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

當步騭返回夏口已是二十八日正午,吳軍戰艦多停泊南岸,賀齊的夏口守軍卻封閉城門,態度鮮明。

步騭並未帶來賀齊方面的好消息,孫權惱恨不已。

正當他猶豫是否討伐賀齊時,鄱陽郡消息傳來……潘璋、馬忠率軍、及部曲男女老幼五萬餘口人乘船跑了。

吳軍各將手裡都有規模不一的水軍、水運力量,可潘璋哪來這麼多的運船?

太多的問題需要弄清楚,也需要清理,不然大軍遠離豫章、丹陽,鬼知道還會發生什麼離奇的事情。

很擔心江東各郡突然易幟,依附劉封。

又鑑於江北漢軍主力尚存;江南賀齊割據;後背潘璋、馬忠率部出走;還有一個駐軍合肥抵禦劉封的潘濬……這四個因素裡,任何一個因素都是要慎重對待的。

何況四種因素同時存在,就戰略格局來說已到了不得不重新調整的時候。

至於溯江而上,去江陵轉一圈,嚇唬關羽,好揚眉吐氣之類的想法,只能等下一次了,下次理順內部,一定要讓關羽見識見識。

就在荊湘二州開始戰略總動員時,孫權開始退軍。

退的很乾脆,江夏城也不要了,丁奉及部曲、百姓跟隨主力向東遷移。

漢軍水師主力消亡,三五年內漢軍沒有東征的力量,那麼己方防守江夏、舉口已無必要;否則這裡留的兵少了不濟事,留的多了,被漢軍步兵圍困,到時候不論是否救援,都是一件被動的事情。

跟漢軍暫時脫離,不再接壤,兵力集結到丹陽、淮南,爲進取中原做準備。

只要漢軍水師沒有形成一定規模前,吳軍可以全心全力投入中原戰場。

賀齊手裡的水師影響也不大,漢軍得到這支水師,大概休養三年就能恢復,擁有水戰防守力量;沒有賀齊手裡的戰船,漢軍需要五年左右。

算起來,賀齊手裡的戰艦相當於漢軍兩年的造船產量。

以一時的退讓,換取三五年的戰略主動地位,而且還是相對優勢的戰略主動權,怎麼看都不虧。

畢竟漢軍無法再攻略江東,反而要分兵防守吳軍水師破壞荊湘二州;漢軍還要跟魏軍爭奪關隴……那麼關東的劉封,就是餐桌上的佳餚。

魏軍要集中力量防守下一輪漢軍針對關中的攻伐,所以無力收復關東。

在漢軍、魏軍相爭之際,就是自己攻取關東的最佳時機。

可能漢魏相爭時,爲了避免自己擴大戰果,雙方還會不同程度的增援劉封,使劉封能抵禦自己。

因此,要集結一切能集結的力量,在漢魏準備增強劉封以制衡自己之前將劉封擊敗,兼併中原!

一把火燒掉漢軍主力戰艦羣,戰略形勢瞬間就明朗許多。

何況,已經跟漢軍結成死仇……絕無緩和的餘地。

唯有主動向外拓展,才能獲取一條活路;否則漢軍下一輪東征,抵擋不住,自己絕對死無葬身之地。

興許自己的腦袋會如同王莽首級一樣,成爲漢室府庫裡的收藏品。

同時一場史詩勝利後,孫權心理包袱去了大半,也漸漸趨於自信,自詡洞悉形勢,還不忘派人去成都與劉備簽署停戰協議。

八月初二日,吳軍火燒漢口全殲漢軍水師主力的消息飛騎送抵田信手中。

此時前軍已抵達蒼梧郡,沿途郡縣堪稱望風而降,田信本陣停留在臨賀。

得不到太多詳細的軍情,田信只好勒軍休整,等待更多的信息。

初五日,關羽更加詳細的戰報發來,同時發來停止南下的命令。

作爲迴應,田信將夏侯蘭從前軍調來,他來時正下著小雨,整個人氣色很不好,彷彿吳軍燒掉的不僅是漢軍水師主力戰艦,也將夏侯蘭的精氣神燒沒了。

他來時,田信正餵食木棚下的兩頭大象,這是一白一黑兩頭大象。

不清楚大象有多少種類,但每個種類體型有大有小,這兩頭大象符合田信眼裡的‘大’字。

木棚下,田信抓到一隻鮮豔,赤紅如火彷彿果凍的小蛙,正用箭矢颳著小蛙體表的黏液。

不認識這種蛙,但科教節目沒少看……不過,別說這種蛙的體液,就是弄一點別的動物的體液,用箭射到對方血肉裡,效果跟毒箭類似。

投毒有太多的方式,何必拘泥於生物毒液,或植物、礦物萃取物?

夏侯蘭進入棚中,摘下斗笠:“陳公?”

“老將軍,且先看漢口戰報。”

“是。”

夏侯蘭將蓑衣脫下,坐到泥火盆前,伸手拿起厚厚的戰報開始閱讀。

戰報裡夾雜了許多紙條,這些紙條內容謄抄自各軍軍書,將漢口之敗的各軍動向、準備、意圖都展現在面前。

關平、趙累預計在二十四日四更時左右全軍出動,乘船襲擊舉口,以殲滅徐盛部爲主。

二十三日夜,漢軍水師集結停泊在漢口水寨,以及漢水河口兩岸,當夜東南風強勁,要調戰艦出寨迎擊、阻攔時……趙累、關平的旗艦因爲太過高大,在強風中顛簸,難以操控,導致戰艦撞擊、混在一起,難以分開。

隨後就是吳軍的一把火,燒光了戰艦,也燒掉了無數人的心血。

其中還包含了丁奉詐降,賀齊謀求歸順的相關內容,具體如何,並未深入講解。

隨後,心力交瘁的夏侯蘭拿起關羽的命令,這是命令田信退軍協防荊州,使夏侯蘭、沙摩柯單獨進軍平定交廣二州的命令。

“陳公,東征突遭大敗,國內人心動盪,老朽以爲陳公不妨暫歸荊州,以震懾吳寇。”

夏侯蘭見田信把玩手裡的箭矢,更進一步勸道:“荊州乃系國家根本,交廣二州實屬微末。”

田信左右看一眼細雨濘濛的世界,視線遠近都是翠綠、墨綠,或披了一層紗的綠:“老將軍言過其實,大將軍守禦荊州,孫權豈敢輕犯?兄長雖敗,卻有趙公、衛公拱衛側翼,大將軍何懼區區吳寇?”

田信說罷長嘆一聲:“兄長新敗,我若取交廣二州,的確有礙和睦。可人生短短,焉能瞻前顧後?我看兄長之敗,就敗在猶豫。我何時平定二州,何時再北上。否則此次奉令撤歸,恐怕有生之年再難深入這……不毛之地。”

“陳公,交廣二州地域廣袤,恐非猝然能定。明歲又有北伐關隴之役,陳公不在,誰又能統御北府熊虎之士?”

夏侯蘭溫聲規勸:“此國之爪牙,非陳公不可統御。”

“老將軍此言不妥,北府是我之爪牙,非國家爪牙。”

田信見他一愣,呵呵做笑:“若是國家爪牙,朝廷隨意調遣就是,何必非要委任我一人?”

笑聲乾澀,田信見不遠處樹木枝丫有一隻避雨的鴉,心中氣憤,擡手甩出手中箭,夏侯蘭扭頭去看,就見那黑漆漆的烏鴉呱呱叫著從枝丫跌落。

見夏侯蘭回頭來看,田信才繼續說:“今日吳寇一把火燒死、燒傷我軍萬餘兒郎;明日魏軍鐵蹄踐踏,又不知會枉死多少吏士。雖說勝敗是兵家常事,可我想到萬餘將士悽慘而亡,多少家庭殘破,我就痛徹肺腑,如同刀扎。”

“今招老將軍來此,是欲請老將軍回江都,轉述我之心意。北伐機會合適,我自會統北府吏士爲國征伐,若無良機,我絕不出兵。”

“請轉告大將軍,我軍吏士俱是父母生養的兒郎,我等國家重臣是人命,吏士亦是人命。”

至於光復關隴,在劉備生前挖好陵墓這種事情……現在想一想就好,就你劉備的命是命,你關羽的理想是理想,其他人的命就不是命了?

被燒死的吏士,哪個沒有理想?哪個又想死?

見夏侯蘭欲開口,田信搶先又說:“我欲留百戰百勝之名於後世,大將軍想留忠義之名,若能兩全實乃嘉事。若不能兩全,輕重有別也。務必使大將軍知曉我之心跡,我寧死,不肯一敗。”

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三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四百七十章 五龍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六十二章 戰江陵五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四百六十五章 有所爲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八百五十六章 河北大局第八百八十七章 相持廣宗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時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廟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六百四十八章 鹿門山困局第三章 嚮導官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七章 夷營督第八百一十五章 變故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三百七十八章 糧不足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東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九章 局勢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四百章 衛軍第九十章 千字文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五百零二章 陳乃新國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四百二十章 卦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四百二十五章 懸疑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十四章 不見黃龍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
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三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三百八十八章 巧合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第三百八十六章 隱患第三百一十四章 王平第四百七十章 五龍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四百九十八章 字典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六十二章 戰江陵五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二百五十七章 推演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六百三十七章 五共第四百六十五章 有所爲第七百六十一章 重禮第八百五十六章 河北大局第八百八十七章 相持廣宗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一百七十三章 卯時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廟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狀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六百四十八章 鹿門山困局第三章 嚮導官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七章 夷營督第八百一十五章 變故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三百七十八章 糧不足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東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四十四章 臨沮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第三十章 八月大雨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九章 局勢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六百四十五章 縮編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四百章 衛軍第九十章 千字文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第五百零二章 陳乃新國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四百二十章 卦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四百二十五章 懸疑第七十五章 留守第五百四十七章 終南山君第十四章 不見黃龍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五百六十九章 炮製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興洲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七百九十四章 時代變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郡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川县| 木兰县| 虞城县| 高尔夫| 汶川县| 清水县| 丰城市| 石泉县| 府谷县| 湖南省| 平山县| 健康| 山东| 平顶山市| 大理市| 大同市| 珠海市| 新龙县| 曲靖市| 江城| 铅山县| 益阳市| 东安县| 东乡县| 韩城市| 铅山县| 额济纳旗| 怀远县| 阿拉善右旗| 新竹市| 凤翔县| 营山县| 南安市| 富锦市| 涪陵区| 靖西县| 格尔木市| 和龙市| 鲜城| 宜都市| 永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