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是啊!沒有揭陽人們共同辛勤的耕耘,就沒有揭陽今日的繁榮昌盛!
我的故鄉——揭陽,素有“亞洲玉都”和“中國鋼都”的美稱。在故鄉——有全國最大最集中的玉器翡翠加工基地;有美如仙境的萬竹園;有雄偉壯麗的揭陽樓……
就拿揭陽樓來說吧!
前幾天晚上,爸爸帶著我們一家來到位於揭陽市東入口的揭陽樓遊玩。一路上,路燈像挺拔的士兵在路邊默默無聞地堅守著崗位,路旁的小草、綠樹在風中盡情地舒展著身腰,還沒到達揭陽樓,就看見遠處燈火閃爍。到了揭陽樓,我們一起下了車,漫步在廣闊的揭陽樓廣場上,雄偉的揭陽樓聳立在我眼前,瞧!在揭陽樓的前方有一個雕工精緻的大鼎,真可稱得上巧奪天工呀!更爲漂亮的是那朵綻放在地上的大荷花,它更現出了揭陽——“嶺南水鄉”的獨特風格。
望著眼前聳立著揭陽樓,看著揭陽市區內幢幢高樓大廈,又望著那些爲了故鄉的發展而正在奔波忙碌的人們,一股驕傲與自豪感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
啊!揭陽樓是多麼的雄偉壯麗呀!它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揭陽這塊“寶地”上,它的建成,將激勵揭陽六百萬英雄兒女,發揚優秀文化傳統,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幸福揭陽,將陪伴著我快樂成長!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報答孕育我們的故鄉,使揭陽的事業發展蒸蒸日上,爲了揭陽的美好未來,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奮鬥吧!
揭西的黃滿寨瀑布羣,是個名不經傳的地方。原來它之前的名字叫黃滿磜瀑布。我想也許是這個“磜”字太生闢,所以要改名吧?未來揭陽之前,對這裡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原本沒有抱太大期待,當我真的身處其中的時候才驚歎,原來還有如此美景深藏閨中無人知。 我們來到的時候,恰逢降溫,天上飄著毛毛細雨。除了我們一行人,基本沒別的遊客了。正是這裡雨量充足,即使秋冬枯水期,河水流量也不小。加上上游水庫夜蓄晝放,才能保證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水流量極大的瀑布羣。 黃滿寨瀑布羣河段不過千米長,但卻形成了多級瀑布,每個瀑布都各有特色,自下而上分別是斗方崆瀑布、三疊谷瀑布、落九天瀑布、銀河崆瀑布、飛虹瀑布。沿著水邊的小徑拾級而上,巨大的轟鳴聲迴盪在山谷裡,面對面的兩個人站得很近也要很大聲地說話對方纔能聽得清楚。 一路古藤纏繞,怪石嶙峋,擡頭看山頂被正一片雲霧遮掩,即使是冬天,這裡依然是綠意茵然。沿著水邊的小徑拾級而上,一路古藤纏繞,怪石嶙峋,擡頭看山頂被正一片雲霧遮掩,即使是冬天,這裡依然是綠意茵然。 五級瀑布直奔狂瀉,落差300多米,到達碧綠如翡翠般的壽星潭。瀑布鑲嵌在1000多米的深山河道峽谷中,兩邊山巒滿目蒼翠,萬木蔥蘢,宛如世外桃源。峽谷巨石嶙峋多姿、鬼斧神工,谷內奇花異木、各放異彩,這真是山的健美大賽,水的舞蹈匯演。
一個人要記住一座城市的名字很容易,但是要讓它住進自己的心裡就難得多了。畢竟,人這一生,經過的地方、經歷的事情有那麼多,實在難以一一珍藏。但總有些地方,你去過一次還想再去一次,哪怕因爲主客觀因素的制約未能成行,可是當別人提起它的名字時,它就會從你的記憶角落裡跳出來,並給你拉扯出一段往事。揭陽就是這樣一個所在。
同爲千年古邑,揭陽比它的兩個鄰居潮州和汕頭行事要低調得多,這從“潮汕地區”四個字可以看得出來。粵東潮汕三市,在合稱中,獨揭陽隱去了自己的名字。揭陽不爭,但這無損於它在我們心中的形象。
作爲一個外來者,在揭陽逗留數日,依著遊蹤順序,能說上幾個鐘頭,留下上萬文字,只是紙短情長,落筆的時候發現自己講得遠不如別人生動,於是擇一二有感景物,自說自話,自娛自樂。
揭陽因地標性建築物揭陽樓而得名,其樓雄踞於揭陽市區,與風光旖旎的榕江互爲友鄰,雖是一件非生物,卻有著許多美好的寓意。揭陽樓之外,揭陽另有一個集視覺地標與情感地標於一身的城樓,雲“進賢門城樓”。古代的城門多爲四門或者八門,而揭陽則與衆不同,於東南西北四個城門之外開設進賢門。後來舊城改造時,古城牆和四個城門全都化歸塵土,只有進賢門幾經修復,被保存了下來,由此不難看出它在當地人心中的意義。因爲“進賢”的美好象徵,古時赴任的地方官員,當下面臨人生抉擇的考生,都會繞著城樓走上一圈或者幾圈。進賢門的設計也是相當精巧,上中下三層,層次分明,翹角飛檐,令人讚歎。尤其是入夜以後的城樓,燈光璀璨,與白日相比美之更甚。
穿過進賢門城樓,沿步行街前行,可直抵古代揭陽最高學府揭陽學宮。揭陽向有“海濱鄒魯”之稱,自古以來,學風甚好。在封建年代,讀書人的理想主張大多是“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故而有“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強烈反差。讀書宜靜,於是便有那一道櫺星門,爲他們隔絕鬧市紅塵的誘惑。以櫺星門爲起點,往裡閒走,有武陵人入桃花源時的“豁然開朗”之感。孔廟、大成殿、祭器庫……每一景,每一物,都向我們傳遞著舊有的氣息,述說著被歲月掩埋的一段段故事。
不過,相比於揭陽,我更愛它的別稱“榕城”。榕字有木,城字有土,端看這兩個字組成的詞語,腦海中便會浮現出一幅草木蔥鬱、欣欣向榮的畫面來。這樣的揭陽,離繁華鬧市不遠,離山水紅塵又很近。是的,揭陽不只有鳴笛聲聲、車來人往的喧鬧,也有河水靜流、風過榕柳的恬美。
到揭陽之前,在廣東生活了四年之久的友人曾無意間提及,若有時間,可以去當地的古村落看看,那裡雖沒有大浪淘沙的粗獷,也沒有驚濤拍岸的澎湃,但是夕陽西下、風平浪靜也是一種別樣的美麗,而且這種寧靜之美與水鄉江南的大不一樣。古水倒映著地上的古村,一如美好的歲月在彎彎的河上款款流淌,小港,漁船,忙碌了一日的鄉間百姓,幾隻覓食晚歸的鷓鴣鳥……。可惜假期有限,我只來得及去那個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的新寮村。
萬曆六年,一個名叫黃心境的人攜帶父親的遺骸來到此間,發現舉目所見綠水青山、聚風藏氣,就在這個偏僻小山村紮下根來。其後數十年間,又有其他姓氏的人遷徙而來,慢慢地形成了村落。當然,今人知道新寮村多半不是因爲最早在此開山闢路、安居樂業的黃心境,而是因爲這裡曾經出過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2014年1月,黃旭華當選中央電視臺201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他“‘深潛’三十年,爲國鑄重劍”的故事感動了無數國人。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我們懷著景仰的心情去遊覽一個地方的時候,與信馬由繮的遊覽感覺是不太一樣的。除了黃旭華的老宅,新寮村還有三舉人故居、番仔樓等等供人蔘觀的景點。三廳一井、三街六巷、下山虎……古老的客家建築風格在這裡完好地保存著,令我們這些目光短淺的傢伙大開眼界。古寨、古厝、古橋、古驛道,爲我們記錄著一段歷經歲月顛簸仍未改初衷的古風。而炊煙裊裊升起處,隔著時空的屏障,我們看見了許多如我們一般來此的飢腸轆轆的旅人。
有人曾說,中國從來就不缺少古鎮和古邑,遺憾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時間的流轉,舊有的元素支離破碎,故鄉少了些故鄉應有的感覺。這讓我想起出門之前做攻略時自網上看到的一句話:“揭陽的空氣是溫和的,是使我們渾身懶得支持不住的,莫名其妙地會感動得流淚的那種滲透肌膚的溫和。”興許,這便是揭陽之於揭陽人的鄉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