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上勁裝武者昂首挺胸,站成一排排,氣勢威嚴,遠遠望去就有一股莊嚴懾人的氣象。
邯鄲城門大開。
雲逸大踏步向前,領著衆武者向外走去。
“俠客盟出行!行人迴避!”一陣大喝聲。
頓時引來衆多平民百姓紛紛前來圍觀,想要看看那獨自一人與千軍萬馬中將殺王一劍梟首的武林盟主雲逸到底是不是如同傳說中一般的三頭六臂?
當看到那俠客盟之中被衆多武者簇擁在前的持劍年輕人,他們頓時楞在原地,議論紛紛起來。
“這就是俠客盟之主雲逸嗎?怎麼看上去這麼年輕?”
“哼!你懂什麼?這叫年少有爲!”
“說的也是!有志不在年高!這盟主石中玉年紀輕輕就有如此驚世的功業,與那邯鄲大俠雲逸足以並列爲千古二壯士!”
……
“千古二壯士?”雲逸聽到人羣中的竊竊私語聲,嘴角掠出若有若無的笑容。
“咦?”突然一個驚咦聲,一個大漢怔怔看著雲逸的面容,驚聲道:“這石盟主怎麼跟那邯鄲大俠雲逸長得這麼像?”
“不會吧!你是不是看錯了!”人羣中頓時一陣驚訝聲。
“不會的!上次邯鄲大俠將那太守殺死之後,曾提著人頭從邯鄲城街道上走過,我曾經看過他的面容,與這石盟主頗爲相像!”那老者言之鑿鑿道。
“哇!這一切不會是真的吧!”又是一陣驚歎聲不絕。
俠客盟衆人本就是武功高深的武者,耳力遠超常人,聽到人羣中的呼喊聲,一個個面面相覷看著雲逸。只見他面帶笑容,頗爲神秘,卻似乎根本沒有想要回答的樣子。
衆人不好多問,只好將困惑埋在心中。
“請問各位俠客盟的英雄好漢往那裡去?”老百姓之中一個老者看著雲逸領著衆人只向城外走去,頓時臉色一變,走上前拱手問道。
貝海石走上前來解釋道:“這位老丈,我們俠客盟既然已經誅滅殺王賊兵,此行的目標就已經達成!而這天下還有諸多賊匪爲禍四方,正等著我們俠客盟卻解救。所以我們俠客盟馬上就要離開邯鄲城!”
“什麼?諸位英雄好漢要離開了,可是我們該怎麼辦?若是你們一走又有匪盜來搶奪可怎麼辦?”一聽到俠客盟將要離開,那些老百姓們頓時一一驚叫起來。
“各位大俠你們可千萬不能離開啊!救人救到底!你們走了,我們可怎麼辦啊?”他們一一跪倒在地,磕頭不已,求俠客盟之人留下來。
相比於那些窮兇極惡動不動就殺人爲樂的匪徒,這些大俠們對老百姓來說完全是救命恩人再生父母一樣的存在,不拿百姓寸金寸銀,還糧食賑濟百姓。他們生怕俠客盟一離開再次遭受其他匪徒的屠戮。
一時間邯鄲城中跪下了一片,那些老百姓磕頭不已,答謝俠客盟的救命之恩,同時也希望俠客盟不要拋棄他們。
俠客盟諸多之人呆呆站在原地,情緒複雜,這種被人如此感激擁戴的感覺是他們從沒有遇到過的,心靈遭受巨大的衝擊,一瞬間他們只覺得之前所做得都沒有白費,一切都無比值得。
“行俠仗義!行俠仗義!這不就是俠道的真諦嗎?我們應該爲這亂世給老百姓打下一片安寧的天地!”他們心中熱血沸騰,一片炙熱。
“各位請起!”這時雲逸陡然開口道,平靜的言語如同一縷春風化解了滿城百姓心頭的不安,“我們既然來到了邯鄲城就不會棄大家不理!現在邯鄲城內外匪徒已經全部肅清。我們離開之後還會留下一百多個兄弟管理城中的治安,足以確保大家的安全,請各位放心!而且我俠客盟三千兄弟不能總停在邯鄲城,天下還有許許多多地方遭受匪徒肆虐,還請各位鄉親諒解。”
雲逸徐徐道來,話到這個份上了,於情於理都讓人不忍心拒絕。
滿城百姓眼睜睜看著雲逸領著衆人離開,欲言又止。
貝海石回頭看到老百姓們依依不捨的樣子,心中一片激動,“民心可用,大事可成矣!”
……
從邯鄲出發,雲逸帶領著俠客盟諸多武者一路而下,路途之上遇到殘殺暴戾的匪徒一律格殺勿論!
當今天下,除了被俠客盟所誅滅的殺王兵馬以外,還有五隻亂軍最爲猖獗,分別是東海之濱佔據明州府的海王、西南佔據成都的蜀王、蘇浙地帶佔據江陵的仁王、南直隸佔據廬州的威王,以及中原佔據大梁城的嶽王。
俠客盟從邯鄲城出發,如猛虎下山一般,呈勢不可擋之勢一路掃蕩而去。
一路上風聲鶴唳,那些宵小之輩被一掃而空。
雖然只有三千兵馬,但要知道這可都是個個都是身懷武藝的武者,具有以一敵百的戰力,若是合在一處,那是多麼恐怖的力量。
不得不說,江湖沉寂已久,但經歷了雲逸的整合,此次出世頓時就攪動了天下的局勢。
而云逸這一次將目標定在東海之濱的海王頭上。這海王佔據明州府,坐擁鹽利,富擁天下,是諸多亂軍中兵力最多也最爲富有的一隻兵馬,兵甲精銳。
做出如此決定,雲逸心中自有思量,他現在已經有了邯鄲城以及這些天來打下的地盤,但卻無財富支撐,現在若是能戰敗這一隻亂軍,足以收割鉅額財富,增強底蘊。
他入天下大局時機太晚,時不我待,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的穩妥方略對他來說根本不足取,唯有仗著手下武者的驚世武力行雷霆霹靂手段,以戰養戰,迅速壯大起來,成爲天下亂局中最爲強大的一隻纔是上上之策。
那海王聽說俠客盟一路而來後,也是迅速有了應對,竟是整整集結了十萬兵馬在一處山口中埋伏,想要利用自己的強弓勁弩給雲逸來個甕中捉鱉。
但他還是低估了俠客盟軍馬的能力。
這些武者可都是個個都有飛檐走壁之能,不是普通士兵可以比的。雲逸帶著三千兵馬棄馬而行,竟是利用輕功翻過了大山,神不知鬼不覺地繞過了海王兵馬來到了明州城下。
當海王還以爲神兵天降,處於驚嚇之時,雲逸故技重施,一拳劈開城門,竟是領著俠客盟諸人闖入進去。
至此六大亂軍之中最富的海王也被俠客盟不費一兵一卒一舉降服,天下震驚!
雲逸將海王的兵馬以及財富一一收納之後,短暫修整了十天後,今又是掃蕩而來。
一個月後,佔據江陵的仁王在雲逸俠客盟兵臨城下之後,抵擋不住三千武者的強勢攻擊,率領衆多手下出城歸降。
雲逸見這仁王頗有仁義之心,愛民如子,就特意饒其性命,但卻要歸附俠客盟之下。
仁王死裡逃生,頓時感恩戴德。
自此天下七大寇的地盤已三入俠客盟之中。
俠客盟隱隱成了天下最大的勢力,各方勢力頓時戒備無比,開始思考對策。
但云逸深諳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不給這些勢力互相結盟的機會。
十日後,從江陵出發直往廬州撲去,那威王自稱威震天下但在俠客盟面前也是如同小貓小狗一般毫無防抗之力,很快就敗下陣來。
六大寇已降其四。
一個月後,雲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向成都蜀王。
蜀王偏安神州一隅,蜀地一向道路崎嶇,羣山峻林,很難前行。
那蜀王本以爲自己天高地遠,那俠客盟很難靠近過來,沒想到雲逸以身作則,晝夜不停,急速行軍,以輕功趕路。
衆多武者苦不堪言,但見盟主尚且如此,他們卻也無法多說什麼。
況且這些日子以來,他們連番降服諸多亂軍勢力,親眼目睹那些黎民百姓的苦難,他們心中更是隱隱有著切膚之痛,更加明白了自己身爲武者的初衷以及責任。
行俠仗義,拯救黎民蒼生,還天下太平,不正是他們武人練武的目的以及應有之義嗎?
他們的眼界脫離門派世家的侷限,看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整支軍隊都已輕功趕路,這可是前所未有之事。
那蜀王還在自己新造的宮殿內享樂,卻不知道已經兵臨城下。等他肥胖的身子被人毫不留情地從十個美人懷抱里拉出來的時候,他才知道大勢已去,卻也是哀嚎無用了。
蜀地爲天府之國,風調雨順,糧草充足!
俠客盟攻下成都,平白得了一大糧倉,已經成爲穩居天下榜首的大勢力。其中以俠客盟的三千武者兵馬最爲精銳,還有收編的雜牌亂軍,整整有二十多萬,雖然戰力不強,但蟻多咬死象,也讓人不敢小看。
那中原嶽王能亂世雄起,畢竟不是草包,在大梁城集合諸多小勢力的兵馬,號稱有兩百萬之多,更遠在巔峰時的殺王之上。
一北一南兩大勢力遙遙對峙。當世人以爲這場亂軍就會因此偃旗息鼓下來,呈現長久的拉鋸時。
雲逸又給了天下人一個驚喜。
俠客盟率領衆多雜兵如同潮水一般浩浩蕩蕩而來,竟是絲毫不給嶽王整頓兵馬的機會。
雲逸清楚自己的核心主力一直都是俠客盟三千武者,那些收編的雜兵不過看似嚇人,其實不過是一羣烏合之衆根本頂不上大用。
而那嶽王也是如此,號稱有兩百萬兵馬,但大多都是各方小勢力集合在一起形成聯盟想要對抗俠客盟而已。
這兩百萬兵馬來歷不同,良莠不齊,戰力不一,只是人多而已,根本沒有多少戰力。
雲逸自然也不會傻乎乎地留給嶽王整頓兵馬,統一戰力的機會。
雖然俠客盟手下也是雜兵衆多,但只要核心的三千武者精銳仍在,雲逸又何懼之有?
此時俠客盟勢力廣大,隱隱有虎踞龍盤,勢吞天下之勢。少林武當崆峒等江湖門派嚐到了好處,紛紛派出精銳弟子相助,想要獲得這份從龍之功。
雲逸親自出徵,驅虎吞狼,一路掃蕩,諸多地方勢力紛紛掃滅,不攻自潰。
而那嶽王早早得知消息,竟是在平原上兩百萬兵馬鋪展而開,與雲逸形成了對峙。
雲逸兵馬一到,雙方都知道是你死我活的局面,二話不說雙方兵馬喊殺聲沖天而起,已經戰成了一團。
一時間戰場化作了一場人肉磨盤,血肉橫飛,只如人間地獄。
雲逸二十萬雜兵對嶽王兩百萬兵馬,頓時殺得天翻地覆。
正當雲逸兵馬節節敗退時,突然一聲號令震天動地,只見那三千武者如同虎入羊羣一般撲來。
一千少林棍僧在前面開路,兩旁武當劍客守護側翼,雲逸手中劍法肆虐,出掌不斷,率領著三千武者竟是直衝兩百萬兵馬正面,勢如破竹而來。
數量差距太大,僵持下去並不可取。
雲逸所用得是斬首戰術,利用三千武者無可睥睨的衝鋒陷陣之力如同一把剪刀狠狠將嶽王的兵馬從中間一撕而開。
而這纔是武者軍隊最合理的戰術!
嶽王處於軍帳之中,見三千武者勢不可擋而來,拼命集結兵力也無法阻擋竟是率先逃跑。
主帥已失,兩百萬大軍士氣全無,頓時大敗虧輸,四方潰散逃跑。
這場勢力結盟也被攻破。
而嶽王雖然面前逃回大梁城但也被俠客盟重重包圍,成了甕中之鱉,很快就成了雲逸的階下囚。
至此天下六大寇完全被俠客盟掃滅。
天下震驚,朝廷震驚。
這一場天下亂局差不多一年時間,俠客盟卻橫空出世,佔據東南西北諸多地盤,成了第一大勢力,坐擁兵馬百萬,再加上江湖諸派鼎力相助以及閒散武者前來投奔,武者成軍更是急速擴張到了一萬。
俠客盟已經一躍成爲可以與朝廷相比的統治者。
而云逸與大梁城收復六大寇之最後一役成功後,他遠望北方那座傳承已久的紫禁城,明白了自己稱王的時機已經到來。
王圖霸業唾手可得,顛覆昏庸朝廷,掃平關外韃子,重立中華的夙願終於將要達成。
一個月後,雲逸在羣雄簇擁之下,與大梁城登壇拜天稱王,正式爭奪神州鼎器。
因其以江湖武者起家,武道修爲冠絕當世,故被稱之位“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