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

天幕上,

天矇矇亮。

建康宮,

已經燒盡的燭臺上浮起屢屢青煙。

而正在批覆奏章的身影卻完全不知外面晞光已現。

勤奮的身影每天都是五更時分秉燭起身。

然後坐在宮殿內批覆公文。

酷暑嚴冬,四季流轉。

不變的是那身影。

哪怕手上凍得裂出一道道血口也毫不在乎,依然批覆著公文奏章。

……

【梁武帝稱帝之後,政績非常顯著。】

【公元502年,先是下令“減損浮費”,“御府中署,量宜罷省”,又命公開焚燬東昏侯的“淫奢異服六十二種”】

【又吸取南齊滅亡的教訓,勤於政務,且不分春夏秋冬,總是五更天起牀,批改奏疏,在冬天因爲不捨得燒炭把手凍裂了也不耽誤他勤政。】

【而生活節儉的程度,在古代帝王中也極爲少見,“一冠三載,一被二年”】

【衣服也不是華美的絲綢,而是百姓穿的普通麻布。】

【皇宮內一切用具全部從簡,沒有豪華宮室,嬪妃也個個穿著樸素,爲了節省布料,都不穿曳地長裙。】

【每天只吃一頓飯,所吃的食物簡單清淡,都是蔬菜,沒有魚肉。】

……

漢光武帝

看著天幕裡勤奮節儉的身影,一句話突然浮現於劉秀腦海中。

“儉過漢文,勤如王莽。”

……

炎漢·順帝時期

劉肇略有有幾分羞愧之意。

本還自豪於自己夜半勤政,但不成想這梁武帝居然還如此節儉。

一頂帽子戴三年,一牀被子蓋兩年,穿的衣服也是寒酸破舊。

劉肇不由看了看自己的衣服,都是頂級的綾羅綢緞裁製而成,而且穿兩次就會脫下來丟掉。

“不行,從今日起,宮中上下要以節儉爲主!”

“至於每天一頓飯就算了吧。”

“奇怪,每天一頓飯未免也太傷身體了。”

“他還如此勤政,怎麼天幕還說他活得許久?”

劉肇有些想不明白。

自己可是早亡了!

……

東魏,

玉璧城下,

騎在戰馬上的高歡看了眼天幕,感嘆一句:

“江東吳翁,專事衣冠禮樂。”

“不愧是中原士大夫望之以爲正朔所在。”

此時一道令兵跑來,單膝跪地,拱手稟告:

“丞相!已到玉璧城二十里外!”

高歡回過神,詢問道:

“守城者爲何人?”

“旗號王,乃侍中王思政。”

沉思片刻,隨即高聲道:

“取筆墨來!”

……

【公元503年,以尚書令王亮、侍中王瑩、尚書僕射沈約、吏部尚書範雲等,參議斷定,修成《樑律》】

【分遣使者,巡視各郡,監視地方官吏,對於清廉的官員,予以提拔。】

【公元504年,下令“廣闢良疇,公私畎畝,務盡地利,若欲附農而良種有乏,亦加貸恤”。】

【對於流亡他鄉的農民,允許他們回鄉,恢復原有的田宅。】

【在賦稅方面,也多次減免租調或“三調”。】

【公元505年,爲了選拔人才和保證公平加,梁武帝拋棄了魏晉以來存在的中正制,在全國各地設置州望、郡宗、鄉豪,專門負責發掘蒐羅賢能人才,並及時推薦給朝廷。】

【同時設置五經博士,設立招收寒門弟子的五經館,“修飾國學,增廣生員”。】

【並且下詔:“其有能通一經始末無倦者,策實之後,選官可量加敘錄,雖復牛監羊肆,寒品後門,並隨才試吏,勿有遺隔。”】

【重新制定文武百官等級,將官員等級定爲九品,後又改爲十八班,增設官職,用來吸納安排士族和寒門中的各類人才。】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摸著鬍子若有所思。

這裡的關鍵不在於五經博士,而在於他已經徹底拋棄了門第。

看著那道詔書,劉徹瞬間抓重內容核心。

不問出身,只要通曉一種儒家經典並學而不倦者,經策實後就可錄用爲官。

即使是牛倌羊販、寒門賤民,都可以根據才幹大小試用爲吏。

只要有才,不分貴賤!

這個制度可以啊。

眼中精光一閃!

好制度,拿來吧!

……

東晉·明帝時期

正在記錄種種制度的司馬紹突然一愣。

中正制這就被廢了?

就這麼容易?

那些門閥會同意?

司馬紹看著天幕,發現盲點。

“通經入仕?”

……

大明·永樂時期

“官員升遷提拔以及人才的選拔問題歷來關乎朝政穩定。”

大馬金刀的坐在石墩上,朱棣端著金邊玉盞吹了吹茶杯中的熱氣,抿了一口對朱瞻基淡淡道:

“知道九品中正製爲什麼會出現嗎?”

一旁站立的朱瞻基恭敬道:

“爺爺,孫兒知道。”

“九品中正製得以實行的最大原因,在於漢末察舉制的失靈。”

“魏武帝擁有稱霸天下的雄心,更是求賢若渴,但已經腐敗的察舉制無法滿足他的需求。”

“在這種條件下,魏武帝頒佈“求賢令”,尋找能替他安定天下的人才。”

“但當時士族的影響力極大,唯纔是舉的求賢令無疑損害了士族的利益,於是兼顧門第與才能的九品中正制應運而生。”

朱棣放下玉盞,看了一眼朱瞻基。

“行,文史學的不錯。”

“曹魏以及西晉前期,九品中正制的定品都以行狀爲主,家世爲輔,更注重士人的才華。”

“且通過中正官的設置,可以將一直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的選官權收歸朝廷,加強皇權。”

“可以說在當時是一種很符合實際,也很不錯的制度。”

“但九品中正制的核心在於中正,而中正的選擇權逐漸被世家大族所把控。”

“到了東晉,就形成一種不問才能,只看門第的定品取向。”

朱棣看著天幕,神色莫名地悠悠道:

“官吏的後代永遠當官吏,農民的子孫永遠做農民,工匠的兒子繼續世代當工匠。”

“你再有才,頂多也就是個有才的種田能手,有才的雕刻匠人,有才的織布能手。”

“即使你苦苦奮鬥十年,也沒機會跟膏腴門第的孩子坐在一起喝酒品茶。”

朱瞻基靜靜聽著。

朱棣抽離了自己的情緒,轉而讚歎道:

“但這種現象在梁武帝朝發生了急劇變化。”

“隨著梁武帝重才華輕門第的制度普及推廣,再加上後期侯景之亂的發生,南方士族受到了重大摧殘。”

“而到隋朝再度大一統時,寒門、高族,兩種勢力彼消此長,逐漸融合,漸趨平等,再沒有天塹之別。”

“當然了,不少高門大姓直到唐初時仍然堅持自己的高傲,但此時的形勢已是連強弩之末都算不上了。”

“而唐朝以後,什麼士族啊、寒門呀、大姓,門閥,這些詞彙統統成爲過眼雲煙。”

“梁武帝在這方面是有貢獻的,他的思維和眼光早已超越同時代的大多數人。”

“雖然依然鬥不過那些世家,但也可稱是一代明主。”

朱棣捋了捋白鬚:

“就是跟唐玄宗一個毛病。”

“活得太久。”

……

【因梁武帝即位之初在天監年間,勵精圖治,國勢蒸蒸日上,所以史稱‘天監之治’。】

一天一頓飯又不注重食物的均衡營養,卻健健康康活到了耄耋之年。

蕭衍也是創造了一個奇蹟。

 

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713章 雍正的功績(上)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第531章 朱高熾:我登基了!我死了!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第695章 秘折制度多倫會盟第596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310章 報仇雪恨平定回紇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第419章 十二金牌召岳飛十年之功毀一旦302.第293章 第三位逃亡長安的皇帝第810章 清朝正式進入倒計時第301章 李隆基:阿巴阿巴!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124.第120章 秋風五丈原第17章 漢惠帝劉盈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第541章 朱祁鎮御駕親征朱祁鎮班師回朝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253.第245章 天可汗!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562章 最大的影響就是,他爹是朱祁鎮第345章 沒有選擇的軍制改革84.第82章 呂布最後的高光第477章 目標,南京!第356章 幸運繼位宋真宗第17章 漢惠帝劉盈186.第182章 齊孝昭帝高演第721章 犁庭掃閭,一統西域!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第739章 白蓮起義乾隆駕崩第301章 李隆基:阿巴阿巴!118.第114章 李世民:朕吹爆諸葛亮!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168.第164章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第512章 朱允炆:勿使朕有背鍋之名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215.第209章 盛德大業至矣哉第578章 應州大捷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第12章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152.第148章 孫恩大禮包已開啓,開始準備桓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114.第110章 魂斷白帝城第336章 後周世宗郭榮第717章 乾綱獨斷,乃本朝家法!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336章 後周世宗郭榮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第418章 順昌大捷岳飛北伐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299.第290章 一團亂麻的結束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還在升高!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第70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第314章 唐宣宗李忱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198.第193章 齊亡隋立第566章 治水有功?治水有過?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第418章 順昌大捷岳飛北伐第510章 奉天靖難!第37章 故劍情深,老劉家唯一的情種。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第802章 慈禧宣戰八國聯軍第614章 “奪情”“君臣”第423章 純正不曲,名與實稱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第539章 朱祁鎮:王振我父,王振我母第372章 範文正狄武襄所謂的嘉佑之治第791章 同治:究竟TM誰是光緒!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35章 就這沒了?(四千一百字)第549章 也就是評分沒有負數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第26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703章 光顯寺之戰168.第164章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232.第226章 虎牢關之戰(上)183.第179章 精神病皇帝。第653章 崇禎:魏忠賢,一定是要死的。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410章 過河!過河!過河!(下)第388章 平夏城七千降三萬!
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713章 雍正的功績(上)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第531章 朱高熾:我登基了!我死了!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第695章 秘折制度多倫會盟第596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310章 報仇雪恨平定回紇第735章 英國使團馬戛爾尼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第419章 十二金牌召岳飛十年之功毀一旦302.第293章 第三位逃亡長安的皇帝第810章 清朝正式進入倒計時第301章 李隆基:阿巴阿巴!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124.第120章 秋風五丈原第17章 漢惠帝劉盈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第541章 朱祁鎮御駕親征朱祁鎮班師回朝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253.第245章 天可汗!243.第236章 徹底反目,風暴前夕第562章 最大的影響就是,他爹是朱祁鎮第345章 沒有選擇的軍制改革84.第82章 呂布最後的高光第477章 目標,南京!第356章 幸運繼位宋真宗第17章 漢惠帝劉盈186.第182章 齊孝昭帝高演第721章 犁庭掃閭,一統西域!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102.關於三國情節統一回復一下。第517章 白溝河之戰(下)第739章 白蓮起義乾隆駕崩第301章 李隆基:阿巴阿巴!118.第114章 李世民:朕吹爆諸葛亮!第538章 後世影響朱祁鎮他爹!168.第164章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第512章 朱允炆:勿使朕有背鍋之名第363章 宋真宗功績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184.第180章 絕對想不到的“獎勵”215.第209章 盛德大業至矣哉第578章 應州大捷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第12章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152.第148章 孫恩大禮包已開啓,開始準備桓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114.第110章 魂斷白帝城第336章 後周世宗郭榮第717章 乾綱獨斷,乃本朝家法!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第759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336章 後周世宗郭榮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第418章 順昌大捷岳飛北伐第412章 韓世忠黃天蕩之戰!299.第290章 一團亂麻的結束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還在升高!第730章 千瘡百孔的盛世第795章 還好早死的皇帝第70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第314章 唐宣宗李忱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198.第193章 齊亡隋立第566章 治水有功?治水有過?第613章 最早的KPI考覈考成法第418章 順昌大捷岳飛北伐第510章 奉天靖難!第37章 故劍情深,老劉家唯一的情種。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第802章 慈禧宣戰八國聯軍第614章 “奪情”“君臣”第423章 純正不曲,名與實稱第389章 平夏城“夏之敗,不復能軍”第539章 朱祁鎮:王振我父,王振我母第372章 範文正狄武襄所謂的嘉佑之治第791章 同治:究竟TM誰是光緒!第803章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第35章 就這沒了?(四千一百字)第549章 也就是評分沒有負數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第26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703章 光顯寺之戰168.第164章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第449章 似忠似奸賈似道232.第226章 虎牢關之戰(上)183.第179章 精神病皇帝。第653章 崇禎:魏忠賢,一定是要死的。265.第257章 泰山封禪日月當空第410章 過河!過河!過河!(下)第388章 平夏城七千降三萬!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寿县| 顺昌县| 古田县| 和硕县| 象州县| 竹北市| 类乌齐县| 九江市| 苏尼特左旗| 响水县| 南澳县| 湘阴县| 云浮市| 扎囊县| 班戈县| 汶川县| 蓝田县| 永平县| 盐城市| 宁国市| 淮安市| 庆元县| 东辽县| 罗城| 临沂市| 常州市| 铁岭县| 镇原县| 稻城县| 新绛县| 安顺市| 东阿县| 宜君县| 明水县| 南乐县| 长泰县| 正蓝旗| 赤水市| 临泉县| 雷波县| 宣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