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開大會
萬衆矚目之下,陳清微笑:“報告廠長,我也不清楚。”
本來她爲了塔莉婭說話已經註定要捱罵了,沈廠長還想她被噴死!
沈廠長見她不接茬,深表遺憾。
會議室再次亂作一團,關於員工福利很多時候不能快速實施,不是缺東西,是因爲領導人沒佔到便宜。
等他們吵完之後,陳清擡頭看著會議室的掛鐘,來到了十點半,效率真慢!
分房時間:待定。
沒錯,吵了那麼久,愣是沒吵出結果。
緊接著,婦聯林主任提出關於重塑青年男女新觀念的提案:“男女從來不是對立的,我們都能從彼此身上學到美好品質,不然叫教育局也不會把男孩女孩放到同一間教室,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壞分子的算計。”
她想新季度的黑板報是宣傳男女如何提防壞分子,以及寫清楚禁區,讓男女能自然的相處。
她威望頗高,宣傳婦女相關知識也不是什麼大事,全票通過。
林主任又道:“黑板報原本是廠委的任務,我想邀請廠委的陳組長幫忙一同完成這項任務。”
劉主任立即接話:“那再好不過了。”
自從陳清當上組長,這丫頭跟當上土霸王一樣,指揮組裡的人指揮的團團轉,她穩坐釣魚臺,閒得翹著二郎腿打哈欠。
雙方沒意見,其他部門領導都沒法插話。
陳清:“???”
我呢?
沒人問問當事人的意見嗎?
好吧,她不重要。
林主任講完了之後,又說了幾件事,時間差不多來到十二點。
八月盛夏,陽光如火,機械廠的會議室裡,風扇嗡嗡作響,卻難以驅散空氣中的悶熱。
沈廠長坐在會議桌的首位,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會議室裡的寂靜:“大家都知道,今天召開這個會議,是爲了討論一個特殊的問題,毛副所的妻子塔莉婭。”
當即有人站起來激烈反對。
楊修瑾輕輕往後一靠,閒散的轉著鋼筆,靜候陳清大戲。
“同志們,這是原則問題!“保衛科長王德海突然拍案而起,搪瓷缸裡的茶水濺在會議記錄本上,他罵道:“許多人特務的帽子還沒摘乾淨,現在讓個外國娘們干涉我們的事情?誰知道她會不會在動手腳!“
陳清看著牆角座鐘,黃銅鐘擺晃得人心煩。
沈廠長鋼筆敲了敲桌面:“陳組長,你有什麼看法。”
舞臺交給她,具體如何發揮,就看她能耐了。
陳清拆開信封,把文件拿出來。
王德海冷嗤一聲:“有些人來到這也不知道是爲了什麼。”
陳清對上保衛科科長王德海的視線,輕輕一笑:“王科長,你敵特抓的少,能力不夠,怪誰?因爲害怕有老鼠來偷吃米,選擇餓死,這叫因噎廢食。現在不主張讀書,但也正在全民掃盲,希望王科長能懂得最起碼的知識。”
領導人們對視一眼,紛紛選擇作壁上觀。
陳清是個年輕人,做事莽撞,逮著誰不如她意,都能不顧場合的噴一頓。
他們可不想像是楊修瑾一樣聞名機械廠。 王德海被罵能力差、文盲,氣得面色漲紅,大力拍桌道:“你什麼意思?”
“如果王科長治理機械廠是全憑嗓門和拍桌子,那你繼續,我靜候。”陳清收斂面部表情,一雙狹長鳳眸冷冷注視著他。
以爲她會怕王德海拍桌子嗎?笑話!
舉個喇叭就能解決的貨色,不足爲懼。
全場寂靜,莫名感覺有一道涼風吹過。
劉主任打哈哈:“老王啊,她年紀小,性子直接,你別跟她見識。”
勸了王德海,劉主任又兇陳清:“要你講塔莉婭同志,你廢話一籮筐幹什麼,還不趕緊開始。”
領導們面面相覷,連‘塔莉婭同志’都喊出來了,必然是站在陳清這邊的。
王科長黑著臉坐下。
陳清來到他們記錄會議的大黑板面前,在黑板空位處寫下:“上個月因爲液壓故障停機37小時,報廢了十二噸特種鋼。”
衆人看著黑板上的字體,整齊、工整、賞心悅目。
車間主任眉頭一皺,“陳組長什麼意思?”
緊接著陳清將原因說了出來:“爲什麼會推遲時間,爲什麼會耽誤兄弟單位汽車廠的工作,是因爲車間技術員不敢擔責任,害怕調整蘇聯人設定的參數。”
車間主任眉頭皺成小疙瘩,聯想到陳清目的,說道:“我們也不能信任外國人。”
陳清沒說什麼,只是來到牆邊的生產進度表前,紅色箭頭像把匕首插在百分之六十二的位置,“上週爲什麼會指標沒完成,是因爲張師傅手廢了,爲什麼會廢?”
她聲音好聽,說話不疾不徐,讓現場諸位領導都跟著她思緒走。
“是翻譯的問題!“陳清繼續寫板書,左側中文版寫著“定期拆卸反向閥門”,右側俄文原件寫了下來。
車間主任猛地站起來:“校準和拆卸在俄語裡發音相近!”
現場諸位領導也意識到了不對勁。
陳清適時展開事故報告:“三個月前二車間蒸汽泄漏,就是因爲張工按錯誤翻譯拆除了安全閥,張工反覆說'俄文圖紙上寫的不是這個意思'。”
會議室突然陷入死寂。
所有人都記得張工崩潰的模樣,五十多歲的硬漢淚流滿面。
爲了平息衆怒,把攢著的三百塊錢全部充公,自動選擇辭職,帶著全家老少回鄉下。
陳清一一闡述著機械廠這一年以來因爲翻譯錯誤導致的重大事故。
她收起文件,領導們心瞬間提起來。
重點來了!
陳清:“塔莉婭是外國人,我們肯定不能百分百相信她,所以我有以下幾個方案。”
“第一,緊急時刻,可以把她拉來翻譯,要知道塔莉婭父親也是研究員,對於許多科研用語非常熟悉。至於要不要她擔責,我覺得沒有人會拿性命開玩笑。”
“第二,不機密的文件,可以找她看看,有沒有哪裡出現紕漏,及時察覺,及時更正。”
“第三,考覈研究員和技術部門的工作人員的外語成績,最起碼得讓他們清楚,他們自認爲對的成語有沒有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