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如人生,人生如戲。
蘇軾曾經寫過這樣的詩句,人生到處何所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在宏大的世界和悠遠的時間面前,人生的確太微不足道了。中國古代的道家由此產生了瀟灑的人生觀。
衛獻公不知道是否參透了其中奧妙,總之他也是一位瀟灑的君侯。
對於領導來說,單位落魄夠鬧心,但是最鬧心的無異於手下人蠢蠢欲動,各懷野心。
公孫剽的所作所爲衛獻公都看在眼裡,不過他倒沒什麼反應。
這孩子是繼承了弟弟的遺願嗎?
他父親都沒能把我怎麼著,且看他能有多大本事!
衛獻公悠遊度日,什麼都不放在眼裡。
人生還是要瀟灑一些,何必自尋煩惱?
有一天衛獻公約上卿孫林父和亞卿寧殖吃午飯,這二位在宮外恭敬等候,可是中午時間都過了,還沒一個人出來。
孫林父和寧殖心裡可就疑惑了,請人吃飯到點沒人?這是什麼風俗?根本沒人招呼我們啊!
孫林父和寧殖等的腹內空空,幾乎要餓暈過去,可是依然沒有人宣召他們。
終於這二位飢餓難耐的情況下決定問個究竟,誰知道內侍說衛獻公正在後圃射箭,要見衛獻公,那就請到後圃。
射箭?
不是說好了和我們吃飯嗎?
孫林父和寧殖進入後圃,果然見衛獻公露胳膊挽袖子的正在射箭,旁邊就是他的私人教練公孫丁。孫林父上前行禮之後問道,“主公,您不是今日約定和我們一起吃飯嗎?”
衛獻公茫然的停了下來,半天才回過神兒來,“是嗎?有這回事嗎?那可能我今天太忙了,所以忘了吧!這樣,吃飯是小事兒,咱們改天再約。”
孫林父和寧殖心裡忽然一空,原來是忘了。
人家根本沒瞧得起我們。
就算您是高高在上的君侯,我們是草芥一般的臣子,可是那就證明您能肆意把我們不當一回事嗎?
單位再好,待遇再好,可是領導從心眼裡瞧不起員工,沒有一個平等的氛圍,恐怕也是留不住人的。
孫林父和寧殖感到了巨大的屈辱,這就是我們爲之服務的最高領導?
衛獻公卻根本沒注意到憋屈的這二位,目光隨著天空偶然飛過的一隻大雁興奮起來,咱們就打賭射這隻大雁吧!
孫林父和寧殖都無語了。
都把人氣死了,還打賭?
孫林父和寧殖告退。
在回去的路上,兩人沉默不語。
這樣的領導,將要把衛國帶到何處?那時候我們的命運將要如何呢?
還是孫林父打破了沉默,他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衛獻公如此兒戲,將來衛國必定有大禍。爲了大家的前程,還是想辦法奉公孫剽爲新領導吧!
寧殖素來和公孫剽相厚,自然沒有任何異議。
於是因爲失約造成的最大惡果出現了,衛獻公的漫不經心,竟然直接導致了衛國權臣孫林父和寧殖謀逆的野心。
孫林父動作很快,回家之後很快安排家臣庾公差和尹公佗等人整頓自己手下的家丁,準備動手。另外,孫林父爲了探聽衛獻公的情況,還派兒子孫蒯入宮覲見衛獻公,說是自己有病,讓兒子去請個病假,自己在河上療養,暫時就不能入朝了。
上卿偶感風寒就不能入朝了?
療養爲什麼非要在河上呢?
按說早就和公孫剽密切聯繫孫林父如此動靜應該引起衛獻公的注意了,可是衛獻公聽了孫林父有病的消息哈哈大笑,問孫蒯,你父親是不是餓壞了呢?
衛獻公嬉笑之餘,居然還讓樂工奏樂,點名要聽《巧言》的終章,說是和時事相關。
旁邊太師爲難,勸說咱們換個歌曲吧!這個歌恐怕不合適啊!
可是師曹反駁道,“主公說合適就合適,還不趕緊奏樂?”
音樂聲曼妙響起,孫蒯仔細去聽,只聽那唱的是:
彼何人斯,居河之糜?
無拳無勇,職爲亂階。
孫蒯面色不變,可是心跳猛然加快了幾分。
原來這個酒肉穿腸過的衛獻公,並不是懵懵懂懂,他心裡什麼都明白。這歌詞唱的意思,不就是在說自己的父親孫林父沒什麼本事,但是還要謀逆嗎?
這下子尷尬了,要解釋嗎?
現在解釋,無異於此地無銀三百兩。可是不解釋,豈不是默認父親要謀逆?
孫蒯坐立不安,沒多久就要告辭。衛獻公邊喝酒邊告訴孫蒯,轉告你父親好好養病,你父親雖然在河上調養,但是他做什麼,我都一清二楚。告訴他還是要謹慎。
孫蒯面色慘白,連說不敢,好容易退了出來。
其實衛獻公非要讓人唱這首歌,無非是敲山震虎,警告孫林父老實一點的意思。這一招的確嚇人,但是衛獻公用錯了地方。像孫林父這樣的朝中重臣,一旦有了二心,最好的辦法是不動
聲色,暗中進行佈置。只有斬斷他的權力和勢力,才能真正制服。比如康熙收服鰲拜。而沒有任何安排,只是貿然警告,恐怕效果適得其反。
唱歌沒問題,沒實力你瞎唱什麼心裡話?
畢竟,這是一個靠實力說話的時代。
果然,孫蒯回家之後將衛獻公的所作所爲轉告了父親孫林父,孫林父不但沒有害怕,反而堅定了現在謀逆的決心。
孫林父明白,雖然自己是衛國權臣,但是要想確保成功,還需要多找助力。
他想到了一個人,蘧瑗。
蘧瑗是衛國有名的賢臣,飽讀詩書,能言善辯。他後來成爲孔子最好的朋友,在孔子周遊列國的十四年中,有十年是在衛國渡過的。特別是在衛國的期間,孔子兩次住在蘧瑗家裡,一共有九年的時間。蘧瑗對孔子儒學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這樣一個在衛國出名的能人,如果能夠得到他的幫助,孫林父覺得十個衛獻公也能拿下。
不過蘧瑗不是寧殖,雖然他官位不高,但是他有學識,他究竟怎麼想的,孫林父沒有把握。
在見到蘧瑗之後,孫林父沒敢冒失,先問如今衛獻公這麼個鬧法,您有什麼見解?
這句話說得就很有藝術了,我沒說謀逆,我問的是您怎麼看?
蘧瑗不假思索的回答孫林父,“人臣對君侯,能勸諫,那就勸諫。如果真要不能勸諫,那就只有出奔了。其他別無他法。”
孫林父一看,蘧瑗這根本沒有說話的餘地了,轉身告辭。
第二天,蘧瑗出奔魯國。
孫林父一張口,蘧瑗就明白他什麼意思。平日裡孫林父的所作所爲都瞧在眼裡,不過蘧瑗自問沒有能力去左右孫林父,那真是隻剩下出奔這一條路了。
孫林父召集家丁,在邱宮集合,準備攻打衛獻公。
衛獻公得知消息驚慌失措,甚至派出使者準備和孫林父講和。
面對謀逆的臣子,還想講和?
孫林父能和你講和了,然後等著你收拾他?
衛獻公不但膽小,更加糊塗。
孫林父果斷殺死了衛獻公派來的使者,衛獻公一看沒招了,那召見寧殖對抗孫林父吧!
寧殖早就召集了手下人馬,準備好了。
準備好了幫助孫林父攻打衛獻公。
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既然寧殖靠不住了,衛獻公說那趕緊召見北宮括!
北宮括回說病了。
病了?
衛獻公真的抓狂了,不到關鍵時刻不掉鏈子,一到關鍵時刻保準掉鏈子!
可是怎麼辦呢怎麼辦呢?
公孫丁說還等啥啊?趕緊出奔啊!
東周保命第一妙招:出奔。
打得過我就打,打不過我就跑。
反正諸侯國有的是,跑了和尚保不齊還能賺回來廟。
罷,罷,罷,想不到今天還是走到了這條路!
衛獻公命令宮中侍衛集合,一共二百多人,加上公孫丁,準備出奔齊國。
孫林父能給衛獻公一個死灰復燃的機會嗎?
當然不。
孫林父命令兒子孫蒯和孫嘉率領手下家丁沿途追趕衛獻公的衛隊。
都是跑步,但是追人的隊伍和被追的心情絕對不一樣。
在河澤,二百人的衛隊被打的潰不成軍,四散逃命。
幸虧公孫丁箭法出衆,敢到衛獻公身邊的追兵沒有能活著的。
孫蒯和孫嘉實在沒辦法將衛獻公抓住,無奈只能原路返回。剛往回走了二三里路,正趕上庾公差和尹公佗前來傳話,說孫林父命令,必須抓住衛獻公。
孫蒯面有難色,衛獻公沒什麼難對付的,可是他身邊那個射箭的實在是厲害。到不了跟前就得死啊!
庾公差一聽,您說的射箭好手是公孫丁吧?
原來公孫丁在衛國箭術出衆,衆多徒弟之中就有庾公差,庾公差又有徒弟尹公佗。
孫蒯一聽,我們這也有射箭好手,不錯,那你們倆就追吧!
一行人風馳電掣緊追不捨,終於追到了衛獻公。
這可真是狼狽不堪,趕車的都被害死了,公孫丁正忙著駕駛呢!公孫丁聽見後面呼嘯一片,仔細一看,是徒弟庾公差。他停車告訴衛獻公,放心,來者是我的徒弟庾公差。
庾公差見到公孫丁,先下車拜見師傅。
可是庾公差知道自己奉命是來幹什麼的。
不射,對不起主人;射,對不起師傅。
要說庾公差還是腦子靈活,拿出四支箭,去了箭簇,衝著衛獻公的車子前後左右射了四箭。
當然只打雷,不下雨,對衛獻公沒有任何傷害。
庾公差射完這幾箭,叫聲保重,帶著尹公佗離開了。
庾公差放過了師傅,心裡安寧的走了。
可是尹公佗糾結了,憑什麼就這麼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