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一十七章 陷落的慈母

由於前三次招降黃巾渠帥的事過於順利,劉備此番前往壽光縣,連雲(yún)梯和衝車等基本的攻城器械都沒有帶,只是領著野戰(zhàn)部隊就直接過去勸降了。

結果沒想到管亥這塊硬骨頭居然不尿他。

劉備苦口婆心的勸解,善解人意的笑容和動情的演說,在管亥眼中就是個屁,根本沒有打動其心的可能性。

很顯然,由於前三次的勸服太過順利,已經(jīng)引起了劉備的驕傲之心——玄德公有點太把自己當盤菜了。

他似是覺得自己真的有如神助。

想法很美好,現(xiàn)實很殘酷,管亥在城樓上,一記強箭直接射入劉備的肩窩,用行動證明了真理與無神論。

劉備當時便栽倒下馬,幸得關羽和張飛急忙飛馬奔上前,左右護持,在千鈞一髮之際方將劉備從前線搶奪了下來。

劉備受傷,三軍震動,再加上他此來傲氣,以爲勸降管亥根本就是手到擒來,因此竟沒有帶攻城的軍械,無奈之下,只能是敗陣而歸。

聽說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衆(zhòng)人不由盡皆在心中暗自唏噓。管亥這個極度沒有眼力見的黃巾賊,證明了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持之以恆的幸運。

一衆(zhòng)人等前來瞧看受傷的劉備,卻見劉備躺在擔架上,身不著甲,肩窩和胸脯之間,包紮著厚厚的白布,看來那一箭著實是差點就致命了。

陶應在後面,嘀咕了一句:“管亥這廝,真是個硬漢啊!碰到玄德公都不降。”

一句話說出來,不由將劉備的臉臊的通紅通紅的。

關羽和張飛則是對陶應怒目而視。

陶商眉毛一挑,轉頭不滿的看著陶應,批評道:“二弟,不許說風涼話,沒禮貌。”

但在批評的同時,陶商卻悄悄的向著陶應豎起了一根大拇指。

陶應有點沒反應過來,這到底是誇他還是罵他?

陶商轉過身,關切的對劉備道:“玄德公受苦了。”

劉備失血過多,臉色有些發(fā)白,慚愧道:“備一時得志,不聽陶公子良言相勸,方至有今日之辱,羞愧無地,羞愧無地……唉,這回是自大了。”

陶商卻是愣住了,奇怪道:“我什麼時候勸你了?”

劉備淡淡微笑:“公子真是個實誠人,真君子,什麼事都不居功……備出征管亥之前,不是公子對備說該歇就歇嗎?唉,如今想來,確實是肺腑良言!以後我都聽你的。”

陶商輕輕的咳嗽了一下,道:“玄德公知恥近乎勇……還有的救。”

劉備長嘆口氣,神情顯得頗爲落寞。

陶商突然試探性的道:“陶某認爲,玄德公有天人之姿,你這勸降的本領,當世無匹,這一次很有可能是沒發(fā)揮好……要不然,等傷好了,玄德公不妨再去勸管亥一次試試?”

劉備幽怨的看著陶商,不知道該說什麼纔好。

備看起來,就真的那麼虎麼?

劉備身後,張飛出言道:“哥哥,俺看陶公子說的有理,大哥連續(xù)勸降三位黃巾渠帥,唯獨在管亥這栽個跟頭!傳出去讓旁人笑話,回頭還是應該去繼續(xù)勸降他,將這面子找回來纔對。”

劉備沉吟半晌,方纔幽幽的開口道。

“三弟啊。”

張飛忙道:“大哥何事?”

“下回我們談事,你可不可以先行退下。”

“諾……”

孔融此刻卻是有點著急了,忙道:“幾位,孰是孰非暫且不論,問題是黃巾軍的管亥,佔據(jù)了壽光縣,連玄德公也無法招降,此事卻該如何是好?”

劉備躺在擔架上,虛弱道:“此事易爾,備從平原至此,行程匆忙,不曾帶得攻城軍械,願借孔北海武庫中的軍械一用,三日之內(nèi),破城池必矣!”

孔融聞言,表情顯得有些尷尬。

孔融近年來雖然也曾整軍布武,但由於缺少將才,沒有一套清晰的規(guī)劃,這些年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招的兵多但訓練不夠,屯的糧多但軍械不足,裡外裡算下來,連一大套完整的攻城軍械都沒湊的上數(shù)。

聽了孔融的狀況,劉備頓時就懵了。

攻城軍械不足,那還打個屁啊!

就算是壽光縣的城池不高,但管亥麾下的黃巾兵人數(shù)卻不少,能上陣者盡有五六千衆(zhòng),這些兵馬若是全部用來加強城防,那壽光縣就絕非是普通軍隊隨意能夠打下縣城。

沉吟了良久之後,劉備方纔對孔融道:“事到如今,唯有令工匠加緊製造攻城軍械,待兵械完備之後,方可攻打城池。”

眼下這是唯一的可行途徑,衆(zhòng)人對此都表示十分的贊同。

孔融看了看劉備身上的傷,暗道就算是軍械齊備,以劉備眼下的傷情,一時間也是難以出征管亥,也唯有待其傷病完全好了之後,纔有可能奪回壽光縣。

就在衆(zhòng)人商討之間,忽見城內(nèi)一騎飛馳而出,直奔著孔融這個方向而來。

少時,那人來到近前,馬上之人翻身而下,“噗通”一聲對著孔融直接跪倒,熱淚盈眶的道:“孔北海,還請作速發(fā)兵壽光縣!救我老母一救!”

說話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太史慈。

孔融一看太史慈如此,急忙上前扶起他,奇怪道:“子義,快快起來,有話好說……你這是爲何?”

太史慈擦了擦眼淚,在孔融的攙扶下站起身來,道:“聽聞黃巾軍的管亥率羣賊進攻壽光縣!家母上月往壽光省親,暫居於壽光縣內(nèi),著實不想會碰到這般變故!如今那城池爲賊寇所奪,老母陷入城中,生死不知,慈懇請孔北海作速出兵,慈願爲馬前卒,替孔北海平定壽光縣的黃巾匪患!”

聽了太史慈的話,孔融的面上露出了爲難之色,隨即將目下城中缺少攻城軍械和劉備受傷的事情跟他說了一遍。

太史慈聽完之後,頓時呆若木雞,矗立當場。

劉備當初曾是被太史慈請到北海郡的,與他也算認識,此刻亦是勸解道:“子義,備觀你也是知兵之人,需知十則圍之,五則攻之,眼下管亥佔據(jù)壽光縣,麾下兵力不少,若無攻堅利器,斷斷沒有破城之理,況且備一時疏忽,中了管亥一箭,一時間也是不能出征,孔北海適才與備商議,已經(jīng)是準備大造軍械……待兵械集全之後,備傷痊癒,我自當親自領兵攻破壽光縣,解救子義老母之危,如何?”

太史慈神情呆滯,喃喃道:“軍械大成,需得幾日?”

劉備估算了一下時間,道:“若是傾盡全力,十五日內(nèi),定有所成!”

“十五日?”太史慈苦澀一笑。

十五日的變數(shù)實在太多,若是這期間黃巾軍一時興起,因爲缺少了軍糧,驅兵屠城,老母的安危又該如何?

但太史慈也是自幼熟讀兵法之人,自然知道劉備所言非虛,並不是推脫之詞。

軍械不足,驅兵強攻五六千人守護的縣城,無疑是自取敗績而已。

更何況劉備還受了重傷。

如此一來,太史慈便陷入了左右爲難的境地。

孔融等人安慰了太史慈一番,便急忙進城,商討打造工程軍械的事宜了。

而劉備亦是被擡進城池養(yǎng)傷。

而陶商卻沒有著急,他安靜的站在原地,觀察著一臉悲愴,左右爲難幾近絕望的太史慈。

郭嘉似是看出了陶商又想跟太史慈說話,不由的憋住笑道:“還沒挨夠白眼麼?”

陶商嘿然一笑,道:“鍥而不捨,堅韌不拔,滴水穿石,持之以恆,乃陶某生平之座右銘也。”

說罷,邁步向太史慈走去。

郭嘉聳聳肩,低聲喃喃道:“死不要臉。”

陶商走到太史慈身邊,道:“子義兄,心下如焚?”

太史慈此刻心中萬念俱灰,也沒心情給陶商白眼了,淡淡道:“你是專程來取笑於某的?”

陶商皺了皺眉:“我是那種人嗎?”

太史慈沒有搭腔。

陶商長嘆口氣,自我檢討:“好吧,我就是那種人……不過,我現(xiàn)在卻著實不是來取笑於你的,我是有辦法幫你攻克壽光縣,救出老夫人。”

太史慈起初還沒反應過來,隨後方纔恍然大悟。

他驚詫的轉頭看向陶商,道:“你、你適才說什麼?某沒有聽清。”

陶商輕咳一下,正色道:“我說,我可以幫你救出母親。”

一番話說完,太史慈的神情頓時激動了:“你,你此言當真?”

“當真!”陶商重重點頭。

太史慈面露喜色,方要拱手稱謝,卻是突然想到了什麼,悻悻的放下雙手,顯得左右爲難。

很顯然,太史慈對接受陶商的恩惠很牴觸。

太史慈對自己的敵意,早在陶商踏進北海境內(nèi)的時候,他就能感覺的出來,只是不知道爲什麼?

乘著眼下這個機會,陶商覺得也該是弄弄清楚了。

“子義,陶某有一事不明,煩勞賜教。”

太史慈低低的“嗯”了一聲,算作回答。

“子義對我似乎是敵意頗深,但陶某與你,卻從無交集,我此番來北海郡,與子義應該是首次會面吧?你究竟是爲什麼要加我奸賊?”

太史慈沉吟片刻,方纔開口道:“莫非你真不知道?”

第六百一十七章 靜觀城池第八百二十九章 十戰(zhàn)將第五十二章 再訪猛虎第二百四十二章 擁刺史以令揚州第八百四十一章 蔡瑁行動第六百七十二章 千呼萬喚始出來第一百一十二章 王允之心第四百二十章 汝南黃巾賊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水賊與新水賊(第二更,求推薦票)第五百七十章 麴義背袁第四百六十六章 子夜入深閨第八百三十七章 仇人見面第二百零八章 金陵城的變化第四百四十七章 傳國玉璽第八百七十章 張飛的仇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虎賁統(tǒng)領第七百零二章 曹操之觴第一百二十七章 約 見第五百一十章 陶商鬥顏良第七百八十七章 曹氏叔侄第八百九十九章 我意已決第四百四十二章 曹昂登場第二百五十五章 柿子不軟第三百四十九章 各方表現(xiàn)第四十八章 火 焚第六百六十九章 做戲做真第五百一十四章 借馬與借水第九百一十二章 錦馬超第八百章 收呂布第二百四十一章 揚州的權利真空第五百三十八章 兩雄合兵第一百九十八章 今挪古用(第三更)第二百二十九章 低 迷第五十三章 見文臺第八百六十六章 金陵城的守護者第五百四十四章 陶商出糧第二百五十五章 柿子不軟第五百六十四章 子度子修第七百一十章 對付袁紹的詭計第四百一十三章 於 吉第三十八章 攻城戰(zhàn)第八百五十四章 劉 表第六百六十二章 打下一片根據(jù)地第六十章 良 將第一千零六章 偷渡陰平第六百一十九章 競爭對手第九百一十六章 結拜兄弟第四百七十六章 備戰(zhàn)春後第八百六十五章 冢虎之策第四百五十二章 宗族五將第九百一十八章 攻陽平關第二十六章 離 心第八百八十章 益州的接應第六百九十八章 救出張燕第七百三十章 梟雄之哀第二百八十二章 擬定婚期(第一更)第一百七十六章 表 字第六百五十一章 視如己出第五十六 追擊董卓第八百三十五章 陶商臨陣第五百三十一章 天下傾頹第三百七十六章 華 佗第一百九十四章 天公之女第八百一十九章 名將陣亡第七百九十七章 終極版呂布第一百九十一章 陳登薦才第七百六十七章 兄弟回鄴城第九百零三章 長 安第一百四十二章 終定白波谷(二合一章節(jié))第四百六十九章 能翻案者,天子也第八百七十四章 劉備的苦惱第七十六章 無 法第三百七十三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一百章 泰山巨平兵第八百二十九章 十戰(zhàn)將第三百九十五章 太傅遇險第五百六十章 神乎其技第六百八十四章 情深義重二公子第四十二章 兩方的動靜第一百三十九章 各有所謀(二合一章節(jié))第八百六十五章 滅孫家第八百七十六章 瑜與亮第八百零二章 毒兄第七百八十二章 三枚釘子第四百六十四章 美人計第一百五十章 外來士族(第一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七百零七章 一夫當關第四百二十五章 庖 廚第一百四十章 賊寇火併(二合一章節(jié))第六百九十五章 約見黃巾賊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子得兒第四百七十八章 驚鴻一舞獻玉璽第三百六十二章 司空府新祭酒第七章 第一次遠征第二百九十二章 陶應獻三策第七十五章 尷尬的朝臣第五百七十六章 借道而行第九十九章 自波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胡 才第八百六十七章 零陵失守
第六百一十七章 靜觀城池第八百二十九章 十戰(zhàn)將第五十二章 再訪猛虎第二百四十二章 擁刺史以令揚州第八百四十一章 蔡瑁行動第六百七十二章 千呼萬喚始出來第一百一十二章 王允之心第四百二十章 汝南黃巾賊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水賊與新水賊(第二更,求推薦票)第五百七十章 麴義背袁第四百六十六章 子夜入深閨第八百三十七章 仇人見面第二百零八章 金陵城的變化第四百四十七章 傳國玉璽第八百七十章 張飛的仇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虎賁統(tǒng)領第七百零二章 曹操之觴第一百二十七章 約 見第五百一十章 陶商鬥顏良第七百八十七章 曹氏叔侄第八百九十九章 我意已決第四百四十二章 曹昂登場第二百五十五章 柿子不軟第三百四十九章 各方表現(xiàn)第四十八章 火 焚第六百六十九章 做戲做真第五百一十四章 借馬與借水第九百一十二章 錦馬超第八百章 收呂布第二百四十一章 揚州的權利真空第五百三十八章 兩雄合兵第一百九十八章 今挪古用(第三更)第二百二十九章 低 迷第五十三章 見文臺第八百六十六章 金陵城的守護者第五百四十四章 陶商出糧第二百五十五章 柿子不軟第五百六十四章 子度子修第七百一十章 對付袁紹的詭計第四百一十三章 於 吉第三十八章 攻城戰(zhàn)第八百五十四章 劉 表第六百六十二章 打下一片根據(jù)地第六十章 良 將第一千零六章 偷渡陰平第六百一十九章 競爭對手第九百一十六章 結拜兄弟第四百七十六章 備戰(zhàn)春後第八百六十五章 冢虎之策第四百五十二章 宗族五將第九百一十八章 攻陽平關第二十六章 離 心第八百八十章 益州的接應第六百九十八章 救出張燕第七百三十章 梟雄之哀第二百八十二章 擬定婚期(第一更)第一百七十六章 表 字第六百五十一章 視如己出第五十六 追擊董卓第八百三十五章 陶商臨陣第五百三十一章 天下傾頹第三百七十六章 華 佗第一百九十四章 天公之女第八百一十九章 名將陣亡第七百九十七章 終極版呂布第一百九十一章 陳登薦才第七百六十七章 兄弟回鄴城第九百零三章 長 安第一百四十二章 終定白波谷(二合一章節(jié))第四百六十九章 能翻案者,天子也第八百七十四章 劉備的苦惱第七十六章 無 法第三百七十三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一百章 泰山巨平兵第八百二十九章 十戰(zhàn)將第三百九十五章 太傅遇險第五百六十章 神乎其技第六百八十四章 情深義重二公子第四十二章 兩方的動靜第一百三十九章 各有所謀(二合一章節(jié))第八百六十五章 滅孫家第八百七十六章 瑜與亮第八百零二章 毒兄第七百八十二章 三枚釘子第四百六十四章 美人計第一百五十章 外來士族(第一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七百零七章 一夫當關第四百二十五章 庖 廚第一百四十章 賊寇火併(二合一章節(jié))第六百九十五章 約見黃巾賊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子得兒第四百七十八章 驚鴻一舞獻玉璽第三百六十二章 司空府新祭酒第七章 第一次遠征第二百九十二章 陶應獻三策第七十五章 尷尬的朝臣第五百七十六章 借道而行第九十九章 自波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胡 才第八百六十七章 零陵失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山市| 温宿县| 武定县| 务川| 崇文区| 镇远县| 蒙城县| 阳东县| 苗栗市| 绥宁县| 象山县| 黎平县| 云林县| 兰考县| 牙克石市| 长武县| 梓潼县| 建宁县| 镇远县| 乐平市| 寿宁县| 巴里| 保亭| 乌兰浩特市| 达州市| 交口县| 高密市| 东港市| 阜新| 满洲里市| 尼木县| 盐池县| 于都县| 师宗县| 高陵县| 边坝县| 偏关县| 崇明县| 都江堰市| 山丹县| 晴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