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節 血腥晌午

就在吳三桂派副將楊甫與遊擊郭雲龍攜帶著剛剛寫好的書信,火速趕往遼東,希望能夠迎頭遇上正在浩浩蕩蕩一路南下的清軍進行談判的當天,也就是四月十二日上午,燕京城內的李自成也最終下定了決心,決定親自領軍東征。他計劃趕在多爾袞到來之前以速戰速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消滅吳三桂的關寧軍,然而再緊守關隘,嚴陣以待,與南犯的清軍進行一場決戰。

李自成的命令下達之後,駐紮在燕京城中的大順軍,開始分批開拔,向通州城外集結。需要攜帶的糧草輜重,也陸續從燕京出發。一時間,車輪滾滾,馬蹄粼粼。大批大批的大順軍全副裝備,聲勢浩大地從東直門而出,一路攪得沿途雞犬不寧,百姓紛紛躲避,加之今年春旱,一路黃土飛揚。

之所以讓李自成下定了東征山海關的決心,是因爲昨夜又一次貼遍京城九門的無名揭帖,上面又同樣是宣揚吳三桂已經在山海關厲兵秣馬,不日之間就將殺來京師,趕走流寇,迎太子登基,興復大明朝廷的內容,弄得滿城百姓官紳無不議論紛紛,暗地裡巴望著平西伯能夠趕快收復燕京。這樣一來對於大順朝在燕京的統治,絕對是大大不利,危機暗伏的,李自成決然不能允許這樣的情況越發嚴重下去。

雖然這些告示已經被巡城的軍士們忙不迭地清除掉,同時又殺了幾個傳播謠言者,但是這些告示所造成的影響是難以估測的。由這件事起,李自成終於開始明白,攻破燕京和奪取崇禎的江山容易,但真正得到天下人心,並不容易。他攻破燕京之後,有許多明朝較有聲望的文臣自盡,不願投降,就是個明證。他知道近日來燕京和畿輔各地謠言紛紛,人心浮動,都說吳三桂不日要在山海衛起兵西來,將他趕出燕京,擁立崇禎的太子登基,恢復大明。他也知道,燕京和畿輔士民們雖然表面上不敢反抗,暗中卻等待著吳三桂西來,稱吳三桂是明朝的大大忠臣。

因此李自成在武英殿中,斷然下了出兵的決定,並且極其嚴厲地命令任何臣子都不得再加諫阻,否則以通敵同罪!因此,即便是反對東征最力的宋獻策和李巖,也不能不顧自己的項上人頭,只得默默地不再吭聲,只聽到闖王在大殿上恨恨地罵道:

“這吳三桂不但屢屢抗拒歸順我朝,還一而再再而三地派人在京城散佈謠言,蠱惑人心,著實狂悖至極!我豈能坐視不理?不管吳三桂是否已經同東虜勾結,一定得先打敗他,不使他舉起來那個蠱惑人心的大旗!”

階下羣臣俱皆默然,因爲他們知道,等吳三桂起兵之日,所舉的大旗必然是“討賊復明”,這四個字,無疑是闖王最爲忌諱和憎恨的。

宋獻策眼見已經無法阻止闖王的東征決定,於是只得胸中苦嘆一聲,退而求其次,出班來提醒著闖王,對於滿清軍隊不可掉以輕心,

“主上,那滿清攝政王多爾袞對關內早懷覬覦之心,近來吳三桂頗有欲與他勾結聯合之意,說不定已經互派使者暗暗互通消息了。由此看來,東虜南犯已經可以成爲定局,只是我們尚且不知,他們究竟從長城的哪一處隘口入塞。”

李自成見宋獻策並不是出來繼續諫阻他的東征之計劃,而是細心提醒,於是也只得問道:“宋愛卿可有防禦之策?”

宋獻策神情凝重地回答道:“自東協至西協,長城一線將近千里,我大順朝全無駐軍設防,請主上恕臣愚鈍,倉促間想不出防禦之策。”

聽聞之後,李自成的心中不免震驚,開始隱隱感到可怕,但想到不出兵必將動搖軍心,只好仍然按照原定計劃出兵。他開口道:

“東征的事,只能勝,不能敗,我也反覆想過。倘若受到挫折,不但幽燕一帶及河北各地震動,不易固守,中原與山東各地也將受到牽動,的確絲毫不可麻痹大意。”接著話音一轉,“然而吳三桂借他的一封家書,向我大順示威挑釁,倘若我再不前往討伐,必然釀成大渦。如今已傳令三軍出征,軍令如山。倘若臨時變計,必會動搖軍心,惹吳三桂對我輕視。他反而有恃無恐,在山海衛鼓舞士氣,很快打出來興復明朝的旗號。這道理是明擺著的,你不明白?”

聽到李自成的語氣如此嚴厲,顯然是沒有半點回旋的餘地,於是宋獻策一時之間也不敢再試圖勸諫,哪怕是側面的。

李自成看到羣臣們對於他出徵的決定,雖然大部分贊同,然而卻也有幾個人嘴上不敢再反對,然而心裡定然不服,於是只得語氣緩了緩,“當初我軍兵臨燕京城下時,曾經認爲只要破了燕京,舉行登基大典,即可傳檄江南,無須惡戰即可四海歸順。沒想到吳三桂竟敢據山海衛彈丸孤城,負隅頑抗;又沒想到滿洲人竟然也要舉兵南犯,趁火打劫。如今我大軍出發東征,實在是迫不得已之計,不過聽過幾位愛卿的意見,我也覺得,的確也要多做幾分打算,不能瞻前不顧後。”

說到這裡,他著重望了望幾位重臣,然後問道:“倘若此次東征,我軍出師不利,不能在短時間內剿滅關寧軍,奪取山海關,到時候該採取怎樣的應對措施才最爲得力?”

眼見連闖王自己都說出了這樣不免有“長敵志氣,滅己威風”之嫌的話來,可見對於這次東征,不妙的感覺應該已經籠罩在大多數人的心頭了。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現今只得提前想好如何事後補救之策了。於是李巖站了出來,拱手建議道:“臣有一個提議,御駕東征之時,將四個大有關係的人物帶在身邊。”

“哪四個人物?”李自成問。

“前明太子與永、定二王,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望主上出征時將他們帶在身邊,妥加保護,善爲優待。”

“爲何一定要帶著他們四個東征?”在李自成的想法裡,他們多少是些累贅和麻煩,還要派專人看守,行軍途中也不知道是否會趁機逃脫。

李巖回答道:“歷來改朝換代之際,新興之主往往將前朝皇族之人,不分長幼,斬盡殺絕,不留後患。百姓不知實情,以爲我朝對明朝也是如此,吳三桂也必以此爲煽亂之藉口。帶著崇禎的這三個兒子,特予優待,使百姓得知實情,而吳三桂也失去煽亂藉口。”

宋獻策對於李巖的計策深以爲然,於是也開口附和並且補充道:

“帶著崇禎的太子、二王和吳襄,對吳三桂示以主上並非欲戰,隨時希望化干戈爲玉帛。倘若戰事於我不利,則必須暫時退避,速回燕京。如果戰場上於我不利,當避則避。遇到這樣時候,在太子與二王身上,可以做許多文章。”

李自成儘管認爲從吳三桂的態度反應上看,他似乎已經將羈押在燕京的一家老小的性命置之不顧了,甚至寫信痛斥父親降敵,有愧忠義之名,可見即便直接拿吳襄的性命來要挾,估計也作用不大。然而李、宋二臣的建議,讓李自成突然想起,吳襄也並非徹底失去作用,畢竟當著兩軍陣前數萬人的面讓他們父子遙遙相見,倘若吳三桂仍然固執不理的話,就等於在衆人面前顯示了他的冷酷無情,不孝不仁,著實是個令人鄙視憎惡的“梟獍”,必然會大失人心。

於是李自成點了點頭,道:“嗯,此議可行,明日出徵,就帶上這四個人吧。”接著問道:“你們還有什麼建議?”

李巖道:“主上,倘若到了山海關下,不能立即速戰速決、一戰而定的話,切勿繼續戀戰,還請火速回軍,準備應對西來的東虜進犯,方爲穩妥之策!”

李自成心中一哂,心想這李巖的確擔憂過頭,且不說吳三桂那五萬人馬如何能夠拖住他的十二萬大軍,令戰局膠著下去;就說那滿清韃子,怎能如李巖估計的那麼厲害,行軍如此神速?根據他自己的估算,滿清大軍出西協,抵達山海關時,最早也要二十六日之後了。如果按照預算大順軍十七、八日到達,那麼這中間將近十天的時間,那吳三桂雖然有險可據,然而卻缺少火器大炮等守城軍需,如何能夠抵擋他從京師帶去的數十門紅夷大炮的晝夜轟擊?恐怕等東虜到來之日,山海關城頭早已經換成大順軍的旗幟了。

於是李自成表面答應會多加考慮,然而心中卻根本沒拿這個建議當回事,而是開始著手安排出徵所用的人事安排來了。劉宗敏爲先鋒帶隊先行,李過、宋獻策與他同在中軍,留下牛金星、李牟等人留守京師,同時繼續籌備他的登基大典。

由於李巖反對東征最爲激烈,著實引起了李自成心中的不滿和厭惡。然而如今正值用人之際,並非坐穩天下、安享榮華之時,還不能現在就貶斥殺戮功臣,所以李自成只得暫時容忍。然而帶這樣思想的人一道去東征,必然會不免對士氣的影響,同時李自成又深恐他會畏首畏尾,不肯拚力作戰,因此藉口京防要緊,將李巖留在了燕京,同時只給他留了兩萬軍隊守城。

“主上,這兩萬人馬守衛京師九門,著實是捉襟見肘啊!”李巖聽到這個安排,不禁心頭一悚,“萬一東虜出西協之後沒有直接去山海關,而是繞我軍背後,趁我軍與吳三桂交戰正酣無暇分身之際徑直前來……”

話剛說到一半,就被李自成不耐煩地打斷了,“你不必如此多慮,那東虜最快入塞之時,也要二十日以後,就算快馬加鞭,不吝體力趕來燕京,也需得二十六、七日以後了,到那時我早已拿下山海關,剿滅關寧軍而回師了,哪裡會讓你用區區兩萬人抵擋東虜大軍?”

“可是萬一情況有變,該如何是好?還望主上慎重考慮,加派人馬!”

李巖心中憂急,甚至來不及考慮到他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違逆了闖王的意思,爲闖王所深忌,已經悄悄地埋下了日後倒黴的種子。但他是耿直之人,雖然並非不知轉圜變通,卻因時不可待而不得不再次質疑。

李自成已經皺起了眉頭,不悅之色溢於言表,他擺了擺手:“好了,你不要再說了。如果你仍然覺得難以放心的話,那就叫守衛保定府的劉芳亮火速抽調三萬兵馬,星夜來援,這下總該沒問題了吧!”

看到闖王已經說話說到了這個份上,李巖就算有太大的擔子也不敢再次不識相地進諫了,只得暗歎一聲,頹然地回到班內。

第二天晌午,先頭大軍已經從通州開拔,京城裡的中軍也即將出發。隨行的宋獻策在臨走之前,與留守京師的李巖話別,心頭沉重不已,兩人均是對東征不報希望,只能祈望大軍不要失利得太慘,陷入進退維谷,甚至遭遇滅頂之災的可怕地步。

正在相對磋嘆之時,宋獻策突然想起了一件當務之急的大事,頓時心道一聲“不好!”,然後他對李巖惶急地問道:“主上有沒有采納我昨日的建議,下令釋放部分素有清廉之名的前明大臣,停止拷掠追贓;同時打開部分糧倉,施捨賑濟貧苦百姓?”

李巖負責京師防衛,因此對此很是清楚。聽到宋獻策如此發問,他也不禁苦笑著搖頭:“主上已經把你我昨日的建議統統都當成了耳邊風,如今他早已聽習慣了順耳阿諛之言,哪裡還願意被忠言逆耳?直到現在,也沒有任何相關的命令下達,可見又是因爲軍機繁忙,而告吹了吧!”

宋獻策低下頭來,沉吟了片刻,然後語氣堅定地說道:“不行,我一定要趕在闖王出征之前請求他下了這兩道旨意,京師是否能夠穩定,不受吳三桂造謠的愚騙煽動,就全靠這兩條至關重要的補救之措了。先告辭了!”

接著令手下牽馬過來,翻身坐上,揮鞭策馬向皇城趕去,他一路上禁不住心急火燎,只希望能夠趕得及。

晌午的陽光被過往大軍所席捲起的沙塵遮蔽,而混沌昏黃,恍如黃昏夕陽。此時,西華門外一陣喧嚷,逐漸吸引來成羣的百姓圍觀,而且不斷增多,人們奔走相告:“快去東直門看殺人,明朝的那些個勳戚大官們今天統統都要綁縛到那裡殺頭!”

京城裡的百姓似乎天生就有這個習慣,遇到殺人行刑這類見血的事情,無不踴躍參觀,湊湊熱鬧,個個積極興奮。尤其今天殺的不但是以前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一班大人們,並且數量之多,也是前所未見的,於是這個參觀場面也算是盛況空前。

人們個個爭先恐後,伸長了脖子,看著一個個昔日官威顯赫,不可一世的官員們被押上刑臺,數了數,居然有六十八個之多!李自成一紙詔令扔下,就將已經歸順並交出家產的原明朝大學士陳演、定國公徐允貞、博平侯郭朋振、新建伯王光通、平江伯陳治、清平伯吳遵同、永寧伯張錫等六十多位明朝高級官吏全部綁上了刑場,其中不乏素有公正清廉,賢能正直之名的清官能吏。

這一場魚龍混雜,不分青紅皁白的血腥殺戮,就在大軍陸續開拔經過的東直門外,隨著一聲號炮,開始了。

第131節 最後的瘋狂第18節 陰差陽錯第2節 無悔選擇第26節 鬼使神差第28節 興師問罪第78節 醋海興波第12節 雪上加霜第37節 漢奸之路第2節 殺人不見血第33節 銀子的害處第79節 辣手摧花第35節 趁夜遁逃第13節 脣槍舌劍第46節 搬救兵第21節 雪夜立誓第34節 箭拔弩張第63節 長歌未徹第55節 前車之鑑第23節 意外事件第76節 小概率事件第9節 詩和劍舞第27節 一夜蛻變第86節 相濡以沫第88節 同心結第70節 幡然悔悟第25節 朋黨密議第55節 惺惺相惜第6節 狡兔三窟第24節 藕斷絲連第7節 波瀾再起第13節 肅王之死第67節 如此陰謀第51節 避風港灣第44節 萬人之上第8節 戰略同盟第96節 幼童的詐術第22節 曙色漸紅第29節 鹿死誰手第59節 背水一戰第147節 戰略眼光第71節 國事家事第100節 搵英雄淚第17節 一鳴驚人第10節 漂流歷險記第23節 百思不解第11節 終身大事第52節 政治家的貪婪第17節 闖禍的代價第58節 臨機應變第21節 雪夜立誓第18節 疑人偷斧第15節 未來梟雄第27節 一夜蛻變第23節 意外事件第72節 少年老成第121節 親自哺育第64節 如何解相思第2節 古怪夢靨第48節 驚心變故第29節 舊愛新婚第4節 坐擁天下第12節 笑對羣傑第28節 興師問罪第12節 弄巧成拙第6節 王子與睡美人第67節 以子相脅第38節 見風轉舵第150節 母子離別第6節 鳳凰樓前第41節 智者千慮第45節 鹹魚翻身第47節 檢舉揭發第7節 尷尬宴會第1節 一箭雙鵰第44節 幼童的心思第99節 願爲比翼第51節 肯去承擔愛第17節 一鳴驚人第10節 偷樑換柱第27節 戰前籌謀第33節 銀子的害處第66節 永福宮第113節 狼狽收場第11節 無奈的卑鄙第3節 各懷鬼胎第19節 極度驚嚇第43節 鐵打的江山第3節 圓圓遭掠第29節 舊愛新婚第68節 大喜過望第139節 新年新規矩第26節 假公濟私第113節 誓言作煙雲第41節 殺人滅口第42節 蓬門爲君開第66節 冰冷的真相第125節 伺候祖宗第27節 溫情與殘酷第16節 五味俱全第91節 多鐸的決定
第131節 最後的瘋狂第18節 陰差陽錯第2節 無悔選擇第26節 鬼使神差第28節 興師問罪第78節 醋海興波第12節 雪上加霜第37節 漢奸之路第2節 殺人不見血第33節 銀子的害處第79節 辣手摧花第35節 趁夜遁逃第13節 脣槍舌劍第46節 搬救兵第21節 雪夜立誓第34節 箭拔弩張第63節 長歌未徹第55節 前車之鑑第23節 意外事件第76節 小概率事件第9節 詩和劍舞第27節 一夜蛻變第86節 相濡以沫第88節 同心結第70節 幡然悔悟第25節 朋黨密議第55節 惺惺相惜第6節 狡兔三窟第24節 藕斷絲連第7節 波瀾再起第13節 肅王之死第67節 如此陰謀第51節 避風港灣第44節 萬人之上第8節 戰略同盟第96節 幼童的詐術第22節 曙色漸紅第29節 鹿死誰手第59節 背水一戰第147節 戰略眼光第71節 國事家事第100節 搵英雄淚第17節 一鳴驚人第10節 漂流歷險記第23節 百思不解第11節 終身大事第52節 政治家的貪婪第17節 闖禍的代價第58節 臨機應變第21節 雪夜立誓第18節 疑人偷斧第15節 未來梟雄第27節 一夜蛻變第23節 意外事件第72節 少年老成第121節 親自哺育第64節 如何解相思第2節 古怪夢靨第48節 驚心變故第29節 舊愛新婚第4節 坐擁天下第12節 笑對羣傑第28節 興師問罪第12節 弄巧成拙第6節 王子與睡美人第67節 以子相脅第38節 見風轉舵第150節 母子離別第6節 鳳凰樓前第41節 智者千慮第45節 鹹魚翻身第47節 檢舉揭發第7節 尷尬宴會第1節 一箭雙鵰第44節 幼童的心思第99節 願爲比翼第51節 肯去承擔愛第17節 一鳴驚人第10節 偷樑換柱第27節 戰前籌謀第33節 銀子的害處第66節 永福宮第113節 狼狽收場第11節 無奈的卑鄙第3節 各懷鬼胎第19節 極度驚嚇第43節 鐵打的江山第3節 圓圓遭掠第29節 舊愛新婚第68節 大喜過望第139節 新年新規矩第26節 假公濟私第113節 誓言作煙雲第41節 殺人滅口第42節 蓬門爲君開第66節 冰冷的真相第125節 伺候祖宗第27節 溫情與殘酷第16節 五味俱全第91節 多鐸的決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来县| 白山市| 响水县| 大洼县| 甘洛县| 肥东县| 皋兰县| 赣州市| 蒲城县| 朔州市| 谷城县| 浦北县| 黔南| 白山市| 乌拉特后旗| 石嘴山市| 唐海县| 阿拉善左旗| 前郭尔| 黑山县| 辽宁省| 长子县| 马边| 扎赉特旗| 鄂尔多斯市| 铁岭市| 宁强县| 昌都县| 全州县| 嘉兴市| 榆社县| 湘潭县| 沭阳县| 江门市| 兴化市| 鹤山市| 保定市| 孝感市| 博客| 晴隆县|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