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

北京,紫禁皇城。

隨著鐘聲敲響,每日凌晨的朝會按例舉行,衆臣依次序登上皇極殿,對崇禎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山呼萬歲過後,卻只是靜靜的站在兩側。

偌大個皇極殿,雖說滿登登站著整個大明的諸多重臣,可卻好像沒有一個人,寂靜又顯得冷清。

“衆位愛卿,山東軍斷漕運已有幾月之久,各抒己見吧。”

崇禎清了清嗓子,皺眉說道。

聽見崇禎的話,殿上不少人的身子動了動,可是這種動作並不是他們想要進言,卻是更靠內站了一些,緊緊挨在一起,根本連頭都不會擡。

能混到朝堂上來的,誰都不是愣頭青,自然能看出來眼下的大明根本不會還有什麼轉機,若當今天子是一代明君,那還不一樣。

可是沒有人看得出來在崇禎治下的大明,還有中興的希望。

中原有闖軍和西軍到處爲禍,孫傳庭雖說繼爲陝督,可是根本就不敢出潼關,前不久還聽說軍中鬧了鼠疫,能守住就已經算不錯。

至於外面的大片地區,應當說是已經落入了賊寇之手。

禍不單行,山東總兵,朝廷的忠烈伯王爭,竟然也在滄州發動了所謂的兵諫,打著朝廷的旗號,開始大張旗鼓的搶佔地盤。

說起來,王爭這般做法其實還是可圈可點,因爲很多人都不是瞎子和聾子,對崇禎多年以來對待王爭的種種做法看得見聽得著。

而這位從前對朝廷忠心耿耿的山東總兵,終於也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猜忌和打壓激怒,看樣子徹底涼了心。

說到底,沒有人怪王爭弄權,還是崇禎獨斷專行,淨幹那些自毀長城的事。

朝臣這個死狗一般的模樣,似乎也在崇禎意料之內,他直接轉過頭去看當朝的內閣首輔周延儒,細著嗓子問:

“閣老可有什麼想說的嗎?”

所謂伴君如伴虎,周延儒幾經起落,既享受過崇禎的信任,也受到過崇禎的無端猜忌。

在這個年齡上再次進入內閣,已然是什麼大風大浪都見過,變得老成持重,再也沒有了當年的雄襟抱負。

在崇禎手底下能好端端的混到卸任就算是贏了,再也不敢多想什麼。

從前內閣首輔是人人都想當,現在卻是避之唯恐不及,周延儒便是如此,溫體仁被罷相後,苦於無人可用的崇禎,這纔是把周延儒重新拉了回來。

聽到崇禎的話,周延儒一嘆,心道還是沒躲過去,顫顫巍巍出列說道:

“回皇上,老臣已年邁,處政昏庸,自知不可貪戀首輔大位,還請回鄉養老。”

這話說完,朝中不少人都是驚愕的看過去,緊跟著便有不少人在低聲的規勸,說什麼周閣老不能如此想不開,大明還需要你這等忠貞直臣云云。

周延儒作爲東林士子的代表,能在首輔的位子上待下去自然是再好不過,他要是下馬了,再上去遭殃的可就說不定是誰了。

周延儒這話其實也完全出乎了崇禎的意料,聽了之後的崇禎,直勾勾盯了周延儒一會,拍著龍椅面露諷刺的笑了起來。

“好,好啊!”

“堂堂的內閣首輔,堂堂的周閣老,竟然被王爭那等武夫嚇得要回鄉養老?”

崇禎說這話的時候也在一直觀察周延儒的反應,可他好像是鐵了心想要與自己作對,仍是雙手緊握,低著頭一聲不吭。

見狀,崇禎站起身,指著周延儒身邊的一個臣子,喝問道:

“你,溫申新你說,究竟該如何處理滄州的事?”

聞言,禮部侍郎溫申新連忙惶恐不安的跪下,但還是一個字都沒說,崇禎走下玉階,當面質問一個又一個的重臣,可就算是兵部尚書陳新甲,也並沒有說出半個字。

“哈哈哈,好,好,你們行啊!”

崇禎揮著袖子,瘋瘋癲癲的大聲笑起來,看著他這個模樣,稟筆太監王承恩雖說心中不忍,但更多的還是自責。

因爲他有心事一直都沒和崇禎去說,王爭之所以能憑藉戰功一路高升,完全就是自己在背後幫襯。

說起來也是,當時大明各地都是敗多勝少,就算所謂大捷,報上來的首級,頂天了也不過是幾百上千,這其中還不知道殺良冒功充數了多少。

可王爭當時卻是個奇蹟,那麼點人馬,竟然敢橫渡渤海奇襲赫圖阿拉,看樣子不亞於當年單騎救父的虎將吳三桂。

王承恩以爲王爭會是個忠臣良將,本著想爲崇禎分憂的想法不斷提拔和包庇王爭,到頭來沒成想卻是養虎爲患,幫出了一個包藏不臣之心的亂臣賊子。

這件事在他心裡是個過不去的坎,但他又不敢和崇禎去說,只能打碎了牙齒往肚子裡咽,不再做王爭的後盾。

可是話說回來,現在的王爭,還需要司禮監這個依靠嗎?

王爭已然成勢,手握天下間最強大的官軍“山東軍”,沿海兩支水師,各地正兵、鹽丁、護莊隊如雲無計,山東宛如一個國中之國。

隨著崇禎十七年的臨近,王爭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天下間的局勢。

朝中的人現在都明白,若是再拿以前的法子對付王爭,只能是將其逼反,徹底推到朝廷的對立面去。

提起山東軍,無論各地明軍,還是賊寇、韃虜,幾乎都是要倒吸一口涼氣,那種強大的戰鬥力,簡直讓人又憎又懼,這種軍隊距京師近在咫尺,一旦徹底撕破臉皮,有人能抵擋得住嗎?

左良玉反了,無非是多了一股數目較大的流賊,可王爭卻不一樣,在整個山東早就有了根基,屆時一呼百應,無論南下還是北上,朝廷幾乎都是難以爲繼。

既然崇禎能屢次忍受驕橫跋扈的左良玉,爲何就不能再忍受王爭呢,畢竟相比左良玉做過的那些事情,王爭還算是十分順從朝廷了。

咳咳一聲,到頭來還是兵部尚書陳新甲站了出來,只聽他說道:

“皇上,臣有話要說。”

崇禎頓時面露大喜,幾步登上龍椅坐下,指著他說道:

“愛卿快講!”

“回皇上,如今的王爭早已不是當初登萊那個時候了,陝督率精銳剿闖賊,抽身不得,遼東總兵吳三桂率關寧軍在山海關、寧遠一線抵抗清軍,更是不能挪動一步,左良玉不堪大用,唯今之計,只有安撫爲佳。”

陳新甲並沒有開門見山的直說,因爲他知道崇禎要是聽到了必會直接呵斥下來,所以才簡便的把當今形勢給崇禎提了個醒。

他話中的意思很明顯,這天下都成這樣了,還擔心什麼有的沒的,趕緊先把眼前王爭這個關頭過去再說吧。

崇禎皺了皺眉,要說眼下他最爲信任的還是陳新甲,細細思慮後問道:

“愛卿繼續說。”

聞言,陳新甲暗自嚥了下口水,畢恭畢敬的說道:

“回陛下,更換爵號之事有違祖制,陛下可退而求其次,加封王爭安東候,以安其心。”

聞言,崇禎瞪大了眼睛,還是有些接受不了。

提議封王爭伯爵的是你,這次想讓他爲候的還是你陳新甲,難道是私底下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不成?

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一百六十三章:均田令 免賦三年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五十章:意外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四百零三章:懦弱聖公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四百零七章:鹽幫 貽笑大方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三百九十五章:劉宗敏之死第六百零六章:追贈 誥命 西征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一百七十四章:殺第一百五十八章:王氏船隊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一百九十九章:就到這吧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四百六十九章:鳳陽守備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一百五十三章:空空島有清軍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擲的劉澤清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四百三十二章:後生庶子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四百四十章:安東候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三百八十五章:見招拆招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一百一十七章:士子毒瘤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一百四十二章:紅娘子大鬧船頭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二百六十一章:進襲益都第九十五章:出征與鳥銃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三百四十三章:聖旨 革職 奸臣第八十二章:所向披靡第一百九十四章:騷動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四百一十一章:勞師動衆只爲鹽?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二百九十六章:隻手遮天第一百六十三章:均田令 免賦三年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萬變,雲貴告急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二百九十五章:抵達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
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一百六十三章:均田令 免賦三年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五十章:意外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與木盒第四百零三章:懦弱聖公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四百零七章:鹽幫 貽笑大方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三百九十五章:劉宗敏之死第六百零六章:追贈 誥命 西征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一百七十四章:殺第一百五十八章:王氏船隊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一百九十九章:就到這吧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四百六十九章:鳳陽守備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一百三十五章:風潮 啓程第一百五十三章:空空島有清軍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五十七章:籠絡人心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擲的劉澤清第二百五十章:民亂 縱容 做大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四百三十二章:後生庶子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四百四十章:安東候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第三百八十七章:血戰拓城第四百九十三章:做準備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三百八十五章:見招拆招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一百一十七章:士子毒瘤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一百四十二章:紅娘子大鬧船頭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二百六十一章:進襲益都第九十五章:出征與鳥銃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四百六十三章:夜逃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三百四十三章:聖旨 革職 奸臣第八十二章:所向披靡第一百九十四章:騷動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四百一十一章:勞師動衆只爲鹽?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二百九十六章:隻手遮天第一百六十三章:均田令 免賦三年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萬變,雲貴告急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二百九十五章:抵達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山市| 山西省| 博湖县| 抚宁县| 祁连县| 德昌县| 运城市| 西乡县| 东山县| 于田县| 巢湖市| 织金县| 登封市| 呈贡县| 长宁区| 景谷| 中方县| 吉木萨尔县| 中方县| 伽师县| 平山县| 辽阳市| 三亚市| 正镶白旗| 贡觉县| 仁寿县| 页游| 沁阳市| 陆丰市| 南溪县| 卫辉市| 永川市| 都兰县| 进贤县| 平塘县| 黄骅市| 江西省| 郓城县| 贵港市| 安阳市| 星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