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益哈哈一笑說;“這傢伙就這樣。”楊益沒有想到這是和小狐貍欣欣最後在一起的時光,遇到血屍時欣欣爲了救楊益,被血屍殺死,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楊益問徐繼祖說;“大哥這附近有沒有比較大的村鎮。”“有我們這裡離白鶴鎮很近,那裡什麼都有。兄弟你問這個幹什麼?”
楊益說;“大哥我不是還俗了嗎,穿著這身道服,留著長髮彆扭,我想去賣身衣服,順便理個髮。”
“理個髮是什麼意思。”徐繼祖疑惑的問。楊益一想這時候還沒有這個洋詞,就說;“大哥就是去剃個頭。”
徐繼祖說;“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好吧最近家裡忙著運糧食,讓常龍陪著你去。”接著徐繼祖讓常龍牽來兩匹馬,就向白鶴鎮走去,白鶴鎮離徐家莊30里路,騎著馬沒用一個時辰就到了。楊益一到白鶴鎮差點哭了,這和後世沒法比,不如後世的一個村子大,好不容易楊益找了一家剃頭鋪,一問這裡的剃頭師傅手活不錯,是從北平逃難奔親戚來到,說以前專門給京城的公子哥剃頭。
楊益來到剃頭鋪,剃頭的師傅問剃什麼頭,中分怎麼樣,楊益一聽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忙說;“堅決不剃漢奸頭。”
剃頭的師傅愣了說:“小夥子這可是當今最好看的樣式。”楊益一想也是,當時最多的就是這樣的頭特別難看。
楊益說;“還是理平頭好了。”
剃頭的師傅又是一愣,楊益就把理平頭的方法連說在比劃,教著剃頭師傅。剃頭師傅手藝果然了得,直接按著楊益說的就理出了平頭,楊益照著鏡子,看著今世的自己,劍眉星目,鼻直口方,皮膚就像剛剝了皮的雞蛋,既帥氣又陽光。
這時楊益朝常龍招招手,讓常龍也理一個平頭,楊益他們又買了幾身衣服,這一穿上那還像練武的,一看就是兩個出來玩的公子哥。
轉眼住了半個月,楊益決定第二天走,於是找到徐老爺子,恭恭敬那的給徐老爺子和徐老太太兩個人磕了兩個響頭說:“我楊益自小孤苦伶仃,無父無母,今天有幸跟大哥結義金蘭,從今往後,你們就是我的親生父母,爹孃在上,請再受孩兒兩個響頭。”
徐老爺子和徐老太太忙起身,眼中高興的都笑出淚來了,連忙扶起楊益心疼的說:“孩子快起來,你哥自幼體弱多病,一個子嗣還是你相救,我們老了老了沒想到今天又多了一個兒子,這個家今天就有了你的一半,你還是住下和我們一起安居樂業。”
楊益說;“非是我不想在家,現在日本人侵我國土,殺我同胞,搶我妻女,作爲一箇中華兒女怎麼會袖手旁觀,我把日本鬼子打回老家,然後再回來孝敬父母。”
徐老爺子伸出大拇指說;“我兒真是一個奇男子有志氣。”
徐老太說:“兒呀出去之後萬事小心,缺錢家裡拿。”看著這世的慈父慈母,楊益就想起後世的父母,不知道自己穿越了,父母見不到兒子是不是很悲傷,想著想著眼淚就落下來,徐老太太忙問;“孩子你怎麼了?”
楊益忙擦擦眼淚說:“我是高興的。”
成了一家人,楊益就不見外了,對徐老爺子說:“爹我們徐家這麼多土地,這些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洛陽早晚會被日本鬼子佔領,我看不如這樣,徐家的佃戶每人一畝地,把地分一部分,然後我們再買一部分,這樣也爲爹你留下一份好名聲,我看哥是個經商的人才,再加上我算定,明年可能會天災同時出現,這個家是守不住流民的衝擊,我看你們還是去重慶經商算了。”
徐老爺子說;“經商我們可以讀書人家,古人說得好,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楊益一聽頭又大了說;“爹這都什麼年代了,爹你和哥哥應該出去見見世面了。”徐老爺子說;“我兒說的有道理,爹年齡這麼大了怎麼還是老腦筋,好爹聽你的,我們做什麼生意哪?”
楊益說:“開公司,公司就是以前的商行,我們要把公司做大做強,以後主要和美國人做生意,找幾個留學生做代理,我們主要做機器進口。”
徐老爺子問:“爲什麼做機器生意?”
楊益說;“我們的國家現在很窮,雖然地大物博礦藏豐富,但製造業卻少的可憐。”楊益接著痛心的說;“九一八事變,由於東北軍不抵抗,日本鬼子輕而易舉的佔領了東北北大營兵工廠,接著鬼子佔領了金陵兵工廠和太原兵工廠,用我們的資源製造炮彈打我們自己,所以我們要自己生產武器,把日本鬼子打回老家。”
徐老爺子豎起大拇指說;“我兒好見識,實業救中國,那我們的公司要要怎樣進口美國的機械,美國人會賣給我們嗎?”
“這一點我考慮過了,我們現在已民營的名義建立公司,現在是1941年,用不了多久美國就會對日本鬼子宣戰,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進口軍用物資了。”楊益不假思索的說。徐老爺子不經打量這楊益,心想年紀輕輕卻看的這麼遠,以後定成大器。
經過商議公司的名字叫三義進出口有限公司,徐繼祖任董事長,楊益有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就這麼一個簡單的決定,促成了一個巨大的商業集團,爲民族的解放和富強做出了突出貢獻,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第二天楊益帶著常龍和小欣欣離開徐家莊,徐家楊益揮淚告別。剛出村口就見老劉頭跑過來撲通給楊益跪下來說;“謝謝恩人,來世做牛做馬也要報答恩人的恩情。”
楊益趕緊扶起老劉頭說;“不必如此,這也是你應該得到,命中有此偏財。”原來楊益和徐老爺子昨天商議給老劉頭一頃地,這一頃可就是100畝,所以老劉頭過來感謝。
老劉頭無論如何讓楊益他們上他家吃頓薄酒,楊益拗不過老劉頭就隨著老劉頭回家。一看老劉頭的家是北方典型的茅草屋,家裡不算富裕,老劉頭有五個兒子,由於家裡窮都沒有媳婦,老劉頭把楊益他們領到家裡,就叫五個兒子給楊益磕頭,並說這次多虧了楊益,昨天徐家給了一頃地,今天晌午就有人來提親,把老嬤嬤了的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