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10章 前哨之戰

北京城作爲八百年帝都,其城牆防禦設施自是非常完備,城牆、城樓之高大厚重也是其它城池所無法比擬,雖多次歷經明清交替之時的入侵之戰火,但幾經修復北京城牆城樓之雄姿不減當年,反而因爲清廷兩百多年的營建更勝從前。

北京總共有四道城牆,分爲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整個輪廓從空中俯視像一個“凸”字,凸起的部位是宮城、皇城和內城,大頭兒的部位是外城。從宮城、皇城、內城到外城,每座城池都有城門,宮城有4座城門、皇城有4座城門、內城有9座城門(俗話說的九門提督管轄的九門)、外城有7座城門。

宮城:午門、神武門、西華門、東華門。宮城內部就是紫禁城(故宮),紫禁城南門就是午門,北門就是神武門(玄武門),東門是東華門,西門是西華門。

皇城:就是保護宮城的皇家城牆,圍繞紫禁城而建,建有四座城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天安門就是皇城的正門。

內城:內城就是圍繞皇城而建的城池,有城門9座,分別是南面: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東面:朝陽門、東直門;西面:阜成門、西直門;北面:安定門、德勝門。

據說9座城門的用途都不一樣,正陽門是皇上出行的大門,皇上每年去天壇祭祀都走正陽門,如今老百姓叫正陽門爲前門。崇文門是走酒車的大門,一般外地進京的酒車都走此門。宣武門是走囚車的大門,一般死囚犯都是從這裡出城門押赴到菜市口行刑的。朝陽門是走糧食車的,從南方走大運河到通州的大批糧食,裝車後都是從朝陽門進城的。東直門是老百姓走百貨雜物的大門,此時東直門外就是一個相當繁華的城外集市。阜成門是走煤車的大門。城中所燒的煤炭都是從門頭溝運到此門進城的。西直門是走水車的大門,居住在紫禁城中的皇家貴族不喝城中水,所飲用的生活水都是靠水車從西邊得玉泉山拉進城裡的。德勝門是走軍隊的大門。取“出行得勝”之意。安定門是軍隊班師回朝走的大門,也是城中糞車拉出城的大門。九門提督就是掌管內城9座城門巡防士兵的最高官。在清朝是從一品官員。

外城:外城是內城南面皇家貴族人員以外的百姓居住地,共有7座城門,分別是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安門、廣渠門、西便門、東便門。

宋峰的近衛騎兵團達到了安定門外,可惜這座八百年帝都的外圍險要之地都沒有清軍駐守,原本應該拱衛在京城周圍的京城清軍全部龜縮到了三山五園去了。

宋峰兵馬達到安定門外的當晚,北京城外的外三營中有白澤堂密探前來報信,來人一共兩人,都做清軍裝束。卻是白澤堂在京城健銳營中佈置下的密探。

來人送來的情報很有用,詳細的介紹了此時京城的清軍兵力及部署。京城圓明園護軍營、健銳營、番子營爲外三營,原本在京城外都有營地和各自的營地和險要之地駐守,但自從京城戒嚴以來,清廷恭親王就下令讓外三營兵馬收縮,護軍營和健銳營、番子營等三營兵馬除了綿愉帶出去應援的人馬之外,其餘兵馬共計3萬餘人全部駐守到京城外的三山五園裡去了。

而其餘各地調集來的兵馬全部駐守京城之內,城內總共聚集了如下兵力:八旗前鋒軍、京城護軍12個營、神機營15個營、陝甘援軍25個營、京畿附近收縮的清軍20個營,總共有正規軍8萬人,火炮785門。加上外圍駐守圓明園等三山五園的清軍,京城一共有將近12萬清軍彙集。當然這其中還不算在通州八里橋和英法聯軍鏖戰的5萬僧格林沁部清軍。

宋峰聽完之後嘿了一聲笑道:“十多萬清軍在這裡恭候我們,看來我們還是挺有臉面的。”言罷近衛騎兵諸將都笑了起來。跟著宋峰臉色一轉道:“但既然我們到了這裡就等著冤家上門吧,各部分散開來,四處出擊,以小股騎兵兵力牽制糾纏清軍,並探明清軍各部虛實,如有敵人出擊,堅決進行打擊!”

翌日清晨,清軍似乎也探知了太平軍這股千餘人的騎兵部隊已經到來,外三營清軍派出一支三千餘人的騎兵前來進行試探。雙方在城北龍道村打了一場遭遇戰。

清河河畔的龍道村,清晨的晨曦陽光之下。清軍像滾滾的潮水一般蜂擁而至,他們頭戴灰色的裹頭。身上穿著灰色的號衣,藍色的馬褲,黑色的馬靴,肩頭挎著馬槍,馬鞍上還有一副弓箭,腰間還有一把馬刀,殺氣騰騰的直衝過來。對面卻是太平軍近衛騎兵團百餘人的偵查騎兵小隊,雙方很早就發現了對方,龍道村外糟糕的官道上,騎兵過後揚起的灰塵早早的都讓雙方暴露了自己。

看到太平軍騎兵偵查小分隊,清軍騎兵先頭部隊中呼哨一聲,一支5百餘人的騎兵隊伍分衆而出,口中大聲呼嘯著,向著小分隊急馳而去。

太平軍近衛騎兵的百餘騎兵也不客氣,馬上分成扇形迎了上去,隔著數百步的距離,太平軍騎兵紛紛拉開槍栓,手中的連珠槍開始射擊。不得不說近衛騎兵槍法的精準,百步之遙,清軍騎兵有六十多人中槍落馬,這也和近衛騎兵訓練營中堆成山的訓練彈分不開,要想成爲近衛騎兵團的騎兵,首先你得是一個精準的步兵射手,然後是長期的馬背訓練,再在馬背上重新學習射術,近衛騎兵團的騎兵們經常在馬背上要待一整天,甚至訓練科目裡還有在馬背上吃飯睡覺的。嚴格的訓練才造就了近衛騎兵的精銳,不過付出的成本也是巨大的,訓練一個近衛騎兵要花費訓練五個野戰師騎兵的代價。

槍聲一響,清軍騎兵有人落馬,他們的馬術也是頂尖的,數百餘名清軍騎兵呼哨著,紛紛將身體彎下,藏在馬鞍的側面,但疾馳的速度絲毫不減,仍是急衝而來。他們是黑龍江、吉林等地調往京城的清軍援兵,至少在騎術上,他們保持了八旗兵當年的剽悍。

近衛騎兵並不急於衝上前廝殺,而是勒轉馬頭,向東邊奔去,不時回頭放上一槍,儘管清軍騎兵們躲藏在馬鞍一側,但馬匹巨大的目標還是很好的移動靶子,不斷的有清軍騎兵馬匹被擊中,戰馬摔倒後,馬上的騎兵也摔下馬來。

清軍騎兵見近衛騎兵小分隊往東而去,也不敢追上去,策馬返回本隊,想不到那些騎兵又兜了個圈子又回來,遠遠的放槍,卻不靠近,仗著自己火槍的射程較遠,不斷的騷擾著這支三千餘人的清軍騎兵部隊。

清軍騎兵的指揮官看到這種情景,不禁怒火中燒,命令一千餘名清軍騎兵分成一個巨大的扇形包圍著追了上去,看這架勢不管付出多少代價都要把這一百多個太平軍騎兵給撕碎了不可。

這支清軍騎兵和關內的八旗兵不同,他們始終是駐守關外的披甲人,他們在關外嚴酷的環境下依舊保持著精湛的騎術,配合默契,兩翼騎兵快速的包抄。

近衛騎兵百餘人的指揮官是名連長,名喚張欣,見狀之後,沉聲對手下士兵喝道:“他孃的,這夥清軍騎兵還真不是蓋的,但想和我們往包抄,那就要看誰的速度快了!”

說完之後,百餘名近衛騎兵呼嘯著專門攻向左翼,連珠槍不停的釋放,很快左翼的清軍騎兵衝鋒隊形便散亂起來,清軍的馬槍只能放一發,很難在疾馳的馬背上進行前膛裝彈,除非你停下來,但一旦有所停頓便是最好的射殺目標。

看到左翼清軍陣型散亂之後,張欣呼哨一聲,近衛騎兵們紛紛收起連珠槍,取出左輪手槍和馬刀,右手持槍,左手持刀,揮舞著馬刀繼續向左翼衝去。

很快百餘起近衛騎兵貼近了清軍騎兵,左輪手槍在馬背上近距離開火,每人六發子彈將清軍打得更加混亂,最後近衛騎兵們揚起馬刀衝入了敵陣之中。沖天的血霧飛揚而起,戰馬的嘶鳴、騎兵的慘叫聲、喊殺聲四起,一條斑駁的血路之上,左翼兩百餘名清軍騎兵瞬間崩潰了。

擊潰左翼之後,近衛騎兵兜了一個完美的弧線,又繞道了中路,中路四百多名清軍騎兵肝膽俱裂,幾乎在前三輪的連珠槍射擊之下就已經崩潰。近衛騎兵已經在兜回中路的途中,更換了連珠槍的彈管,遠距離的射擊又讓中路的清軍騎兵死傷慘重。最後近衛騎兵一鼓作氣,猛攻右翼驚慌失措的清軍騎兵,很快結束了戰鬥。

半個時辰之內,三千清軍騎兵分出來的一千騎兵就被百餘名近衛騎兵擊潰,只逃回來不到四百餘騎,清軍指揮官目瞪口呆了半晌,直到這支近衛騎兵還不依不饒的貼上來,又用連珠槍開火,清軍旗手被擊落馬下,這名清軍指揮官才醒悟過來,大聲下令馬上撤退。

隨後這支清軍退回了自己的大營之內再也不敢出來邀戰,而其餘各部清軍也吃到了累死的苦頭,騎兵打不過人家,步兵更是不敢出戰,根本追不上人家。宋峰的近衛騎兵團也非常狡猾,絕對不去攻打戒備森嚴的大營或者北京城牆。於是北京城下,除了靠近城牆的區域和三山五園大營之外,其餘地方都成了太平軍的控制地盤。()

第528章 談判前提第739章 戰後餘波第622章 大勢如水第452章 救援武昌第307章 人不忍欺第491章 衝突之始第553章 散朝之後第542章 後山夜戰第204章 商貿之路第202章 漁人之利第91章 難以抉擇第31章 苦肉之計第319章 伴駕閱折第540章 興安靈渠第309章 藝術大師第698章 尸位素餐第553章 散朝之後第540章 興安靈渠第357章 定案之後第636章 蓄謀已久第513章 鋼鐵危機第405章 潛移默化第297章 大義名分第50章 虛與委蛇第365章 其疾如風第417章 算無遺策第364章 其徐如林第686章 舟山海戰第464章 大限已至第688章 不言而喻第660章 投鼠忌器第206章 當機立斷第271章 無間之道第290章 長蛇之尾第365章 其疾如風第399章 湘軍出征第451章 破釜沉舟第588章 隨即釋懷第221章 虛虛實實第745章 回家之路第317章 上位之事第97章 人無遠慮第507章 李丁送信第647章 虛張聲勢第440章 戰勝之後第233章 再戰吳淞第71章 季高家世第609章 近衛前驅第247章 互相試探第274章 避走西路第43章 宜歡不哭第222章 運河水匪第668章 單獨會面第457章 士氣軍心第448章 各懷鬼胎第138章 出人意料第260章 寧波海戰第585章 一個希望第727章 圍城城破第368章 不動如山第257章 乾柴烈火第662章 義民可用第376章 十三行街第67章 暫緩行事第278章 天父臨凡第483章 財政赤字第234章 和春誤我第534章 文藝復興第252章 鴉片稅率第387章 千秋勸語第523章 信任之人第743章 伊犁條約第16章 喬裝賺城第151章 殺與不殺第705章 儲秀再會第352章 招惹麻煩第183章 教育之想第307章 新政諸事第530章 攻克潯州第325章 加碘食鹽第463章 不堪一擊第62章 主隨客便第739章 戰後餘波第503章 各安天命第461章 坐以待斃第744章 殺雞取卵第576章 工商總會第353章 大事小節第668章 單獨會面第3章 魂飛天外第290章 長蛇之尾第21章 升斗小民第30章 衙倉納捐第605章 決戰之前第118章 大軍南下第305章 儒家基督第69章 道冠古今第403章 大案初顯第24章 共享太平第578章 不遂我願
第528章 談判前提第739章 戰後餘波第622章 大勢如水第452章 救援武昌第307章 人不忍欺第491章 衝突之始第553章 散朝之後第542章 後山夜戰第204章 商貿之路第202章 漁人之利第91章 難以抉擇第31章 苦肉之計第319章 伴駕閱折第540章 興安靈渠第309章 藝術大師第698章 尸位素餐第553章 散朝之後第540章 興安靈渠第357章 定案之後第636章 蓄謀已久第513章 鋼鐵危機第405章 潛移默化第297章 大義名分第50章 虛與委蛇第365章 其疾如風第417章 算無遺策第364章 其徐如林第686章 舟山海戰第464章 大限已至第688章 不言而喻第660章 投鼠忌器第206章 當機立斷第271章 無間之道第290章 長蛇之尾第365章 其疾如風第399章 湘軍出征第451章 破釜沉舟第588章 隨即釋懷第221章 虛虛實實第745章 回家之路第317章 上位之事第97章 人無遠慮第507章 李丁送信第647章 虛張聲勢第440章 戰勝之後第233章 再戰吳淞第71章 季高家世第609章 近衛前驅第247章 互相試探第274章 避走西路第43章 宜歡不哭第222章 運河水匪第668章 單獨會面第457章 士氣軍心第448章 各懷鬼胎第138章 出人意料第260章 寧波海戰第585章 一個希望第727章 圍城城破第368章 不動如山第257章 乾柴烈火第662章 義民可用第376章 十三行街第67章 暫緩行事第278章 天父臨凡第483章 財政赤字第234章 和春誤我第534章 文藝復興第252章 鴉片稅率第387章 千秋勸語第523章 信任之人第743章 伊犁條約第16章 喬裝賺城第151章 殺與不殺第705章 儲秀再會第352章 招惹麻煩第183章 教育之想第307章 新政諸事第530章 攻克潯州第325章 加碘食鹽第463章 不堪一擊第62章 主隨客便第739章 戰後餘波第503章 各安天命第461章 坐以待斃第744章 殺雞取卵第576章 工商總會第353章 大事小節第668章 單獨會面第3章 魂飛天外第290章 長蛇之尾第21章 升斗小民第30章 衙倉納捐第605章 決戰之前第118章 大軍南下第305章 儒家基督第69章 道冠古今第403章 大案初顯第24章 共享太平第578章 不遂我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招远市| 临猗县| 喜德县| 新竹县| 宁海县| 湘潭县| 山阳县| 铁岭县| 清远市| 肥西县| 罗源县| 上思县| 天水市| 克拉玛依市| 于都县| 若羌县| 太仆寺旗| 吴桥县| 甘德县| 蓝田县| 甘洛县| 诸城市| 成安县| 黔西| 威信县| 叶城县| 福贡县| 蒙自县| 临潭县| 清原| 华蓥市| 石首市| 镇赉县| 扶风县| 谷城县| 若羌县| 新津县| 长乐市| 洪洞县| 雷州市| 康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