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手足,朋友情誼,很難說到底哪個更重要一些。不過當這二者發生衝突的時候,恐怕是人生最灰暗難耐的時刻。所以關羽聽說劉備的去處,纔會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前去尋找。
有些東西註定是不可以被丟棄的。
不過響應欒鍼號召和秦軍一戰的範鞅,之後的行爲的確爲人詬病。
既然兩個人一起出徵是爲了顯示晉軍的魄力,欒鍼選擇血戰到底,範鞅選擇保存實力,這沒有什麼可非議的。但是出生入死的戰友,難道活著的不應該對戰死的朋友家人有一個交待嗎?就因爲欒檿衝動的要範鞅給個交待,甚至是要範鞅給欒鍼賠命,就可以躲避了嗎?
這和在秦軍中以少勝多的範鞅何其衝突,人格何其膽怯!
及至範鞅爲此背叛祖國,跑到了秦國那邊,簡直是讓人齒冷。
爲了自己不願意面對的欒檿,就可以背叛自己的親人和祖國?那這麼看來,範鞅的確該打。
不過秦景公對此非常開心,沒費什麼美人計反間計,好好的晉軍大將就跑到了自己這邊,豈不是喜事一件?當年跑到秦國的士會不也是爲秦國立下很多功勞嗎?看來範鞅同志也錯不了,一定會在秦國有所作爲的。這樣的同志必須好好款待,這樣將來願意背井離鄉到我們秦國的人才纔會越來越多。秦景公用客卿的禮節對待範鞅。
也許是真的被欒檿嚇得魂不附體,範鞅終於找到了肯定自己的所在,心裡居然非常安慰。
秦景公於是詢問晉國的情況如何,比如你們領導晉悼公爲人如何?你們那邊有什麼有能力的同志啊?
範鞅爲秦景公一一道來,說晉悼公還真是一個好領導,起碼他知人善任。要說起來晉國的賢臣,那太多了,比如趙武,那是趙盾的後人,很有才華,品行也不錯;再說魏絳,爲人耿直,而且很勇敢並且還能遵紀守法;羊舌肹據說一直在研究《春秋》,很有眼光;我爸爸範匄一向以大局爲重,張老很有智慧,祈午爲人非常穩重鎮定。能臣真是數不勝數!
晉悼公要是聽見這一席話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生氣,範鞅,你小子對我們晉國君臣評價不錯,但是你還真是吃誰飯,砸誰鍋,你有必要說的這麼仔細嗎?
一般情況,跳槽過去的員工都會面臨同樣一個問題:你在原單位覺得情況如何?
這時候心胸狹窄的人,難免將過去單位的領導說的一無是處,什麼心胸狹窄,不能聽進去勸告,工作能力低下等等。對之前的同事估計就更沒有什麼好話了,都是些專說人壞話的小人!
好容易離開了原單位,還不借機會抒發一下自己的鬱悶心情?
這雖然是人之常情,但是看著你吐沫橫飛面目猙獰的現領導估計會想了,這人心底這麼陰暗呢?那如果他離開我這裡會怎麼背後議論我呢?
可是如果將原單位的同事領導誇的花兒一樣,恐怕也不行。
現在的領導應該推測了,既然人家那麼好,那你爲什麼會離職呢?看來你有問題啊!
所以最保險的辦法,還是客觀的據實以告,不摻雜任何感**彩。這樣還能給現在的領導留下一個非常職業的印象。
範鞅對晉悼公和晉國的大臣的確說了很多正面意見,但是這也都是實話。
晉悼公從幼年即位,能夠爲趙盾家族翻案,並且讓混亂中的晉國走入正軌,蓬勃發展,甚至成爲楚國不能戰勝的敵人,誰能說晉悼公是昏君?誰能說晉悼公手下沒有能臣?
秦景公當然知道晉國大形勢是好的,之所以那麼問,也是爲了看看範鞅的反應如何。
不過測試並沒有結束,秦景公緊接著問範鞅,“晉國這麼多賢明的大夫,那哪個家族會先滅亡呢?”
範鞅不假思索的回答,“欒氏。”
這個回答倒讓秦景公吃了一驚,爲什麼?欒氏不是很有實力嗎?
範鞅解釋道,“欒氏就算在欒檿在時能夠保持興盛,但是到了他的兒子欒盈時代,是一定會滅亡的。”
原來範鞅認爲,一個家族的興盛,必須有爲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人。
欒氏爲晉國做出突出貢獻的人,莫過於欒檿的父親:欒書。欒書曾經爲晉國立下大功,所以雖然他有弒君的惡行,但是晉國人都避而不談。畢竟有了欒書弒君,晉國纔有了晉悼公的登基,纔有了後來的好日子,又怎麼能責怪欒書呢?基本上這和趙盾桃園事件引起的晉靈公被害一樣,只要能讓晉國走上正軌,老百姓是不會去糾結弒君責任的。
所以雖然欒檿爲人奢侈,但是晉國的百姓念著欒書的恩德,也不會對他有什麼不好的言論。可是等到欒書的孫子欒盈的時代,那時候距離欒書爲晉國立功的年代已經很久遠了,那些功勞已經鮮爲人知,而爲人瞭解的就只有欒檿的惡行。當然欒盈沒有能力保全家族的延續了。
這一番分析讓秦景公非常佩服,原來範鞅並不是因爲欒檿和自己的私人恩怨在詛咒欒氏,的確有自己的見解,而且這見解還非常有個性,一般人還真不一定能夠發現。
秦景公覺得範鞅是一個非常睿智的人,這樣的人能夠爲秦國所用嗎?
自己能夠駕馭的了他嗎?
這是秦景公明智之處,他能夠看到一個人的才華,而不因爲自己的地位高人一等,就認爲能夠統治甚至駕馭此人。
怎麼樣能夠發揮範鞅最大的作用呢?
秦景公覺得,範鞅不會甘心留在秦國,當年的士會就是例子。那不如退而求其次,藉機和晉國修好。
於是秦景公利用範鞅,聯繫到了範匄,對晉國表示秦國的好意,同時希望晉國能夠給範鞅一個回去的機會。
晉悼公何許人也?怎麼會讓範鞅流落在秦國?而且秦景公都爲範鞅求情了,自己倘若不依不饒,豈不是讓世人恥笑,讓範氏記恨?
晉悼公原諒了範鞅,並且同意範鞅返回晉國,同時明白告訴欒檿,不許和範鞅記仇報復。晉悼公將範鞅和欒檿都任命爲公族大夫。
範鞅感激晉悼公的寬宏大量,但是他更加感激秦景公爲此所做出的一切努力。
這樣的範鞅,能夠允許晉國發生和秦國征戰的情況嗎?
果然,一切如秦景公所願,從此以後,知道春秋結束,秦國和晉國再也沒有發生過戰爭。
範鞅回到晉國的這一年,欒檿去世了,欒檿的兒子欒盈代替他成爲下軍副將。不知道欒氏家族,是否輝煌即將結束?
晉國安定下來,繼續進入穩定發展的軌道,不過衛國卻進入了新的危險之中。
此時衛國的最高領導衛獻公,在周簡王十年即位。衛獻公是不是一個好領導,在衛國百姓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有人看出來了。這人就是衛獻公的母親定姜。定姜知道自己的兒子衛獻公根本沒有做衛侯的才能,於是常常規勸,可惜衛獻公權當耳旁風,奔著娛樂型領導就去了。沒多久,衛獻公就成功轉型,從一個新領導,順利轉型爲娛樂型領導,每天飲酒作樂,周圍都是阿諛奉承的小人,生活的非常歡樂。
不過衛獻公並不是完全沒有擔憂,快樂的日子雖然美好,害怕的還是失去。假如有一天,沒有這麼快樂的日子了,那樣的人生得有多麼慘淡?
能夠讓衛獻公懷疑的人,在衛國還真有。
在衛獻公還沒即位的時候,衛獻公的父親衛定公非常寵愛一個兒子,這個人就是衛獻公的同母弟弟公子黑肩。最可氣的是,這公子黑肩不但深得衛定公的寵愛,甚至非常有頭腦,在衛國國政裡面安插了不少自己的親信,把持了衛國的國政。等到衛獻公即位之後,公子黑肩去世了,衛獻公算是鬆了一口氣,叫你和我爭,爭不過我,你也爭不過命!
衛獻公沒高興幾天,新的危機出現了。
這個新的危險分子不是別人,正是公子黑肩的兒子、衛獻公的親侄子公孫剽。
公子黑肩是去世了,但是公孫剽繼承了父親的職位成爲大夫,並且繼承了父親一顆變亂的心。
公孫剽認爲自己的父親沒有什麼比伯父衛獻公差的地方,甚至更得祖父寵愛,更有政治頭腦。
憑什麼就不能做衛侯?
其實主要還是公孫剽自己的野心在作怪。
他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就因爲陰差陽錯的父親,自己默默無聞的過一輩子。
公孫剽繼承了父親的職位,還有父親的人脈關係,和上卿孫林父、亞卿寧殖暗中來往。說起來上卿孫林父和亞卿寧殖位高權重,犯不上和公孫剽冒險。但是眼看著衛獻公已經成爲了娛樂型領導,這二位心寒了。這樣的領導能把衛國領到什麼地方去呢?
孫林父甚至還和晉國暗中聯繫,轉移國家資產,將妻子家人也轉移到了別的地方。
衛國第一高官發生了外逃跡象,衛獻公心裡更加疑惑。這事兒不會和公孫剽那小子有關係吧?
不過公孫剽的事到現在還沒有什麼證據,重要的是公孫剽年紀雖小,但是在朝中勢力雄厚,衛獻公覺得不應該沒事找事。
等到他叛變?
衛獻公糾結了。
第五十八章 跳槽者的窘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目錄
如果您喜歡,請,方便以後閱讀
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
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發表。
本站提供玄幻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網遊小說,網絡小說,小說下載,小說導航,如本站無意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本站所有小說的版權爲原作者所有!僅代表發佈者個人行爲,與本站立場無關!
歡迎您訪問8810讀書吧,7×24小時不間斷超速小說更新,首發站!
《親臨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