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沒有堅定執行父親的囑咐,堅定地跟著楚國走,鄭僖公再次面臨楚國兵臨城下的危難時刻。
在六卿會議上,鄭僖公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既然已經投降了晉國,反正憑鄭國也沒辦法和楚國抗衡,乾脆咱們就坐等晉國援助!
話音未落,六卿之一,也是鄭僖公的叔爺公子騑強烈反對,我們鄭國現在的問題不是看和誰感情好,更不是看誰和我們哥們兒義氣,關鍵是誰是強者?我們也不能死等著晉國了,乾脆這樣,咱們就坐山觀虎鬥,晉國和楚國,他們倆誰能力強,咱們就跟著誰混!
其實公子騑的話雖然難聽,但是也是實情。本來現在就不是談感情的時候,如果在搖擺不定,吃虧的還是鄭國。
不過鄭僖公嚴重不同意公子騑的建議。
什麼話?等著看誰強?
問題是人家楚國沒和晉國較勁,人家就打你們鄭國,你還等人家分出勝負?恐怕等不到那時候鄭國已經亡國了!
鄭僖公決定實行自己的計劃,派使者前往晉國求助。
諸位愛卿,誰能代表我們鄭國前往新絳求救呢?
地下鴉雀無聲。
冷場了。
是,公子騑在朝中很有實力,而鄭僖公不過是剛上任的一個新領導,誰有膽子得罪實力派去討好一個新領導呢?
鄭僖公這個氣啊,好啊你們,吃著我們鄭國的俸祿,不爲國家辦事!
鄭僖公一生氣,就出了狠招,他居然親自前往新絳。
單從這一點來看,鄭僖公就不是一個成熟的領導,鄭國的事情,他擺不平。
君侯是一國最高領導,不有特殊外交事件很少前往他國。鄭僖公親自前往晉國求救,外人一看難免得出以下推論:鄭國真的面臨滅頂之災,或者是鄭國內部混亂到了極點,這樣的事情居然還要勞動一國最高領導,難道你們鄭國沒人了?
果然,就在鄭僖公前往晉國的途中,公子騑也出招了,他派刺客將鄭僖公刺死在途中。
公子騑立鄭僖公的弟弟嘉爲君,是爲鄭簡公。
接下來的事情就順理成章,公子騑將鄭國和晉國結盟的事情都推到鄭僖公身上,並且向楚國請成,楚國的公子貞接受了鄭國的請求撤兵。
一切按照公子騑的意思在進行。
不過晉國的反應就不那麼美好了。
晉悼公得知鄭國又一次叛變的消息無比鬱悶,瞄了個咪的,你們鄭國有完沒完?合著你們是誰打你們你們就投降誰啊!反應夠靈敏的!楚國也不是個好東西,有本事衝晉國來!就知道拿鄭國說事兒,還有完沒完?
不過晉悼公內心還是非常明白的,現在陳國和鄭國又倒戈楚國,看來晉國必須作出反應了!
荀罃爲晉悼公詳細分析了情況,目前來看,雖然陳國和鄭國都回到楚國那邊,但是輕重緩急截然不同。陳國地理位置偏僻,而且國力微弱,不過鄭國處於中原交通樞紐位置,歷來是稱霸爭奪的重要國家。假如楚國讓鄭國死心塌地的跟隨著他,那對於楚共王的稱霸中原是非常重要的助力。所以,陳國可以暫時不管,但是鄭國這次,我們絕對不能輕易放棄,非得打得他投降我們不可。
韓厥也對此表示支持,同時韓厥看到了新一代將領的成長,提出告老還鄉。晉悼公當然不許,但是韓厥堅持自己已經年老力衰,應該把機會讓給年輕人。
這也是一種高風亮節,將舞臺讓給後來人的風度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於是晉軍新一任中軍元帥產生了,那就是荀罃。
荀罃出兵虎牢關,非常順利,鄭國請成了,晉軍撤退。
可是晉軍剛一撤退,楚共王親自率兵討伐鄭國,同樣得到了鄭國的請成。
這一下晉悼公勃然大怒,現在已經不是和楚國的爭奪了,而是鄭國的行爲完全是對我們的羞辱!
晉悼公在全軍展開知識競賽,我們用什麼辦法能夠讓鄭國不在三心二意?
還是荀罃提出了見解,鄭國之所以朝令夕改,那主要是因爲有楚國在和我們較勁。所以根據主要矛盾的觀點分析,要解決鄭國搖擺不定的立場問題,關鍵在於解決楚國和我們的爭霸問題。
晉悼公問那有什麼好辦法?這可是老大難問題了。
荀罃的答案只有四個字:以逸待勞。
他認爲如果頻繁受楚國牽制出兵,無論是本國還是援助的外國都會爲此疲於奔命,時間長了一定會對晉國心生懈怠。那不如將晉國本國
兵力分爲三組,聽從晉國命令的諸侯國也分爲幾組,配合分組作戰。這樣楚國撤退,我們就出兵;楚國出兵,我們就撤退。那時候騷擾的是楚國,消耗的也是楚國,而我們晉國則可以迅速擴張自己的實力。
天才就是天才,這不就是春秋時期的運動戰嗎?當年對抗日本鬼子,我們的戰術中就有著名的運動戰,原來源頭在這兒啊!
晉悼公一聽這個計策不錯,這樣,荀罃哪,這次戰術推進就由你具體負責了!
荀罃奉命對晉軍部隊進行了分組操練,第一組上軍元帥荀偃,副帥韓起,配合國家魯國、曹國和邾國;第二組,下軍元帥荀黶,副帥士魴,配合國家齊國、滕國、薛國;第三組,新軍元帥趙武,副帥魏相,配合國家宋國、衛國和郳國。
三組軍隊按照順序依次出兵,不過出兵的原則是,不許和楚國軍隊交戰,只要出兵順利返回就是勝利。
這是戰略安排,同時也是荀罃智慧所在,既然分組作戰,就是要靠一個“拖”字,讓楚軍勞動往返,疲於奔命,消耗敵人的作戰能力。至於不許和楚軍交戰的考慮,主要是爲了保全自己的實力,已經選擇了以逸待勞了,何必非要拼個你死我活?而且兵力分爲三分,難免實力有所折扣,真要和楚軍硬碰硬,那隻能是晉軍危險。
所以打仗主要靠的是智慧,真正有智慧的指揮員,單憑比賽跑步,也能讓對方苦不堪言。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這麼高超的運動戰精髓所在。
比如晉悼公的同母弟弟公子楊幹,就非常不滿意。公子楊幹今年十九歲,投身國防事業以來,一直想有所作爲,好容易得到了和楚軍照面的機會,卻被告知主要看誰跑得快,根本不是真打,公子楊幹非常鬱悶。
怎麼好容易輪到我上戰場了,就從肉搏戰轉爲跑步比賽了?
我怎麼這麼背啊!
公子楊幹爲了能夠真刀真槍的和楚軍作戰,天天找荀罃請戰,各種表決心。
荀罃也很爲難,您這份決心是好的,可是我們現在總體作戰方針變化了,您說您非要衝鋒陷陣,情況也不允許啊!
公子楊幹根本聽不進去荀罃的話,堅決請求上戰場和楚軍決一死戰,誰要是先跑了,誰不是好漢!
荀罃一看這位年輕氣盛,也聽不進去勸,這麼想上戰場嗎?那也行,那給您安排到荀大夫的新軍作接應部隊吧!
按理說元帥都特意安排了,也應該滿意了。可是楊幹不行,元帥,元帥有什麼得意的?我哥還是晉侯呢!那新軍輪到第三撥才能出征,我等不了!
公子楊幹自說自話,居然將本部兵馬列於第一組部隊副帥範匄的後面,怎麼,你不讓我打仗?不好使!我這小爆脾氣,我還非得第一個上戰場不可!
他就這麼蹭著去打仗了。
當然能這麼明目張膽和元帥對著幹,楊幹還是以晉悼公的弟弟自居,你能把我怎麼辦?
還別說,除了韓厥,晉國還真不缺堅持原則的人。
司馬魏絳奉命整肅軍隊,忽然發現旁支斜出的楊幹率領軍隊也混在裡面。
楊幹還得意呢,看你能把我怎麼著?
誰知道司馬魏絳根本沒仔細詢問,直接下令,楊幹違背將令,亂了軍隊次序。姑且念是晉侯親弟,以御者代罪。
司馬魏絳居然就這麼命令將楊乾的御者斬首示衆了!
所有的人一片譁然。
還真是丁是丁,卯是卯啊!
看來司機行業風險很大啊!上次趙盾要御者去給他拿飲具,讓韓厥斬了御者,這次又是這樣!
楊幹根本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雖然他吵吵著要上戰場殺敵立功,不過還真沒見過什麼叫斬首。
御者的血,就那麼灑了一地。
半晌楊幹才反應過來,這是給我看呢?
對,您要不是晉悼公的弟弟,今日拋頭顱灑熱血的就不是御者是您了。
楊幹覺得腿都軟了,當然主要是當著那麼多人,覺得自己太沒面子。
你們欺負我,我找我哥去!
楊干連滾帶爬的,跑去找哥哥晉悼公哭訴,哎喲我的哥啊!你弟弟我都讓人熊死了啊!我要上戰場殺敵都不讓啊!連我的司機都給害死了啊!
晉悼公挺明白一個人,可是看見自己的弟弟哭得肝腸寸斷,自己心也亂了,魏絳這小子,欺人太甚!難道不知道楊幹是我的弟弟嗎?羊舌職,給我把魏絳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