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

就說王永吉這貨,歷史上也是搞笑。

屁顛屁顛投了韃清,然後人家要啓用他的時候,這貨來一個堅辭不受,便是建奴這麼蠢的都能看明白,說這貨是喜好風名,直接給他來了一個“永不錄用”。

將這貨晾了一會兒,然後韃清再去問,給你個戶部侍郎你當不當?

王永吉是怎麼辦的,就像當初投韃清一樣,二話沒說屁顛屁顛就去了,再也不敢搏什麼虛名了。

崇禎皇帝想到這兒,拿起絕命疏瞅了一眼,故意提高了嗓門道:“這寫的都是什麼玩意兒,驢脣不對馬嘴的,哪個沒品無才的寫的?”

“還絕命疏,威脅朕呢?”

這聲音大,門口站著的太監們全聽了個清楚,王德化心中一凜,心道皇爺這是對那王永吉不滿,這可是逢迎拍馬的好機會。

他招手叫直殿監的掌印李春過來,低聲道:“李公公,方纔皇爺的話你可是都聽清楚了?!?

李春正在琢磨,見王德化也有這個意思,便是點頭道:“這個喚做王永吉的,咱家早就見他不順眼,上這絕命疏威脅皇上,要不咱們,替皇爺把他給除了?”

聽見李春話中咱家的自稱,王德化自然有點難受。

想當初,自己是堂堂司禮監秉筆的時候,這小子就是個暖閣外頭的隨侍太監,見到自己都恨不能叫乾爹。

現在可倒是好,李春這小子在皇爺面前一頓溜鬚拍馬,一步登天直接混到直殿監掌印這個位子來了,在本公公面前都敢託大自稱咱家了。

心裡雖是這麼想,可王德化卻也知道,直殿監掌管大內清掃、潔塵等事,雖說權柄不高,但畢竟總能在皇帝身邊,也是份紅差。

日後自己若想坐到司禮監掌印,須還得靠這李春在皇爺跟前美言幾句才行,思慮此處,他面上毫無不滿之意,微笑著問道:

“李公公也有此意?”

見對方點頭,他又說道:“這事兒咱們不能自己動手,不然又叫那幫文人無休止的彈劾,給下面放個風聲出去,自然有人趕著對咱們阿諛奉承,叫他們去辦,你我裡外都相安無事。”

“王公公好計謀,只是這人選要找誰去?”李春先是一笑,繼而面色反轉,沉吟道:“這個人,要對朝廷忠心,又不能是我們這邊的人?!?

王德化眼前一亮,“這簡單,王永吉如今在家賦閒,給揚州府的知府放個風聲,就說這事兒如若辦成,重重有賞?!?

“好,我這就去辦!”李春點點頭,道事不宜遲,轉頭便要走,不過他剛走出幾步,就聽暖閣裡頭的崇禎皇帝怒喝一聲,將絕命疏扔出來,喊道:

“替朕把這玩意兒扔了,這個王永吉,真是混賬!”

王德化趕緊小心翼翼的上前把絕命疏撿在手裡,先是應了幾聲,這才退出來,衝李春說道:

“這東西你交給東廠,編排罪名他們最有一手,給那王永吉安個能殺頭的就行了,家人就不要連累了?!?

“好。”

......

前段時間崇禎皇帝取消了一大堆總督,王永吉這個最後一任的薊遼總督就在此列,沒官當了,這小子也就只能回老家再找機會。

歷史上放清兵入關定策的兩個人,吳三桂已經被剿了,剩下一個王永吉,崇禎皇帝本來打算讓他就這麼閒著,放他一馬算了。

可沒成想,這老小子不想過好日子,逮住機會就想要再進來,而且算盤打挺響,絕命疏,崇禎皇帝怎麼辦都不行。

直接殺了吧,人家絕命疏直接名流千古了,這不便宜這老小子了嗎,不殺吧,整的好像自己這個當皇帝的心虛理虧似的。

以士子那些人胡攪蠻纏的本事,沒準幾天就風傳成王永吉剛直不阿,上絕命疏,竟把崇禎皇帝說的啞口無言云雲此類。

既然如此,朕就給你來一個真絕命。

自己不能親自動手,那怎麼辦呢,頭那幫人也不是吃屎的,琢磨聖意總會吧,朕都把意思顯露的這麼明白透徹了,該怎麼辦心裡有沒有數?

司禮監如今最有名的三個秉筆太監,王承恩已經掌管東廠,是不可能再做掌印太監的,那就剩下李鳳翔和王德化了。

李鳳翔這三年來,雖說小聰明不少,但畢竟各種事兒都是他出去辦的,崇禎皇帝現在讓他出去傳旨也放心。

而王德化,整日侍奉在暖閣外頭,就跟親爹似的把崇禎皇帝供著,王承恩走後,大內基本也是他在管著,都是有力競爭者。

李鳳翔前段時間又奉崇禎皇帝的意思,跑了一趟遼東,在皮島和山海關等地都走了幾遍。

眼看著這小子越混越得寵,自己天天陪伴在御前,卻屁事沒幹出來,這可把王德化愁壞了。

今天崇禎皇帝故意顯露出來的聖意,在王德化這就是爭掌印位子的最後一根稻草,怎麼都得抓住了。

李春和王德化都是平日常在暖閣周圍伺候的,屬於一窩,王德化上去了他也舒服,對這事兒也是挺上心。

畢竟,誰也不想一輩子就當個大內掃地總管太監。

王永吉老家在高郵州,這裡是揚州府轄內,上次崇禎皇帝來揚州的時候,還是平定諸王之亂那陣。

現在揚州府的知府和軍將,全都是朝廷一系,揚州這裡也是爲數不多崇禎皇帝能完全控制的江南州府。

因爲八王之亂規模雖然大,但不是很靠南,崇禎皇帝當時北邊控制的沒有現在穩定,急著回去守老家,在北邊完全控制下來之前,也不想在江南多生事端。

一般平定了每個王爺之後,崇禎皇帝就只是把本地的官員換一換,比如這揚州府,當時把知府和守軍換成自己人以後,就直接走人了。

現任的揚州知府叫施一繡,衛指揮使是韋昌東,正兒八經的淮西子弟,老朱家當年賴以起兵奪天下的那批人。

說起這個韋昌東,曾是周經武神武軍麾下左營總兵,一路下來,也算得上是戰功不小,早在諸王之亂以前,便隨周經武入京勤王。

當時韋昌東率領的左營勤王途中,路遇馬匪樊龍率衆掠村,他下令拯救百姓,一馬當先,擊潰樊龍匪幫,奪騾馬等物無數。

韋昌東更是單挑擒獲匪幫首領樊龍,一戰斬獲四十八顆人頭。

說起來也有意思,韋昌東瞭解了樊龍襲擊村落緣由之後,痛罵了在村中佔田的富戶,並且親自去找周經武陳情緣由。

周經武當時考慮到勤王需要兵力,念及樊龍無心殺害百姓,並且他這個匪幫在周圍還頗有義軍之名,便令他解散大多數部衆,只率一少部分精銳隨隊戴罪立功。

那個樊龍自此以後對韋昌東和周經武死心塌地,如今已經立功得到升任,他手下那些匪幫精銳,戰死一大部分,餘下的也成了神武軍的中堅力量。

上次諸王之亂,經周經武建議,崇禎皇帝降旨調韋昌東任揚州總兵,率部鎮守揚州府。

時任左營百總的樊龍隨之升遷,如今在高郵衛任指揮僉事,協助韋昌東鎮守揚州府,是其麾下一大臂膀。

巧合的是,這樊龍率部屯駐之地,正是揚州府轄內高郵州。

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a>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a>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
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a>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a>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边坝县| 莱西市| 湘阴县| 乐业县| 张家港市| 开平市| 镇江市| 忻州市| 卫辉市| 石嘴山市| 安乡县| 佛学| 含山县| 临江市| 广安市| 阜平县| 仁化县| 兴宁市| 通城县| 隆德县| 泾阳县| 乐业县| 简阳市| 荣昌县| 德昌县| 刚察县| 扬中市| 包头市| 邛崃市| 本溪市| 昌宁县| 壶关县| 荆门市| 太保市| 砚山县| 观塘区| 鄂伦春自治旗| 吉首市| 龙南县| 南雄市| 丹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