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山海關

多年前,曾有幸遊覽過萬里長城八達嶺,並在居庸關前流連盤桓,爾後又去過萬里長城最西端的嘉峪關。遙望巨龍般的長城在崇山峻嶺中奔騰雀躍,如潮的思緒會情不自禁依著那飽經滄桑的城牆綿延,直抵龍頭——“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期盼早一天能站在那古老的城樓,更深切地感悟其深邃的歷史和文化內涵。若此,或許意念中,我更有另外一層滿足:被譽爲世界奇蹟的萬里長城,其龍首、龍腰、龍尾,我都真切地觸摸過。

這一天終於來到。今年8月17日,我們6位姐妹,自駕朋友留給我們的汽車,一早自秦皇島市出發,遊覽半途中的燕塞湖景區後,便興致勃勃向山海關奔馳。依次遊覽了孟姜女廟、老龍頭,最後才登山海關。

坐落在山海關東面鳳凰山上的孟姜女廟,始建於宋,又經歷代重建、改建、擴建。主要有貞女祠和孟姜女苑兩大部分。登完寓意孟姜女千里尋夫歷經108難的同數石階,便來到貞女祠。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前殿大門兩側那幅廣爲傳誦的奇特楹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相傳這幅對聯爲南宋狀元王十朋所撰,運用同音假借手法,有十八種念法。通常的念法是: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雲漲,常常漲,常漲常消。此聯喻意頗深,而其斷句則更妙趣無窮。駐足,默唸,對自然和人生的感喟油然而生。千百年來,此楹聯一直裝點著貞女祠,想必就是告訴人們:海水浮雲,滄桑世事,變幻無常,唯孟姜女忠貞不變,精神永存!前殿的孟姜女塑像,淡裝素彩,面帶愁容,雙目中透出無限哀怨。“萬古流芳”的橫額懸掛門額,兩邊楹聯爲:“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據傳系文天祥所作。帝王將相亦多有登臨此廟,清朝的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帝王均來此御題。孟姜女苑則是當地**根據孟姜女傳說,於1992年在孟姜女廟北側修建的大型文化園林。苑內以“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的傳說爲主線,佈置有“夜制寒衣”、“萬夫築城”“望夫凹石”“哭倒長城”等二十個場景,由此讓人們更能深刻體會這段動人的愛情故事之精髓。漫步孟姜女廟景區,遙望不遠處屹立的長城,彷彿依然能夠聽見她那穿越時空、令長城轟然坍塌800裡的慟哭聲,這哭聲連同她千里尋夫歷經的108難,和反抗暴君、投海而去的決絕,經歷代文人和藝人的共同演繹,愈發悽婉感人。

當我們來到老龍頭時,已時近正午。陽光不是很強烈,微微的海風輕輕拂面,細碎的浮雲滯留在高空。遊人如織,斑駁的影子印在老龍頭的脊頂之上。

萬里長城宛如一條蛟龍,越過大漠,跨過羣山,從燕山山脈婉蜒而下,在此衝入渤海。

老龍頭制高點澄海樓,是長城唯一一座臨海樓閣,也是長城東端第一座城樓,建於明朝,1900年毀於八國聯軍炮火,1987年按原貌復建,曾爲康熙、乾隆回奉祭祖時登樓觀海、飲酒賦詩之處。樓爲九脊歇山頂,大木結構,爲老龍頭點睛之作。樓上懸掛乾隆御筆親寫的“澄海樓”和明朝大學士孫承宗題寫的“雄襟萬里”匾額。門柱有一副楹聯“日曜月華從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樓前三層城臺上聳立著一座石碑,鐫刻“天開海嶽”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傳說是唐代薛仁貴東征時所立。

登樓遠眺,海濤光涌,雲水茫茫,極爲壯觀。戚繼光主持修建的“入海石城”,恰似正伸長脖頸的巨龍親吻大海。看著這一經典傑作,驕傲和自豪就會情不自禁從心底騰空而起。不是嗎?世界上就只有這一條巨龍,千百年來,巨龍隨著大海的脈搏跳動,無論經受多少血風腥雨,依然屹立在浩瀚蒼穹之下。這座人類智慧和意志力構築的偉大奇蹟,與大海如此緊密相連,帶給我們以無限的想象和震撼,同時令我們的精神意志延伸至無邊無際的大海,深邃而遼闊。

在澄海樓北側有一塊露天坪,數十座詩詞碑刻排列周圍,中間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御碑亭,亭內立著一通刻有“淑碑”二字的巨碑,字體遒勁渾厚,儒雅俊美,乃乾隆皇帝親筆,據說是爲當年病中的淑妃而立。而御碑的另三面分別刻有乾隆撰寫的《再登澄海樓》、《再題澄海樓》和《登澄海樓望海作》三首詩詞。我特別感興趣的是那首《再題澄海樓》:“我有一勺水,瀉爲東滄溟。無今亦無古,不減亦不盈……”吟誦著,回頭卻見亭北側那塊明代劉永基所題的“一勺之多”石碑,詩和碑互爲呼應。乾隆帝真不愧爲一位風流天子,其胸襟和氣魄終非常人能比。

我們到達山海關城樓前,已是午後。

山海關,古稱榆關,又名臨閭關。系明朝中山王徐達奉命所建。北倚燕山,南連渤海,素有“榆關天險”之稱,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

站在寬闊的廣場仰望巍峨雄關,只見青磚碧瓦,斗拱飛檐,蔚爲壯觀。蕭顯所書的“天下第一關”巨匾高懸正東樓檐下,筆力蒼勁、渾厚、靈動,與城樓風格渾然一體。青灰色的城牆由近及遠,於無垠的原野蜿蜒延伸。遊人比肩接踵,人聲喧華。曾經的驚心動魄、曾經的炮火硝煙、曾經的征戰廝殺早已遠遁,只留下了一些後人憑弔的遺蹟。

登上城樓,凝神觀望,龐大的關隘城防體系盡收眼底。懸掛巨匾的正東樓(箭樓),與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樓等一字兒排開,如五虎鎮關,氣勢雄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的凝重與威嚴盡顯無疑。而翁城的設計,更令人擊掌稱奇。登臨其上,可視城外敵情。一旦敵軍入侵,可三面禦敵於牆外,即使敵軍進入甕門,亦可來個甕中捉鱉。甕城原有四個,分立於四個城門。現僅存正東樓的東甕城,平面爲梯形,面積0.7公頃。其餘均毀於上世紀五十年代。

躑躅于山海關城樓,撫摸著城樓上的青磚,凝望著寬闊的城道伸向遠方的崇山峻嶺,恍惚間,我似乎聽到了城上箭鏃呼嘯,聽到了城下馬嘶人叫,看到了旗兵策馬揚鞭,看到了一批批流民攜妻帶子悲愴出關。那些曾經與山海關相關的重要人物、故事傳說,從歷史的光影中走近,在眼前漸漸清晰起來。

記得袁崇煥的故事我是滿含熱淚和悲憤讀完的。這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大明的的戰神,支撐著明朝國防的半邊天。他駐守邊疆上十年,不知在山海關前打了多少勝仗!因爲他,滿人侵主中華總成妄想,努爾哈赤、皇太極………奉袁必輸,即使是三千部隊對強大的十萬大軍,他還是守住了江山,讓敵人望塵莫及。可結果卻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遭奸臣算計,被崇禎凌遲。不明真相的百姓被蠱惑,出錢爭買其肉,生啖食之。剩下人頭,亦被拿到邊境上的九個重鎮去示衆。那是1630年,他才47歲。袁崇煥清貧一生,無兒,妻子和胞弟都被流放2千公里。而爲他平反昭雪的竟然是後來的滿清乾隆皇帝。

我最敬佩的巾幗英雄秦良玉,也與山海關息息相關。她戎馬四十餘年,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雲貴高原、四川盆地。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封侯的女將軍,二十四史唯一單獨作傳的女子。她的一生充滿傳奇,訓練出來的石柱白桿軍驍勇善戰,所向披靡。當年,努爾哈赤建“大金”後,連連對明發動進攻,東北告急,明王朝岌岌可危。國難當頭之際,她親率白桿軍鎮守山海關,與大金兵激戰,誓與關共存亡。因爲她治軍嚴謹、指揮有方,山海關纔在險象中穩如磐石。明史贊她:爲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嫺雅。而馭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她在山海關的颯爽英姿連同卓卓戰功一起標榜史冊,也讓這個充滿雄性的軍事重鎮增添了一份柔美和豐盈。

明朝的開國功臣中山王徐達、抗倭名將戚繼光等也曾佇立山海關,他們同樣豪氣沖天,與山海關一道,成爲國人的無限信賴。

然而,山海關再堅實,終究阻止不了明王朝的腐朽沒落。萬里長城再長,終究替代不了明朝統治者日漸喪失的德行與人心。明末起義風起雲涌,李自成率軍攻破京城,崇禎帝自縊。本來,百萬鐵騎想要馬踏中原,還要費一些周折,可是吳三桂衝冠一怒,雄關大門洞開,一個朝代頃刻間灰飛煙滅。從此,歷經276年的大明從此改朝換代。

山海關開啓了清王朝的幸運,也同樣見證了清王朝的衰落。上世紀初,八國聯軍佔領北京以後,向京畿戰略要地發起進攻。目標直指京東重鎮山海關。列強組成的聯合艦隊從山海關老龍頭登陸。駐防清兵畏敵逃遁,將老龍頭拱手相讓。翌年,清**與列強簽定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自此山海關列強橫行,國土淪喪,人爲刀俎,我爲魚肉。風雨飄搖中滿清王朝結束了長達200餘年統治中國的歷史。

1933年1月,日寇攻陷山海關,日軍越過數千中國軍民屍體,登上山海關城樓,摘下“天下第一關”巨扁。中華民族的巨痛和屈辱因此而全面升級。此時,全中國在怒吼,燕山渤海在哭泣,山海關在血腥暴行中顫慄不已。

今天,山海關抖落了歷史的塵煙,經修復、重建依然雄視天下。祥和與歡笑替代了曾經的悲愴和淒涼,文人墨客的閒情怡致謳歌著它的渾厚與深邃。但戰爭的創傷依然縈繞它的靈魂。這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段城垣,都承載著六百多年的歷史,揹負著沉重的文化內涵,雕刻著歷史的跌蕩起伏,躍動著歷史的風霜雨雪。

日已偏西。告別山海關,我們登車駛回秦皇島。一路上,我的思緒仍然在山海關的歷史和現實中徘徊。我在想,雖然我登上了山海關,觸摸了山海關那有力的脈動,可面對這部厚重的歷史畫卷,面對這個帶有特定地理標誌的關口,愚笨如我,又怎能真正讀懂山海關?我們心中那攻不破的雄關和長城,又在哪裡?

長城綿延萬餘里,蜿蜒盤旋與山巒峰谷之間,遙想當年長城初建,倘若能夠有一個恰當的觀測點,俯瞰長城全貌,這條絕無僅有的如此浩大的工程。如果除卻耗資耗力,除卻民脂民膏,除卻人們對付出對少人的生命財產爲代價,換取如此驚天動地,空前絕後的工程,單純從觀景的角度來欣賞這個工程,這無疑是錦繡山河之中舞動的巨龍!這種景觀準是人間最爲浩大的人造景觀,雖今日科技日新月異,各種新型機械層出不窮,但是承擔如此浩大的工程,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足以看出,我們這個民族當年對和平的渴望,統治者對政權穩固的決心。很多地方歷經風雨而不倒,的確讓人對古人對工程質量的追求能力和精湛技藝而驚歎。也許我們更值得驚歎的是當初的那種管理機制。假如工程層層轉包的話,恐怕長城只會成爲禍國殃民的都複雜工程,非但不能保證國家長治久安,風雨剛過,牆倒人散了。而事實上,我們今天看到的長城,有很多僅是近百年來的簡單修葺。即便是新修的,恢復性新建的,當初也多是由人爲的破壞造成的。

長城到了清王朝之後,其實就是去了其本有的防禦作用,疆域範圍的變化,迫使長城的作用發生了實質性的喪失。於是,這些橫亙北方的城牆就必然會遭到人爲的破壞損毀。長城沿線,有多少人用長城上的磚瓦修房建圈做廁所?聽說長城是秦代和明朝修建的,秦王朝只經歷了十數年,而明王朝也沒有達到三百年的光景,不及漢唐,可見長城並不是穩控政權的有效保證。真正促使政權更替的不是城牆有多高有多長,不是權力有多集中,而是人心,是保證了民衆安居樂業的軟實力和硬環境。當然防禦體系也不可忽視,關鍵就是要有能力有信心有魄力防禦和抵抗外來侵略者。明王朝的倒臺不就是那樣嗎?堅固的長城防禦了外部侵略,卻因李自成等揭竿而起而搖搖欲墜。李自成獲得勝利後,卻沒有因爲有長城而有效阻擋外侵,卻被叫做吳三桂的人,引清軍入關,將這個襁褓之中的政權送上了斷頭臺。可見,長城的防禦能力也不是絕對的,關鍵還是人!還是亞聖孟軻老先生說的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想起三海關,我就不由得要想起這些,不斷地詢問自己。萬里長城不是不堅固,卻不能堵住清軍。真如現在,防盜窗做到了五樓,竊賊還是照樣屢屢得手!

我去過兩次山海關,每次都能聽到導遊對三海關的講解,我似乎並不在意那個“天下第一關”牌匾的來歷,也不在乎“天下第一關”城樓有多雄偉壯觀。我更是想感受山海關無與倫比的軍事要塞,它對中原政權的重要性。

山海關距離老龍頭僅4公里左右的距離,是長城山海相連的部分,形成了一個關隘。長城北側是遼寧省,南側就是河北省。山與海之間僅有的幾公里平坦地帶,是中原通往東北的咽喉要塞。登山山海關城樓,遠眺北邊,雖有山巒丘陵綿延,然而平坦的東北平原依然看上去是那麼廣袤;而南側的山海關城區也在一個平原上。這就不難看出山海關的重要性了,儼然就是京城的東北大門。一旦山海關突破,就會長驅直入,難以阻擋。這也正是清軍入關成就大業,日軍1933年佔領山海關直入中原,侵犯中原的重要原因。

正是這樣,山海關當然成爲萬里長城各道關隘中最爲重要的咽喉要到了。可以看得出,山海關在修建上,是多麼重視的。整個城池與長城溶於一體,僅爲4公里左右的城牆,將這個重鎮掩護的嚴嚴實實,層層城門,真正過關,實非易事,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然而現實總是與希望有差別,山海關每一次陷落,都會給國家帶來災難性的後果。至今,城樓上的那些槍彈痕跡依然密密麻麻,讓人觸目驚心。

山海關有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恐怕人間不是很多,自然就是“天下第一關”了,而這個第一關的幾次失守,也許給予我們更多的思考。誠如孟子所言: “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試著回味一下,凡是以此爲序管理國家的,這個國家就會興旺發達,反過來的,則就不會長久。這不僅僅是中國,世界都是這樣。這個道理都知道,但是真正踐行這個道理,確實不是都能做到做好的。

(一)駝山枯柏

與樑偉星李鳳霞夫婦等年輕朋友登駝山,途中看到一株枯柏,它的枝椏落光了葉子,卻依然伸向碧空,彷彿要摘取一些什麼。樹幹黝黑,蹺起一層層皮。它蒼老了。他的蒼老卻是一種力量。它很沉著。它又是一種痛苦。它經歷了許多年許多年的風風雨雨。它走過漫長的不平坦不平靜的道路。它堅毅地站立著。它默然無語。我默默地看著,我也無語。

(二)山海關長城遐想

1997年,到山海關參加一個學術會議,興致勃勃地地登上了萬里長城第一關。向東遠眺,是湛藍的大海,向西遙望,是那綿延不斷的崇山峻嶺,長城就從我的腳下順著山勢蜿蜒橫臥在那一座又一座的山嶺上,直到祖國西部邊陲。看著那由長二尺多、寬一尺餘的條石一塊塊、一層層砌起來的長龍,我無法想象當年在並無現代化機械力可藉助的情況下,先人們是怎樣用人力一塊塊地把它們搬運到這一座座山嶺上,又一塊塊壘起來的,無怪乎這萬里長城成爲世界的奇蹟。

站在長城上,我想到了中國第一個中央統治集團的雄心:“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置郡縣、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統一度量衡。何等輝煌!秦始皇趁自己活著的時候爲子孫後代打下牢固基礎,於是又築長城,爲的是攔擋外族人侵入,幻想著從他開始傳到百世千世萬世。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生氣勃勃的政權卻從這兒走向了橫徵暴斂走向了殘暴,走向了人民的對立面,在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的號角聲中,二世胡亥的接班車還沒有停穩就呼喇喇跌下懸崖了。

長城在此後也並沒有能遏止外族的入侵,金國的兀朮從這裡長驅直入,將趙宋王朝從汴京趕到了臨安,半壁江山易手;成吉思汗的鐵騎從這裡跨過高高的城牆,佔據了整個中國;女真族又從這裡入關,把以儒家禮法立國的漢族統治者趕下了金鑾殿,他們坐了三百年;繼而是日本侵略者從這裡侵佔了華北乃至大半個中國。歷史的啓示是深刻的!

長城告誡一茬一茬的後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爲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做決策辦事情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要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滿意不滿意爲標準。即使是爲國家爲人民辦得實事和好事,也要量力而行也要顧及民力。

(三)沈園沉思

去年春天,我到了紹興,當然必須觀瞻沈園。沈園,一個帶著悽美愛情印記的園子,歷經幾個朝代的更替,可一代又一代文人的情懷依舊不減。斑駁的牆壁,帶著宋時的印跡。陸游和唐婉的兩首釵頭風,記錄著一段曾經,成爲沈園不老的風景。

駐足詩壁前,那一闋《釵頭鳳》,讓遊人生出幾多感嘆: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另一闋《釵頭鳳》是唐婉寫的: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這段悲情故事發生於南宋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的那個惆悵春天裡。八百多年了呀,一闋《釵頭鳳》,詞以事傳,事因詞顯,沈園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癡情男女的淚水,洗刷得光彩爍爍。

一連串個人命運的扭曲,說到底是一個病態社會的扭曲。而被扭曲的又何止一個陸游?被放逐的又何止一個唐婉?

八百年前的病態社會早已隨著時間逝去,而現在的社會是否還有病態?我想,甭說睿智的那一羣,即使稍微會思考的人都會有個答案……

在遊歷期間,我遇到了一位高素質的女導遊,她叫劉蒸燕。劉蒸燕的顫音讓我遠遠地聽到了,所以她的導遊詞非同一般地將我也融進了這段歷史……

洛陽寶雞南嶽衡山杭州(一)臺州烏魯木齊杭州(二)六安南京秦淮河故宮鄭州達州遂寧惠州重慶柳州三明惠州衢州昆明呼和浩特寶雞六盤水做一個有夢想的人鹽城石家莊杭州(一)滁州心中的北京城赤壁蘇州之行魔都(二)廈門三明鹽城越秀公園廈門武漢戶部巷莆田惠州廣州塔普洱前期準備衢州漳州中衛蘭州福州六盤水寧波天一閣舟山普陀山湛江做一個有夢想的人重慶魔都(一)滁州赤壁古鎮木瀆桂林南京夫子廟魔都(一)稻城葫蘆島哈密故宮古鎮木瀆前期準備萍鄉杭州(一)濟南馬鞍山滄州葫蘆島石家莊莆田廣州臨沂昆明溫州株洲昆明南京夫子廟商丘萍鄉黃山(一)鄭州洛陽三亞紹興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越秀公園馬鞍山張家界 鳳凰哈爾濱越秀公園武漢黃鶴樓錦州錦州黃山(二)蕪湖
洛陽寶雞南嶽衡山杭州(一)臺州烏魯木齊杭州(二)六安南京秦淮河故宮鄭州達州遂寧惠州重慶柳州三明惠州衢州昆明呼和浩特寶雞六盤水做一個有夢想的人鹽城石家莊杭州(一)滁州心中的北京城赤壁蘇州之行魔都(二)廈門三明鹽城越秀公園廈門武漢戶部巷莆田惠州廣州塔普洱前期準備衢州漳州中衛蘭州福州六盤水寧波天一閣舟山普陀山湛江做一個有夢想的人重慶魔都(一)滁州赤壁古鎮木瀆桂林南京夫子廟魔都(一)稻城葫蘆島哈密故宮古鎮木瀆前期準備萍鄉杭州(一)濟南馬鞍山滄州葫蘆島石家莊莆田廣州臨沂昆明溫州株洲昆明南京夫子廟商丘萍鄉黃山(一)鄭州洛陽三亞紹興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越秀公園馬鞍山張家界 鳳凰哈爾濱越秀公園武漢黃鶴樓錦州錦州黃山(二)蕪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铜峡市| 龙泉市| 鄂托克旗| 福鼎市| 东方市| 财经| 五台县| 上杭县| 丹巴县| 贵南县| 读书| 彩票| 南涧| 轮台县| 余姚市| 永定县| 平顶山市| 苍溪县| 河北省| 南皮县| 石渠县| 全州县| 恩施市| 花垣县| 康乐县| 正宁县| 麟游县| 沿河| 屏边| 拉萨市| 吉首市| 寿光市| 大田县| 中阳县| 昌吉市| 榆林市| 衡东县| 交城县| 仙居县| 崇左市| 伽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