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

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一是爲罪

丁列很明白一件事情。

不要看阮熾打得這麼猛,但是如果他不插手其中,勝利者定然是明軍。

安南在大戰之前,經制之軍不過十幾萬,而今消耗下來,阮熾核心老卒,能有多少,不過三四萬。

這還是多算了。

但是大明?

雖然郭登訓練的廣西士卒,按理說都是新兵,但是實際上有大明近乎源源不斷的物資供給,或許比京營的一些老營頭,還差了一些,但是卻能勝得過安南士卒。

畢竟很多廣西士卒,他們原本就是廣西土司的士卒,不過是換了一個身份重新參軍,並不是之前就真是莊稼漢。

這種根本素質上的差距,不是投機取巧的能夠扭轉的。

別的不說,韌勁就不行。

如果剛剛開始,還能憑藉血勇之氣,但是時間長了,不管是身上的傷口,還是天上的冷雨都會讓他們清醒過來的。

所以丁列幾乎不惜一切代價,拔下山口這一處,與阮熾合兵一處。

似乎明軍的所有火器都在雨水之中失去了作用。

故而這裡一開始就是慘烈的肉搏之中。

王越對武學同學重視,也得來一些成果,最少王越所部之中,乃是武學出身軍官最多的。

這些軍官不敢說多厲害,但是當大軍之中大部分軍官都是武學出身的,受過幾乎相同教育之後,似乎發生了量變到質變的變化。

即便在暴雨之中,即便地上泥濘之極,即便兩側的山中,不時有山洪傾瀉而下,明軍始終保持了陣型穩定。

在尋常時候看似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在這個時候,卻顯得難能可貴。

縱然明軍士卒步履蹣跚,每一個腳上都好在繫著一根大石頭一般,縱然很多戰術動作都走形了,陣勢與陣勢之間,也因爲種種原因有這樣那樣的配合不當。

但是畢竟是列陣而戰,總是勝過安南士卒了。

這就是安南士卒的缺陷。

新兵太多了。

即便而今是晴天,丁列麾下能列陣而戰的,又能有多少?

所以面對明軍的攻勢,丁列久攻不下。

丁列思忖良久,他忽然一甩鞭,指著明軍軍中之中一處缺口,卻是明軍軍中彼此之間變形,空出一個空擋來。

丁列說道:“左右兒郎與我殺敵。”

這裡再多的人就擺不開了,故而他能選用的只有精銳。

而丁列軍中的精銳,除卻丁列身邊的親兵,與護衛黎思誠的人馬之外,哪裡還有?

都在與明軍交戰了。

丁列看似烏壓壓號稱百萬大軍,但是在關鍵時候可以派出去的營頭,卻少之又少了。

丁列只能親身上陣,以求一戰鑿穿。

丁列帶著千餘士卒,從這個缺口之中,直殺入明軍本陣,卻不知道算人者,人亦算之。

他面對王越可不是尋常將領。

王越面對安南人進攻,應對的也很吃力。

不過短短半日左右,王越手中已經有一串名單了,都是他的學弟們。

是的。

如果不是大量武學出身的軍官在此時身先士卒,充當了中底層軍官,也是全軍的骨架,才讓明軍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依舊保持陣型。

但是王越也明白一件事情。

大明武學雖然而今已經有十幾屆了。每屆多則千餘人,少則數百人,看似數量不少,但滿打滿算,也不過萬餘畢業生而已。

而且武學教學的質量,也是一直處於提高之中。

剛剛開始那幾屆,其實都是半拉子,當一個底層軍官是合格的,更多的就是要看他們自己了。

從剛剛開始的時候由太監劉永誠一個人負責,到後來有的大量各種有實戰經驗的軍官參與其中。

再算上已經戰死的,因傷退役的,等等原因。

還在明軍之中服役的,不會超過一萬人。

而這一萬人遍佈邊軍,京營,衛所,北疆,水師,說起來多,具體到王越麾下能有多少,不過兩三百人而已。這兩三百人在加上其他一些軍官支撐起而今的局面。

但是,這些人是不能補充的,是死一個少一個的。

王越看得名單,其實不是名單,而是大軍崩潰的進度表,當這些軍官戰死到一定程度之後,這一戰就必定轉化爲混戰之中。

混戰之中,優勢與劣勢一樣突出。

一般情況之下,誰也不想打成這個樣子。

安南人是確定他們沒有任何辦法了,只能用這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但是王越卻不想。

他想要是挫動敵鋒,將安南軍隊給趕下去。給軍中一些修整調換的時間。

所以就設了這個陷阱。

誠然,惡劣的自然環境,讓明軍陣線出現了缺口,但是王越卻沒有想過彌補,卻是在這裡用上了殺招。

幾門大炮擺在這裡,幾個木棚爲他們擋住了雨水。

王越看見有人衝過來了,因爲有雨水阻隔也不知道是誰,他問身邊的人,說道:“你們確定這能打響?”

幾個炮手說道:“請將軍放心,我等以性命擔保?!?

王越說道:“軍中無戲言,一旦打不響,你們的下場,就不用我說了。”

雖然大雨讓大部分火器都無法用了,但也不是絕對的。就好像之前明軍營地之中,也是能打響幾炮的。

王越軍中也是,但是他並沒有一開始就開炮,而是費勁心機,將這個殺手鐗保持到現在。

這樣大雨之中,即便有木棚遮擋,開過幾炮之後,也難免啞火。所以這火炮外面一直被油紙包裹著,用了很多放水措施。

但是即便如此,王越也沒有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這些火炮身上,而是還備了一手,王越的親兵都在一側,一旦大炮打響了,這就是反擊的開始,如果炮火打不響 ,就是用來賭缺口的。

丁列顯然沒有想到王越這一手。

當他帶隊殺上來,似乎要一舉將明軍陣勢給打穿的時候。卻聽見一連串的轟鳴之聲。

明軍先用散彈,然後用實心彈。猛烈的開火。

因爲雨水的原因,而今能見度都有所降低,故而安南軍隊根本沒有發現明軍的火炮,自然也萬萬沒有想到這一點。

於是乎眨眼之間,安南軍中衝到最前面的士卒,屍橫遍野,大片雨水一瞬間被染成了血水。

丁列捂著自己的肚子,這是一個下意思的舉動,因爲一枚炮彈從他肚子上穿過,帶出腸子內臟什麼的,到處紛飛。

他肚子地方,已經是一個空蕩蕩的大洞了。

丁列的手根本捂不住。

丁列想要說什麼,卻什麼也說不出來了,整個人仰天到底,跌落在泥水之中,與之前的無數具屍體,他的眼睛很快就失去了神采,變成泡水的死魚眼的神色。

這一輪炮聲,本來將讓安南士卒震動非常。士氣大挫。

畢竟安南人本身都善用火器,自然知道這火器的威力。

緊接著不知道誰說了一句“丁侯爺死了?!边@一聲對安南士氣的打擊更是致命的,畢竟這一支軍隊大部分能戰之兵,都是丁列的老部下。

丁列的威信在這一支軍隊之中,還能勝得過黎思誠,否則丁列憑什麼與阮熾並列推翻宜山王的統治。

而王越或許不知道安南軍隊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他能看得出來,這是一個反擊的大好時機。

一聲令下,讓江成帶這他僅存的精銳士卒,從缺口之中殺了出去。

頓時如水銀瀉地,勢如破竹,安南軍隊居然總崩潰了,王越一時間也顧不得其他了,將手中的兵馬全部砸了進去。

一古腦將安南軍隊打退了十幾裡。這才鬆了一口氣。

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二百章 馬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
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二百章 馬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禾县| 古丈县| 道真| 开原市| 三都| 鄱阳县| 江孜县| 枝江市| 廉江市| 临清市| 蚌埠市| 峨山| 中西区| 巴南区| 方正县| 临夏市| 吴江市| 澄江县| 崇仁县| 牙克石市| 三江| 眉山市| 固始县| 敖汉旗| 慈利县| 治多县| 额尔古纳市| 五家渠市| 浦北县| 阿拉善盟| 化德县| 庆安县| 横峰县| 洪泽县| 海林市| 禹城市| 信宜市| 旺苍县| 兰州市| 浪卡子县| 石嘴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