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

儘管崇禎皇帝自己安安穩穩的睡在柔妃榻上,但內閣簽押房中的一羣臣子卻是絲毫閒不下來。

這時候的人不會有什麼壓迫勞動的想法,畢竟這整個天下都是皇帝一個人的,你不想當官幹活,後頭想踩著你上來的人可是一大把。

這就像周瑜打黃蓋,自己本身就願意做,也就不用管什麼好受不好受的問題了。

當今的皇帝陛下硃筆御批了四個地方,分別是京師、濟寧、南京和大同,年末之前,這四個地方的糧倉全部都要填滿,從而應對明年朝廷上可能的大動作。

在場這些臣子個個都是人精,且從這四個地方上來看,就能大致明白崇禎的意思。

京師糧倉自然要滿,說大了,這關乎到天下社稷蒼生,往小了說,那也和京師內外文武臣工的肚皮息息相關,由不得他們不上心。

南京是江南重地,還是陪都,各個河道都經過此地,甚至可以直入海波,自然要將糧倉填滿,以備不時之需。

更何況,江南一帶向來都是東林黨的大本營,就算拋開東林黨,那也是所謂天下文人士子的搖籃是盛產之地。

南京的糧倉,於公於私都該填滿。

接下來就是大同,這更容易理解,畢竟宣大如今乃是實實在在的四戰之地,抗賊剿賊都要靠著宣大,如果蒙古人從塞外進攻,那也要靠宣大邊軍抵擋。

朝廷西北大營增設,一下子多了幾萬張嘴要吃飯,再加上各地軍將手底下的兵士,大同的糧倉若是不填滿了,不出幾年,怕是又要激起兵變。

可是提起濟寧,這個地方很多人就不明白了。

實際上朝堂上這些人精們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京師和南京之間畢竟還隔著偌大一個山東,山東六府之境,向來都不是個安安穩穩的地方。

即便現在的總兵換成了牟文綬,各地軍閥一般的將領們,不敢忤逆的同時卻也都是陽奉陰違,牟文綬爲避免大亂子,也就只能分化待之,總不可能和劉澤清一樣,不聽話的直接揮軍攻城吧。

濟寧地理位置特殊,乃是京杭大運河的樞紐所在,朝廷甚至在此增設了海關與河道衙門,就連原本的製造局在此地也有分署,河道衙門更是在此地設了總署,專門管理京杭大運河與各個交錯複雜的大小河口。

這裡是屯糧地也是運糧地,與此同時,朝廷其它諸如絲綢、瓷器、白銀等等貨物南來北往,都要經過濟寧。

由於地理位置原因,如今的濟寧還聚齊著大大小小的商戶、財閥和地主,再加上從海上來的洋商人和傳教士,已經實實在在發展成了山東六府之內最大的幾個城鎮之一。

牟文綬就曾在年初上奏,說唯願領兵移駐濟寧,順江而下可助神武軍制江南,上則可通過運河直達京師,增援京畿,甚至於,還可以通過陸地直奔固關參與中原戰事。

當時牟文綬的請求崇禎至今遲遲未批,就是因爲濟寧形勢太過複雜,再加上山東劉部殘餘仍在曹州一帶未全部平定。

陳奇瑜也早就建議過,無論從哪個方向來看,濟寧都是實實在在的兵家必爭之地,雖然目前還處在朝廷名義控制之下。

但實際上,卻幾乎是由各大財閥在暗中把控。

此時在簽押房內的閣臣和各部尚書們眼觀鼻,口觀心,各自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卻無人說破,明面上看來,這些朝廷重臣們似乎只是在討論如何填滿糧倉的事。

各地收成都不怎麼樣,老百姓吃穿都沒有,想從他們手上擠出糧食是根本不可能,當今的皇帝也不是這個意思,那該從哪取糧,自然就得去找那些地主和大戶。

本來,朝廷在兩江之地購糧處有十二處,這十二處都被八大晉商把控,去年,朝廷雷霆降旨,徹底剷除八大晉商,至如今,這十二處也便都是被強行收歸國有。

然而,朝廷規定的糧食數額巨大,僅憑這十二處的糧食儲備,僅僅只能滿足京師、南京兩地的填滿需求,至於大同和濟寧,則要另找方法。

閣臣和各部尚書各自心知肚明,這方法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那就是他們身後站著的財閥們。

這些人財勢比起八大晉商來,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達到了手眼通天的地步,朝廷薪俸很差,就算堂堂正三品大員,想靠薪俸過上好日子都是不可能,更別提其它了。

在去年,朝廷似乎發現了老祖宗定的薪俸太低,處置了一批貪官污吏之後便大規模調整了官員的俸薪。

那次調整範圍雖然不大,但卻是目前山窮水盡的大明財政一個巨大的負擔。

崇禎本以爲調整俸薪,起碼讓小吏們可以溫飽,他們就不會貪污受賄,但他想的太簡單了,朝廷調整俸薪之後,每年發放的總數雖然巨大,但僅京師之地,各級官吏臣工便數量之巨便不下十萬,再加上難以遏制的層層剋扣現象,真正發放到每個人手中的,自然少之又少。

一面是杯水車薪的俸薪,一面則是財閥們不斷的孝敬,官員之中就算蔣德璟這種明白人,據東廠暗查,今年至今,所收字畫以及各種賄賂,便已不下五萬兩。

就連蔣德璟都是如此,更別提其它本就毫無能力,卻尸位素餐的人了,他們每個人受賄的數額都在東廠留有備案。

官員們既不想和自己的金主撕破臉皮,又不敢不完成崇禎交待下來的任務,思前想後,總算是在入夜之前想出了個折中的法子。

內閣與戶兵等部定議:以外地購糧路途艱遠又難以保存爲名,濟寧和大同的糧食由兩江沿岸之地負責供給,南京和京師若是填滿,可以分出一部分輸送。

而且內閣與戶部決定在山東六府之境普查各城鎮存糧和收成情況,濟寧的糧食,如果不出意外,將由山東六府主要輸送。

大同的糧食,山東和南京是運不過去的,陝西、河南又成了流寇的天下,更加不能指望,後出過塞的工部尚書馮銓提出,可以用關內的瓷器和絲綢等精緻物件與塞外易換。

諸臣思前想後,大同的糧食雖然一部分可以由宣鎮和京師補齊,但預計還會有較大虧空,年末前根本達不到皇帝的要求,與塞外交易,看來是必須之法了。

但這樣一來,新的問題就產生了。

由於塞外蒙古諸部皆已臣服韃清,朝廷幾年前就關閉並內撤了所有原本用於交易的市集和衛所城鎮,若想重新開始商貿,又需要開設商貿城鎮。

甚至,增設新的衛所也不是沒可能。

新上任的兵部尚書朱大典是個眼疾手快之人,說到這裡,就直接將塞外地圖擺出來,把建議增設互市的地點標列出來討論。

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
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二十三章:危機四伏的皇宮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一百七十八章:國議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二百九十七章:覈查京官,議設銀行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源市| 中山市| 孝感市| 华容县| 颍上县| 海兴县| 阜宁县| 临清市| 襄城县| 靖宇县| 运城市| 呈贡县| 舟曲县| 浪卡子县| 巍山| 武义县| 金湖县| 铁岭市| 屏东县| 肥西县| 宝清县| 凌源市| 玛沁县| 鄱阳县| 锦州市| 永川市| 江油市| 尖扎县| 息烽县| 西乡县| 宁津县| 新密市| 丹凤县| 皮山县| 天峻县| 电白县| 凤山市| 桦南县| 驻马店市| 曲周县| 霍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