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8章 古北口

誰拳頭大就聽誰的,這是草原上的規矩,因此朵顏三衛對稱臣於大明並無任何牴觸,他們在意的,是納貢。

蒙人除了放牧,不事其他生產,所需物品基本都要靠同中原的交易來換取,此時朝廷尚未設置椎場邊市,想要獲取物品,明面上唯一的途徑就是朝貢。

他們進貢皮毛牲畜,明廷賜給他們糧食布匹,青鹽茶葉等等,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貿易。

一年朝貢的次數,從十幾次到幾十次,朝貢人員成百上千,那是一點都不奇怪,目的就是爲了通過朝貢,換取他們所需的物品。

數年前的土木之變,歸根結底其實就是瓦剌同明廷之間,就朝貢一事引發的鉅變。

不過即便朝貢次數再多,規模再大,能滿足蒙人貴族的需求就差不多了,普通牧民的日常所需,幾乎全靠民間的私下貿易,說難聽些,就是走私。

‘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非常膽壯起來。

只要有10%的利潤,它就會到處被人使用;

有20%,就會活潑起來;

有50%,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

有100%,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

有300%,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

這句話十分經典,邊貿的巨大利益,讓不少人甘冒殺頭的危險也要做。

朵顏三衛這一帶的長城各關口,因久無戰事,朝廷又要對其施以懷柔之策,管的並不如遼東那麼嚴。

甚至爲了安撫朵顏三衛,讓他們不與瓦剌、韃靼各部同流合污,再起邊釁,對於民間走私採取放任甚至可以說是放縱的態度。

商隊不拘規模大小,遠近親疏,只需按騾馬數量,差不多每匹百錢的價格,交些銀子給邊軍,就能進出關口。

按周秦川的看法,這種收錢放行的形式其實已經具備了關稅的性質。

寬鬆的時候,商隊甚至能堂而皇之地從古北口出入,若是風聲稍緊,也能從其他墩堡進出。

因此古北口成了華北一帶的邊貿重鎮,進出草原的最大一個集散地。

周秦川他們要去遼東,不走海路的話,只能先從這裡出關,然後自己再想辦法東去。

不過,單槍匹馬地跑到草原上,可不是明智之舉,關外馬匪不少,這種跑單幫的在他們眼中就是肥羊,甚至一些部落也不會客氣。

大多都是跟著大商隊,或是小商隊湊在一起,怎麼也要有個幾百人,才能出關。

周秦川他們到古北口的時機不湊巧,前兩天剛走了一批小商隊,如今留在古北口的人數不足,現下就只能等。

要是運氣好,來只大商隊,立馬就能出發,否則的話就只能等著湊人,什麼時候人數差不多了,什麼時候出發。

只是要出關的都是商隊,不論多少,總有些貨物,周秦川三人來的匆忙,全無準備,兩手空空的樣子未免有些奇怪。

古北口是商隊進出草原之地,卻不是貨物集散地,不拘哪個商隊,都有自己購置貨物的路子,然後再辛辛苦苦用騾馬運到此地,周秦川他們想要在這裡倒騰點東西去草原上並不容易。

好在運氣不錯,呆了兩天之後,某個跑單幫的小商隊,接到家有要事的急報。

這個小商隊不過四人,全是叔表兄弟,家裡出了事,誰也呆不住,都急著脫手貨物後回鄉。

奈何此時古北口的同行,規模不大,誰的銀錢都不稱手,最後便宜了周秦川三人。

只出了個稍微高出對方進貨的價錢,就順利地拿下了。

那晚在破廟門口,他們從死人身上發的財,總數有五百兩之多,除了銀兩,還有幾錠金元寶,前所未有的豐厚,拿下這麼個小商隊的貨,灑灑水啦。

兩邊皆大歡喜,對方小賺一筆,有了回鄉的盤纏,而周秦川他們則似模似樣地成了即將出關的行腳商人,貨物只要倒騰出去,至少也能賺上兩到三倍的利潤。

東西其實很簡單,沒花多少銀錢,計有茶磚、青鹽和粗布,還有幾口鐵鍋。

比較下來,馱貨的十多匹騾馬在中原還更值錢些。

這些騾馬看似不少,實際上拉的貨並不多,其中有一半馱的都是糧食,除了保障三人一路上的吃喝,還有部分粗糧,得不時拿出來喂喂這些牲畜,以確保它們不掉膘,有體力長途跋涉。

三人都沒有接觸過騾馬,一開始還怕擺不平,不過這些牲口都被馴養得十分乖順,再用繩子串在一起,路上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多出來的兩匹駑馬由周秦川和蘇幼蓉騎乘,小濟人小體輕,想騎拉貨的騾子和驢也行,想和周秦川、蘇幼蓉一起騎馬亦可。

出關的人數沒湊夠,一時動不了身,幾人都在學著騎馬,兩匹駑馬沒什麼脾氣,幾天下來,倒也有了點模樣。

蘇幼蓉在魯橋鎮被偷怕了,想方設法將剩下的銀子換成金條,分別縫在三人裡衣的夾層裡,只留少許的碎銀子和銅錢開銷。

等待的日子裡,周秦川三人在古北口周邊逛悠,打探出關消息是每日必做之事,不想卻意外地添置了兩樣物什,總算讓自家貨物有了些不同,不再是大同小異的茶鹽布了。

一個是在周圍村子裡買的泡菜鹹菜,數量不多,六壇而已,與其說是拿來賣的,毋寧說是他們自己留著吃的。

幾個月的逃亡生活,雖然無人叫苦,但著實不輕鬆。

自濟寧北上,有了銀錢,吃食是不缺的。

加之後來周秦川的箭法有了進步,射中固定目標,或是移動緩慢的目標問題不大,所以偶而遇上的大獵物,諸如羊、鹿之類的,時不時能拿下,至於高速移動的獵物,就全憑運氣了。

因此即便一連數日遇不上小山村,也不缺肉食。

但其中有過數天,因爲一直沒有遇上村子,帶的鹽被三人吃光。

想起無鹽的日子,哪怕蘇幼蓉和小濟再怎麼手巧,也是無可奈何,吃食的味道讓人難以下嚥。

此次出關,雖然他們自己的貨物中就有不少青鹽,不用發愁。

但泡菜可比單純的鹽好多了,擅能開胃,有了它,哪怕就著死麪餅子,也能多吃點。

捆好了讓騾馬馱上,也不用擔心拿不下。

第377章 賣地建房第154章 觀禮第141章 胎記第391章 鐘鼓第184章 私心第28章 上架鴨子第180章 再病第98章 出爐第170章 罷鬥第186章 消受不起第387章 前奏第143章 走爲上第136章 張秋第350章 淘書第58章 傻大個第398章 搦戰第355章 萬事俱備第166章 西征準備第361章 貶庶第143章 走爲上第305章 朝貢第258章 金刀第325章 融資擴股第247章 進京第154章 觀禮第371章 商社第298章 見面禮第219章 犯上第85章 佛性東家第163章 發願第148章 古北口第174章 託付第64章 病發第49章 酒水第366章 僵持第391章 鐘鼓第306章 絲綢之路第397章 叛軍第124章 逃亡第13章 斷腿第171章 會餐第257章 機密要事第174章 託付第205章 逃逸第228章 南下第398章 搦戰第243章 矛盾第110章 收賬第90章 住手第22章 換方第238章 賠罪第288章 交好第390章 登極第389章 驚變第205章 逃逸第52章 衝陣第166章 西征準備第179章 奶茶第60章 火光第288章 交好第114章 遞條子第284章 對峙第288章 交好第173章 鄰居第53章 大勝第308章 窺探第70章 千里相送(四千字大章)第190章 掃雪第35章 想法第393章 廷杖第337章 杭敬第247章 進京第242章 交易第52章 衝陣第253章 麻煩第269章 收取關山五十州第244章 神棍第298章 見面禮第331章 彈劾第283章 紅水河畔第254章 深夜來客第146章 刺青第189章 圓房?第367章 皇親第45章 打人打臉第95章 飴糖第262章 草原局勢第306章 絲綢之路第165章 太師也先第227章 借刀第127章 錦囊妙計第296章 整合第153章 邀請第197章 討厭第20章 入夥第240章 前程第281章 沙洲衛第154章 觀禮第166章 西征準備
第377章 賣地建房第154章 觀禮第141章 胎記第391章 鐘鼓第184章 私心第28章 上架鴨子第180章 再病第98章 出爐第170章 罷鬥第186章 消受不起第387章 前奏第143章 走爲上第136章 張秋第350章 淘書第58章 傻大個第398章 搦戰第355章 萬事俱備第166章 西征準備第361章 貶庶第143章 走爲上第305章 朝貢第258章 金刀第325章 融資擴股第247章 進京第154章 觀禮第371章 商社第298章 見面禮第219章 犯上第85章 佛性東家第163章 發願第148章 古北口第174章 託付第64章 病發第49章 酒水第366章 僵持第391章 鐘鼓第306章 絲綢之路第397章 叛軍第124章 逃亡第13章 斷腿第171章 會餐第257章 機密要事第174章 託付第205章 逃逸第228章 南下第398章 搦戰第243章 矛盾第110章 收賬第90章 住手第22章 換方第238章 賠罪第288章 交好第390章 登極第389章 驚變第205章 逃逸第52章 衝陣第166章 西征準備第179章 奶茶第60章 火光第288章 交好第114章 遞條子第284章 對峙第288章 交好第173章 鄰居第53章 大勝第308章 窺探第70章 千里相送(四千字大章)第190章 掃雪第35章 想法第393章 廷杖第337章 杭敬第247章 進京第242章 交易第52章 衝陣第253章 麻煩第269章 收取關山五十州第244章 神棍第298章 見面禮第331章 彈劾第283章 紅水河畔第254章 深夜來客第146章 刺青第189章 圓房?第367章 皇親第45章 打人打臉第95章 飴糖第262章 草原局勢第306章 絲綢之路第165章 太師也先第227章 借刀第127章 錦囊妙計第296章 整合第153章 邀請第197章 討厭第20章 入夥第240章 前程第281章 沙洲衛第154章 觀禮第166章 西征準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川市| 平武县| 双牌县| 北辰区| 肇庆市| 密山市| 栾川县| 奎屯市| 绩溪县| 富平县| 老河口市| 泗洪县| 巢湖市| 嘉峪关市| 祁门县| 济南市| 海口市| 乐亭县| 河间市| 香河县| 商都县| 祁门县| 兴和县| 华池县| 威信县| 眉山市| 保康县| 吐鲁番市| 贵德县| 彝良县| 宾阳县| 永嘉县| 永昌县| 汝阳县| 南涧| 富蕴县| 织金县| 江山市| 长治县| 汝州市| 行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