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17章 未來之對手

雖說燧發槍有這一系列毛病,性價比遠遠比不過同時代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的火繩槍,不過歷史證明燧發槍是未來火器發展的趨勢,王鬥還是決定大力發展。

有了燧發槍,就可以考慮用刺刀代替長矛,這也是大勢所趨。

不過初期刺刀的安裝與加工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製造刺刀對鋼質要求極高,相關冶金生產難度極大,沒有優質鋼鐵,造出的刺刀沒刺兩下子,或是撞下盾牌就斷了,然後被對方砍死刺死。

曾有例子,二戰後期日軍由於缺乏鋼材,導致造出的刺刀質量飛速下降,刺刀刺入人體後飛快變彎或者折斷。

沒有優質鋼鐵,造出的不合格刺刀在肉搏上沒有絲毫優勢。而且要造刺刀,對火銃上套筒、卡座之類的配套設備精度要求非常高,對現在舜鄉堡手工工廠的生產是個嚴峻的挑戰。

刺刀必須能快速裝卸,裝卸部分相對精密的零件容易損壞,增加成本。刺刀比大刀、長矛之類的武器更容易損毀,原因其插上去前,充其量不過是一把輕匕首……

當然,火銃使用刺刀也有優勢,因爲不需要專門的長槍兵了。

這利弊間的權衡,讓王鬥還沒決定軍中是否要使用刺刀,還是暫緩數年,等技術成熟後再說?

帶著這個心思,王鬥仔細巡察了窯子河邊軍工各廠。

比起崇禎九年,現在各廠規模擴大不少。

從今年初,火銃廠工匠增加到三百多人,盔甲廠工匠增加到兩百多人。火銃廠己經建立了水力鑽牀兩百座,一個月可以鑽取銃管一千根,需要人手不過五十人。餘者工匠都在打製其它部位,月可生產火銃近千門。

由於增加人手,加上新開設水力鍛牀數十座,盔甲廠一個月成品兩百副全甲也很輕鬆。

各廠規模的擴大,對鐵料的需求急速增多,打製一千門火銃,需要熟鐵四萬斤。打製精良鐵甲二百副,需要熟鐵三萬多斤。還要打製腰刀長槍等武器,各方需要鐵料都是天文數字——相對此時的大明而言。

旺盛的需求下,輝耀堡那個鐵礦礦工急速增加到一千人,他們大量使用火藥開礦,使火藥廠的工匠也急速增加到三百多人。作爲火藥廠管事的李大集硝官,他廠下的集硝之地己經增加多處,由於表現出衆,他榮幸地成爲軍工科副事之一。

論起生產能力,王鬥現在的軍工科在整個大明算是出類拔萃。

不過王鬥也發現一個問題,就算以自己極爲出衆的生產力,火銃還好……從崇禎七年一直到現在幾年中,自己門下打製出來的盔甲,竟比不過一次性從清兵手上搶奪的盔甲數目。

此戰自己奪回各樣甲冑近萬具,相當自己所有工匠日夜打造五年盔甲數。

雖吃驚這個發現,王鬥也不會因此停下自己軍中的武器打造與研製,造不如搶,那是流寇思想,王鬥一向鄙視。

算算自己軍中原來盔甲,還有從清兵手中奪回的盔甲數,朝廷拔下的盔甲等,王鬥現在己經有盔甲一萬六千餘副。其中鐵甲約二千五百副,還有衆多的棉甲與鎖子甲。

從清兵手中奪回的盔甲運回保安州後,舜鄉堡盔甲廠與軍服廠的工匠日夜趕工,將它們改造成大明軍隊的甲冑樣式。如果這些盔甲未來全部裝備軍隊,舜鄉軍豪華的裝備陣容在大明各將穩排第一。

……

“朝廷拔下魯密銃一千桿,本將有意將其中五百桿改爲自生火銃樣式,先試于軍中作戰。若是將之改動,軍工科有什麼困難?”

在王鬥巡視時,身旁火銃廠內的工匠們都在埋頭苦幹,顧不得看他這定國將軍一眼。

論起工作熱情,舜鄉堡各廠的工匠向是非常高。對他們的管理,王鬥採用的是底薪加提成加獎金的方式,多勞多得,但如果火銃質量出了問題,那是很可怕的事,會受到非常嚴厲的懲罰。

在舜鄉堡,各廠出產的火銃盔甲,或是腰刀長矛,每一件武器都有編號,上面還註明工匠名字,管事名字等。出了問題,可以非常方便地找到負責人頭上。這使得舜鄉堡出產的武器質量向來很好。

其實大明工部及各衛所出產的武器也是如此,制度擬定上沒有問題。

只是整齊的腐敗,有法不依,卻使他們擬定的制度成爲一場空文。

看了良久,對工匠們的工作態度王鬥還是滿意的,詢問身旁軍工科主事賴源龍。

在王鬥班師回州時,崇禎皇帝令工部與兵仗二局籌措的一千桿魯密銃,十門紅夷大炮也隨軍帶回州內。

除了火炮,大明的武器生產向是奇怪,有時質量很好,有時質量很差,視監督的官員不定。天啓年工部押解山海關三千桿魯密銃,只查驗出幾十桿不合格產品,王斗的運氣不錯,這一千桿魯密銃有毛病的不到五十桿,餘者大多精良。

在王鬥看來,除了大明地方州縣及衛所,他們作爲稅役上交的武器質量靠不住外,工部與兵仗二局出產的武器質量還是不錯的。大明火器研究興盛,高端新式火器層出不窮,卻由於火器庫存掌握在文人與太監手中,各地軍頭寧願購買冷兵器。

——對他們而言,發下幾千根長矛就可以拉起一隻軍隊,相比昂貴的,需不斷投入的,質量還經常靠不住的火器,算是便宜實惠,卻大大影響了大明新式火器的推廣。

“將軍,將五百桿魯密銃引火發射改爲自生火銃樣式,下官這邊沒有問題。只是自生火銃瞎火率高達三成,我舜鄉軍現在使用的鳥銃,瞎火卻不到一成,將軍真的決定改動嗎?”

對王斗的決定,賴源龍卻有些憂慮。

崇禎十年下時,賴源龍就成功研究出自生火銃,也就是燧發槍。經過兩年的研究,還是覺得這啞火率下降不下去,可靠性遠遠比不上火繩槍。

王鬥道:“本將權衡優劣,使用自生火銃是大勢所趨,不得因噎廢食,因其缺陷就放棄使用。爲穩妥計,可將軍中鳥銃改動一部,將此利器慢慢完善。”

賴源龍領命,同時心下高興,從定國將軍的話中,可以看到其是個開通人士,對他這種軍器迷是個利好消息。

去年時,賴源龍費了好大氣力,收容到了趙士禎編著的《神器譜》、《軍器圖說》諸冊,潛心研究翼虎銃、鷹揚銃、迅雷銃、火箭溜等利器,如果成功,想必又能讓舜鄉軍多幾種選擇,如虎添翼。

隨後他試探道:“將軍,朝廷下拔了不少魯密銃,可要令工匠大加仿製?”

王鬥沉吟半響,魯密銃威力頗爲可觀,其百步可透重鎧,便是清軍披了雙層重甲,百步也可以穿透身體,一打兩個洞,比舜鄉軍使用的火銃還厲害——舜鄉軍的火銃,也就是在七十步,纔可以打破清軍身上披的多層重甲。

這種射程遠的火銃在未來作戰定可大佔優勢,不過魯密統也有缺陷。首先太長,魯密銃全長五到七尺,明七尺便是後世的2.1米,這麼長的前膛槍,裝填非常不便。

魯密銃不但槍管長,槍身也很沉重,還使用雙層槍管一體化,技術要求與成本都高,造起來費事。

當然,明軍中使用的魯密銃大多五尺長,約後世的一米六,崇禎皇帝拔給王斗的這批魯密銃同樣如此。不過魯密銃難造與成本高也是現實,對王鬥來說,他需要能大批量生產,便宜實用的武器,魯密銃雖好,不實在。

想到這裡,王鬥說道:“可令匠工仿製一批,不必大規模打製。”

他說道:“本將前來,還爲火炮之事,軍工科可有能力製造火炮?”

賴源龍道:“回將軍,我舜堡之匠工,若造佛郎機炮想無難事。只是紅夷炮雖有實物卻無圖紙,依樣而造,只恐畫虎不成反類犬……有炸膛之憂。”

王鬥沉吟不語,他回保安州時,崇禎皇帝除下拔魯密銃一千桿外,還拔給紅夷炮十門,八門紅夷三磅炮,兩門六磅炮。

這些火炮質量都不錯,畢竟大明各種火炮都有設計圖紙,炮長多少,管厚多少,都有嚴格標尺定死,工匠監官很難以次充好,偷工減料。這保證了大明各類大炮的質量。

特別大明自鑄紅夷大炮的優良,使用了鏜銑工藝,氣密性好,初速高,當時的西班牙,葡萄牙都就近向大明購買火炮。

當然,這建立在大明擁有各類豐富火**紙,還有大量鑄炮工匠情況下。

明朝滅亡後,各類火炮設計圖或毀於戰火,或被滿清列爲禁書焚燬,以至於鴉片戰爭時清軍自鑄炮成了炸膛專業戶,新鑄大炮一開炮就炸膛情況屢見不鮮,類似火炮炸膛在明朝卻極其少見。

這對王鬥也是警示,沒有相關匠工,沒有正品圖紙,自己硬要造炮,就會大量重演清軍自鑄炮的悲劇。

不過紅夷大炮不得不造,王鬥軍中現在十四門紅夷大炮遠不足用,他心中總有些憂慮。

平谷之戰後,皇太極肯定對自己這隻軍隊大加註意,未來可能有大量的火器對戰。火銃對決王鬥不擔心,但是火炮……孔有德投敵後,清國己經有了自鑄紅夷大炮的能力。鬆錦大戰後,其軍中使用紅夷炮的數量,首次超過大明。

對孔有德那隻炮兵力量,王鬥非常重視。那隻軍隊,原來便是大明唯一一支合格的炮兵部隊,內有大量訓練有素的炮手。早在天啓二年起,徐光啓、孫元化前後十數年聘用大量西人教習,又多次和僱傭的葡萄牙炮手一起並肩戰鬥,完全不可小視。

他們的炮兵使用大量的測距工具,而這種測距,在此時大明被認爲是秘法,炮兵非永鍵可靠之人不得習之。王鬥還沒有相關工具,靠大量彈藥摸索出來一套測距之法,就不知雙方對決時,情況會是怎麼樣。

崇禎十一年那場戰事,自己失去近兩千的將士,還是建立在清國輕視的情況下。但是那場仗,清國八旗每旗都在自己銃炮下吃盡苦頭,灰頭土臉,不重視是不可能的。

未來的對手,肯定是勁敵,自己必須未雨綢繆。

……

王鬥護衛儀仗回到保安州,離自己府邸不遠時,正看一個書生打扮的人被攔在門口,第一感覺,那書生腦袋甚大。正頗爲不悅地與守門護衛說著什麼。

大門周邊,遠遠圍了一圈圍觀的人,正頗有興致聽那書生說話。

看到王斗的儀仗,衆人紛紛道:“將軍回來了。”

聽到動靜,那書生驚喜地往王鬥這邊看來,王鬥注意他一張臉又圓又白,頜下一些短鬚,不到四十樣子。身著儒衫,腰間挎的一把佩劍很是明顯。

謝一科策馬前去,不一會兒,他回來悄悄向王鬥稟報:“將軍,那窮酸佩劍直闖將軍府,被護衛攔下了。”

王鬥哦了一聲。

他說著,那書生己是大步過來,遠遠的,他就衝王鬥施了一禮,然後高喊:“公之意,吾盡知也,然公欲成大事必不可缺我”

周邊一片大笑,王鬥眉頭微微一皺,心想:“狂生一個。”

第662章 思想第348章 軍臨中州(下)第400章 天使第674章 羣魔亂舞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569章 歸化司第262章 決定離去第516章 合圍第119章 阿巴泰第800章 號稱第238章 獻捷太廟、賀表如雲第250章 填壕第451章 攻入第640章 炮轟第585章 軍工廠第106章 斬獲第225章 首級給陳督臣第595章 檄文第334章 大開殺戒第2章 甲長鍾大用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85章 揚眉吐氣第719章 潼關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413章 新營制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204章 拷問第30章 震驚第210章 移駐東郊第180章 保安州城守備官第574章 送別、新行業第654章 豈又不忠乎?第6章 狼煙第272章 看來真得學習王鬥之法了第238章 獻捷太廟、賀表如雲第752章 憂慮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上)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下)第506章 大決戰(上)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305章 排槍擊斃第541章 除奸隊(上)第273章 是時候了第508章 衝鋒第227章 追盧象升第513章 射死第623章 痕跡第249章 看誰狠!第514章 破陣第42章 修牆第717章 時間第580章 負恩第778章 追贓助餉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下)第567章 反間與議和之計第354章 初戰流寇(下)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486章 激鬥(上)第243章 鉅鹿第166章 收穫、完善班子第97章 捉生第790章 監國第109章 圍點打援第219章 殺他個落花流水第649章 朱仙鎮之爆發第421章 陳九皋第427章 匯合行軍(下)第614章 空城第354章 初戰流寇(下)第457章 首級第781章 騙局第771章 人心第716章 戰爭烏雲第707章 西紅柿煮蝦第604章 新附軍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下)第607章 立寨第461章 再衝上去第27章 匠頭李茂森第198章 留守第523章 京師沸騰第297章 以火器制火器、觀其戰陣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567章 反間與議和之計第777章 刑具第228章 勝利會師第198章 留守第357章 萬人圍攻第684章 潛伏任務(上)第468章 戰果第291章 翁婿議事第109章 圍點打援第760章 馳檄第216章 多爾袞、阿巴泰第76章 法與情第354章 初戰流寇(下)第663章 笑中有淚第809章 大陣
第662章 思想第348章 軍臨中州(下)第400章 天使第674章 羣魔亂舞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569章 歸化司第262章 決定離去第516章 合圍第119章 阿巴泰第800章 號稱第238章 獻捷太廟、賀表如雲第250章 填壕第451章 攻入第640章 炮轟第585章 軍工廠第106章 斬獲第225章 首級給陳督臣第595章 檄文第334章 大開殺戒第2章 甲長鍾大用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85章 揚眉吐氣第719章 潼關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上)第413章 新營制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204章 拷問第30章 震驚第210章 移駐東郊第180章 保安州城守備官第574章 送別、新行業第654章 豈又不忠乎?第6章 狼煙第272章 看來真得學習王鬥之法了第238章 獻捷太廟、賀表如雲第752章 憂慮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上)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704章 一道數學題引發的(下)第506章 大決戰(上)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305章 排槍擊斃第541章 除奸隊(上)第273章 是時候了第508章 衝鋒第227章 追盧象升第513章 射死第623章 痕跡第249章 看誰狠!第514章 破陣第42章 修牆第717章 時間第580章 負恩第778章 追贓助餉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下)第567章 反間與議和之計第354章 初戰流寇(下)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486章 激鬥(上)第243章 鉅鹿第166章 收穫、完善班子第97章 捉生第790章 監國第109章 圍點打援第219章 殺他個落花流水第649章 朱仙鎮之爆發第421章 陳九皋第427章 匯合行軍(下)第614章 空城第354章 初戰流寇(下)第457章 首級第781章 騙局第771章 人心第716章 戰爭烏雲第707章 西紅柿煮蝦第604章 新附軍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下)第607章 立寨第461章 再衝上去第27章 匠頭李茂森第198章 留守第523章 京師沸騰第297章 以火器制火器、觀其戰陣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567章 反間與議和之計第777章 刑具第228章 勝利會師第198章 留守第357章 萬人圍攻第684章 潛伏任務(上)第468章 戰果第291章 翁婿議事第109章 圍點打援第760章 馳檄第216章 多爾袞、阿巴泰第76章 法與情第354章 初戰流寇(下)第663章 笑中有淚第809章 大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亭县| 旅游| 大石桥市| 房山区| 青海省| 连州市| 彭州市| 承德市| 什邡市| 且末县| 额尔古纳市| 泽库县| 永吉县| 汾阳市| 偃师市| 从江县| 隆化县| 甘南县| 莲花县| 禹州市| 邵阳县| 大姚县| 晋宁县| 巨野县| 河南省| 长沙县| 东安县| 故城县| 静海县| 格尔木市| 永善县| 应城市| 黑河市| 巍山| 堆龙德庆县| 台山市| 金寨县| 襄汾县| 定日县| 宝应县| 鹤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