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40章 戰勝之後

時光回朔至大沽口之戰後,當英法聯合艦隊撤退的時候,天色已經大亮,大沽主炮臺上,僧格林沁一身戎裝,端坐在炮管打得發紅的巨炮不遠處,雙手杵著納庫尼素光刀,宛如一尊戰神般穩如泰山的安坐著,滿面呆滯的看著遠處海面上飛快退走的英法艦船沉默不語。自從英法與滿清談判開始以來,咸豐爲了以策萬全便調了僧格林沁回大沽口坐鎮,好在蘇北、安徽等地的太平軍最近消停了不少,僧格林沁才得以抽身回來。

起初談判還很順利,但卻沒想到發生了使節團被刺殺的事件,隨後便是英法聯軍的進攻,首攻便是大沽口。自從開戰以來,僧格林沁就一直穩坐在主炮臺上,沒有動過,在英法海軍猛烈的炮火下,極大的穩定了軍心。

黎明前,僧格林沁收到了南岸炮臺的戰報,炮臺守將直隸提督史榮椿戰死,他當時眼前一黑,幾欲暈倒。史榮椿跟隨自己多年,一直敬忠職守,上陣之時從不退縮,從接管大沽總兵以來,一直苦心經營大沽炮臺,之後積功升任直隸提督,這次僧格林沁佈防大沽,若是沒有史榮椿苦心經營多年的基礎,他一時半會兒也不可能將大沽防線做得如此完備。聽到史榮椿死訊,僧格林沁心中劇痛,恨不得將海面上的英法艦船都炸沉了。

這時候只見另一員悍將樂善匆匆趕來,納頭便拜:“大帥!夷船退走,讓在外海埋伏的水師出戰吧!”

僧格林沁緩緩閉上眼睛,跟著深吸一口氣,長長的吐了出來:“水師艦船之中,可有能追得上夷船的?船上火炮可能擊中夷船的?”

樂善聽了默默不語,大沽水師均是百餘噸的帆船。根本追不上英法的蒸汽快船,而且船上的火炮也不如人,出擊純粹是找死。但看著夷船大搖大擺的退走,樂善心有不甘,重重的跺跺腳,沉默不語,他一臉灰黑,都是銷煙之色,看來也是整完在炮臺鎮守。

僧格林沁輕嘆道:“此役已經算是完勝,計點損失。醫治傷兵、收拾戰場吧!”

半個時辰之後,清軍損失計點了出來,直隸提督史榮椿、大沽協副將龍汝元陣亡。史榮椿鎮守南端炮臺,夷兵強行登陸,即將擊潰南岸步軍防線的時刻。他帶領十多名親衛衝下山,召集潰兵重新衝殺上去。在亂陣之中陣亡;龍汝元鎮守北端炮臺。被英艦火炮打中,當場身死。此外清軍陣亡七十六人,負傷一百二十一人,火炮毀損十一門。敵軍估計損失在一千多人以上,另有十七名夷兵被俘。

僧格林沁喃喃念道:“死了七十六個、死了七十六個,爲何偏偏有史、龍二人?”跟著緩緩閉上了眼睛。僧王手下四大悍將只剩蘇克金、樂善、何建鰲三人。聽了此話,均是默默不語。

此時,一陣鑼鼓喧天之聲在炮臺之下響了起來,衆人望去。只見是直隸總督恆福乘著頂藍呢官轎,帶著衙役兵丁、士紳官吏,又有些唱大戲的敲鑼打鼓的勞軍來了。開戰之後直隸總督恆福便一直在後方等消息,此刻得飛馬快報,說海口子這邊大勝,夷船退了,便帶著人勞軍來了。

樂善狠狠的啐了一口:“老東西,看到勝了巴巴的趕來領功了。”

僧格林沁溫言道:“上陣殺敵乃我武人天職,分屬平常,恆福大人乃是文官,沒有退到天津等消息,已經算是難能可貴,不得無禮。”

恆福在炮臺底下轎,親自走上炮臺,看到僧格林沁等諸將,單膝跪了下去:“衆位將軍辛勞!”身後的人也跟著跪下高呼:“衆位將軍辛勞!”僧格林沁連忙扶起他,口中連稱不敢,見恆福禮重,諸將面色稍緩。

恆福被僧格林沁浮起,跟著面帶悲色說道:“史、龍二位將軍殉國,甚憾、甚憾,津沽士紳感念兩位將軍忠勇,已經商定在大沽爲兩位將軍修建雙忠祠,願兩位將軍英靈長聚,永享香火。”

僧格林沁又謝了一回,甚是感激恆福,衆將也爲之動容,對恆福的看法大大改觀。

說了戰況之後,恆福將僧格林沁拉到炮臺遠端無人之處,低聲問道:“僧王想如何上奏報捷?”

僧格林沁奇道:“自然如實奏報,在大沽設伏成功,擊退夷人。”

恆福搖頭說道:“如此不妥,此番雖然有使節團被刺殺一事在先,但聖上並未向夷人宣戰,前番朝堂戰和兩派爭執,聖上也尚未拿定主意。朝廷撫夷多年,雖有開戰之心卻無開戰實意,僧王此番大勝不假,但若奏報先發炮設伏,此舉必會得罪主和派,況且夷人雖退,但必會再來,倒時是勝是敗,無人可知。若是敗了,朝廷又要撫夷,到時候僧王擅開戰端這個罪名可是逃不了的。”

僧格林沁沉吟道:“大人此話有理,本王所慮不周。”

恆福說道:“依本官愚見,我倆聯合上折,折名便是僧格林沁、恆福上奏,夷人進犯率先開炮,大沽兵馬反擊大勝折。折中言明夷人不按朝廷旨意,等候刺殺事件查探明白,強行衝擊大沽,你我惟念多年撫局,一經開炮,則局勢全變,仍復隱忍靜伺,嚴陣以待,而蓄我軍之怒......”恆福緩緩將所想之言說了,已然便是一道奏摺出爐,僧格林沁極是欽佩恆福才學,聽完之後,深深一揖道:“就按大人所言上奏好了。”

恆福輕輕幾句話,便將自己的名字和僧格林沁並列到了奏摺之上,僧格林沁也不以爲意,恆福乃是直隸總督,自己也還有很多事需要靠他相助,當下也不點破。

說完奏摺之事,恆福喚過師爺,當即鋪開桌案,便在炮臺上口述,將奏摺擬好,給僧格林沁過目之後。兩人簽押妥當,命人披紅掛綵八百里加急送往承德而去。此刻咸豐尚躲在承德避暑,是以奏摺都是往承德送去,京城僅需送去廷寄便可。

信使去後,僧格林沁、恆福兩人緩步來到炮臺前沿,看著海面上,殘餘的夷船仍在燃燒,兩艘重傷不能行走的夷船漂泊在出海口,清軍已經派了十餘條舢舨前去擄獲。

恆福問道:“僧王此役大勝,可有後著?”

僧格林沁奇道:“自然是整頓軍馬、器械。整補炮臺,防備夷人復來。”

恆福皺眉說道:“此戰雖一雪十餘年前江寧之辱,倒也卻是上申國威,下抒民望,但夷人貪婪成性。必不肯善罷甘休。觀夷之船堅炮利,海上來去如風。器械精良於我。大沽數年經營,京中火器抽調一空,又有僧王精兵良將坐鎮,更有奇謀設伏,方有此勝,但廣東諸城如何?終不能廣東沿海諸城都如大沽一般營建。亦無如僧王一般的精兵良將啊。況且夷人與長毛暗通曲款,就怕內外勾結,壞我江山啊。”

僧格林沁皺眉說道:“那該當如何?與之和談?”

恆福不答反問:“僧王此役,倘若不是奇謀詭伏。能勝否?”

僧格林沁沉吟道:“死戰之局!”

恆福點頭又問道:“下次夷人復來如何應對?”

僧格林沁答道:“炮位移換,虛增炮臺,步軍扼守要害,騎兵策應後路,擊其登岸之兵。”

恆福說道:“亦是死戰之局?”

僧格林沁濃密的鬍鬚一抖:“奉旨守土,唯死戰爾。”

恆福緩緩說道:“朝中未必人人都想死戰,大沽扼京畿門戶,稍有差池,萬劫不復,說句誅心的話,若有人言,夷人以通商爲宜,當講求應付之方,不當與稱兵。僧王設伏勝得倒是痛快了,但戰端一開,終無了局,南面髮匪未靖,國難行危。”

僧格林沁瞪大了眼睛:“夷人宣戰日久,在廣州炮擊城池、殺我軍民,如今北上進犯,如何不能設伏勝他?夷人通商不假,但逐利之心不死,每每要求愈加過分,與之和談如以肉喂狼,狼焉有腹飽一日?不錯是我僧格林沁算計夷人,設伏詭謀伏擊,首先發炮,就算日後夷人復來,攻破大沽,本王亦不會退讓半步。就算千秋萬載之後,後人論說本王擅開戰端,本王亦不後悔。武人守土天職也,難道要拱手讓人不可?”

恆福嘆道:“僧王如此想來無錯,不計身後評,胸襟非吾輩可比,恆福適才失言了。”

僧格林沁緩緩說道:“大人心意本王明白,自古皆以成敗論英豪,將來本王若敗,身後必定是口誅筆伐。”跟著他擡頭大笑三聲高聲道:“那時既是身後之論,本王又何足懼?大丈夫馬革裹屍,無愧天地即可,後世腐儒評說由得他去!”說罷轉身大笑著遠去。

恆福看著僧格林沁的背影搖搖頭笑道:“好一個由得他去,也好在你莽撞行事,重創夷人,夷人必定不肯罷休,否則肅中堂的計劃也不可能實現了。”

另一邊海上敗陣的英法兩國統帥齊集召開會議,裡戈?德熱努依裡說完戰況之後,英國全權大使額爾金皺眉說道:“清軍什麼時候這麼能打了?”裡戈?德熱努依裡冷笑道:“大使閣下,我們現在是在打戰,在清方做好一切準備、我們犯下致命錯誤的情況下,清方也可能獲得局部的甚至是重大的勝利,別忘了他們也曾今戰勝過俄國。”

格蘭特緩緩說道:“各位,我們這次的確是犯了輕視敵人的錯誤,在情報收集不夠的情況下,冒險開戰,失敗在所難免。”

法國公使葛羅說道:“先生們,檢討是必要的,但我們當務之急是討論下一步行動。”

格蘭特久在中國熟悉情況,他說道:“我建議全軍返回上海休整,等候印度來的援軍,而且我們需要尋找中國人爲我們收集情報。”

額爾金皺眉問道:“我同意返回上海休整,收集情報有合適的人選嗎?我們需要的是敵人極爲機密的情報。”

他身邊英國駐上海領事,現在兼任額爾金翻譯的威妥瑪開口說道:“我在上海有一個很好的人選,他非常痛恨清朝政府,他出身清國官宦之家,而且精通英法兩國語言,一定是最好的人選。”

巴夏禮來了興趣:“哦,有這樣的人,他叫什麼?”

威妥瑪笑道:“他是個花花公子,叫龔橙,他喜歡別人叫他什麼龔半倫,他的父親原來是清廷的官員,叫龔自珍的。”

第151章 殺與不殺第51章 守險守陴第371章 北征之始第629章 靜海雙塘第407章 拉幫結派第477章 葬禮登基第642章 兩虎相爭第442章 北上隨駕第482章 天王國宗第114章 值與不值第503章 各安天命第105章 波詭雲譎第158章 盛陳威儀第276章 與國無關第300章 盛會初始第331章 喜事連連第673章 讓城別走第42章 突圍下嶺第152章 十日紀事第310章 近衛軍事第376章 十三行街第344章 漁人之利第356章 一個交代第180章 契約精神第428章 西王救兵第626章 宣戰藉口第495章 談判斡旋第378章 兄妹重逢第554章 中風前癥第667章 紅十字會第574章 嚴父愛兒第128章 信仰頓悟第447章 消息傳來第359章 酒後迷離第405章 潛移默化第704章 諸事安排第701章 日暮西山第307章 新政諸事第727章 圍城城破第19章 火燒糧倉第257章 乾柴烈火第385章 不拘小節第42章 突圍下嶺第316章 妙音儲秀第336章 整編章程第32章 西王風采第325章 加碘食鹽第493章 能屈能伸第198章 厘金之策第297章 大義名分第332章 蝴蝶歷史第505章 與虎謀皮第408章 昭然若揭第158章 盛陳威儀第748章 各人際遇第486章 進兵之忌第245章 錢江軼事第428章 西王救兵第437章 一石二鳥第229章 寧波海盜第191章 最後通牒第47章 棋局死活第568章 雲南會師第26章 鉅額債務第493章 能屈能伸第373章 攻陷廟街第484章 商業金融第18章 天心閣上第129章 喚醒民魂第213章 清軍登岸第288章 鎮筸總兵第3章 魂飛天外第51章 守險守陴第494章 假若開戰第462章 聊表心意第615章 唾面自乾第205章 壞事連連第271章 無間之道第124章 定計留客第610章 前哨之戰第503章 各安天命第588章 隨即釋懷第38章 燕子嶺上第621章 討價還價第531章 主客之爭第171章 聊表心意第138章 出人意料第113章 出隊之議第409章 好壞之間第118章 大軍南下第9章 醴陵道中第649章 聲南擊北第259章 雷霆救兵第49章 香帳軟玉第431章 英法備戰第130章 民心已變第499章 昔日故友第666章 不得而知第119章 內部爭鬥第164章 借刀殺人
第151章 殺與不殺第51章 守險守陴第371章 北征之始第629章 靜海雙塘第407章 拉幫結派第477章 葬禮登基第642章 兩虎相爭第442章 北上隨駕第482章 天王國宗第114章 值與不值第503章 各安天命第105章 波詭雲譎第158章 盛陳威儀第276章 與國無關第300章 盛會初始第331章 喜事連連第673章 讓城別走第42章 突圍下嶺第152章 十日紀事第310章 近衛軍事第376章 十三行街第344章 漁人之利第356章 一個交代第180章 契約精神第428章 西王救兵第626章 宣戰藉口第495章 談判斡旋第378章 兄妹重逢第554章 中風前癥第667章 紅十字會第574章 嚴父愛兒第128章 信仰頓悟第447章 消息傳來第359章 酒後迷離第405章 潛移默化第704章 諸事安排第701章 日暮西山第307章 新政諸事第727章 圍城城破第19章 火燒糧倉第257章 乾柴烈火第385章 不拘小節第42章 突圍下嶺第316章 妙音儲秀第336章 整編章程第32章 西王風采第325章 加碘食鹽第493章 能屈能伸第198章 厘金之策第297章 大義名分第332章 蝴蝶歷史第505章 與虎謀皮第408章 昭然若揭第158章 盛陳威儀第748章 各人際遇第486章 進兵之忌第245章 錢江軼事第428章 西王救兵第437章 一石二鳥第229章 寧波海盜第191章 最後通牒第47章 棋局死活第568章 雲南會師第26章 鉅額債務第493章 能屈能伸第373章 攻陷廟街第484章 商業金融第18章 天心閣上第129章 喚醒民魂第213章 清軍登岸第288章 鎮筸總兵第3章 魂飛天外第51章 守險守陴第494章 假若開戰第462章 聊表心意第615章 唾面自乾第205章 壞事連連第271章 無間之道第124章 定計留客第610章 前哨之戰第503章 各安天命第588章 隨即釋懷第38章 燕子嶺上第621章 討價還價第531章 主客之爭第171章 聊表心意第138章 出人意料第113章 出隊之議第409章 好壞之間第118章 大軍南下第9章 醴陵道中第649章 聲南擊北第259章 雷霆救兵第49章 香帳軟玉第431章 英法備戰第130章 民心已變第499章 昔日故友第666章 不得而知第119章 內部爭鬥第164章 借刀殺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门市| 安泽县| 宁津县| 云霄县| 漠河县| 桂东县| 策勒县| 巩义市| 太谷县| 神池县| 石屏县| 平乐县| 习水县| 江陵县| 荣成市| 西充县| 东兰县| 芜湖市| 含山县| 定边县| 龙胜| 兴城市| 镇平县| 景德镇市| 武城县| 隆尧县| 宿迁市| 宁德市| 渑池县| 邮箱| 明水县| 偃师市| 应城市| 磐石市| 开鲁县| 湖南省| 马关县| 重庆市| 城口县| 辽阳县| 策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