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漢城。
自古以來的朝鮮王國都城,意爲“漢人統治之城”。
作爲自古以來華夏王朝的慣例邦屬國,到了後世的清代,在朝鮮國旗下方更是會多出四個大字“大清國屬”。
在更加後世的未來,當清末,整個華夏大地在滿清奴隸封建王朝的統治下愈加腐朽墮落,最終被八國聯軍狠狠打臉多次,甚至連日本人都能上來肚子蹂躪多次,整個清朝政府軟弱無能的面目纔會使得朝鮮當中逐漸出現了一大批親日派朝鮮人,而對著日本逐漸的強大和清朝的衰落,朝鮮將徹底與中國劃清界限。
當然,這些親日派的朝鮮人可能大部分都並不明白中國和日本的區別……至少,作爲中國的番邦屬國上千年來,只要朝鮮自身不反叛的情況下,中國曆代王朝都沒有想要吞併滅亡朝鮮的想法。
而日本人僅僅是崛起了幾十年便興起了巨大的野心,歷史上便是無數次想要吞併朝鮮,讓自己的民族佔領亞洲大陸。
時光輪轉……
很快,親日派的朝鮮人自己親手埋下的禍根便在日本從朝鮮進一步掠奪到大量好處之後爆發了出來。
狼子野心的日本人一步步吞併了朝鮮。
奴役、壓迫、屠殺、分化……
直到二戰結束,朝鮮人才在美國人想要制衡亞洲局勢的情況下獲得了“獨立”,可笑的卻是換取美國幫助發展的代價卻是長久的失去了對軍隊的領導指揮權利——作爲一個主權國家,戰時的軍隊指揮權竟然屬於另外一個國家。
這是多麼荒謬的事情??!
也正是因爲如此種種事情,朝鮮人變得更加敏感,在未來20~21世紀那個民族、國家思潮狂涌的年代裡逐漸形成了一種小有畸形的民族心態……即:這是我們的,那是我們的,我們還要去遠方看看什麼還是我們的~~思密達~~!
殊不知這種可笑的又政府主導的爲了建立更多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教育其實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笑話。
當然了,有些地方這個東北亞的小國做的還是不錯的。
例如,將一種以前根本不存在,靠著剽竊拼湊出來的武術,穿著經過改造包裝過的日本道服愣是推廣到了全世界,並且一舉成爲奧運會項目和民族國粹。風頭蓋過了空手道、柔道、龐大璀璨的中國武術、以及各國實戰、養身都是遠遠高過跆拳道的真正功夫。
另外,這種持續的教育宣傳之下,這個小國依託於美國體系內的經濟發展也是值得一提的。
再不考慮大部分老百姓主食爲泡菜、大醬湯,吃頓五花肉都驚喜的要死還是從中國日本進口的情況下……單看三星這樣的大公司財閥和各種學自TVB的電視劇、培訓班制度並且發揚光大的本事還是值得誇讚的。
當然……這一切都是後話了。
如今,在天啓年間的漢城,這裡的朝鮮人還和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人一樣,保持著相對於未來平和、寧靜了許多倍的內心。
事實上,在這個時代,除了開始了大航海時代的歐洲人愈加浮躁之外,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社會氛圍都相對的寧和一些。
沒有豐富的娛樂,沒有滿足後慾望無盡的物質生活……也沒有伴隨工業隆隆之聲而來的各種思潮。
大部分國家還處於一個吃飽飯——賺點錢——生活的更好,這樣一個簡單的生存需求當中。
漢城也是如此。
當夜幕降臨,沒有電氣化時代後的璀璨燈光和從衛星照片上看起來郝若繁星的人造光芒的璀璨。
整個漢城陷入了一片黑暗和寧靜當中。
偶爾從民居院落中傳出的幾聲狗叫、偶爾一些更夫敲打更鑼,粗啞著嗓子的聲音從街道上傳來……
然而,這樣的寧靜突然被一支船隊所打破。
……
早些時辰,暮色剛剛降臨之時,一支船首船尾打著照明煤油燈的船隊出現在仁川碼頭。在瞭解情況之後,地方官和衛戍士兵很快便派遣信使快馬趕往漢城通報此事。
畢竟,這支船隊規模不小,而且在進港之後,打著一個國家使團的旗號,這等國家大事自然不容一個小小的地方官吏多做耽擱……
於是,這支船隊上派出的一隊人馬只在當地驛站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被趕回的信使帶往漢城。
當天傍晚,這支由波斯人、希臘人、中國人和幾名矮人、幾名黑暗精靈組成的古怪使者團正式與朝鮮朝廷進行了接觸。
對於這支突如其來的外國使團,朝鮮朝廷原本根本弄不明白這個莫名其妙的政權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然而,當雙方進行溝通之後,這些夷人竟然是攻佔了部分大明朝領土的海外夷人的消息頓時令朝鮮震恐。
如果不是早在8年前,也就是1619年,明朝在討伐後金**哈赤的戰爭中失敗,損兵折將再也無力北顧的話。
朝鮮絕對會是連忙叫人拿下這些膽敢與“天朝上國”作對的番邦土著的!
而如今呢?
有著後金當年薩爾滸擊敗明朝的事例在前。
明朝對北方的影響力已經漸弱。
加上居住在鴨綠江沿岸的女真部落經常性的劫掠,這份壓力對於朝鮮王朝已經相當之大了。
而如今,朝鮮內政更是因爲去年西人黨推翻了光海君,擁立仁祖上位,朝野上下難免還有些不穩。
因此,在這個關鍵點上,朝鮮從國君到大臣對於內外平衡都相當的謹慎。
在雙方交流的最初,唐業所排出的使者們便提到了有大批糧食想要與朝鮮交易槍炮、工匠的意願。
並且他們還長期穩固的佔領了一大片明朝領土——這無疑說明了這些夷人擁有著不弱的軍力。
對於國內不穩的朝鮮政府來說,一個能帶來大量廉價糧食的貿易伙伴無疑對於國君這一派勢力的穩固有著很大的好處。
加上對方隱隱透露出的強橫軍事力量……所以,第一次會談中朝鮮人並沒有急著達成協議,更是沒有草率的拿下這些使者,已防明廷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