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7章 意外的別離

乾封元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子李弘、潞王李賢、周王李顯聯名上本,保薦原禮部侍郎趙仁本出任吏部尚書之職,羣臣紛紛跟風附上本章,奏本如雪片般飛入了內禁,暫代天子行權宜事的武后頂了三天之後,終於無奈地準了三位皇子的聯名保薦,劉祥道一案至此算是告了個終了,其結果只能算是太子與武后兩敗俱傷,誰都不曾佔到上風,唯一得利的也就是李賢兄弟倆,趁機在朝中狠塞了一撥人馬,儘管大體上還是中下層官員居多,可實際的影響力卻已在不知不覺中成長了起來。

乾封元年五月底,高句麗權臣淵蓋蘇文病死,其三子爲爭王位大打出手,暫掌國事的長子淵男生敗北,不得不投靠大唐,並上本請求大唐發兵相助,六月初六,奏本抵京,大病剛愈的高宗大會羣臣,商議對策,經朝議,決意出兵高句麗,六月初七,高宗下詔,命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爲遼東道安撫大使,領兵救援泉男生;命泉獻誠爲右武衛將軍,擔任嚮導;又命左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爲行軍總管,共同討伐高麗。

乾封元年九月初三,龐同善大敗高麗軍,與泉男生會合。高宗詔命泉男生爲特進、遼東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撫大使、封玄菟郡公,命李績爲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宰相郝處俊爲副大總管,契苾何力、龐同善亦爲副大總管併兼安撫大使,左羽林軍大將軍薛仁貴爲前鋒軍主將,水陸諸軍總管和運糧使竇義積、獨孤卿雲、郭待封等亦受李績節度,諸路合擊高麗。徵調河北諸州縣的全部租賦以供遼東軍用,一場規模浩大的滅國之戰就此開始了。

要打大仗了,還是一場註定必勝的大仗,可李顯卻怎麼也興奮不起來,不單不興奮,反倒是極爲的失落與鬱悶,這並非是李顯對即將被滅國的高句麗有何惻隱之心,實際上,無論是前生還是今世,李顯對高麗棒子都無一絲的好感,巴不得早點將這顆長在大唐邊上的毒瘤徹底抹殺個乾淨,哪可能對其有甚憐憫之心的,讓李顯感到難受的只有兩條,其一,沒能趕上趟,誰讓李顯遲生了幾年,也就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旁人馳騁疆場,自個兒卻只有在京師裡涼快的份兒,這倒也就罷了,真令李顯感到極爲鬱悶與憤概的卻是第二條——李伯瑤奉命調遼東都督府司馬參軍事,並隨軍徵高句麗!

報復,這是不折不扣的報復,也就是武后那等人才幹得出這種事來——整個左驍衛就獨獨只有李伯瑤一人被調派到前線軍中,這還不算,居然將其弄到了地方軍去任了職,官銜倒是比原先高了一級,算是升了官,也有了沙場建功的機會,於李伯瑤來說,自是可以滿意了的,可對於李顯來說,就不是那麼回事了,這麼一整下來,不說就此沒了教武的正牌師傅,更令李顯鬧心的是那意/淫了良久的《衛公兵法》怕也得就此沒了著落,這不是明擺著給李顯找不痛快麼?除了武后,還有誰會幹出如此這般的無聊行徑?那心思不外乎就是在說:想習武麼?就偏不讓你如願來著。

不痛快,極端的不痛快,可不管再如何的鬧心,有些事還是不得不去做的,不管將來如何,李伯瑤都已足足當了他李顯近兩年的師傅,教導也算是盡心盡力,如今師傅要出征了,李顯這個當徒弟的總不能一點表示都沒有罷,那也太不像話了些,於是乎,儘管心裡頭膩味得很,李顯還是強打起了精神,幾乎是在得知李伯瑤要出征之消息的第一時間裡,便備足了禮物,乘馬車趕往衛國公府上。

“末將參見周王殿下。”

李顯乃是親王的身份,他這一到了府門外,整個衛國公府可就有得忙了,不管情願不情願,那可都得打開中門迎接的,縱使是李伯瑤有著師傅的名義在,可在這等正式場合裡,依舊得行參見之禮。

“李將軍不必多禮,聽聞李將軍不日將有建功沙場之良機,小王特來道賀。”李顯這兩年來跟李伯瑤算是處得不錯,私下場合倒是時常隨口便叫“師傅”的,不過麼,此一時彼一時,該嚴肅的場合,李顯也不會故意去裝親暱,這便很正式地還了半禮,語氣溫和地說了一句道。

“末將不敢當,殿下請,家父已在前廳恭候殿下大駕。”

李伯瑤剛纔得了兵部調函,此際回府也沒多久,這一見李顯竟如此神速地便趕了來,心中自是受用得很,只是他生性沉穩,卻也沒旁的表示,只是躬身遜謝了一句,便即一擺手,側身比了個“請”的手勢。

“李將軍,請。”

李顯前來也就是一個送行之意罷了,其實並不怎麼想進衛國公府裡的,不過麼,規矩就是規矩,沒必要的話,李顯並不打算去捅破,這便笑著也比了個“請”的手勢,回了一句之後,率先擡腳行進了大開的中門,剛轉過前院的一道照壁,入眼便見李德騫早已率著滿門老小候在了堂口,李顯微微一笑,大步便行了過去。

“下官見過周王殿下,殿下光臨,寒舍蓬蓽生輝矣。”這幾年來,李顯在朝堂上的風儀日顯,李德騫都看在了眼中,雖說依舊沒有投靠李顯的意思,可言辭裡卻是比從前多了幾分的客氣與巴結之意。

“衛公打攪了,小王一向受李將軍指教,受益匪淺,今聞李將軍將遠征高句麗,小王特備了些薄禮,以爲李將軍壯行。”李顯笑呵呵地還了半禮之後,一擺手,自有緊跟其後的高邈雙手捧著禮單奉到了李德騫的身前。

“殿下客氣了,我李家深受皇恩,爲國效命乃是分內之事耳,實不敢當得殿下大禮。”李德騫生在富貴之家,對於禮物不禮物的,自是不怎麼看在眼中,然則對於李顯的這份心卻是滿受用的,出言推辭之際,眼睛都笑得瞇縫了起來。

“衛公不必推辭,小王送的不過就是馬兩匹,甲冑一副,弓、刀、馬槊之類的沙場器具罷了,乃是李將軍合用之物,實不足掛齒,還請衛公代爲收下。”李顯說得倒是輕鬆,可他送來的馬是內苑所出的千里駒,弓、刀等皆是價值千金的極品武器,全都出自名家鍛造,整套裝備下來,沒個萬貫以上壓根兒就配置不起。

“啊,這……,也好,那下官就代犬子多謝殿下美意了。”李德騫沒看到實物,光是聽李顯這麼輕巧地說說,自也不是太在意,畢竟這些常用之物若是尋常貨色的話,還真不是太稀罕,衛國公府裡便有的是,略一沉吟之後,便也笑納了下來,而後,陪著李顯閒聊了幾句之後,便即找了個藉口,領著家人們退了下去,留出個空間讓李顯師徒倆自己去聊。

該說啥好呢?真到了師徒倆分別在即的時分,李顯一時間還真不知該說啥纔好了,默默地看著李伯瑤那張英氣逼人的臉龐,再一想起這近兩年來李伯瑤的殷勤教導,李顯的眼眶不禁便有些子溼潤了起來,而李伯瑤本就不是個多言之輩,此時也同樣不知該說啥纔是了的,於是乎,師徒倆就這麼靜靜地相對而坐,悄無聲息間,一股子離別的傷感便在這廳中蔓延了開來。

“師傅保重,徒兒祝您早日凱旋歸來。”

總這麼沉默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李顯深吸了口氣,將內心裡的傷感之意強壓了下去,露出個實在算不上好看的笑臉,憋了好一陣子之後,就說出了句沒啥營養的廢話。

“人心險惡,殿下也請保重。”

李伯瑤雖從不參與朝中的糾葛,可眼光卻是犀利得很,自是知曉朝中如今早已是暗潮洶涌,若是往日,他是不會對李顯說些甚子的,可離別在即,李伯瑤終於忍不住出言提醒了一句道。

“嗯,多謝師傅指點,徒兒心中有數。”

李顯顯然沒想到李伯瑤會說出這等話來,心中先是一詫,而後又是一暖,只是此等事情實不能攤開來說,再者,李顯也不沒打算將衛國公府拉上自己的戰車,這便輕輕地點了下頭,迴應了一句之後,便即起了身,對著李伯瑤便是一躬,語氣略帶一絲激動地開口道:“師傅保重,徒兒告辭了。”

“嗯。”李伯瑤此番沒有多客套,端坐著受了李顯一禮,而後從寬大的衣袖中取出一個匣子,雙手捧在了胸前,目光炯然地盯著李顯道:“殿下叫了李某如此久的師傅,李某一直不敢應承,非不願,實不能耳,今,離別在即,再見已不知是何時,殿下若是欲從武,請另拜他人爲師,李某別無他物相贈,唯有此匣中之物或許於殿下合用,請殿下回府後再看。”

“多謝師傅饋贈,徒兒告辭了。”

李伯瑤雖明言不能爲己師,可李顯依舊以師禮相待,拜了一拜之後,這才伸出雙手接過了匣子,一轉身,大步行出了大廳,頭也不回地去遠了,只是恍然間似乎聽到了廳中傳出了一聲若有若無的嘆息之聲……

第23章 迷津復迷津第660章 殺意隱隱第304章 兩個條件第698章 誘敵深入(下)第738章 推波助瀾(二)第261章 矛盾上交(下)第641章 激爭連連(下)第402章 奇兵出擊(四)第100章 各取所需(下)第660章 殺意隱隱第9章 謀定而後動(四)第368章 戰局突變(上)第503章 遠憂與近慮第219章 白馬寺遇襲(一)第350章 李旭輪之官第342章 風起青萍之末(上)第218章 有愛便要去爭取第238章 亂之序幕(下)第413章 連捎帶打(五)第261章 矛盾上交(下)第170章 李旭輪的求助第611章 武后的狠手第585章 破城而入(下)第52章 必要的教訓(二)第66章 疑心盡釋(上)第128章 太子的反擊(五)第112章 武后臨朝(中)第240章 反客爲主(中)第520章 伏牛川之戰(五)第51章 必要的教訓(一)第795章 東都風雲動(一)第645章 太平公主的禮物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301章 勸進風波(上)第470章 連兒灣之戰(一)第360章 北原追逐戰(上)第20章 太子的邀請第268章 當頭一棒(下)第253章 公堂上的較量(上)第155章 無毒不丈夫(四)七十三章 夜宴二第145章 驅武妙策(上)第600章 正面交鋒(下)第648章 欲迎還拒(上)第5章 寒夜思第134章 強取聖旨第147章 又鬧騰上了第5章 寒夜思第86章 約法三章(中)第399章 奇兵出擊(一)八百零八章 善後事宜下第570章 英雄末路(五)第130章 兄弟齊心(上)第673章 狄仁傑斷案(七)第327章 以進爲退(中)第178章 謀奪帥印(三)第344章 風起青萍之末(下)第363章 迷影重重第413章 連捎帶打(五)第47章 大計劃之啓動(一)第170章 李旭輪的求助第658章 相位之爭(六)第65章 函谷關夜話(下)第260章 矛盾上交(上)第458章 臨州盟會(一)第729章 計中計第234章 獵雁記(上)第93章 妥協的藝術(一)第36章 臨時協議第444章 揚長而去第145章 驅武妙策(上)第441章 突圍而走(上)第737章 推波助瀾(一)第16章 家的感覺第594章 霸道手段第88章 平地一聲驚雷起(上)第455章 部族大聯盟(上)第213章 虛虛實實(下)第28章 反攻倒算(下)第295章 雌威無邊第197章 摧枯拉朽(中)第603章 農夫三拳(上)第741章 東宮盛宴(上)第765章 天荒山阻擊戰(三)第220章 白馬寺遇襲(二)第414章 紛紛退讓(上)第492章 大海濤聲(一)第5章 寒夜思第683章 糊塗案糊塗斷(四)第428章 鐵血無情(上)第527章 乾字計劃(一)第185章 未雨綢繆第686章 糊塗案糊塗斷(七)第101章 奇峰突起(上)第411章 連捎帶打(三)第780章 摩擦(上)第212章 虛虛實實(上)第361章 北原追逐戰(下)第369章 戰局突變(下)第746章 艱難的和議(三)
第23章 迷津復迷津第660章 殺意隱隱第304章 兩個條件第698章 誘敵深入(下)第738章 推波助瀾(二)第261章 矛盾上交(下)第641章 激爭連連(下)第402章 奇兵出擊(四)第100章 各取所需(下)第660章 殺意隱隱第9章 謀定而後動(四)第368章 戰局突變(上)第503章 遠憂與近慮第219章 白馬寺遇襲(一)第350章 李旭輪之官第342章 風起青萍之末(上)第218章 有愛便要去爭取第238章 亂之序幕(下)第413章 連捎帶打(五)第261章 矛盾上交(下)第170章 李旭輪的求助第611章 武后的狠手第585章 破城而入(下)第52章 必要的教訓(二)第66章 疑心盡釋(上)第128章 太子的反擊(五)第112章 武后臨朝(中)第240章 反客爲主(中)第520章 伏牛川之戰(五)第51章 必要的教訓(一)第795章 東都風雲動(一)第645章 太平公主的禮物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301章 勸進風波(上)第470章 連兒灣之戰(一)第360章 北原追逐戰(上)第20章 太子的邀請第268章 當頭一棒(下)第253章 公堂上的較量(上)第155章 無毒不丈夫(四)七十三章 夜宴二第145章 驅武妙策(上)第600章 正面交鋒(下)第648章 欲迎還拒(上)第5章 寒夜思第134章 強取聖旨第147章 又鬧騰上了第5章 寒夜思第86章 約法三章(中)第399章 奇兵出擊(一)八百零八章 善後事宜下第570章 英雄末路(五)第130章 兄弟齊心(上)第673章 狄仁傑斷案(七)第327章 以進爲退(中)第178章 謀奪帥印(三)第344章 風起青萍之末(下)第363章 迷影重重第413章 連捎帶打(五)第47章 大計劃之啓動(一)第170章 李旭輪的求助第658章 相位之爭(六)第65章 函谷關夜話(下)第260章 矛盾上交(上)第458章 臨州盟會(一)第729章 計中計第234章 獵雁記(上)第93章 妥協的藝術(一)第36章 臨時協議第444章 揚長而去第145章 驅武妙策(上)第441章 突圍而走(上)第737章 推波助瀾(一)第16章 家的感覺第594章 霸道手段第88章 平地一聲驚雷起(上)第455章 部族大聯盟(上)第213章 虛虛實實(下)第28章 反攻倒算(下)第295章 雌威無邊第197章 摧枯拉朽(中)第603章 農夫三拳(上)第741章 東宮盛宴(上)第765章 天荒山阻擊戰(三)第220章 白馬寺遇襲(二)第414章 紛紛退讓(上)第492章 大海濤聲(一)第5章 寒夜思第683章 糊塗案糊塗斷(四)第428章 鐵血無情(上)第527章 乾字計劃(一)第185章 未雨綢繆第686章 糊塗案糊塗斷(七)第101章 奇峰突起(上)第411章 連捎帶打(三)第780章 摩擦(上)第212章 虛虛實實(上)第361章 北原追逐戰(下)第369章 戰局突變(下)第746章 艱難的和議(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掖市| 油尖旺区| 遵义县| 克什克腾旗| 阳东县| 潍坊市| 天门市| 信阳市| 孝义市| 辽阳市| 怀仁县| 宁海县| 安溪县| 香港| 云安县| 夏津县| 龙泉市| 太仆寺旗| 曲阜市| 甘孜| 青岛市| 中方县| 肥西县| 四川省| 长寿区| 东港市| 涿州市| 婺源县| 肃北| 浦城县| 灵山县| 丘北县| 逊克县| 大竹县| 东至县| 无极县| 武平县| 枣庄市| 北辰区| 宁化县| 洛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