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

其實就算王爭不說,孫化龍升遷也是遲早的事,這次就算成功引起崇禎皇帝的注意,無非就是提前了這個進程。

“那下一任知府的人選呢?”

李巖早就慮著這一層,方纔就是在想人選,等到王爭問出來,他在堂中轉悠幾步,卻仍是有些沉吟。

見到李巖與管清天二人都有些遲疑,王爭笑了笑,攤手說道:

“這樣吧,兩位軍議各自在紙上寫出一個人選來,至於寫誰上去,容本鎮再思量。”說到這裡,王爭招手道:

“小翠,吩咐下人拿筆墨紙硯上來。”

侍立在堂外的小翠聽到這一聲,立即揖身道是,帶著兩個丫鬟端上筆墨紙硯後趕緊下了堂。

這個法子是目前最穩妥的,下任知府的人選有些重要,李巖和管清天拿起筆後依然在沉吟,王爭就坐在首位上拿起茶杯,靜靜等著。

兩個人寫完,剩下的無非是王爭詢問一些登州府近來的大事小情,等他們離開,王爭纔是緩緩展開兩張捲紙,舒展才不久的眉頭又僅僅皺起來。

其實若論知府人選來說,王爭這個地方上的總兵是根本沒有話語權的,就連劉澤清都不會在這種事上多說。

下任知府的事可大可小,若是選個徐人龍這種刺頭上來會多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孫之獬那般老成持重的,無疑對王爭纔是最有利的。

李巖和管清天性格不同,人選自然也不一樣。

李巖推薦的是一名叫李冠正的同知,這個人王爭沒什麼印象,但是派人去查一查他的官職履歷,加上爲人處事,也就能明白個大概。

李冠正算是現任知府孫化龍的門生故舊,王爭對這個人選算是滿意,既然已經決定幫孫化龍升遷,李冠正作爲他的門生,到時候定然也會對自己心悅誠服。

況且李冠正已經在同知位子上待了六年之久,爲人處事頗爲圓滑,雖然大的才能沒有,但最主要的是會“做官”,不該管的絕不插手,不該問的從不過問。

相比孫化龍,這個李冠正顯然更好駕馭。

管清天推薦的人是登州府通判沈謂,與李冠正的性格截然相反,沈謂行事穩重,剛直不阿,忠心於朝廷,就連現任的知府孫化龍都常常頂撞。

就近的來說,上次孫府夜宴沈謂是唯一沒到場的官員,不查王爭還真沒想到會有這麼一個刺頭。

李巖和管清天的心思顯然不一樣,李巖推薦的李冠正是王爭比較傾向的,眼下他需要的不是沈謂那種剛直不阿的循吏,卻是懂得逢迎拍馬,會爲人處事的朝廷官員。

王爭設立軍議司最初目的便是要在內部取代朝廷有司,行使政法大權,這一切沒有配合的知府一派朝廷文官根本行不通。

要是知府明著管,朝廷有司官官協同,王爭設立的軍議司最後只能成個擺設,只能管登州營事務還設什麼軍議司,多此一舉,都不如招幾個參謀。

在王爭看來,要是把沈謂弄上來,那就是登萊兩府的海瑞,沒準哪天整一出擡著棺材理政的戲碼。

萬曆中興需要這種循吏,或許對張居正而言這沈謂是難得的人才,但是對王爭來說,這種不聽話的循吏就是個禍害。

當天夜裡,玉兒秉燭,王爭連夜寫了一份報捷文書與一份給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的密信,信中有這樣的字樣。

“登州府同知李冠正,明正稟事,理政清明,末將與孫府臺商議過後,一致認爲此人可繼下任。”

......

崇禎十二年四月二日,一匹快馬自永定門飛奔入京師,手持文書,高呼捷報。

山東總兵劉澤清所部參將童世祖與登萊副總兵元戎立縱兵作亂萊州,兩股亂兵互相打鬥,爲禍地方,百姓苦不堪言。

新任登萊總兵王爭剛剛駐防掖縣,領了登萊巡撫徐人龍下發的文書,立即率登州營趕往平亂。

登州營一出,亂兵望風而逃,不到三日的時間裡童部、元部作亂相繼被平定,王爭斬童世祖與元戎立於掖縣。

崇禎皇帝正在殿內處理各地公文,聽到這個消息卻是雷霆大怒,惹得王承恩與周圍宮女太監大氣都不敢出的跪成一。

崇禎皇帝把正在看的一份奏疏扔到地上,怒聲道:

“好個劉澤清,這山東總兵他當的好啊!”

“皇上消消氣,多虧了王爭平亂及時,纔沒有釀成大禍患!”王承恩趕緊將奏疏遞上去,小心翼翼的吩咐太監宮女們處理周圍。

心裡王承恩也是有些慶幸,得虧自己提拔上來的這王爭是個明白人,也是個忠於朝廷的將才,今後看來要對他多加關照。

崇禎從王承恩手上接過奏疏,強自靜下心來,細細的看了半晌,忽然問道:

“這登州的知府孫化龍據說連續幾年的考評都是上等吧?”

“回皇上的話,孫化龍已經連續三年考評爲‘上’,治理登州績效顯著,當然這也少不得王爭帶兵協助的功勞。”

聽了王承恩的話,崇禎擺擺手,點頭說道:

“這個朕當然知道,王爭此番平亂立了功,就賞內銀三百,綢緞兩百匹,衣甲寶劍一副。”說到這裡,崇禎皇帝沉吟道:

“至於那個孫化龍,已經在登州做了這麼些年的知府,既然績效卓著,就到揚州補府同知的缺,也好在那養老。”

王承恩連聲呼道:

“皇上菩薩心腸!”

崇禎聽到後自嘲的笑了笑,將奏疏撇到一旁,說道:

“菩薩心腸可拯救不了天下蒼生,要來又有什麼用。”

王承恩聽到後,神情顯然一暗,也是閉嘴不再多說,心裡說不出的難受,就在這時,殿外傳來一道略微顫抖的聲音。

“皇上,登州府的文書到了。”

王承恩趕緊上前從御馬監的小太監手裡接過文書,馬不停蹄的遞給崇禎皇帝,原來這文書是現任登州知府孫化龍上的,推薦一個名爲李冠正的登州府同知繼任。

崇禎皇帝看過他的文書後,在殿內來回踱步許久,半晌纔回身問道:

“承恩,這個李冠正人怎麼樣?”

“回皇上的話,奴婢只知道地方上的文官們說他明正稟事,理政清明,奴婢是宦官,多的就不敢再多說了。”

王承恩點到即止,說話的時候趴在地上連頭都不擡。

崇禎皇帝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但也沒當堂說什麼,擺擺手示意他下去。

大約在五日後,一個小太監與京師緹騎,帶著聖旨和賞賜下來的東西自永定門疾馳而出。

第八章:柴房引火將成災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五十章:意外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一百四十八章:有人早就知道空空島有韃子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第五百六十九章:戰力不夠,意志來湊第二百四十一章:高亮提親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七十六章:剿匪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四百九十八章:名士薈萃,戰將雲集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二百六十七章:尚武 告捷 監軍巡撫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十四章:初到文登顯飄零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一百四十二章:紅娘子大鬧船頭第二百六十七章:尚武 告捷 監軍巡撫第五百六十七章:華夏一體,只誅東虜第十四章:初到文登顯飄零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八章:柴房引火將成災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桿五文河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六百一十一章:巧言令色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四百零二章:衍聖公孔胤植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五百五十五章:裝備了火器的新式騎兵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五百零一章:兵臨城下,尤念太平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一百三十章:與人渣爲伍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二百七十五章:革左五營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李自成東征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五百四十八章:魯王的感懷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八十章:蠢豬撞樹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五百四十章:一潑尿帶來的全面強軍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二百八十六章:六府歸一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一百六十三章:均田令 免賦三年第九十九章:倭寇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傷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一百三十章:與人渣爲伍第五百三十三章:軍魂 鐵律 肅心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
第八章:柴房引火將成災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五十章:意外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一百四十八章:有人早就知道空空島有韃子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第五百六十九章:戰力不夠,意志來湊第二百四十一章:高亮提親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七十六章:剿匪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四百九十八章:名士薈萃,戰將雲集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二百六十七章:尚武 告捷 監軍巡撫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十四章:初到文登顯飄零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一百四十二章:紅娘子大鬧船頭第二百六十七章:尚武 告捷 監軍巡撫第五百六十七章:華夏一體,只誅東虜第十四章:初到文登顯飄零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八章:柴房引火將成災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桿五文河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六百一十一章:巧言令色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四百零二章:衍聖公孔胤植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五百五十五章:裝備了火器的新式騎兵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五百零一章:兵臨城下,尤念太平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一百三十章:與人渣爲伍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爭失信第二百七十五章:革左五營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三百四十四章:戴罪立功,剋期出關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李自成東征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五百四十八章:魯王的感懷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八十章:蠢豬撞樹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五百四十章:一潑尿帶來的全面強軍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二百八十六章:六府歸一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一百六十三章:均田令 免賦三年第九十九章:倭寇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傷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四十五章:三把手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讓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一百三十章:與人渣爲伍第五百三十三章:軍魂 鐵律 肅心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州市| 涞源县| 滁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凤台县| 武乡县| 顺义区| 屯门区| 松桃| 镶黄旗| 万年县| 南汇区| 乌鲁木齐县| 调兵山市| 嘉义市| 衡阳县| 宁城县| 文水县| 大竹县| 漳州市| 砚山县| 武汉市| 铜山县| 巧家县| 安图县| 津市市| 包头市| 邓州市| 岳池县| 兴海县| 南昌县| 昌宁县| 徐水县| 辽阳县| 潮州市| 靖江市| 江陵县| 汝城县| 红原县| 什邡市| 渝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