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

人的腦袋很常見,可要是砍下來孤零零的放在一個地方,那就顯得有些可怕了,莫說女人和孩子,就是很多男人看見了都是瘮得慌。

然而唐通此時卻完全沒有這個感覺,他將林圭腦袋掛在馬背上,臉上居然還帶著微笑,就像看著自己兒子一樣親切。

就在這時,遠遠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一行約莫三五個哨騎停在小道最外面,迎面而來的是一名禁軍驍騎營的哨騎什長。

他四處打量一番,只是見到滿地的血跡,便是出言詢問。

“原來是唐千總先到了,那林圭人呢?”

聽到這話,唐通大笑一聲,回身說道:

“老鄧啊,你來的太晚了。本來本將已經抓住那林圭,但他反抗甚是激烈,居然還想用府內的金銀賄賂本將,被我一怒之下給砍了,這腦殼還能向王爺報功嗎?”

其實王爭對此早有規定,唐通之所以會問,一是打著炫耀的心思,二則是藉此掩飾自己收取賄賂後心中的慌亂。

鄧什長顯然沒留意到唐通臉上一閃而過的慌亂,只是吩咐讓人查驗是不是林圭的首級,得到確認後這才放心,朝身側跟著的一名幕僚點點頭。

那幕僚斯文的很,穿著齊軍幕僚府前不久發下來的灰黑色官服,對林圭血淋淋的首級上下打量一番,卻也不懼,只是回頭朝唐通拱手說道:

“下官冒襄,不才任幕僚府軍務部掌功科科長,唐千總此番擒斬叛臣林圭,依軍規敘列二等功,首級留下,快回廣寧門等待結果吧。”

唐通起先沒什麼感覺,不過是個幕僚而已,不用大驚小怪,但聽見冒襄這個名字就顯得十分吃驚。

這個人唐通聽過不止一次,他與桐城方以智、宜興陳貞慧、商丘侯方域,並稱“四公子”,據說才學很高。

然而現在四公子變成三公子,爲首的那個候方域被王爭親自給砍了,現在骨灰怕是都已經涼了。

不過唐通還是有些想不通,齊王在江南的時候對東林諸社學子進行過徹底清查,據說抓的殺的加在一起起碼要有上千人。

這件事過後,冒襄居然還會在幕僚府任職,實在是有些奇怪。

唐通不知道的事情有很多,冒襄的確是東林諸子的一員,不過那是曾經,王爭佔據南京不是蠻夷入關,更不是流賊竊國。

正相反,王爭擁立魯王后並沒有其它藩王號稱監國或稱帝,這已經足以證齊軍的正統地位。

這樣一來,就算冒襄有心不仕,但卻也是找不到任何理由,況且南京魯監國朝廷如日中天,南敗李闖,北復燕京,所到之處,都是一片的易旗換幟之景。

天下大勢如此,傻子都知道即將改朝換代,誰又會和自己的將來過不去。

起初,冒襄、陳貞慧、方以智等人都是心如死灰,一心求死,根本沒想過要替王爭辦事,但後來幕僚府動了些手腳,散佈他們幾個已經入仕齊王的消息。

自那以後,登門拜訪的官員便是絡繹不絕,紛紛向他們道喜祝賀,三人也是愁眉不展,陳貞慧老母前來勸他,方以智那邊卻是其妻潘氏來勸。

陳貞慧和方以智此時就算不仕,天下人也會以爲他們在齊王手下做事,再加上王爭一系列的威逼利誘,兩人也明白,要是再堅持下去,魚死網也不一定破。

王爭可不是什麼好像與的角色,逼急了,遭殃的還得是自己的妻兒老小,再堅持也沒什麼必要了,兩人在被抓來後的一個月,前後出仕齊王幕僚府。

冒襄對陳貞慧和方以智的勸說視若無睹,他沒有老母,也沒有兒女,似乎是鐵了心想要和王爭作對。

但沒多久,一件事卻讓他不得不服軟。

董小宛是名震秦淮的歌女,自從老母去世後,她便和冒襄處處留情,這些事諜報司早就記錄在冊。

城管局下屬各個分署開始清查江南的時候,董小宛和冒襄都被波及到,冒襄那個時候本來準備要替董小宛贖身,但老鴇說話不算話,不願意放棄董小宛這顆搖錢樹,給多少銀子都不放人。

冒襄畢竟還是個文人,身上的銀子就那麼多,雖然心中急切,但老鴇攥緊了不鬆手他也沒有任何辦法,正急著呢,就不明不白的被城管局的人給抓到院子裡圈起來了。

那時候的冒襄以爲和董小宛再無相見知日,幾度尋思,但忽然有一天,卻是李巖親自帶著董小宛來了。

冒襄驚喜不已,和董小宛緊緊相擁在一起,後來問起這件事,董小宛才說是當今的齊王親自下令旨,讓老鴇放了自己。

當時董小宛說起來的時候,一直都在不斷的笑,說那老鴇最開始極度不情願,但是在蘇州的齊軍城防營主將聽到後非常震怒,居然親自帶兵來了。

還說這可是齊王的令旨,如果不放人,一定將這青樓給夷爲平地。

看著眼前一隊頂盔披甲的城防營兵士,老鴇還是非常識相的把董小宛給完整無缺的放了出來,就連多說一句的勇氣都沒有。

冒襄越聽越是嘖嘖稱奇,有道是齊王那等高位,簡直和不冠名的皇帝一樣,每天要處理的事情不可謂不多,但就算是這樣,居然還會爲自己和董小宛費心下令。

自己不過是個落魄士子,董小宛也只是歌女,是這天底下最底層的人,王爭距天子之位一步之遙,但對待他們卻這樣費心費力。

冒襄就算是鐵石心腸,也全都在那一瞬間融化。

加上董小宛不遺餘力的勸說和激勵,冒襄彷彿煥發了人生的第二春,在一天的清晨和董小宛一起去找李巖,說是願意替齊王做事。

李巖非常高興,說齊王早就有了令旨,掌功科的位置一直都給他留著,冒襄聽到後非常激動,當場表示要爲齊王效死。

對於冒襄來說,要是能幫助王爭完成偉業,自己就將成爲開國功臣,青史留名,還能和董小宛生一羣白白胖胖的小子,未來實在是光明的很。

這些事情一直在北方的唐通根本不知道,他只是看見身爲復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居然還會爲王爭辦事而想不通。

要知道,這位齊王可是將復社一網打盡了啊。

不過眼下他的注意點顯然還不在這件事上面,本來唐通還美滋滋的想著這次能敘列一等功,聽到冒襄這話頓時傻了眼。

看著前來取首級的哨騎,唐通問道:

“居然才只是二等功,是不是小了點?”

聞言,冒襄擡頭看了唐通一眼,語重心長的說道:

“唐將軍,這二等功一般人要是想得到,還得親自上戰場殺敵才行,而且殺的還不能少了,現在逮住一個林圭就給你二等功,該燒高香纔是?!?

唐通還是有些猶豫,支支吾吾的問:

“...那,冒科長,這二等功能讓在離開廣寧門嗎,實在是不想幹守門的夥計了,丟臉不說,過了這村怕是就再沒什麼立功的機會了。”

“哈哈哈?!?

聽到這話,冒襄卻忽然間大笑起來:

“唐將軍怕是還不明白齊軍中二等功吧,在下這麼和你說,就憑這二等功,到其它地方當個營官還是足夠的?!?

“果真如此???”

唐通大喜過望,沒想到齊軍中的軍功如此有用,簡直和大順中是天差地別,等赴任過去,一定要抓緊機會再立上一些功勳!

唐通還是第一次感覺自己如此有幹勁,甚至都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自己要到哪去上任,他笑容滿面的抱拳說道:

“在下先過冒科長!”

冒襄卻是擺擺手,說道:

“別謝我,謝齊王?!?

看著冒襄有些悠閒的背影,唐通恍然大悟,看向紫禁城的方向,臉上陡然升起一抹敬意,攥緊拳頭,喃喃道:

“老子這次一定要大展拳腳,報答齊王的大恩!”

新的一月,感謝大家月票的支持!求訂閱!

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十七章:亂世知音莫相問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二百六十七章:尚武 告捷 監軍巡撫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四百四十三章:實力與姿態第四百三十七章:“多爾袞”奇襲嵫陽城第六十章:一環扣一環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四百二十四章:南北兩賊,東西二虜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第四百八十五章:避實擊虛,轉取西安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二百九十一章:歷城軍校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一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決定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四十八章:爭巡檢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四百二十四章:南北兩賊,東西二虜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三百一十六章:錐陣破敵,兩虎相爭第五百一十章:半個皇城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明神宗平倭詔第三百三十章:驅虎吞狼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一百一十九章:推心置腹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八章:柴房引火將成災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三百九十章:堅城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一百九十六章:孫知府登門(爲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a>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監軍 勢頹第三百七十四章:斬釘截鐵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五百一十章:半個皇城第二百八十四章:土豹子進城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八十九章:聲名大噪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
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三百九十七章:天子耳目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十七章:亂世知音莫相問第四百八十一章:小事 大局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二百六十七章:尚武 告捷 監軍巡撫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四百四十三章:實力與姿態第四百三十七章:“多爾袞”奇襲嵫陽城第六十章:一環扣一環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四百二十四章:南北兩賊,東西二虜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第四百八十五章:避實擊虛,轉取西安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二百九十一章:歷城軍校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一百四十三章:州城夜談第一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決定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四十八章:爭巡檢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四百二十四章:南北兩賊,東西二虜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三百一十六章:錐陣破敵,兩虎相爭第五百一十章:半個皇城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五百四十九章:大順軍拷掠助響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明神宗平倭詔第三百三十章:驅虎吞狼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一百一十九章:推心置腹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一百五十章:跟韃子拼了第八章:柴房引火將成災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五十四章:震懾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三百九十章:堅城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一百九十六章:孫知府登門(爲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a>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監軍 勢頹第三百七十四章:斬釘截鐵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五百一十章:半個皇城第二百八十四章:土豹子進城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八十九章:聲名大噪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吉县| 山丹县| 驻马店市| 马关县| 成安县| 石台县| 定安县| 巴南区| 长武县| 宣汉县| 防城港市| 高陵县| 资源县| 南宁市| 天等县| 海林市| 鲁甸县| 肃北| 尚义县| 湖北省| 拜泉县| 秦皇岛市| 陇西县| 乳山市| 柳河县| 白朗县| 高邮市| 类乌齐县| 漳浦县| 株洲市| 杭锦旗| 宜都市| 肃北| 会宁县| 修水县| 体育| 丹凤县| 青河县| 寿光市| 凤山县| 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