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80章 滇南古廟

雲南大理下關鎮,丁巳年正月二十三日。此時還是深冬時節,北國正是一片苦寒之時,而地處華夏南端的大理卻是一派溫暖的早春氣息。

下關鎮境內有一處將軍洞,位於蒼山斜陽峰麓,南面是山澗,北面爲緩坡,西面爲斜陽峰,東面爲上村。將軍洞又稱將軍廟,始建於明代,明嘉靖二十九年,李姓族裔呈請建廟,是爲“唐李公之廟”,李宓被尊爲利濟將軍,奉爲上村本主。唐天寶十年及天寶十三年,唐玄宗派鮮于仲通及李宓兩次率兵十八萬大軍征討南詔,皆全軍覆沒,李宓戰死,此廟便是後人祭祀李宓而立。

這個明代便建起的古廟一直香火鼎盛,廟前一株大榕樹在青燈古廟前矗立百餘年,便是見證了此廟經歷的滄桑。與以往不同的是,今日廟前來了大批裹著紅頭巾的士兵,當先一隊騎兵打著大旗,上書“太平天國大理義軍大元帥杜”。

獵獵迎風作響的大旗之下,一名黃巾裹頭的大漢,一身猩紅戰袍在身,胯下一匹白馬神駿無比,鐵蹄泛起陣陣塵煙,片刻間便到了廟外的大榕樹下。

紅巾士兵到了廟外後便守住各處險要和路口,那黃巾大漢到了樹下便翻身下馬,廟前數名勁裝漢子迎了上來,那黃巾大漢迫不及待的問道:“呂先生回來了爲何不直接回帥府去?”

爲首的一名勁裝漢子抱拳道:“呂大人在廟內憑弔。”

那黃巾大漢微微一愣奇道:“呂先生不是天國信上帝的麼?怎會到將軍廟憑弔?”

那勁裝漢子答道:“呂大人是奉了西王之名前來憑弔的,呂大人說了。杜元帥來了便可直接進廟去見他。”

那黃巾大漢杜元帥威風的國字臉上濃眉微蹙道:“我是信真主的……”

那勁裝漢子道:“呂大人道,他信上帝的可進廟,杜元帥便不可以了麼?”

那杜元帥曬然一笑道:“那好。我便去見他。”

當下勁裝漢子引著杜元帥來到廟中,只見一名書生打扮的中年男子站在那裡,一旁數名僧侶立在那裡,口中唸誦的卻是地藏經:“是故我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勸於閻浮提衆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爲增業。譬如有人。從遠地來,絕糧三日,所負擔物,強過百斤。忽遇鄰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轉復困重。”

那杜元帥雖然不信神佛,但還是站在門口靜靜的聽完僧侶們的誦經,隨後只見那書生並未叩拜廟內供奉的神佛,而是轉向幾名僧侶,微微躬身一禮道:“有勞幾位大師繼續超度亡魂。”

其中一名老和尚宣了一聲佛號,合十道:“祈願李宓將軍及其眷屬、部屬、所殺衆生,普及一切六道衆生皆能得清淨飲食,悉皆飽滿,離苦得樂、信受佛法、往生淨土、共證菩提!”

那書生道了聲:“同樣願主上寬恕無知的人所犯下的過錯,阿門。”說完之後在胸口劃了十字便轉身退到大殿門口。

那杜元帥上前向那書生抱拳喜道:“呂先生千里迢迢回來,怎麼不回元帥府,反而先來這裡?”

那書生呂先生微微一笑,拉著杜元帥邊走邊說道:“西王讓我代他祭拜一下大唐的李將軍。”

杜元帥奇道:“先生不是信仰上帝的麼?我記得我們兩教都是不可崇拜偶像的。”

那呂先生點點頭道:“我們信的是儒家基督教,可以祭祀先人的。”

杜元帥哦了一聲,呂先生接著說道:“西王之所以讓釋家來超度李將軍人等,想來這李將軍更信神佛,若是用上帝的懺悔來祈禱,只怕這位大唐的神將聽不懂。”

杜帥元有些恍然大悟:“原來西王是這個意思。”跟著杜元帥遙遙向東面抱拳一禮,接著說道:“西王胸懷大度,就連逝去千年將軍的信仰都能尊重,那活著的人信仰就更能尊重了。”

呂先生微微頷首道:“不錯,這次我回天京述職,西王殿下反覆強調的便是咱們要處理好內部人的關係。我們大理義軍去歲起義之後,軍中有漢、回、彝、白各族戰士,治下百姓也是各族各信仰的都有,咱們只有團結一心才能對抗清妖,若是內部不淨,遲早被清妖所趁。”

杜元帥重重的點頭道:“正是這個道理,其實各族百姓本來各自安居樂業,都是清妖挑撥是非,惹起殺戮來。如今咱們既然已經起兵,便要止息殺戮,連回、漢、白、彝各族爲一體,豎立義旗,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剪除貪官污吏,救民出水火,方纔是大丈夫該做之事!”

呂先生讚賞的豎起大拇指道:“元帥果然胸襟寬廣,滇南第一奇男子也。”

杜元帥笑著揮揮手道:“呂先生纔是天國第一聰明才智之士,咱們坐下說話吧。”呂先生笑道:“天國人才濟濟,我只是滄海一粟罷了。”兩人邊走邊說已經來到廟外的大榕樹下,兩人便在屬下的條石凳上坐定。

呂先生接著說道:“這次回去面見西王,西王看過我們的章程,極爲讚賞,便令我等儘快在大理等地開始施行這些章程。”

杜元帥大喜道:“這便好了,起初還擔心西王不同意咱們的章程,要讓我們也施行聖庫那一套呢。”

呂先生啞然失笑道:“怎麼會?其實咱們的章程很多都與西王施行的民政差不多。興修水利、招民墾荒、鼓勵生產,給耕牛,發籽種,以助農興,這趟迴天京,沿途也見到江西各地都在幹這些事。然後便是減免賦稅輕納糧,這在天國那邊叫做減租減息。廢除了清朝的丁賦、公件銀兩、米折、釐谷等苛捐雜稅,只收比較輕的實物稅,其它課稅一律免除,這在西王口中叫做保護工商業發展。興修道,廢製作,以來百工,便是天國實行的興辦工業。西王還說咱們這邊可以多多發展紡織,可聘請漢族技師教民織布,從緬甸換回棉花爲原料,農閒時農民都從事紡織業,相信大有可爲。”

杜元帥很是欣喜的道:“不想西王考慮的如此周全,我都記下了,呂先生你接著說。”

那呂先生接著說道:“西王還道,滇南多山多礦,可多辦廠礦和鹽並,在蘭坪有銀、鉛、銅礦等礦,騰越有鐵、錫、鉛,趙州有石磺礦,喬後和喇雞有大鹽井,這些廠礦都可大辦,廠礦和鹽井的收入便可支撐咱們軍需用度。”

杜元帥一拍大腿道:“正是如此,這些地方可都是出礦的好地方。”

呂先生接著說道:“這次跟我一起回來的還有不少的天國能人,他們都是探礦、開礦的好手,隨後西王還會提供很多機器設備到這邊來,這邊還要大建軍火工廠呢。”

杜元帥大喜,但隨即面容有些發苦道:“只是咱們如今尚且不能攻下昆明,無法打通與天國的聯繫啊,先生迴天京一趟都要喬裝打扮,而且走得極是兇險,只怕那些大型的機器運不進來。”

呂先生笑道:“元帥大可安心,西王已經準備今歲開春之後便對兩廣用兵,只要廣東、廣西一下,天國大軍便可從廣西進入雲南,到時候兩面夾擊昆明,便可打通聯繫了。”

杜元帥興奮的站起身來,來回走了幾步,跟著道:“先生你接著說。”

呂先生道:“還有就是鼓勵商人經商,西王很是讚賞我們的這個章程,不過西王建議我們多多考慮走騰越往緬甸而去的茶馬道,這條貿易通道可以將貨物販賣至緬甸、越南甚至是印度去,是以他讓我們好好經營這條茶馬古道。同時我們可以採取減輕商稅,免除行商小販的零售稅,商人不當兵、不服役等措施以鼓勵商業的發展。”

杜元帥笑道:“西王真是無所不知,這茶馬道存在數百年了,我們滇南人自然不會忘記。”

呂先生接著說道:“再有便是西王希望我們多多整修道路橋樑,咱們滇地多山,交通不便,改善當地交通也是保證商業繁茂的要旨。同時西王還道可以先在大理開辦幾場科考,吸納各族有學之士參與我們的義軍,這個科考不問民族,只問學識才幹。有了各族才智之士的加入,授予官職,共同領導義軍,咱們便可立於不敗之地了。”

杜元帥點頭笑道:“咱們大理現有杜萬榮、沙國安、張子經等回民能人,先生回去的這幾個月裡,咱們又有白、漢兩族中的盛名之士尹健中、李華、張映民等人加入,現在都是咱們總理軍機的正參軍、大參軍、大司農了。”

那呂先生撫掌喜道:“如此甚好,西王千叮萬囑的便是要咱們緩和各族關係。竊思滇南上省,回、漢、彝、白各教雜處,已千百年矣,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何嘗有畛域之分,咱們還是按起兵檄文中提過的原則來辦便不會有錯了。”

杜元帥大聲道:“不錯,正如同當年林則徐大人在滇地時說過的,眼中無各族之分,只有好壞之別,治民依法度而行,不問其他!”

第20章 未知之數第95章 明正典刑第328章 纏足剪辮第250章 上海軍政第736章 細細紅線第143章 上虞備用第606章 近在咫尺第379章 何樂不爲第221章 虛虛實實第63章 陰險小人第153章 推背圖頌第498章 初至上海第139章 天降奇石第499章 昔日故友第160章 欺人太甚第62章 主隨客便第691章 最後嘗試第362章 入幕之賓第502章 民族大義第707章 秋後算賬第36章 渡口浮橋第503章 各安天命第603章 絕人之路第716章 爲己而戰第7章 爲何要反第201章 小心翼翼第479章 天京瑣事第415章 大沽對峙第51章 守險守陴第576章 工商總會第165章 借師助剿第42章 突圍下嶺第742章 艱難談判第732章 血腥之日第580章 聯軍等待第271章 無間之道第14章 領兵突陣第369章 冬日攻城第238章 魚死網破第105章 波詭雲譎第235章 清軍潰敗第497章 橫掃廣東第115章 出城別走第93章 出鎮北路第421章 還有後招第573章 意義不同第26章 鉅額債務第422章 逼封萬歲第111章 遲早之事第615章 唾面自乾第748章 各人際遇第644章 老舊戰術第549章 全軍覆沒第143章 上虞備用第236章 三岔阻擊第343章 無罪而誅第470章 一切之重第461章 坐以待斃第42章 突圍下嶺第575章 視察海關第294章 讓路換城第422章 逼封萬歲第358章 戰略利益第738章 義務未完第236章 三岔阻擊第131章 圍魏救趙第455章 如何選擇第140章 勢如破竹第191章 最後通牒第102章 下馬之威第595章 死不足惜第725章 湘軍其後第468章 冤也不冤第579章 若有所思第263章 廈門撤兵第12章 初陣夜戰第380章 西王駕臨第728章 永不降下第508章 諸事不順第113章 出隊之議第262章 馬尾之戰第616章 已無所謂第425章 天京之亂第647章 虛張聲勢第220章 胥口之戰第612章 與虎謀皮第600章 京城戒嚴第284章 新政之議第129章 喚醒民魂第118章 大軍南下第124章 定計留客第658章 如意算盤第542章 後山夜戰第341章 霧中惡戰第348章 人微言輕第587章 清軍火炮第64章 出隊瀏陽第411章 東王謀劃第210章 吳淞水戰第520章 戰後檢討
第20章 未知之數第95章 明正典刑第328章 纏足剪辮第250章 上海軍政第736章 細細紅線第143章 上虞備用第606章 近在咫尺第379章 何樂不爲第221章 虛虛實實第63章 陰險小人第153章 推背圖頌第498章 初至上海第139章 天降奇石第499章 昔日故友第160章 欺人太甚第62章 主隨客便第691章 最後嘗試第362章 入幕之賓第502章 民族大義第707章 秋後算賬第36章 渡口浮橋第503章 各安天命第603章 絕人之路第716章 爲己而戰第7章 爲何要反第201章 小心翼翼第479章 天京瑣事第415章 大沽對峙第51章 守險守陴第576章 工商總會第165章 借師助剿第42章 突圍下嶺第742章 艱難談判第732章 血腥之日第580章 聯軍等待第271章 無間之道第14章 領兵突陣第369章 冬日攻城第238章 魚死網破第105章 波詭雲譎第235章 清軍潰敗第497章 橫掃廣東第115章 出城別走第93章 出鎮北路第421章 還有後招第573章 意義不同第26章 鉅額債務第422章 逼封萬歲第111章 遲早之事第615章 唾面自乾第748章 各人際遇第644章 老舊戰術第549章 全軍覆沒第143章 上虞備用第236章 三岔阻擊第343章 無罪而誅第470章 一切之重第461章 坐以待斃第42章 突圍下嶺第575章 視察海關第294章 讓路換城第422章 逼封萬歲第358章 戰略利益第738章 義務未完第236章 三岔阻擊第131章 圍魏救趙第455章 如何選擇第140章 勢如破竹第191章 最後通牒第102章 下馬之威第595章 死不足惜第725章 湘軍其後第468章 冤也不冤第579章 若有所思第263章 廈門撤兵第12章 初陣夜戰第380章 西王駕臨第728章 永不降下第508章 諸事不順第113章 出隊之議第262章 馬尾之戰第616章 已無所謂第425章 天京之亂第647章 虛張聲勢第220章 胥口之戰第612章 與虎謀皮第600章 京城戒嚴第284章 新政之議第129章 喚醒民魂第118章 大軍南下第124章 定計留客第658章 如意算盤第542章 後山夜戰第341章 霧中惡戰第348章 人微言輕第587章 清軍火炮第64章 出隊瀏陽第411章 東王謀劃第210章 吳淞水戰第520章 戰後檢討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门市| 南涧| 德格县| 盐亭县| 阿荣旗| 镶黄旗| 遂昌县| 吉水县| 恩平市| 澄城县| 横山县| 黔西| 佛教| 盘山县| 平山县| 龙胜| 苗栗市| 焉耆| 镇远县| 温宿县| 抚松县| 永济市| 霍城县| 英山县| 黑河市| 康保县| 屯昌县| 丰县| 特克斯县| 大足县| 松江区| 蓝田县| 赤壁市| 东乌| 淮北市| 和龙市| 思茅市| 靖宇县| 广饶县| 九龙城区| 江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