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四章:初到文登顯飄零

勁風呼朔,即使你身著厚重的衣襖,在這呼嘯洶涌的大風之下亦是難免感受到那陣陣刺骨涼意。

許多人對此望而卻步,寧肯在稍顯安全舒適的破爛房屋中無所事事,也不願意走出房門,去尋找那可能的機遇。

與歷史上不同的是,此刻就有這麼一小撮人,他們不顧那呼嘯的大風,不顧前途多麼迷茫,毅然出行,一路風雨無阻。

他們便是王爭率領的義井莊村民,這些老實巴交的莊稼漢一旦做起事來也是韌性十足。

從義井莊出來已經過去十日,王登看了一眼前方好似沒有盡頭的平野,朝身側問道。

“可有人知曉這是到了哪裡?”

聽見王爭問話,其餘的人都在不斷搖頭,扶著黃嬸的黃陽看了一眼周圍,出聲道。

“我也不知道,不過咱們也應該在金山左所的地界了,已是遠離了寧海州城,不必太過擔心了。”

董有銀聽到後重重的鬆了一口氣,轉頭見到黃陽有些吃力,伸出手嘿嘿一笑。

“要不俺來替你扶著嬸子,看你快受不住了,去歇歇吧!”

詫異的看了一眼董有銀,黃陽猶豫了一刻卻還是搖了搖頭,咬牙堅持道:“還是不了,爭哥都能一路扶著大娘,我黃陽也不缺胳膊少腿!”

哈哈一笑,董有銀滿不在乎的拍了拍黃陽的肩膀,什麼話都沒說,快走幾步跟上王爭。

不知走了多久,這一路的風才小了些,董有銀嚷嚷道:“到時候放飯了吧,王爭,俺的肚子可早就咕咕怪響了!”

看了一眼周圍的村民,他們和董有銀一樣看著自己,有人是喘著粗氣,有人則是滿臉的希冀。

自打上路起村民們就好像就把王爭將當成了主心骨一樣,遇事幾乎都要來詢問。

想了想,王爭點頭道。

“趕了半日的路了,大夥就在這裡歇歇吧,不過如今這地界可不太平,還是要快些。”

聽到王爭的話,村民中響起一陣歡呼,方纔的勞累彷彿全然消失,幹勁十足的開始埋鍋造飯。

過了沒多久,鄧黑子帶著幾十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來找到王爭,推搡一陣,這才由鄧黑子出馬,跟王爭提了一件事。

聽到他們的話後,王爭也是哭笑不得,說來說去就是他們見到黃陽和董有銀手裡整日提著一口腰刀,感覺很威風,也想配上一把。

大夥知道寧黑子和王爭一同販過私鹽,便讓他帶頭來與王爭說說情,大夥都想與黃陽與董有銀兩人一樣威風。

這些事無可厚非,但王爭仍是拒絕了。

在王爭看來,這腰刀雖然有很多,但卻不能隨便給,同樣的腰刀給會使的人或不會用的人那是兩個概念。

董有銀和黃陽起碼與那劉五抗了幾下,也都吃過腰刀的虧,都明白手裡腰刀的重要性,那就是命,所以他們如今絕不是拿著耍威風而已。

但那些青壯就不同了,拿著腰刀不僅不會有任何幫助,更可能添亂,還是暫時王爭保管較爲妥當,等到合適時王爭不會吝惜手裡的物事。

“看吧,俺就說爭哥不會同意,不會使刀拿什麼刀。”寧黑子聽見王爭的話沒有一點不滿,撇撇嘴,回身朝那些青壯嚷了一句。

說來也奇怪,本來王爭沉吟半晌,心裡已經準好好做做這些青壯的思想工作。

但是這些青壯聽見王爭拒絕後雖然都是一臉的垂頭喪氣,卻沒人說出什麼反對的意見,鄧黑子還幫王爭勸說起來。

見狀,王爭也不忍心打消他們的積極心理,緊跟著好言勸慰幾句。

鄧黑子這些青壯都是從小生長在地裡的樸實小夥,與那些混跡慣了的兵痞子不同,聽見王爭的話後他們雖然心中不情願,但卻明鏡一樣,都知道王爭是爲他們好。

等聞到香噴噴的粥食後,早將這點不愉快忘的一乾二淨,樂顛顛的蹦起來,三三兩兩的跑去喝粥,現在他們最在意的只是填飽自己的肚子。

見到從玉兒雪白小手中伸過來的那碗粥食,王爭笑了笑接過來幾大口喝個精光,喝完後卻皺著眉頭細細思索起來。

玉兒見到王爭的模樣,張了張口,本想說的話還是嚥了回去,只是靜靜趴在王爭肩上。

儘管已經集中了全莊的糧米伙食,但這可是幾百人,若是吃起來每一頓消耗的都很多,根本撐不到文登。

所以王爭只能是精打細算,按照年齡段供給,老人和孩子身子虛弱,每日兩餐也吃不了多少,王爭與青壯們則是每日只吃飽一頓。

在王爭看來,這些青壯年輕氣盛,暫時餓上幾頓也沒什麼大不了,只要餓的不至於太久,事後能彌補就行了,都能恢復過來。

吃過飯後,一行人恢復了些許氣力,正欲繼續趕路時,卻驚喜的發現風越來越小,天空漸漸明朗起來。

衆人吃飽喝足加上天氣也不錯,趕路的速度也快了許多,終於在幾日後到達文登縣。

當見到文登城有些低矮的城牆後,王爭與黃陽等人皆是對視一眼,重重的鬆了口氣,後面的村民也響起一陣歡呼,他們終於到了!

......

遠看倒還看不出什麼,但走近時就能看到細節。

在王爭看來寧海州城雖然城牆高大,城外有護城壕溝,城上又建有閣樓,但卻都有些殘破,若是不加修繕實不可久守。

但現在一看,文登城還不如寧海州城。

本來就略微低矮的城牆比起寧海洲城來顯得更加殘破,只有東門處建有一座進深兩間的老舊閣樓,也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留下來的。

後世的文登區是一個人口近六十萬的大區,農業、工業、畜牧業、服務業等非常繁榮,各類資源十分豐富。

不過現在王爭見到的,只是坐落在平野上的這麼一處又小又破的土縣城。

看著靠著城門昏昏欲睡的一個衛所兵,王爭方纔心中的興奮漸漸消退,殘酷的現實讓他不得不爲今後提前做起打算。

文登因秦始皇東巡時“召文人登山”而得名,到現在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在後世也是山東半島少數幾個千年古縣之一。

永樂年間,由於山東地廣且倭寇海盜猖獗,各衛所無法有效制止,明廷擬在山東沿海設營。

起初想做爲都指揮使司和衛的中間軍事指揮機構,到了明末時已經發展成山東最大的三支兵馬。

曾有人言,若是一個人掌管了這三個營,那整個山東便盡在其手。

此三營,一爲即墨營,二爲文登營,三則是登州營。

三個營管轄山東全部二十四個衛所的軍力,即墨營管轄安東衛、靈山衛、鰲山衛、大嵩衛共四個衛和石臼、夏河、膠州、浮山、雄崖、海陽六個千戶所。

文登營管轄靖海衛、成山衛、威海衛、寧海衛四個衛和四個千戶所;登州營管轄登州衛、萊州衛、青州衛三個衛和三個千戶所。

各營中設把總、指揮同知、指揮僉事等軍官,把總一般任各營營官,與指揮同知、指揮僉事共同掌管總營事。

這樣一來,山東半島東部營、衛、所的軍事體系告成,在這明代交通與信息不甚發達的情況下,各營能就近快速地傳達軍令,以便於各衛、所及時策應。

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六百二十章:戰後之事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兒當殺韃以建功立業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一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決定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五百七十二章:田見秀之死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八十九章:聲名大噪第六百零九章:看著就行第一百零四章:討餉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義,同僚情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四百二十章:尖刀 振武 玄武 奮威第五百八十四章:平反 拿人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五章:路遇不平拔刀助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五百八十三章:修陵 徹查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一百三十四章:這輩子都沒見過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三百六十五章:錦州解圍戰(下)第五百九十六章:落難帝后,體制之外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二百九十章:山東軍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五十八章:緝鹽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一百五十八章:王氏船隊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四百三十三章:左光先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一百三十四章:這輩子都沒見過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六十三章:殺價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一百三十四章:這輩子都沒見過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二百八十四章:土豹子進城第四百一十四章:魯王震怒第三百六十章:陣殲阿濟格第五十八章:緝鹽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一百九十二章:這不是海盜!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二百四十一章:高亮提親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七十一章:過年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
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三百九十八章:神助攻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六百二十章:戰後之事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兒當殺韃以建功立業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一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決定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五百七十二章:田見秀之死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八十九章:聲名大噪第六百零九章:看著就行第一百零四章:討餉第十一章:狗仗人勢義井難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義,同僚情第五百八十八章:禮賢下士,籠絡人心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四百二十章:尖刀 振武 玄武 奮威第五百八十四章:平反 拿人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五章:路遇不平拔刀助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五百八十三章:修陵 徹查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一百三十四章:這輩子都沒見過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三百六十五章:錦州解圍戰(下)第五百九十六章:落難帝后,體制之外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二百九十章:山東軍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五十八章:緝鹽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一百五十八章:王氏船隊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四百三十三章:左光先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一百三十四章:這輩子都沒見過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六十三章:殺價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一百三十四章:這輩子都沒見過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二百八十四章:土豹子進城第四百一十四章:魯王震怒第三百六十章:陣殲阿濟格第五十八章:緝鹽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一百九十二章:這不是海盜!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二百四十一章:高亮提親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七十一章:過年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川县| 芦溪县| 张家港市| 嘉黎县| 三门县| 资兴市| 峨山| 甘德县| 林西县| 乌兰浩特市| 合水县| 油尖旺区| 正镶白旗| 德惠市| 威宁| 凤庆县| 凭祥市| 洛阳市| 土默特右旗| 崇明县| 嘉义市| 双牌县| 阿拉尔市| 金昌市| 綦江县| 辽中县| 英德市| 杭州市| 新丰县| 高青县| 望江县| 乌拉特后旗| 中西区| 崇义县| 台江县| 涿鹿县| 卫辉市| 汝州市| 江永县| 孝感市| 温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