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

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

朱祁鎮親政之後,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放在處理朝政之上。

而今猛地放開,反而別有滋味。

當然了,他也不是什麼也不管的,內閣替他處理了大量的事務,朱祁鎮每日就是挑擇幾個重要的奏摺來看。其餘的全部照準。

李賢的能力很強。

自然能將一切安排好。

但也有一些副作用。

那就是從而今開始,朱祁鎮一直推進的改革就短暫停止了。

雖然五軍都督府變革與考成法兩件事情上,已經在推進之中。只是到了收尾。

本來按照計劃,朱祁鎮準備對大明律之中一些事情做出調整,而今只能放一放了。

其實就事情本身來說,放一放說不定會更好。

畢竟治大國如烹小鮮。事緩則圓。

太子得到聖旨之後,也是快馬加鞭的回來了。就在太子來到京師的時候,一個不能說好壞的消息,傳到了北京。

安南的雨季提前來臨了。

這位安南戰場提供了新的變化。

經過一個多月的醞釀,大明在諒山之南,與安南大軍形成了新的對峙。

阮熾大軍被圍在山上,而丁列帶著安南最後的兵力,大概有十幾萬上下,又裹挾了很多民夫,號稱百萬。進駐郎莊。

而郭登帶著大軍包圍阮熾,幾乎是四面合圍,不留縫隙。王越帶著本部人馬,駐守山口,阻擋安南軍隊。

郭登的意圖幾乎是明擺著,就是吃掉阮熾之後,然後大舉南下,吞了丁列部,安南就不剩下什麼東西了。

剩下的就是治安戰了。

而丁列的意圖也很明顯,衝破明軍的封鎖,將阮熾救出來,如此安南精銳尚有一戰之力,如果能裡應外合大破明軍,再好不過了。

但是時局越來越不利於安南軍了。

大明攻安南的營地,自然碰壁連連,王越所部不過三萬步卒,但是依然依靠山勢,守著嚴嚴實實的,讓安南人在山下留下屍山血海。不能前進半步。

但是這個時候,不管死多少人,丁列都不能停下來了。

黎思誠此刻就在軍中,雖然他沒有直接指揮大軍的,但是他的意志所有人都必須貫徹。

那就是壓上所有本錢打這一仗,勝利了,縱然是大明在折損這麼多人馬之後,也不會輕易南下了。

失敗了。無非亡國。

黎思誠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了。

這邊打的很激烈。

阮熾與郭登之間,卻更多是安靜的對峙。

郭登在等阮熾糧食耗盡。反正優勢在明軍這一邊,緩一緩有什麼不行的。

而阮熾在等什麼?

等雨。

他要等的就是安南的雨季。

他本來以爲要再等上半個月,或者一個月,但是此刻似乎是上天庇護安南,今年的雨季提前來了。

以安南的氣候,一旦下雨就是幾天幾夜,似乎是天空之中裂開一個口子。天河倒懸而下。

安南的土地幾乎在瞬間變得泥濘起來,無數大小河流湖泊都一個個一肉眼能看得見速度膨脹起來。

在大雨到來的第二天,雙方大部分火器都不能用了。

這個時代的火器大多都是用火繩的。

空氣變得潮溼之後,這些火繩大多都不能用了。

除卻少部分精心保準的火器還能用,但是卻已經不能阻擋大局了。畢竟火器這個東西單獨用,其實也沒有什麼威力。

必須有一定的數量才能發揮出威力來。

所以,阮熾一直朝思暮想的作戰環境到來了。

火器不能用了,土地泥濘之極,甚至連在雨中列陣,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阮熾也知道,明軍的軍備很多都比安南軍隊好。

但是安南纔是這一片地區的主人,安南軍隊之中的傢伙,或許看上去很廉價,甚至上不來臺面,但是他們這纔是適合這個地區的作戰裝備。

此刻就顯露出來了。

大雨傾盆。

阮熾站在營地之中,所有安南士卒頭帶斗笠,身著蓑衣,腳踩草鞋。阮熾也是同樣的裝扮。

無數雨水從斗笠的邊緣滑落,與雨水混合在一起,讓人看不見眼前的景物。

而阮熾的眼中更是熱淚盈眶。

這一戰不管勝負如何,阮熾都知道,眼前的這麼多人不知道能有多少人活下來。

阮熾忽然轉過身去,跪在地面上,大聲喊道:“雄王在上,保佑子孫驅除北寇。”

無數人齊聲高呼說道:“驅除北寇,驅除北寇。”

阮熾有無數話要說,但是最後卻落在這一句話上,隨即他一舉手中的長刀,無數安南士卒從十幾座山峰之下,蜿蜒而下,就好像是大蛇出洞一般。

阮熾頃巢而出。

十幾萬人,根本不是座山可以裝下來,與其說阮熾在一座山中,還不如說郭登將阮熾圍困在一片山區之中。

此刻阮熾非十幾路,每一路大約都有萬人上下。很快就將消息傳到了郭登手中。

郭登聽了,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拿酒來。”

立即有人捧上一個水袋,郭登打開水袋,倒在地面之上,說道:“阮熾是個人物,我本想請他一杯酒,不過而今,只能先敬他一杯酒,讓他到了黃泉,自己去領了。”

隨即郭登將水袋砸在地面之上,他回首看著後面的將領,說道:“安南人以爲,下了雨我大明就不會打仗了。”

“老子在北疆爬冰臥血的時候,他們這些人還不知道在做什麼的?”

“傳令下去,讓安南人看看,我大明將士的武勇。”

“是。”隨即無數道命令傳了出去。

雖然郭登說的如此豪情萬丈,但是在他內心深處也不得不承認,阮熾這臨時一咬。夠狠夠毒。

安南人進攻明軍營地的時候,雖然依然有火炮轟鳴,但是大多響過幾聲,就不會響了。

剩下就是肉搏戰了。

明軍甲士當先,卻不能抵擋安南人的進攻。

原因很簡單,大部分明軍精銳腳下都是靴子,而靴子在泥地之中,一踩一滑不說,而且移動困難 ,腳下會有很多泥巴,就好像是身上掛了好幾斤一樣。

而安南士卒身體就輕盈多了,更不要說斗笠蓑衣雖然能當防禦器械來用,但是他們本身就是雨具。

在這裡中暴雨之中的戰鬥,更是比明軍舒服多了。

很多明軍將士都睜不開,因爲雨水順這頭盔流進了眼睛之中。

如此情況,並不是明軍不能打,而是種種條件限制了明軍士卒的發揮。

一時間明軍被打的岌岌可危。

但是明軍也不是善茬。

不知道那一個人先開始,將身上的甲冑戰靴都脫了,拿一個斗笠帶在頭上,擋住頭上的雨水,拎著一柄刀就衝了取出去。

很多明軍紛紛效仿。

一時間大部分明軍都光著膀子,在雨水與血水之中廝殺。

如此一來,雙方的戰鬥就更加慘烈了。

安南人本身就沒有甲冑,而明軍是不用甲冑,長刀所過,紛紛有血水飛濺,幾乎每一個呼吸都有無數人倒在地面之上。

被人踩在泥水之中。

明軍與安南軍雙方幾十萬全面交戰,阮熾毫無保留的進攻。郭登只能好不保留的迎戰,雙方打得難解難分。

阮熾一開始就沒有想過怎麼指揮,畢竟戰場寬度十幾裡,在大雨之中交通困難,煙花,烽煙,快馬都不方便。

而郭登是硬生生被安南壓著,失去了對下面 各部的指揮。

近乎陷入各自爲戰的地步。

這裡戰況雖然慘烈,但是真正最慘烈的還是王越這邊。

因爲在大雨之中,丁列親自督戰,壓上了所有的籌碼,一定要打通這裡,想要爲阮熾打開一條生路。

甚至想要反敗爲勝。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六章 新天子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
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六章 新天子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山特区| 武邑县| 佛坪县| 宿州市| 孟津县| 浪卡子县| 师宗县| 泉州市| 灌阳县| 铅山县| 阳高县| 宜章县| 贺州市| 孝义市| 岱山县| 来凤县| 淄博市| 普陀区| 哈密市| 都匀市| 晋州市| 合江县| 明光市| 滦平县| 延川县| 利津县| 海城市| 化州市| 探索| 平远县| 金塔县| 冀州市| 玉环县| 聊城市| 龙南县| 肥乡县| 托克托县| 庄河市| 陕西省| 舒城县| 府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