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著的五省總督

實際上,崇禎皇帝發現,不僅地雷、燃燒彈、手雷、水雷等一些近現代的武器能在明代找到雛形,便是這神器刺刀,早在近兩百多年前的永景泰年間就已經出現。

大明朝相比後世閉關鎖國的韃清,那是真的牛逼,要是再有人拿專防倭寇的海禁來說事兒,朕直接一板磚糊他臉上。

這點玩意兒和韃清康麻子的所謂“奇技淫巧”一比,那還算個事兒?

韃清鎖國那是真的鎖國,大明海禁,那也是真的海禁。

大明朝往往是上頭在海禁,底下卻在緊倒騰,可是一點沒少發展,直到這明末內憂外患的局面,才停滯不前。

《大明會典》記載,景泰二年,世界上首次出現了類似刺刀的兵器,自然還是在大明被髮明出來。

當時的朝廷,爲了適應逐漸增長的邊防壓力,匠戶遂開始在火銃上安裝矛頭,從而將火槍與長矛的性能融於一身,其意用於刺殺。

當時的北方明軍一度普遍裝配,戲稱之爲——“快槍”。

不過崇禎看了匠戶找來的景泰年間餘留快槍,發現還是和自己印象中的刺刀遠遠不足,畢竟太早了,很多技術還不完善。

這種快槍爲什麼叫快槍呢,因爲當時的明軍都覺得他放的快,戳的也快。

那個時候的火銃包括現在的火銃,多隻能發射一輪,而且換藥步驟比現在更加繁瑣,需要時間更長。

戰時若非大規模的兵團作戰,有其它部隊掩護的話,敵軍是不會給你機會從容釋放第二輪的。

所以當時的明軍發現,火銃只能放一輪,就得端著火銃上去拼刺刀了,當時匠戶的做法,實際就是將長槍的前半部分堵頭,融合到火銃上。

這樣一來,在上子藥的時候遇到敵軍,就能立馬火銃變長槍,端著上去拼殺,這種刺刀用後世的名詞來說,就是最早期的塞入式。

不過很可惜,景泰年間之,因爲種種原因,這種早期式的刺刀,沒能繼續發展到它的下幾個階段,逐漸被其它的火器取代。

要是這種刺刀能發展到下幾個階段,並且更大規模的裝配明軍,或許也就不會有遼東建奴興起這回事兒了,又或許,萬曆三大徵明軍也不會有如此大的傷亡了耗損。

甚至崇禎還想著,要是那樣的話,薩爾滸之戰就算是楊鎬這個二百五在指揮,也不一定輸的這麼慘,畢竟當時還是有幾路精銳的。

現在崇禎皇帝想的,不是一口吃個胖子,而是儘自己所能,利用已經在大明出現過的早期刺刀,將刺刀的發展進程直接推進到第二階段——“套筒式”。

按西方歷史來看,套筒式的刺刀,一直被續用到了十九世紀列歐洲強爭霸時期,毛子們的刺刀進入到第三階段,實際上也是十九世紀的事兒了。

大明的刺刀因爲出現很早,所以集中修改前弊,很容易就能進入到而第二階段,少了許多最先要走的彎路,這樣也就不會落後太多。

刺刀這玩意,崇禎皇帝后世寫小說的時候專門研究過,雖說不能自己把原理說的明明白白,可歸根結底什麼意思,還是能表達清楚的。

在時下六局這些大佬面前,這個頭一經提出,接下來可就沒崇禎什麼事兒了,要是皇帝什麼都會做了,要下頭這些“科研人員”幹什麼吃的。

最主要是崇禎皇帝意思說得很明白,原來不是塞入的嗎,你給換城套筒的行不行,就算有什麼弊端也不管了,現在能讓流賊和建奴喝上一壺就行。

刺刀換成套筒式,嚴格意義上來講,就算是大明朝的刺刀上槍技術,已經進入到發展的第二階段了。

崇禎皇帝這邊兒緊倒騰,想著把丟失已久的刺刀上槍技術再撿起來,堵胤錫也在緊趕慢趕的要跑到前線去了。

接到旨意的當天,堵胤錫直接將手頭九成九的糧食全給施出去了,只留下一點乾糧留著路上吃。

據廠衛密奏,這貨第二天起了個大早,精精神神梳洗之後穿上官服,帶著一個老管家就踏上了去山西的道路。

崇禎也是無語,心道這貨心是真大,出了京畿,就不怕路上再遇見點什麼賊匪,給你劫走了?

他心大,崇禎皇帝可是把山西局勢全壓在他身上了,這心也根本不敢太大,趕緊給王承恩下了道密旨,讓東廠各地的檔口派人暗中保護著點。

無論路上有什麼遭遇,堵胤錫和他那個老管家,總算是在崇禎二十年的九月十一日,抵達了五省官軍聯剿的駐紮重地——“臨汾”。

遠遠看著走進城的堵胤錫倆人,後頭的一批白衣番子全都鬆了口氣,爲首的檔頭還是有些不放心,道:

“現如今陳督沒了,官軍也就僅靠宣大兩路強壓著,要不是宣大兩路忽然和好了,官軍怕是早就散了。”

“凳子,爲防裡頭的人弄出點什麼幺蛾子,傷了皇上重視的這位新總督,你帶著點兒人喬裝成商戶進去,暗中看著點兒。”

“對了,前面那個莊子不是有個不法的糧米商嗎,這樣,咱們就把他給順手抄了,你把糧米帶過去,要是有事兒,拿出皇上的密旨給他們看看。”

說著,這檔頭狠狠笑幾聲,道:“沒事兒自然最好,這些糧米,權當咱們廠公大人給堵總督新官上任的賀禮,這也算得上是雪中送炭,賣了個交情。”

“檔頭高明,廠公要是知道了咱們辦了這件兩全其美之事,非得大大獎賞,提升上位,也是未嘗不可。”那喚做凳子的尖帽番子雙眼一亮,恭維道。

檔頭笑了笑,擺手道:“下去準備吧,少拍點馬匹!”

......

堵胤錫來到臨汾城,並沒有直接去總督府上任,卻尋了個茶館靜靜點了兩杯清茶,他和管家坐到角落去,一坐就是半天。

茶館、酒肆,都是獲知消息的最快捷徑,堵胤錫在這坐了兩天,既理清了上任之後要做的頭等大事,也對時下的山西狀況,有了一些瞭解。

汾南之戰,官軍是大捷,但損失卻也不小,尤其是宣大兩路精銳,先是內鬥,後又遭受流賊偷襲,損失都超過了三成。

宣鎮軍的火器營安置在最後山坡上,被李過帶著老營馬隊突然偷襲而全軍覆沒,損失達到四成甚至接近五成。

宣鎮軍的火器營,由西北大營調撥了一部分新式火器,是五省各路官軍之中最爲精銳的,以往戰鬥中,發揮了出色的戰鬥力,遭受這種損失的確讓人惋惜。

流賊做法也很可恨,李過走之前明知帶不走那些重型火炮,是能毀則毀,導致整個宣鎮軍現在幾乎就沒有什麼遠程火力。

所以說現如今的官軍雖然打勝了,但慘重的傷亡和躁動的各路軍將們,依舊使得三軍上下軍心浮動。

堵胤錫明白,自己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就是人心。

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二章:著吳襄提督京營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二章:著吳襄提督京營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二章:著吳襄提督京營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
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戰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二章:著吳襄提督京營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二章:著吳襄提督京營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二章:著吳襄提督京營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平县| 廊坊市| 乌拉特中旗| 西藏| 黑河市| 高要市| 炎陵县| 福建省| 长泰县| 房产| 漾濞| 江达县| 化州市| 广东省| 民权县| 安平县| 高邑县| 大理市| 兖州市| 广西| 图木舒克市| 崇礼县| 刚察县| 铜陵市| 常山县| 高雄市| 三穗县| 泰安市| 河池市| 临安市| 耒阳市| 金阳县| 健康| 五莲县| 湘潭县| 桂平市| 那曲县| 波密县| 呼玛县| 济宁市| 招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