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11章 東王謀劃

六月的天京,天色已經變得悶熱悶熱的,使人格外煩躁。東王府的多寶樓上,卻別有洞天。飛檐翹廈遮住了陽光,一陣陣過堂風,吹在身上,十分爽神,入夜後,更是涼爽宜人。儘管如此,楊秀清卻心如火燒,一陣陣冒汗。

此刻,他正一個人呆在屋裡,苦思冥想,籌劃著一件大事。西北翼三王遠離京師,天京內外早已全都是東殿兵馬掌控。幾十座城門,所有的交通要塞,碼頭哨所,都牢牢掌握在他手中。但自己掌控天京換來的代價也是高昂的,三王在外各自都有兵馬,假若自己在天京行什麼謀逆之事,只怕手握兵馬的三王並不會答應。他開始有些後悔當初讓幾王離京,不過幾個王爺的宗族家小都在天京,也算還有些令他們顧忌的地方吧。

還有天京城內幾個人使他放心不下,爲了實現他的夙願,不得不特殊慎重。他想取代洪秀全,成爲太平天國的最高主宰。就要排除一切阻力,必要時楊秀清不惜將採取暴力手段。他首先考慮的是洪秀全,這個出身山村的教書先生。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裡。實際上,他早已取代了洪秀全的一切,只是名義上沒有改變罷了。從東王掌權之後,洪秀全雖然對他不滿,卻不敢指名點姓頂撞他,充分體現了他的無能和對自己的畏憚,他手中無兵無將,是可以任意擺佈的。

楊秀清腦子一閃,又想到秦日剛身上,這個秦日剛是燕王,也算有些本事,可他畢竟手中兵馬有限,還能掀起大浪?至於蒙德恩、洪仁發、洪仁達之流。不過是土頭土腦的鄉巴佬,更談不到話下。本來洪秀全有意將國舅賴漢英調回天京,但一直被楊秀清阻撓,現在好了賴漢英已經戰死長沙,省了不少麻煩……

楊秀清想來想去,又想到胡以晃身上,不由皺起了眉頭。這個人喜怒不形於色,深沉老練,文武兼備,在京威信很高。而且領兵在外,雖然名義上是受東殿節制,也很聽話,這次和西殿的對峙,胡以晃辦得不錯。但楊秀清最近聽聞天王派了人去江西見胡以晃。這讓多疑的楊秀清很難接受,他開始覺著胡以晃也並不牢靠。思來想去。楊秀清決定也把胡以晃調回來封爲王。當個文官之首,位列朝班,把江西的兵權交給楊輔清,這樣纔算穩妥。

料想胡以晃還不敢像蕭朝貴那樣,直接抗拒東殿的命令。最好是能通過封王讓胡以晃死心塌地回來,以爲己用。否則。就讓楊輔清在軍中把他幹掉。

楊秀清有點腦袋發脹,在樓上溜了幾圈,然後又站在樓窗前,向外眺望。但見神秘無邊的蒼穹。密麻麻的星斗,一閃一閃地眨著眼睛。他想:天上真有上帝嗎?究竟在何處?那座美麗的天堂又在何方?人世間的一切,每個人的心理,他都知道嗎?我現在想什麼,他也知道嗎?

楊秀清胡思亂想了一陣,突然又想到遠在京外的三王身上。他首先想到的是北王,他對韋昌輝一向沒有好感。他無非是個土財主鄉巴佬,渾身上下都是賤肉媚骨,舉止行爲都充滿了好商市儈的習氣。這個人奸詐狡猾,虛僞陰險,笑裡藏刀,根本不配當王,甚至連一名伍卒也不夠。他是怎樣爬上高位的呢?噢,對了,他有錢,是靠萬貫家財換得王位的。不過,他對自己還是十分恭順的,打他他不惱,罵他他不嫌,甚至殺了他的兄長,這韋昌輝也能忍耐下來,多少年來始終如一,從不計較個人恩怨。可以肯定,一旦自己有登基那天,他是不會反對的。這種人有奶便是娘,牆頭草隨風倒,哪邊風硬隨哪邊,無須多加憂慮。

想到了翼王,楊秀清有些覺得棘手,石達開這個人胸藏錦繡,腹有良謀,文能安邦,武能定國,聰明機智,剛直不阿。從種種事情表明,他是不會同意自己稱帝的,一切阻力都會出在他的身上。尤其他統率重兵,握有實權,實在是一大勁敵。

最後,楊秀清很不情願的想到了那個從前和自己親如手足的西王,想到當年自己和他一起聯手擠掉馮雲山,架空洪秀全的情景,也想到自己如何與他產生隔閡,開始越走越遠的。

楊秀清很是煩躁起來,西殿表現出來的強大軍事實力讓他感到深深的不安。蕭朝貴這個人看似粗魯,其實胸中韜略不在自己之下,翼王雖也有人望和才智,但他還是有自己的弱點,那就是翼王過於仁義,他不像西王那樣厚顏無恥。所以楊秀清內心裡最爲忌憚的還是蕭朝貴,不論是從哪方面來講,楊秀清都覺得蕭朝貴一個人的威脅甚至超過了北翼兩王。

但他並不能現在就全力對付西王,他擔心一旦和西殿對決失利,天京馬上就會被北翼兩王趁虛而入,那樣自己將失去一切。好在西殿這次並沒有徹底翻臉,蕭朝貴還留了餘地,所以楊秀清也留了餘地。

楊秀清爲這件事傷透了腦筋,最後他挖空心思想到還是先解決北翼二王,消除後顧之憂,再同蕭朝貴攤牌。最後他冥思苦想,終於開始實施他的計劃。

第一就是召北王、翼王回京,楊秀清準備在天京解決這兩人,兩人能識時務最好,那樣楊秀清不介意讓他們在天京做兩個閒散王爺。北王和翼王雖然兵馬不少,但楊秀清料定兩王並不敢像蕭朝貴那樣抗拒自己的將令。同時東殿的兵馬也隨時準備進入湖北和安徽,長江水道在東殿控制之下,就足以讓兩王的兵馬陷入困境。

第二就是在解決兩王的兵權後,跟著逼洪秀全退位,讓洪秀全安心做他的安樂教主去,名正言順取之而代,造成既定事實。你蕭朝貴再有本領,也難以把我推倒。等到名分已定,蕭朝貴就算起兵勤王,楊秀清也能以天國主宰的身份號令天國上下和西殿決一雌雄。

第三便是以武力相待和西殿對決。只要自己收服北翼兩王兵馬。加上東殿大軍,西殿也是獨木難支的。同時天京之固,長江之險,東殿又是佔據著長江上游,西殿兵馬再強又能奈我何?他前有堅城,後有清兵,腹背受敵,孤立無援,完全處於絕地;那時,我再派能言善講之人。向他陳說利害,許給他高官厚祿,多贈金銀財寶,還有全族家小性命相威脅,還怕他不俯首就範?

想到這裡。楊秀清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緊縮的五官舒展開了。從始至終楊秀清都沒有想過大開殺戒。在他眼裡看來,收服這些人他還是有把握的。他喝了幾口蜜汁,吃了一點水果,頓感輕鬆舒暢。他一看時間還不晚,便向外邊喊了一聲:“來人!”一個俊俏的女官應聲而入,跪倒請旨。楊秀清說道:“把侯尚書叫到這裡來。”“遵旨!”女官轉身而去。

時間不大。隨著一陣腳步聲,侯謙芳走進房中,恭恭敬敬給楊秀清磕了三個響頭,楊秀清賜他平身。問道:“京裡可有什麼變化?”

侯謙芳躬身道:“一切正常。”“天王在幹什麼?”“回九千歲,咱的人不斷送來消息,說天王病了五六天,最近剛復原,成天藏到謝妃房裡,作詩下棋。有時候,還聽方妃唱小曲。天王起得晚,睡得早,並無其他舉動。”

“嗯!”楊秀清滿意地點點頭說:“告訴咱們的人,要嚴密地監視,隨時稟奏。”“是!”侯謙芳很是恭敬。

楊秀清又問道:“有什麼人進出天王府嗎?”侯謙芳道:“三天前,洪仁達去過一次。與天王一起用了晚飯,談的都是家鄉的事情,沒有涉及朝政,聽說還講起洪氏宗族另一個國宗洪仁軒的事;還有國宗洪仁發,前天中午到裡邊去過,他吵著要修什麼歡樂樓,叫天王撥給他幾萬銀子。天王不允,還與他吵了一頓。此外,就沒有人去過了。”

楊秀清聞言皺眉道:“洪仁軒?就是當年沒有隨我們起兵,後來留在廣西的那個教書先生?”“正是此人,聽聞此人後來到了香港,在香港和傳教士學習。”

楊秀清嗤之以鼻:“又是一個酸秀才,不足爲慮。”跟著問道:“胡以晃到哪裡了?”楊秀清提高了聲音,顯得格外重視。“回九千歲的話,護國侯已經到了寧國府,過幾日便可進京。”

楊秀清嗯了一聲道:“有誰去見過他嗎?”“沒有,沒有。”

楊秀清沉吟片刻,又問道:“北王和翼王的行止呢?”侯謙芳道:“北王昨日回書,稱交託軍務後不日便返回天京。翼王已經到了九江。”

楊秀清嗯了一聲道:“翼殿留下來帶兵的是誰?”“聽聞是翼王的岳丈黃玉昆和曾錦謙和幾個國宗,翼王這次進京只帶了張遂謀和石鎮吉。”侯謙芳緩緩的說道。

楊秀清滿意的點點頭道:“西殿那邊最近有什麼動靜?。”

“回九千歲,西殿最近忙於接應廣東天地會的義軍,聽聞洋兄弟的船隊老是在上海晃悠,西王一直在上海坐鎮。”

楊秀清冷笑道:“達胞還真是熱心,天地會這些江湖人物都花大力氣拉攏,江西那邊投靠我們的天地會兵馬收編的怎麼樣了?”侯謙芳道:“按東王吩咐,已經編爲花旗軍,隨國宗楊輔清征戰。”

楊秀清點點頭,把玩著手中的玉扳指道:“接著按部署行事,命長江水師嚴加戒備,對天京各王府的監視也不可鬆懈,各王府人等沒有本王手諭不可離京,加派人手監視各王府動向,命天京各部防軍嚴加防備!”

侯謙芳領命後,楊秀清便揮退了他,屋內又只剩下楊秀清一人,他的眼眸漸漸的變得更加火熱起來,望著天空喃喃自語道:“幾年前我能壓住馮雲山,現在也一樣,沒有人能威脅到我東王的大權!”(……)

第125章 靜觀其變第515章 攻克潮州第98章 必有近憂第42章 突圍下嶺第205章 壞事連連第41章 山腰夜戰第4章 耶穌下凡第342章 戰後餘波第104章 出爾反爾第252章 鴉片稅率第644章 老舊戰術第47章 棋局死活第478章 月夜孽情第269章 勝保兵至第715章 勢不在我第431章 英法備戰第583章 用心險惡第47章 棋局死活第513章 鋼鐵危機第341章 霧中惡戰第276章 與國無關第499章 昔日故友第521章 穩定戰線第681章 兵諫之憂第549章 全軍覆沒第630章 天津防衛第402章 禍水東引第367章 罷戰三日第691章 最後嘗試第89章 封庫安民第111章 遲早之事第610章 前哨之戰第188章 浣衣溪沙第531章 主客之爭第563章 初次衝突第169章 紅單船來第575章 視察海關第190章 紅衫之傲第689章 女王陛下第240章 接踵而來第157章 文翰勳爵第386章 咸豐得子第144章 怎會是她第304章 再起波瀾第510章 確認身份第398章 攘外安內第49章 香帳軟玉第8章 密探齊出第186章 政略調整第194章 留城誘敵第532章 江塘之戰第12章 初陣夜戰第49章 香帳軟玉第408章 昭然若揭第319章 伴駕閱折第1章 雞足山間第449章 貪字成貧第720章 孤不能安第642章 兩虎相爭第182章 連夜出隊第30章 衙倉納捐第165章 借師助剿第99章 冤冤相報第368章 不動如山第14章 領兵突陣第448章 各懷鬼胎第98章 必有近憂第137章 三桂寶藏第287章 定有所第675章 故人黃鶴第95章 明正典刑第646章 敗退之後第569章 五華梅花第360章 南下廣州第727章 圍城城破第514章 恍然大悟第188章 浣衣溪沙第257章 乾柴烈火第76章 一片孤寒第437章 一石二鳥第642章 兩虎相爭第732章 血腥之日第134章 洞庭霧霾第418章 不失國體第512章 重新部署第253章 權衡利弊第541章 突擊任務第206章 當機立斷第426章 追悔莫及第293章 衡州惡戰第84章 破廟苦戰第242章 太平基督第198章 厘金之策第400章 廣東起事第340章 南昌大霧第516章 屹立不倒第469章 南丁格爾第545章 心頭隱患第391章 與民易田第327章 產業革命
第125章 靜觀其變第515章 攻克潮州第98章 必有近憂第42章 突圍下嶺第205章 壞事連連第41章 山腰夜戰第4章 耶穌下凡第342章 戰後餘波第104章 出爾反爾第252章 鴉片稅率第644章 老舊戰術第47章 棋局死活第478章 月夜孽情第269章 勝保兵至第715章 勢不在我第431章 英法備戰第583章 用心險惡第47章 棋局死活第513章 鋼鐵危機第341章 霧中惡戰第276章 與國無關第499章 昔日故友第521章 穩定戰線第681章 兵諫之憂第549章 全軍覆沒第630章 天津防衛第402章 禍水東引第367章 罷戰三日第691章 最後嘗試第89章 封庫安民第111章 遲早之事第610章 前哨之戰第188章 浣衣溪沙第531章 主客之爭第563章 初次衝突第169章 紅單船來第575章 視察海關第190章 紅衫之傲第689章 女王陛下第240章 接踵而來第157章 文翰勳爵第386章 咸豐得子第144章 怎會是她第304章 再起波瀾第510章 確認身份第398章 攘外安內第49章 香帳軟玉第8章 密探齊出第186章 政略調整第194章 留城誘敵第532章 江塘之戰第12章 初陣夜戰第49章 香帳軟玉第408章 昭然若揭第319章 伴駕閱折第1章 雞足山間第449章 貪字成貧第720章 孤不能安第642章 兩虎相爭第182章 連夜出隊第30章 衙倉納捐第165章 借師助剿第99章 冤冤相報第368章 不動如山第14章 領兵突陣第448章 各懷鬼胎第98章 必有近憂第137章 三桂寶藏第287章 定有所第675章 故人黃鶴第95章 明正典刑第646章 敗退之後第569章 五華梅花第360章 南下廣州第727章 圍城城破第514章 恍然大悟第188章 浣衣溪沙第257章 乾柴烈火第76章 一片孤寒第437章 一石二鳥第642章 兩虎相爭第732章 血腥之日第134章 洞庭霧霾第418章 不失國體第512章 重新部署第253章 權衡利弊第541章 突擊任務第206章 當機立斷第426章 追悔莫及第293章 衡州惡戰第84章 破廟苦戰第242章 太平基督第198章 厘金之策第400章 廣東起事第340章 南昌大霧第516章 屹立不倒第469章 南丁格爾第545章 心頭隱患第391章 與民易田第327章 產業革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州县| 辽中县| 揭西县| 石柱| 恩平市| 义乌市| 海林市| 万宁市| 滕州市| 牙克石市| 石城县| 青冈县| 二连浩特市| 邮箱| 新干县| 来宾市| 山西省| 集贤县| 靖江市| 武城县| 长白| 云阳县| 长海县| 大安市| 志丹县| 滦平县| 嫩江县| 满城县| 侯马市| 米脂县| 长葛市| 三穗县| 红原县| 扎兰屯市| 杭州市| 长葛市| 安西县| 旬阳县| 科技| 黄石市| 砀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