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5章 就這沒了?(四千一百字)

第35章 就這沒了?(四千一百字)

大漢,

“不錯,年少聰慧,未來可期!”

捋著鬍子的劉邦放聲大笑!

真是想不到,重孫子劉徹那麼嚯嚯大漢,居然還能留下一個好種下來!

就是不知道這個“宣”帝是劉弗陵的哪個兒子?

要是也像恆兒和啓兒那樣,也是一場佳話!

嗯…得好好獎勵一下薄姬!

笑得正歡的劉邦突然感到身邊一股寒氣逼人。

……還是算了,讓那娘倆安安穩穩待著吧。

別步了戚夫人之後路。

戚夫人:那我呢?我怎麼辦?

……

大漢·武帝時期

看著天幕上如此年輕就十分善於觀察,並且快速總結分析問題的劉弗陵,劉徹的心中也有了別的想法。

斜瞟了一眼衛子夫,劉徹心裡唸叨著。

雖然感覺對不起太子,但既然是“昭宣之治”。

那說明劉弗陵和他後代應該是乾的不錯。

相比讓不知未來的太子繼位,不如讓劉弗陵來繼位!

反正朕活得起,也能在教教他帝王之術!

嗯…不錯!

現在就一個問題…

這個趙婕妤是誰啊?

……

【而在公元前81年,大漢朝也同時發生了一件改變朝堂走向的大事。】

畫面裡,

長安城的一座庭院內,

兩幫人對立而坐。

一方是頭戴進賢冠,身穿絳袍的五位官員。

一方是峨冠博帶的六十餘位儒學之士。

雙方正在辯論著。

“縣官所鑄鐵器,大抵多爲大器!只注產量不重質量!民夫根本就用不了!”

“官鹽苦辛難以下嚥,百姓連鹽都沒得吃!”

“鹽鐵官營皆是與民爭利!不廢不足以安民心!”

一羣大儒慷慨激昂著。

而對面的一位大臣也開口反駁著:

“鹽鐵之利,是解百姓之急,足軍旅之需!”“能源源不斷的積蓄財富以備乏絕!”

“此政,有益於國,無害於人!”

……

【鹽鐵會議】

【霍光采納了杜延年“行文帝時期政策,提倡節儉、對民寬和”的建議,發起了鹽鐵會議】

【商議罷黜鹽、鐵、酒等專營政策。】

【鹽鐵會議上,賢良文學以“皆對願罷鹽、鐵、酒榷均輸官,毋與天下爭利”之問指責鹽鐵官營是與民爭利。】

【“鹽鐵賈貴,百姓不便。”“縣官鼓鑄鐵器,大抵多爲大器,不給民用。”鐵器只注重產量不注重質量,製造的農具大多都不實用。】

【而桑弘羊認爲這些措施在根本上是安定國家、穩定邊境的國家大業。】

【鹽鐵之利擴大了抗擊匈奴,消除邊患的經費來源,並且,這些政策便於堵塞豪強的兼併,還以可濟民救災,有益於農民。】

【如果沒有鹽鐵官營的政策來增加收入,那就要增加百姓們的賦稅,這樣反而更會加重百姓們的負擔。所以不可廢除鹽鐵之利。】

【鹽鐵會議歷行五月之久。】

【而鹽鐵會議也影響了後續昭宣兩朝的政策影響。】

“文學、賢良還打著“爲民請命”的幌子,攻擊鹽鐵官營是“與民爭利”,究竟是不是懂得都懂。”

“拿著一些特例來覆蓋常例,老手段了。”

“只要翻一翻史書就知道廢除了鹽鐵官營,究竟對誰有好處呢?西漢初期私人是可以鑄錢、冶鐵、煮鹽的。”

“孔夫子要是知道,自己的這些徒孫們成了這德行,是不是會用寶劍教他們做人?”

“首先要砍的就是董仲舒,拿陰陽家的東西來套儒家。”

“賢良文學一張嘴就是‘王者行仁政無敵於天下’那他們是要靠臉來扛匈奴嗎?”

“要不漢初那些帝王都不願用他們呢,張嘴都是空話屁話。”

“滿嘴的仁義道德,一肚子的男盜女娼。”

……

大唐,

“你們說,這鹽鐵之利究竟是不是有利於民?”

李世民看著天幕上的畫面向一衆大臣問道。

“陛下,此事要分兩點來看。”

戶部尚書唐儉上前一步回答道:

“哦?哪兩點?”

李世民一聽來了興趣。

“陛下,第一點就是鹽鐵官營誕生之初的意義是什麼?”

唐儉叉手行禮緩緩說道。

“第二點,究竟是天下農具都不可用,還是隻是部分地方產的農具不可用。”

李世民捋著鬍鬚,思考著。

而唐儉看李世民並不阻攔則繼續說道:

“武帝之時連年征戰,國庫已然空虛,時,桑弘羊上書鹽鐵之政,其目的就是爲了大肆斂財好支持武帝繼續用兵,從這點看,鹽鐵之政從一開始就不是爲了利民而去的!”

“其中利民之所在,也只是附帶的。”

“所以,對於鹽鐵官營所產生的東西並沒有嚴格的標準和掌控。”

“這就繼而引發了第二點。”

“這些鹽鐵到底是全部都不能用,還是隻有部分不能用。”

“顯而易見,如果是大部分都不能用,那天下萬民只怕會反的更早,甚至嚴重到就算武帝下了《輪臺詔》也毫無用處。”

“因爲朝廷不講信用,製造的農具破爛不堪,那百姓也不會再次相信武帝所講的修養民息之言。”

“恰恰相反,就是因爲這些粗製濫造的農具只是一部分,所以那些賢良文學纔要大張旗鼓。”

“這是一顆懷疑的種子,特殊的事物只有在司空見慣的事物襯托下,纔會引人注目!大肆討論!”

“而也只有如此,賢良文學們才能讓朝堂不在與‘民’爭利!他們口中的民也不是百姓,而是豪強!是他們自己!”

“所以,從這一點看,鹽鐵之利確實有利於百姓。”

聽完唐儉的話,李世民嘆了口氣。

“朝堂想著百姓的錢來打仗,豪強想著百姓的錢來牟利。”

“又有誰想到百姓呢?”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啊。”

……

大清·雍正時期

“哼!這幫子士紳天生一個模樣!”

“都是該死的東西!”

雍正一邊看著摺子,一邊看著天幕上的討論。

隨後將摺子將桌子上一扔!

捻著玉珠怒氣衝衝的說道:

“這幫子士紳,田連阡陌!還無丁差!竟然還有臉叫苦連天!” “那無立錐之地還多徭役的百姓怎麼辦?”

“等死嗎?”

“只怕是大清先死一步吧!”

聽到雍正憤怒的話,宮內的一衆太監宮女紛紛跪倒在地。

憤怒的雍正將目光移到了下一本摺子上。

“封丘縣令唐綏祖。”

“士紳一體?”

……

天幕繼續播放著,

【公元前80年,因爲誣陷霍光失敗,桑弘羊與上官桀等人準備發動政變。】

【計劃由長公主來邀請霍光赴宴,然後突然殺掉霍光,隨後再立刻進宮廢掉劉弗陵。】

【而長公主門下管理稻田租稅的官員燕倉發現了他們的陰謀,於是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諫大夫杜延年,杜延年則上奏檢舉。】

【於是漢昭帝與霍光提前知道了對方準備政變的消息。】

【隨後命人將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謀政變的大臣統統逮捕,誅滅了他們的家族。】

【長公主與燕王劉旦自知不得赦免,先後自殺身亡。】

【而九歲的上官皇后因爲年紀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孫女,所以未被廢黜。】

……

大漢·武帝時期

還在思考劉弗陵他媽會是誰的劉徹,在看到天幕上的信息後,臉色一黑。

“朕從未見過如此急迫尋死之人。”

劉徹嗤笑一聲,隨後衝身邊服侍的內侍說道:

“不用讓上官桀他們來見朕了。”

“直接送廷尉吧。”

“就看他們這張揚跋扈的性子,屁股也不會乾淨到哪裡去。”

“按罪處置吧。”

……

【因爲劉弗陵和霍光的相互信任,一場還未開始的政變立刻就被平定了,保持了王朝的穩定。】

【在誅滅叛黨之後,漢昭帝在霍光的輔助下沿用武帝時期的嚴峻法制,調查民間的冤假錯案、官吏失職等事。】

【處置縱容反叛的人,提拔賢良的人。】

【推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將公田交與貧民耕種。貸給百姓種子、口糧,免除部分賦稅、徭役,降低鹽價,與匈奴保持友好關係。】

【內外措施得當,使得武帝后期遺留的民生問題得到了控制,自文景之治後被武帝窮兵黷武政策所耗空的國力開始得到了恢復,爲“昭宣中興”揭開了序幕。】

【公元前79年,龜茲、樓蘭聯合匈奴,殺漢使。傅介子出使大宛前去問責,使龜茲王和樓蘭王服罪,於龜茲斬殺了匈奴使者。】

【公元前77年,傅介子已發放賞賜之名再次出使西域,攜帶絲綢黃金面見樓蘭王,於宴席中斬殺樓蘭王,立樓蘭質子尉屠耆爲王,改國名爲鄯善。】

【公元前75年,烏桓犯邊,範明友率軍出擊,擊退烏桓。漢昭帝於玄菟郡疆界、設立金城郡,招募郡國民衆修築防禦。】

【公元前74年,劉弗陵因病崩於未央宮,年僅二十一歲,無子。諡號孝昭皇帝,葬於平陵。】

……

大漢,

“又因病早死!”

劉邦本來還挺欣慰這個玄孫的功績,但沒想到居然又是早死!忍不住一瞬間脫口而出!

話音一出口,大殿內死一般的寂靜!

‘完了。’

這是劉邦的第一想法。

‘救救朕!’

這是對蕭何瘋狂示意的第二想法!

‘唉……’

頭髮與鬍子俱是一片蒼白的蕭何默默的嘆了口氣,隨後兩眼一翻乾脆的昏倒在地。

“哎呀!丞相!丞相!蕭何!你怎麼了?!”

蕭何倒地的瞬間,劉邦立刻一步躍下臺階。

扶著“昏迷”的蕭何大喊道:

“蕭何!你可不能離朕而去啊!大漢需要你!乃公需要你!”

蕭何有點忍不住想睜眼了,這個時候了你特麼還想著佔便宜呢?

但想了想自己還要在這個混蛋底下混日子,又忍住了衝動。

“蕭何!你堅持住!乃公送你去太醫令!”

隨後扛起蕭何就往殿外跑去!

只留下大殿內一衆來不及反應的臣子與呂雉來了個面對面。

而看著皇后那一張“誰來誰死”的可怕面容。

大臣們只能暗自低估某人實在不當人子!

……

大漢·武帝時期

看著天幕裡信息劉徹都麻了。

“呵,又早死。”

捋了捋袍袖的劉徹無奈的笑了一聲。

“還好,朕還沒生這個兒子呢,不然一顆丹藥還真不夠分。”

“……不對啊!”

突然,劉徹想到一個問題!

劉弗陵無子,那這個宣帝是誰啊?!

朕既然立了幼子,那就是說明其他兒子都不成氣!

那這個宣帝是哪個孫子?

……

【漢昭帝·劉弗陵】

【軍事成績:加強北方防禦,擊退烏桓。平西南叛亂。評價B級,得三分】

【制度建設:繼續延續武帝末期的政策,評價C級,得兩分。】

【外交策略:重新恢復和親政策,蘇武歸漢,傅介子前往樓蘭,斬樓蘭王改國名爲鄯善,解決西域問題。評價S級,得五分。】

【民生經濟:延續了武帝末期與民休息的政策,減免田租、口賦及其他雜稅。“訖十三年,百姓充實,四夷賓服。”評價A級,得四分。】

【用人識人:信任霍光,託付大權。評價B級,得四分。】

【後世影響:鹽鐵會議,評價S級,得五分。】

【總分:二十三分】

……

{這就沒了?}

{歷史關於昭帝的記載太少了,剩下的就是野史了。}

{查昭帝的內容,一大半要看霍光的傳。}

{漢昭帝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傀儡,徹徹底底的傀儡皇帝,甚至連後宮都管不了,自古傀儡皇帝都沒有悲劇成這樣的!}

{我看昭帝就是單純厭倦權利鬥爭,上官那些人和霍光的明爭暗鬥他都很清楚。}

{昭帝早慧,霍光是武帝定的比肩周公的輔政大臣,法理上他的權力就很大,而且執政能力還比上官桀桑弘羊他們高不少。後來上官桀等人反霍光還要廢帝,昭帝就只能繼續站霍光這邊,估計昭帝是想等霍光死再拿回大權,可惜身體不行,二十出頭就崩了。}

{這位死的時候才二十一歲,還體弱多病,這些功勞還都到不了他頭上,應該是那幾位託孤大臣,尤其是霍光(無奈臉)}

{昭帝最重要的是能明辨忠奸,還能夠信任霍光,而且還有遠見,個人能力也不錯。}

{但他早死。}

{…無力反駁…}

{漢昭帝的反面教材,就是秦二世了(狗頭)}

{提一嘴。史書上沒有昭宣中興和昭宣之治的說法,從來都只有“漢宣中興”和“孝宣之治”,昭宣中興不過是現代學者爲了劃分時代方便提出的僞概念,中興指的就是宣帝執政後期,跟昭帝沒半毛錢關係。}

昭帝真的是沒啥好寫的了,在寫就是野史。

例如……蹲廁所蹲的時間太久了,起猛了暴血管死了……

(本章完)

第348章 身死大業未竟時第637章 朱元璋:一天干十六個小時還叫多嗎?第313章 馬屁 佛道與催生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第694章 二廢二立四子繼位第496章 朱元璋:咱又沒交過稅!我知道什麼叫空印啊!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168.第164章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第478章 二十九歲吳國公三十二歲大丞相282.第274章 祭侄文稿滿門忠烈第749章 節儉救不了大清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552章 朱見深捱罵不是沒有原因的第557章 河套之亂第634章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第745章 “儒家聖君”205.第200章 楊堅的獎勵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592章 河套之獄庚戍之變97.第95章 孫權:投降?我還能往哪跑啊?!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85.第83章 問:一炮害三賢,是哪三賢?第383章 趙頊:要人壽命?這是什麼邪物!273.第265章 一代女皇的功績!第724章 撤驛之變後勤兆惠209.第204章 運河與南巡的本質第401章 玄宗卸甲 徽宗卸天下第319章 唐宣宗功績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14章 劉邦的功績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578章 應州大捷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308章 唐武宗李炎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4章 光說不想學英語,倒是給個具體方向啊第672章 傳庭死,明亡矣。不死,亦亡矣!第376章 宋神宗:我爲青山!你爲松柏!第653章 崇禎:魏忠賢,一定是要死的。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第346章 雪夜訪趙普,趙普亦未寢第690章 劉恆:真是搞不懂你們215.第209章 盛德大業至矣哉第653章 崇禎:魏忠賢,一定是要死的。第755章 我必須戰鬥!第536章 朱棣:好聖孫!你爹多活兩年就夠了!第812章 最終章:麥子熟了幾千次,人民萬歲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第724章 撤驛之變後勤兆惠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215.第209章 盛德大業至矣哉第397章 聯金滅遼磨刀霍霍向豬羊第333章 後晉後漢第548章 于謙之死天下冤之!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第607章 揣著明白裝糊塗者,爲聖天子!第579章 武宗南巡寧王謀反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第408章 東京留守中流砥柱宗澤!269.第261章 奠基科舉制度格局第746章 “朕遇斯時,大不幸也”135.第131章 蜀漢倒計時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205.第200章 楊堅的獎勵第468章 開局一個碗第404章 還評績?評個鬼的績!第454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第498章 明朝官員:只要人沒死,就得來上班!第592章 河套之獄庚戍之變第385章 西夏:要地!司馬牛:給了!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第419章 十二金牌召岳飛十年之功毀一旦114.第110章 魂斷白帝城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還在升高!第444章 南宋朝繼續失智宋理宗端平入洛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275.第267章 李隆基,登場!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第390章 天幕:不裝了,我攤牌了!就是要搞死下一任皇帝!第765章 《南京條約》第425章 宋孝宗隆興北伐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111.第107章 華佗亮斧:曹操,我來給你治頭
第348章 身死大業未竟時第637章 朱元璋:一天干十六個小時還叫多嗎?第313章 馬屁 佛道與催生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第694章 二廢二立四子繼位第496章 朱元璋:咱又沒交過稅!我知道什麼叫空印啊!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第622章 豐田秀吉:大明除了北京,都是我的領土!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168.第164章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第478章 二十九歲吳國公三十二歲大丞相282.第274章 祭侄文稿滿門忠烈第749章 節儉救不了大清第719章 衛子夫:朕朕朕!狗腳朕!第708章 賤民脫籍第552章 朱見深捱罵不是沒有原因的第557章 河套之亂第634章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第745章 “儒家聖君”205.第200章 楊堅的獎勵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第503章 朱元璋的功績(上)第592章 河套之獄庚戍之變97.第95章 孫權:投降?我還能往哪跑啊?!第392章 乍一看還是個中興之主呢!85.第83章 問:一炮害三賢,是哪三賢?第383章 趙頊:要人壽命?這是什麼邪物!273.第265章 一代女皇的功績!第724章 撤驛之變後勤兆惠209.第204章 運河與南巡的本質第401章 玄宗卸甲 徽宗卸天下第319章 唐宣宗功績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14章 劉邦的功績第605章 隆慶開關第578章 應州大捷119.第115章 《出師表》第308章 唐武宗李炎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4章 光說不想學英語,倒是給個具體方向啊第672章 傳庭死,明亡矣。不死,亦亡矣!第376章 宋神宗:我爲青山!你爲松柏!第653章 崇禎:魏忠賢,一定是要死的。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第346章 雪夜訪趙普,趙普亦未寢第690章 劉恆:真是搞不懂你們215.第209章 盛德大業至矣哉第653章 崇禎:魏忠賢,一定是要死的。第755章 我必須戰鬥!第536章 朱棣:好聖孫!你爹多活兩年就夠了!第812章 最終章:麥子熟了幾千次,人民萬歲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第724章 撤驛之變後勤兆惠第461章 在錯誤道路上狂奔的元朝諸帝215.第209章 盛德大業至矣哉第397章 聯金滅遼磨刀霍霍向豬羊第333章 後晉後漢第548章 于謙之死天下冤之!第494章 貧賤夫妻少時苦,富貴攜手共長情。第607章 揣著明白裝糊塗者,爲聖天子!第579章 武宗南巡寧王謀反第351章 高粱河車神宋車宗!203.第198章 一口背了近千年的黑鍋。第408章 東京留守中流砥柱宗澤!269.第261章 奠基科舉制度格局第746章 “朕遇斯時,大不幸也”135.第131章 蜀漢倒計時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205.第200章 楊堅的獎勵第468章 開局一個碗第404章 還評績?評個鬼的績!第454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78.第174章 皇帝菩薩佛心天子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第464章 堪稱東方版“希特”第498章 明朝官員:只要人沒死,就得來上班!第592章 河套之獄庚戍之變第385章 西夏:要地!司馬牛:給了!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301.第292章 躊躇滿志的唐德宗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第419章 十二金牌召岳飛十年之功毀一旦114.第110章 魂斷白帝城第378章 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還在升高!第444章 南宋朝繼續失智宋理宗端平入洛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275.第267章 李隆基,登場!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準備第355章 宋太宗積貧積弱之始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第663章 暫累吾民戊寅之變第390章 天幕:不裝了,我攤牌了!就是要搞死下一任皇帝!第765章 《南京條約》第425章 宋孝宗隆興北伐第642章 兩黨相爭傳首九邊111.第107章 華佗亮斧:曹操,我來給你治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堆龙德庆县| 徐州市| 海安县| 正蓝旗| 苍溪县| 且末县| 绩溪县| 眉山市| 保德县| 孝昌县| 泸定县| 丰宁| 鞍山市| 吉安县| 晋江市| 永安市| 闵行区| 浦北县| 谢通门县| 兰坪| 湟源县| 营山县| 闽侯县| 珲春市| 和田市| 罗定市| 定远县| 太原市| 周至县| 凌海市| 汶川县| 榆社县| 高雄县| 汉川市| 井研县| 霍州市| 长沙市| 贡山| 长乐市| 宜州市| 山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