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八十三章 諸葛連弩

呂岱給陶商推薦的人,分別是賀齊,全柔,闞澤。

這三個人,陶商自然是都知道的。

如今有了呂岱的舉薦,陶商自然更是樂意錄用。

闞澤少年家貧,世代務農,常年向他人借書摘抄,可謂博學多聞。

賀齊是山陰人,現任剡縣郡吏,乃是王朗的直屬手下,陶商這次從王朗手中接收會稽郡之後,便準備提拔徵調他。

畢竟賀齊在東吳的歷史上,無論是對魏國還是對山越,都是身經百戰,立功無數,乃是吳中少有的重臣良將。

全柔乃是孝靈皇帝時期的孝廉,目下在揚州爲會稽東部都尉,亦是屬於王朗的手下,另外讓陶商在意的事,他還有一個兒子,名叫全琮。

陶商任命呂岱爲定南都尉,跟隨自己一同南下,收服揚州諸郡。

但在南下之前,還有兩個人,陶商需要見上一見。

那就是他的兩個徒弟,司馬懿和諸葛亮。

挺長一段時間沒見了,也不知道兩個孩子的課業怎麼樣。

陶商雖然是他們名義的上的師傅,但能教他們的東西著實有限,能教他們的時間也著實有限。

但陶商卻不惜重金,在整個江南聘請六藝名師,對兩個孩子進行課業教育。

當然,身爲穿越人士,對古代的藝業,陶商也不是看的非常重,他更願意讓兩個孩子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時光荏苒,一晃,諸葛亮已經是十四虛歲了,而司馬懿則是十五虛。

想當年,兩個蹦蹦躂躂的小崽子,如今都已經是半大不小的少年郎了。

見了兩個孩子的時候,他們的課業已經精進到了很高的水平。

果然都是天生的學霸苗子。

但令陶商感到唯有一點美總不足的是,在見到兩個孩子的時候,他們的手中沒有拿扇子。

這一點令陶商很不爽,他首先就批評了諸葛亮。

“爲什麼不帶扇子?”

諸葛亮的臉一下子就變得通紅,他低著頭,羞羞答答的挪動著兩隻腳,道:“老師,天入冬了,天不太熱,學生就給忘了。”

“那可不行,回家取去!拿了扇子再來跟我說話……好東西不隨身帶著,記著,那玩意兩千年後都有人認。”

諸葛亮無奈之下,只得轉身回去取扇子了,留下司馬懿一個人在那偷笑。

陶商斜眼看著司馬懿。

“你樂什麼?你覺得沒你事嗎?你也回家取扇子去。”

司馬懿的臉色瞬時變綠了。

“老師,我那扇子太磕磣了,給燒火的一樣一樣的,我能不能不用?”

“不行!好東西怎可不用!簡直是暴殄天物,你那扇子比諸葛亮的金貴,一千年後能用蒲葵扇的,只有活佛纔夠檔次!”

司馬懿無奈,也只能回去了。

少時,二人迎著秋風,搖著扇子,猶如兩個快樂的小二B一樣,出現在了陶商的面前。

陶商這才感到滿意。

諸葛亮不但是帶來了扇子,另外還另外攜帶了一個模型物件,來給陶商觀摩。

“老師,您看,這是學生最近剛剛設計出來的連弩,請老師觀摩。”

陶商聞言精神一震,急忙端起諸葛亮送來的模型,仔細端詳。

諸葛亮則是站在一旁爲陶商解釋分析:“我朝前代已是有了連弩,但所發箭弩並不多,學生依照前代連弩之基,稍做改進,可連發十支長八寸的鐵弩箭,其部件分爲六部,依次是外廓、懸刀、牛、樞、望山、牙,此弩可根據需要作大亦或是可做小,大的可爲弩機,設立於城頭,小的可用爲弩手之用,組建連弩營,陸戰水戰,皆可操持。”

陶商來回擺弄著這支模型連弩,問道:“你這連弩,可思慮完善?能連發多少支?”

諸葛亮爲陶商解釋道:“學生自認爲已經是思慮完善了,此弩有兩個優點,一是威力強,可連射十矢。二爲命中較高,操持之士可靜等瞄準之後再行發射,強於長弓。不過亦是有所不足。”

陶商轉頭看他,道:“哪一點不足?”

“製作複雜,所用鐵製之鐵箭,也需特製……”

陶商輕輕一笑,道:“對於別人來說,此事或許是個難事,但咱們金陵鐵礦不缺,縱然不能大批量的廣爲製造,但支撐一個五千到六千的連弩營,應該還是勉強可以做到的。”

說到這,陶商便把弩機模型放在桌案上,道:“我來日便下令韓浩開始在城內打造,並讓蔣欽在水軍中選拔兵將,組建連弩營……亮亮,你手中可有圖紙嗎?”

諸葛亮使勁的點著頭,道:“學生都已近準備完畢了,就等著老師決策……不過當初若是沒有老師對學生的執意要求,學生也未必能想到這一層上。”

陶商滿意的點了點頭,諸葛亮的努力,他是看在眼裡了。

他突然轉頭看向司馬懿,板正面容道:“亮亮在不耽誤課業的基礎上,尚有閒暇做出此等器具,小懿你身爲師兄,還需曉事,得努力向他看齊纔是。”

司馬懿的臉色一下子變的通紅。

他輕輕的一擦鼻子,低聲道:“老師,學生雖然沒有師弟那般的橫溢才華,卻也不曾落下了功課……而且我也研究出了不少好東西呢。”

陶商一挑眉,眼眸中的光芒很是犀利。

“還敢狡辯?把你研究的東西,與爲師看看。”

司馬懿小心翼翼的看了諸葛亮一眼,然後方纔從袖筒中逃出一卷布制的卷冊,小心翼翼的交到了陶商的手上。

陶商隨意的一打開,眼睛頓時直了。

“這是春……”

“噓!”司馬懿使勁的用手指比劃著嘴脣:“老師切勿高聲!”

陶商用旁光輕掃了一眼茫然的諸葛亮,然後伸手把司馬懿召到近前,低聲道:

“臨摹走心,聲情並茂,內容翔實,極有調研與參考價值……只是我不明白,你一個未經人事的少年,如何弄的出這個?”

司馬懿畢恭畢敬的道:“學生雖不曾親自臨陣,卻多有暗中觀摩……”

“啪!”

陶商重重的用那捲皮圖狠狠的抽了司馬懿的腦袋一下,怒道:“小小年紀不學好,竟然做那雞鳴狗盜的偷窺之事,著實該打……像你這樣,以後怎麼做君子?一會滾回家面壁反省,東西沒收!”

司馬懿捱了批評,臊眉耷眼的站到一邊去了。

諸葛亮卻是突然深深的向陶商做了一揖,道:“學生還有一件事相求,想請老師答應。”

諸葛亮的舉動,早在陶商的意料之內。

“爲師馬上要出兵平定南方了,你是打算跟我一同去豫章郡吧?也是,畢竟你的叔父和兄長、弟弟都在南昌……你也十四虛歲了,說來也是可以跟我一起出去歷練歷練了……也罷,這次平定揚州的事,就帶上你,圓了你兄弟團聚之夢。”

諸葛亮大喜過望,露出了真摯的笑容。

“多謝老師。”

司馬懿一聽有點著慌了。

“我,我也要去!”

陶商轉頭看他:“人家亮亮是去南昌見叔父和兄長的,你哥就在金陵城,你去作甚?”

司馬懿的臉有點紅,低聲道:“我、我捨不得亮亮。”

諸葛亮的渾身頓時一震惡寒,胃裡直反酸水。

他轉頭看了看司馬懿,嘆道:“師兄,你若是想去,便跟老師直言便是,何必拿我當做藉口?你可知我剛纔差點沒吐了。”

司馬懿白了他一眼:“就是捨不得你,怎地?”

“好了,好了!小懿也大了,同去歷練一下,也是好的,左右也是沒什麼像樣的對手,想來也出不了什麼大事。”

諸葛亮和司馬懿一同作揖拜謝。

諸葛亮直起身,感慨一嘆,道:“老師,說句實話,學生雖然年幼,卻也不懼刀槍前陣,老師說此番去平定江南沒有對手,著實是令學生感到遺憾,學生在老師席下學習數載,卻也是希望一身本事有用武之地的。”

司馬懿亦是嬉笑道:“那可不是!學生還是希望能碰著個厲害一點的,讓我和亮亮好好收拾收拾他。”

……

九江郡,壽春城。

“阿嚏~!”

周瑜使勁的打了一個噴嚏,然後輕輕的揉了揉鼻子,疑惑道:“真是奇了,這屋裡也不冷啊,我怎麼打噴嚏……還是有誰惦記著我呢?”

袁術坐在主位上,斜眼看了一眼打噴嚏的周瑜,沒有理會他,接著剛纔的話題繼續對衆人道:“探子來報,金陵城正在整備兵馬,調遣糧秣,想來陶商小兒是要有大動作了……莫不成他想攻我壽春?”

閻象出班道:“明公勿疑,陶商如今雖然兵強,但徐州西有曹操,北有袁紹,他若是驅兵來九江,一時半刻不能下,徐州方面必有所亂,依在下度之,陶商此番調兵,其意應是在收服揚州諸郡,明公大可不必憂慮。”

聽了這話,袁術的精神頓時爲之一振。

“如此說來,袁某此番,或是便可乘隙攻打金陵城了?”

周瑜站出班來,對袁術道:“陶商雖欲南下,但金陵城精兵猛將不少,且陶商提防明公,未必沒有防備,以瑜度之,此番取金陵,陶商針對明公,必然會有所設謀,直取金陵,誠不可取……瑜意,請明公調集各路精兵悍將,走廬江之地,先克豫章,與陶賊在江南一決雌雄,方爲上策。”

第三百零七章 說聲對不起第六百四十三章 劉陶水戰第五百一十二章 遊擊襲擾第六百四十九章 北方訊息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衰落第七百九十五章 劉曹興兵第八百五十六章 曹操的頭風第三百一十二章 東萊太史慈第二百零二章 三賊鼎立第二百六十二章 機智的溫侯第八百三十五章 陶商臨陣第六百六十八章 田豐詐降第六百零五章 深夜會妹第九百零七章 韓遂歸城第五百二十四章 兄弟團聚第一百七十章 父子計未來第八百九十章 曹氏兄弟第一百零四章 矛 盾第七百七十八章 袁紹之觴第七百五十二章 恩恩怨怨第四百六十七章 陶氏糜夫人第四十六章 撿漏第四百零四章 三家謀袁第六百三十九章 同出一脈第一百五十四章 君子與王子 (第五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八百九十八章 雒陽行第五百七十二章 破袁之戰第四百五十章 少了兩個人第六百八十九章 黑山軍再請援第一百九十一章 陳登薦才第八百零二章 毒兄第六百六十四章 一語中的諸葛亮第一百六十二章 隨語救白繞第八百一十三章 糧谷之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扛槍將第六百二十九章 我爲內應第八百三十五章 陶商臨陣第四百一十八章 子承父業第六百八十三章 彼此博弈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薄之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柿子不軟第八百三十三章 一浪續一浪第八百四十八章 各有勝敗第八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戰第八十四章 洛陽行第八百七十章 張飛的仇人第六十七章 僵持第六百五十三章 出兵河北第八百九十二章 傻瓜第八百九十五章 雙將登城第八百五十一章 招降二鮑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雲戰虎豹第八百四十六章 怒極攻心第一百三十章 鑽地道第五百零五章 少年丁奉第六百八十六章 情深義重小袁熙第三百四十八章 劫走天子第六百四十九章 北方訊息第一百零八章 面具鬼將軍第三十五章 桃園兄弟第七百六十八章 梟雄之戰第四十二章 兩方的動靜第四百七十二章 兄弟蕭牆第七百五十一章 心情低落的張郃第八百五十六章 蠻王沙摩柯第一百五十三章 截殺小王子(第四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二百三十六章 如此盟友第八百三十九章 曹軍的內情第三百三十二章 荀攸與郭嘉第七百八十章 新的第一諸侯第八百四十五章 下毒計的龐統第六百七十五章 相得益彰第四百八十二章 陶禰交鋒第五百一十二章 遊擊襲擾第二百六十八章 恐怖的賈詡第五百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欲收韓猛第七百五十五章 骨肉兄弟第一百五十二章 河東兵曹(第三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用八陣圖第四百四十三章 古老的激將法第三十一章 曹操報仇第三百六十章 曹操的復仇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郭與賈詡第三百六十六章 劉備的心第三百九十六章 固執的少女第一百二十七章 約 見第三百一十三章 劉備的微笑第五百六十二章 袁譚歸降第五百九十七章 兄弟相見第三十九章 退華雄第四百四十二章 曹昂登場第一百五十一章 麴義與徐晃(第二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四百零五章 八面來風第五十四章 年輕的孫策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擒袁家子第七百零一章 過年之辭第二百二十五章 裝備的差距第八百四十章 情深義重
第三百零七章 說聲對不起第六百四十三章 劉陶水戰第五百一十二章 遊擊襲擾第六百四十九章 北方訊息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衰落第七百九十五章 劉曹興兵第八百五十六章 曹操的頭風第三百一十二章 東萊太史慈第二百零二章 三賊鼎立第二百六十二章 機智的溫侯第八百三十五章 陶商臨陣第六百六十八章 田豐詐降第六百零五章 深夜會妹第九百零七章 韓遂歸城第五百二十四章 兄弟團聚第一百七十章 父子計未來第八百九十章 曹氏兄弟第一百零四章 矛 盾第七百七十八章 袁紹之觴第七百五十二章 恩恩怨怨第四百六十七章 陶氏糜夫人第四十六章 撿漏第四百零四章 三家謀袁第六百三十九章 同出一脈第一百五十四章 君子與王子 (第五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八百九十八章 雒陽行第五百七十二章 破袁之戰第四百五十章 少了兩個人第六百八十九章 黑山軍再請援第一百九十一章 陳登薦才第八百零二章 毒兄第六百六十四章 一語中的諸葛亮第一百六十二章 隨語救白繞第八百一十三章 糧谷之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扛槍將第六百二十九章 我爲內應第八百三十五章 陶商臨陣第四百一十八章 子承父業第六百八十三章 彼此博弈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薄之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柿子不軟第八百三十三章 一浪續一浪第八百四十八章 各有勝敗第八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戰第八十四章 洛陽行第八百七十章 張飛的仇人第六十七章 僵持第六百五十三章 出兵河北第八百九十二章 傻瓜第八百九十五章 雙將登城第八百五十一章 招降二鮑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雲戰虎豹第八百四十六章 怒極攻心第一百三十章 鑽地道第五百零五章 少年丁奉第六百八十六章 情深義重小袁熙第三百四十八章 劫走天子第六百四十九章 北方訊息第一百零八章 面具鬼將軍第三十五章 桃園兄弟第七百六十八章 梟雄之戰第四十二章 兩方的動靜第四百七十二章 兄弟蕭牆第七百五十一章 心情低落的張郃第八百五十六章 蠻王沙摩柯第一百五十三章 截殺小王子(第四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二百三十六章 如此盟友第八百三十九章 曹軍的內情第三百三十二章 荀攸與郭嘉第七百八十章 新的第一諸侯第八百四十五章 下毒計的龐統第六百七十五章 相得益彰第四百八十二章 陶禰交鋒第五百一十二章 遊擊襲擾第二百六十八章 恐怖的賈詡第五百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欲收韓猛第七百五十五章 骨肉兄弟第一百五十二章 河東兵曹(第三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用八陣圖第四百四十三章 古老的激將法第三十一章 曹操報仇第三百六十章 曹操的復仇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郭與賈詡第三百六十六章 劉備的心第三百九十六章 固執的少女第一百二十七章 約 見第三百一十三章 劉備的微笑第五百六十二章 袁譚歸降第五百九十七章 兄弟相見第三十九章 退華雄第四百四十二章 曹昂登場第一百五十一章 麴義與徐晃(第二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四百零五章 八面來風第五十四章 年輕的孫策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擒袁家子第七百零一章 過年之辭第二百二十五章 裝備的差距第八百四十章 情深義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县| 扎兰屯市| 鄂伦春自治旗| 南汇区| 聂拉木县| 天水市| 安阳市| 神农架林区| 华容县| 久治县| 大邑县| 福贡县| 通辽市| 筠连县| 石门县| 富平县| 繁峙县| 虹口区| 晋宁县| 江川县| 买车| 梁河县| 四子王旗| 历史| 峨眉山市| 沙河市| 舞钢市| 汪清县| 砀山县| 兴国县| 昌都县| 宽城| 额敏县| 广汉市| 南皮县| 资中县| 宝应县| 关岭| 兖州市| 沙洋县| 平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