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五十二章 河東兵曹(第三更求訂閱與月票)

聽了徐晃自報家名,陶商心中頓時有些小激動。

最近這一段時間,見到的能人不少?。合仁囚鹆x,又是徐晃。

徐晃在歷史上先侍楊奉,後隨曹操,但在侍奉楊奉之前,徐晃卻是在河東郡任職。

其實想想也對,徐晃身爲河東吏,若楊奉還是白波賊的身份,徐晃如何會摒棄正兒八經兒的府吏身份從賊?畢竟再小的官吏也是清白身,投靠賊寇不符合常理,所以徐晃跟隨楊奉的時間,理應是在楊奉投靠軍閥李傕獲得正式的官軍身份之後。

兵曹參軍屬於郡守轄下六曹之一,而六曹的編制設置,可以根據郡守的需要進行增減,也就是說,在有足夠兵源和糧草支撐的前提下,王邑下轄的兵卒若是很多,想設幾個兵曹都無所謂。

而在這樣一個可多置人員的職位中,徐晃還是被王邑派到麴義的軍前作爲嚮導,足可知曉徐晃在王邑麾下衆人中已經是嶄露頭角,備受器重。

徐晃早在楊縣之東爲麴義的兵馬預留出了安營之地,麴義等人安營紮寨之後,衆人便齊聚在一個帳篷內,共同商議對付於夫羅的策略。

於夫羅被南匈奴驅逐後,率領兵馬進入中原沒有補給來源,於是便常年在河東之地劫掠騷擾,所以說在以徐晃爲代表的河東郡人眼中,於夫羅可以算是當地第一大禍害。

大帳內有河內附近的地勢圖,徐晃爲衆人指明於夫羅所在的位置,並解釋道:“於夫羅一衆,大部爲草原兵,常年奔馳居無定所,但一般是冬藏春獵,近幾年每次開春,都會以楊縣爲中心四處劫掠襲擾,在下等人相助王府君,在河東多次置辦防禦工事,但於夫羅歷來皆是一觸即走,我們是防的了東邊防不了西邊,很是頭疼?!?

說到了這,徐晃頓了頓,又道:“麴將軍,在下雖然知道於夫羅的屯兵之地,但他麾下基本上都是馬軍,咱們現在若是逼迫的近了,於夫羅肯定會立刻遷移而走,匈奴人善奔襲,咱們跟在他們屁股後面追,著實被動,說句不中聽的話,匈奴人還沒等被打散,我們自己先把自己攆散了。”

麴義聞言皺了皺眉,道:“徐兵曹久隨王府君在河東防衛於夫羅,深知彼之虛實長短,誠如兵曹所言,這於夫羅還不好抓呢?!?

徐晃點了點頭,道:“東遊西竄之輩,最是難弄。”

“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碧丈淘谝慌酝蝗婚_了口,慢悠悠的道:“對付這種喜歡打游擊戰的敵人,其實無外乎就那麼幾種方法。”

只見麴義,徐晃,乃至於韓浩都是頗爲詫異的轉頭看向了他。

卻見陶商輕輕的咳了一下,道:“對付遊擊軍,無外乎一則分區進剿,所謂的分區,就是要分辯出遊擊軍的活動頻繁區域,就算是遊牧民族也可以,而且這位小王子的奔襲遊擊應該不會是漫無目的,他在河東劫掠了這麼多年,哪裡富庶,哪裡坦途,哪裡能夠一邊劫掠一邊補給,他一定都摸索的清清楚楚,我們換位思考,假想自己是於夫羅,若是要率衆遊動牽制,會怎麼規劃路線和區域?!?

說到這裡,卻見陶商笑著轉頭看向徐晃,道:“這件事情,非公明兄而不可爲之了,畢竟對於這河東地界,論及熟悉程度,我們三人跟公明兄可是比不得的。”

聽陶商稱呼自己爲“公明兄”,徐晃有些惶恐,自己不過是河東郡守治下一吏,對方雖然是白身,但畢竟是徐州刺史陶謙之子,不出意外的話,日後前途應是不可限量。至少跟自己比,完全不是在一個水平線上。

“公子實在是客氣了,這一聲兄長,晃卻是當不得的,公子既有吩咐,晃自當盡力爲之。公子適才所言,見解頗爲獨到,果然不負‘太平公子’之名。”

陶商的笑容頓時僵硬了。

太平公子……

看來月旦評的評價,已經開始在各州郡流傳,這個俗的掉渣的土稱號,看來將在很長一段時間成爲自己的標籤綽號。

真是日了狗了。

陶商勉強的咧了下嘴,不想在‘太平公子’這個稱呼上過多的與他們交流,隨即轉移話題,道:“公明兄不必客氣,陶某對人從來是隻敬其才,不敬其職,以你的能耐,當得起我這一聲兄長的稱謂?!?

徐晃心下暗自奇怪,他雖對自己的本領頗有幾分自信,但現在畢竟還是聲名不顯,怎麼聽這位太平公子的意思,好像竟然頗是認同自己的能力?

麴義琢磨了一會,道:“匈奴居無定所,來去如風甚是難抓,特別是他們的聚散方式頗是難纏,彼一時會聚集成一支兇狠的軍隊,可瞬息之間,又會變成散落天邊的牧民,要抓住他們需一擊必中,不然就頗爲耗時了?!?

陶商笑著道:“那是在漠北草原上,到處都是草地河流,但是在咱們中土境內,想要做到這點可不容易,人或許還能捱餓,但支撐他們的馬匹卻是決計不能挨的?!?

韓浩在一旁點頭贊同道:“誠如陶公子所言,只要徐兵曹規劃出楊縣周圍的水源流域和大片草地,我等便能推算出於夫羅大致的遊擊路線?!?

所謂一語點醒夢中人,大家聞言不由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商議定了之後,麴義和韓浩便先去調配兵馬,陶商讓徐榮也一起去協助他們二人。

而他自己,則是留在了徐晃的軍營,幫著徐晃一同查看地圖上楊縣附近的水源和草地集中處,推斷匈奴人可能會採取的遊擊路線。

其實陶商對於河東附近的地理根本就不知情,他純粹就是爲了能找一個藉口待在這裡。

他之所以特意留下,本意還是爲了徐晃這個人。

說是可以推斷出匈奴兵的行軍路線,但一旦實施起來卻是一個極爲精細的活,徐晃在帳篷裡足足待到了半夜子時,才大致分析出了三條匈奴人遊擊時可能會行進的路線。

“陶公子,這是晃根據河東周邊的水草分佈,推斷出來的三條路線,如於夫羅確實熟悉河東水源地勢,那這三條道路便基本可以確認無疑了?!?

徐晃將皮圖遞給了陶商,請他指正。

陶商拿過皮圖仔細的看了一會,淡淡道:“徐兵曹乃是本地人,你分析的想來應該沒錯?!?

說罷,便把皮圖推回給了徐晃,道:“只不過,即使分析出了路線,但範圍還是太大,麴將軍兵馬不多,要是想分兵在這些路線上埋伏小王子,只怕還是不太容易?!?

徐晃聞言皺眉,摸著長鬚無奈道:“能斷定出三條路線,已是極限,若要確實肯定的在這三條路中於夫羅會走哪一條……唉,我做不到。”

“沒關係,足夠了。”

陶商心中基本已經有了幫麴義拿下於夫羅的辦法,但他現在最在意的還是徐晃,跟他在這推測路線熬了半宿,主要目地還是想拿下這個人。

“徐兵曹在河東待的舒心嗎?”陶商試探著言道。

徐晃不明白陶商爲何問他這個,隨即回道:“承蒙公子關心,還好,王府君對晃,亦算是多有提拔?!?

“家中有幾口人?”陶商開始跟徐晃套近乎。

“家母在堂,兄弟五人爾?!?

“成家了嗎?”

徐晃苦笑了一下:“還沒。”

陶商頗爲詫異,按照自己這十七歲的年齡來講,估計回了徐州,也是馬上要行冠禮了,到時候陶謙少不得會爲他納彩問名,在這個年代像陶商這歲數還沒成親的,按道理來說也算是晚婚了。

“公明兄也不小了吧?”

徐晃長嘆口氣,無奈道:“不瞞公子,虛二十五了。”

陶商好奇的看著徐晃,又看了看他帳篷後面的那柄巨大的開山斧,猶豫道:“公明兄這麼大了,還沒有成親的打算?莫不是心念漢室安危,欲仿效古之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爲’?”

徐晃的臉瞬時紅了,半天沒吭聲,半晌後方才幽幽回道:“主要還是因爲沒田。”

陶商:“……”

徐晃是楊縣小吏,地位不高,最近因爲才華出衆,才被王邑破格提拔成郡內的兵曹,若是論及出身,別看徐晃曾經是楊縣的公職人員,但畢竟是底層,家底想必也不會有多厚,甚至可能連寒門都算不上。

如今的漢朝,雖然社會動盪,流民失所,但荒蕪的田地也不是普通老百姓想佔了去就可以佔了去的,除非有地方政府的名文號召,統一收攏分配,不然普通百姓若是想要得到一份屬於自己的產業,還是非常困難的。

徐晃的條件不好,至少不會是太好,偏偏他本人還有一定的能力,心中也有奮發向上的心思,普通的低賤女子他可能還真未必瞧得上眼。

可惜高門子弟,也不願意將女眷許配給他,在這個時代沒地和在後世沒房子是一個道理……高不成低不就,可憐的徐晃估計就是這麼耽擱下來了。

問題二十五歲不成婚,在漢朝這個舊社會中,總體說來是犯法的。

漢朝從西漢初年,因爲人口銳減而設置了“單身稅”,最高比例曾多達每年六百錢,當然到了東漢末年,“單身稅”的比例已經下調,冠禮不婚的話,每年處罰應在一百二十錢左右,尋常家百姓根本就承受不起這樣的稅務。

不過徐晃身爲朝廷中人,雖然是條單身狗,估計這稅也是漏了。

第五百六十一章 師徒惑心第六百七十一章 丞相的感覺第二百七十三章 交出赤兔第二百零四章 錦帆對虎癡第七百二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七百零九章 匈奴新王第五百四十一章 官渡之戰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川張任第三百四十七章 暗中毒第二百六十四章 皇甫嵩的想法第四百七十五章 一路撿寶第八百七十四章 交州軍即將抵達第三百一十七章 陷落的慈母第四百零一章 周瑜與諸葛亮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最善忽悠第八百一十三章 糧谷之戰第三百一十章 好美色的孔北海第二百七十二章 君子與溫侯第九百九十七章 毒物的想法第六百二十六章 深山猛士第八百零六章 呂布赤兔第四百零一章 周瑜與諸葛亮第五十八章 趕將而上第八百三十章 名人抄襲第二百八十八章 威逼郡守第一百八十五章 赴任丹陽郡第三百一十九章 以糧擒賊第四百四十一章 諸葛聞名第五百九十八章 呂布的小心思第八百四十四章 陷陣之威第一百九十章 發展從基礎開始第五百五十九章 神鬼八陣圖第四百九十五章 江東姐妹花第二百二十八章 亞夫之才(三更完畢)第八百八十一章 安撫荊州第七百二十三章 丞相在此會怎麼辦?第六百七十章 田豐“報恩”第二百三十六章 如此盟友第十一章 偷豬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願以君重第九百一十五章 陶軍新秀第六百一十四章 當世強將第七百三十章 梟雄之哀第八百二十二章 能救我的人第五百七十五章 曹陶再離第七百三十五章 病秧子入伍第七百八十一章 進攻曹仁第六百四十八章 悲觀主義者黃敘第二百四十一章 揚州的權利真空第五百零五章 少年丁奉第九百二十三章 捉放曹第八百四十三章 奪襄陽第四百五十三章 只欠東風第三百一十五章 屢屢得手第一百七十九章 籌 謀第二百八十章 京中鉅變第四百二十九章 二劉投曹第二百零五章 二強交鋒第三百六十一章 古戰場九里山第六百章 驗貨玲綺第六十一章 刺 目第七百三十章 梟雄之哀第七百八十章 召誰來第一百章 泰山巨平兵第八百八十二章 倆老者第七百五十六章 袁譚的憤怒第八百六十七章 零陵失守第五百五十五章 陶商救許昌第五百零一章 銀河射手第一百八十五章 赴任丹陽郡第四百三十二章 命中註定的搭檔第三百五十八章 陶太傅第四百零一章 周瑜與諸葛亮第五百一十三章 疲於奔命第七百九十章 襲許昌,救荀彧第七章 第一次遠征第八百八十八章 以彼之道第一百二十三章 軍神的震懾第八百二十一章 君子與文帝第一百三十二章 胡 才第二百二十七章 霹靂車與鐵浮屠(一會還有一更)第十九章 西行潁川第九百一十二章 錦馬超第六百六十三章 不負責任的郭嘉第八百三十一章 鬥將之爭第三百六十三章 諸多豪傑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局定矣第九百零四章 張遼畫符第三百四十一章 勤勉好讀第五百九十三章 以慢打快第三百六十三章 諸多豪傑第一百三十五章 再 賠第六百八十一章 誤判第一百六十六章 陳登的親近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波軍動態第五百二十二章 烏龜伸頭第八百八十二章 倆老者第七百五十五章 骨肉兄弟第六十四章 禍水第三百一十二章 東萊太史慈
第五百六十一章 師徒惑心第六百七十一章 丞相的感覺第二百七十三章 交出赤兔第二百零四章 錦帆對虎癡第七百二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七百零九章 匈奴新王第五百四十一章 官渡之戰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川張任第三百四十七章 暗中毒第二百六十四章 皇甫嵩的想法第四百七十五章 一路撿寶第八百七十四章 交州軍即將抵達第三百一十七章 陷落的慈母第四百零一章 周瑜與諸葛亮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最善忽悠第八百一十三章 糧谷之戰第三百一十章 好美色的孔北海第二百七十二章 君子與溫侯第九百九十七章 毒物的想法第六百二十六章 深山猛士第八百零六章 呂布赤兔第四百零一章 周瑜與諸葛亮第五十八章 趕將而上第八百三十章 名人抄襲第二百八十八章 威逼郡守第一百八十五章 赴任丹陽郡第三百一十九章 以糧擒賊第四百四十一章 諸葛聞名第五百九十八章 呂布的小心思第八百四十四章 陷陣之威第一百九十章 發展從基礎開始第五百五十九章 神鬼八陣圖第四百九十五章 江東姐妹花第二百二十八章 亞夫之才(三更完畢)第八百八十一章 安撫荊州第七百二十三章 丞相在此會怎麼辦?第六百七十章 田豐“報恩”第二百三十六章 如此盟友第十一章 偷豬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願以君重第九百一十五章 陶軍新秀第六百一十四章 當世強將第七百三十章 梟雄之哀第八百二十二章 能救我的人第五百七十五章 曹陶再離第七百三十五章 病秧子入伍第七百八十一章 進攻曹仁第六百四十八章 悲觀主義者黃敘第二百四十一章 揚州的權利真空第五百零五章 少年丁奉第九百二十三章 捉放曹第八百四十三章 奪襄陽第四百五十三章 只欠東風第三百一十五章 屢屢得手第一百七十九章 籌 謀第二百八十章 京中鉅變第四百二十九章 二劉投曹第二百零五章 二強交鋒第三百六十一章 古戰場九里山第六百章 驗貨玲綺第六十一章 刺 目第七百三十章 梟雄之哀第七百八十章 召誰來第一百章 泰山巨平兵第八百八十二章 倆老者第七百五十六章 袁譚的憤怒第八百六十七章 零陵失守第五百五十五章 陶商救許昌第五百零一章 銀河射手第一百八十五章 赴任丹陽郡第四百三十二章 命中註定的搭檔第三百五十八章 陶太傅第四百零一章 周瑜與諸葛亮第五百一十三章 疲於奔命第七百九十章 襲許昌,救荀彧第七章 第一次遠征第八百八十八章 以彼之道第一百二十三章 軍神的震懾第八百二十一章 君子與文帝第一百三十二章 胡 才第二百二十七章 霹靂車與鐵浮屠(一會還有一更)第十九章 西行潁川第九百一十二章 錦馬超第六百六十三章 不負責任的郭嘉第八百三十一章 鬥將之爭第三百六十三章 諸多豪傑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局定矣第九百零四章 張遼畫符第三百四十一章 勤勉好讀第五百九十三章 以慢打快第三百六十三章 諸多豪傑第一百三十五章 再 賠第六百八十一章 誤判第一百六十六章 陳登的親近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波軍動態第五百二十二章 烏龜伸頭第八百八十二章 倆老者第七百五十五章 骨肉兄弟第六十四章 禍水第三百一十二章 東萊太史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思县| 滦平县| 海丰县| 盐城市| 东至县| 轮台县| 遂昌县| 积石山| 徐水县| 连平县| 盘山县| 安义县| 南澳县| 合江县| 永宁县| 称多县| 辽源市| 萝北县| 包头市| 恭城| 仁寿县| 龙门县| 元江| 昂仁县| 陇川县| 兴文县| 平远县| 桃园县| 武穴市| 渝北区| 七台河市| 沈丘县| 赤壁市| 大厂| 京山县| 新竹县| 龙陵县| 交口县| 沁水县| 叶城县| 冀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