,不妨明日讓幾位宰執商量一番,則平估計軍校這件事情還是大有可爲的,只不過那些深受儒家的大臣不知道會作何心態,臣擔心的就是這點。”趙普躬身而退。

“七月初九日,朕會在皇宮之中宴請武將。”趙匡胤忽然說出這麼一句莫名其妙之言。

趙普走後,殿堂之中只剩下趙氏父子二人,而趙德昭方纔聽趙匡胤這句話,心中也是駭然,這戲碼估計要再現了。

“爹爹,軍校一事,孩兒勢在必行,那些受孔孟儒家教養之學子大臣,就讓他們去說吧,孩兒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的。”趙德昭信誓旦旦說,他的心中燃燒熊熊的火焰。

剛要坐下去的趙匡胤站定了身子,然後轉過身,拍著趙德昭的肩膀道:“昭兒,即使前方有阻礙,爹爹也會站在你這邊。”

“唔!”

…..

此刻在江寧府,皇宮東宮內。

李璟在洪都駕崩之後,洪都官員快馬加鞭將此消息傳遞給江寧府,同時洪都大臣們隨李璟梓宮回江寧府。

三日過後,遠在江寧府的太子李從嘉已經收到消息,開始準備喪事以及登基之事。

第49章 無聲無息第40章 半島局勢、長遠利益(下)第33章 匡胤奉軍前巡戰第69章 大宋醫學院第17章 治世計劃醞釀中第17章 三個道士、入見蜀帝第47章 一餐飯以及逛街第42章 神出鬼沒第54章 動作第4章 親征出兵、李筠亂止 並章節第179章 救援第60章 年底朝會、開春計劃第56章 分進合擊第173章 潤州水戰(一)第54章 點檢之讖、病重歸京第33章 天災人禍怎麼做第28章 春聯引起的轟動第85章 探病第40章 宋軍北攻、遼州城下第9章 授人以漁之肥皂第37章 應對寒冷之方法第49章 天雄寺被劫、耶律賢之死第28章 幾件禮物、路遇魏丕第60章 晉陽之戰(一)第12章 春聯引起的轟動第36章 苗訓問策、大軍封賞第24章 集英夜宴、議開市舶第42章 醫治祖父、唐國求和第50章 聯漢攻宋、蠟丸密信第1章 東京風雲、皇子失蹤第97章 無題第5章 高平勝北擊漢境第156章 國宴風波第48章 唐軍反攻、周軍整軍第33章 玻璃產業、弓弩改革第19章 東京城中的美食第46章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第36章 苗訓問策、大軍封賞第33章 玻璃產業、弓弩改革第22章 分批轉運、月餅誕生第21章 秘議立儲、晉封樑王第52章 開啓殿試、科舉改革第53章 指點迷津、北取三關人物篇之趙氏介紹一第167章 乞丐的往事第19章 各懷鬼胎、夜探府庫第109章 獻八州率土歸降第197章 魏王好計謀第190章 大戰前奏第22章 分批轉運、月餅誕生第33章 匡胤奉軍前巡戰第27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20章 未雨綢繆之準備第39章 親征淮河、渦口之戰 並章第43章 綻放的油菜花第16章 探花再現、千鈞一髮第152章 龍鳳玉佩第53章 駕崩第45章 攻下泰州第2章 登基大典、大宋初立第153章 潤州軍VS 禁軍第191章 采石之役第52章 雁門關一戰第16章 道士下山、子云亭見第146章 三十年的噩夢第189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53章 指點迷津、北取三關第19章 各懷鬼胎、夜探府庫第107章 遇見第8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8)第63章 楊帆起航、尋新大陸第2章 計劃要提上日程第7章 路遇之名醫劉翰第37章 魏王、晉王和秦王第28章 幾件禮物、路遇魏丕第20章 洶涌澎湃第30章 火器設想、軍用沙盤第43章 韓德讓第50章 聯漢攻宋、蠟丸密信第193章 金陵爆炸聲第110章 安排第7章 路遇之名醫劉翰第53章 駕崩第36章 二王除晉王掌軍第219章 朝議第128章 山雨欲來第12章 顏大老爺之心思第19章 人有遠慮、亦有近憂第170章 暴風雨來臨第213章 及時雨第80章 步步第11章 古今汴梁與開封第13章 訓練武士、特種部隊(中)第169章 妾本佳人,奈何殺人第180章 暗中的安排第34章 京城大水、城改設想第30章 多角第27章 四大‘才子’砸場面第20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1)第198章 一覽衆山小
第49章 無聲無息第40章 半島局勢、長遠利益(下)第33章 匡胤奉軍前巡戰第69章 大宋醫學院第17章 治世計劃醞釀中第17章 三個道士、入見蜀帝第47章 一餐飯以及逛街第42章 神出鬼沒第54章 動作第4章 親征出兵、李筠亂止 並章節第179章 救援第60章 年底朝會、開春計劃第56章 分進合擊第173章 潤州水戰(一)第54章 點檢之讖、病重歸京第33章 天災人禍怎麼做第28章 春聯引起的轟動第85章 探病第40章 宋軍北攻、遼州城下第9章 授人以漁之肥皂第37章 應對寒冷之方法第49章 天雄寺被劫、耶律賢之死第28章 幾件禮物、路遇魏丕第60章 晉陽之戰(一)第12章 春聯引起的轟動第36章 苗訓問策、大軍封賞第24章 集英夜宴、議開市舶第42章 醫治祖父、唐國求和第50章 聯漢攻宋、蠟丸密信第1章 東京風雲、皇子失蹤第97章 無題第5章 高平勝北擊漢境第156章 國宴風波第48章 唐軍反攻、周軍整軍第33章 玻璃產業、弓弩改革第19章 東京城中的美食第46章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第36章 苗訓問策、大軍封賞第33章 玻璃產業、弓弩改革第22章 分批轉運、月餅誕生第21章 秘議立儲、晉封樑王第52章 開啓殿試、科舉改革第53章 指點迷津、北取三關人物篇之趙氏介紹一第167章 乞丐的往事第19章 各懷鬼胎、夜探府庫第109章 獻八州率土歸降第197章 魏王好計謀第190章 大戰前奏第22章 分批轉運、月餅誕生第33章 匡胤奉軍前巡戰第27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20章 未雨綢繆之準備第39章 親征淮河、渦口之戰 並章第43章 綻放的油菜花第16章 探花再現、千鈞一髮第152章 龍鳳玉佩第53章 駕崩第45章 攻下泰州第2章 登基大典、大宋初立第153章 潤州軍VS 禁軍第191章 采石之役第52章 雁門關一戰第16章 道士下山、子云亭見第146章 三十年的噩夢第189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53章 指點迷津、北取三關第19章 各懷鬼胎、夜探府庫第107章 遇見第8章 假道伐虢、襲佔荊南(8)第63章 楊帆起航、尋新大陸第2章 計劃要提上日程第7章 路遇之名醫劉翰第37章 魏王、晉王和秦王第28章 幾件禮物、路遇魏丕第20章 洶涌澎湃第30章 火器設想、軍用沙盤第43章 韓德讓第50章 聯漢攻宋、蠟丸密信第193章 金陵爆炸聲第110章 安排第7章 路遇之名醫劉翰第53章 駕崩第36章 二王除晉王掌軍第219章 朝議第128章 山雨欲來第12章 顏大老爺之心思第19章 人有遠慮、亦有近憂第170章 暴風雨來臨第213章 及時雨第80章 步步第11章 古今汴梁與開封第13章 訓練武士、特種部隊(中)第169章 妾本佳人,奈何殺人第180章 暗中的安排第34章 京城大水、城改設想第30章 多角第27章 四大‘才子’砸場面第20章 不爲人知的地方(1)第198章 一覽衆山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萨尔县| 临潭县| 河间市| 洛川县| 碌曲县| 三河市| 于田县| 盈江县| 菏泽市| 偏关县| 乌恰县| 驻马店市| 龙山县| 惠州市| 枝江市| 阳新县| 金寨县| 沭阳县| 尉犁县| 通州市| 大悟县| 永善县| 恭城| 筠连县| 南安市| 富阳市| 南昌县| 丰镇市| 前郭尔| 内丘县| 璧山县| 绩溪县| 吴川市| 丽水市| 柳林县| 沽源县| 大田县| 合江县| 黑河市| 遂昌县| 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