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9章 鐵竹陣

“師兄,上面寫的什麼?”看老劉頭鼻窪鬢角直淌汗,張國忠也有點納悶。

“國忠啊,你知道秦國滅趙國的時候,俘虜趙國十萬大軍的事麼?”看罷刻文,老劉頭用手背蹭了一下腦門子上的汗,把頭轉向了張國忠。

“知道啊,不是說都活埋了麼?”張國忠道,“當時我還納悶,活埋十萬人,得挖多大一坑啊?……唉,我說師兄,你別跟我說那十萬人都埋得這了……”

“不是我跟你說……是他跟你說……”老劉頭指了指石碑,要說古代人就是有這麼個毛病,如果修了什麼大工程,肯定得想辦法把工程的前因後果作一下“現場記錄”,要麼是壁畫,要麼是刻紋,甚至還有工人在修築工程時偷著刻的,不光中國如此,其他國家也一樣,比如說埃及。

按老劉頭的辨認,石碑背後的刻紋大概是如下內容:

“王異人元年,滅東周於陽人聚,廣擴其疆,王異人三年,卬覘婁宿暗赧,婁宿爲大王之照,乃示大王殂隕之劫,卬知此劫乃拓土之難,遂稟少公。少公問其然,卬答曰:九五之數方撥天下,大王不及也。少公復問曰:餘何如?答曰大若,遂遣卬怙天術以揆其玄,愎之以覦,凡庶之數尚爲卞眈,況大王呼?

異年,王殂,少公爲王,續問之,答曰:夫十萬而磔之,遂佑九五之治,王忖之,不語。

王政十三年,桓齮敗扈輒於東崮。虜十萬人,王大懌,驅之於斯,親書磔池以用之。”

其大概意思爲:

秦王異人(秦始皇的父親,名異人,改名子楚,死後廟號莊襄王)元年,(秦朝)在陽人聚消滅了東周*。拓展了大片的疆域,秦王異人三年。我窺觀天象時發現婁宿*暗淡,婁宿是代表大王的星宿,(婁宿)的暗淡表明大王有駕崩地危險,我知道這是(秦國)擴展疆域所帶來的災難,便把這件事告訴了太子(也就是年少的秦王贏政)。太子問其原因,我回答:九五之數才能擁有天下,大王(的命數)達不到。太子又問:“那我呢?”我回答:(與你父親)差不多。太子隨後便想讓我運用法術揣測其中的玄機,我認爲這個要求很過分,所以沒有答應,老百姓的命數都是上天註定的,更何況是大王呢?

第二年,秦王去世,太子即位。繼續問我(以法術窺天際的事),我回答:需要十萬人來祭奠,大王聽聞之後若有所思,但沒有表態。

秦王贏政十三年,(秦國大將)桓齮在東崮山擊敗了(趙國大將)扈輒,俘虜了十萬人,大王得知後很高興。將這十萬人押解到了這裡,親筆提寫了“磔池”二字……

至於最後一句話,老劉頭也拿不準到底什麼意思,“親書磔池以用之……這個‘以用之’,到底是說用這些人來建‘磔池’呢,還是用這些人來當祭品呢……?先建後祭……?”老劉頭一個勁的納悶,“十萬人站一塊也挺大一片了……要是這些人都‘磔’在這了,怎麼說也得有根骨頭啊……”想到這,老劉頭不由自主的把手摸到了劍柄上。

“這個號稱‘我’地人是誰?”秦戈也是一個勁的納悶,此人以“卬”自稱而不是“臣”,說明這個人沒有官位,莫非是秦始皇的朋友?

“看來,這裡就是崔立嚴先生說的那個‘長生殿’了……”張國忠道,“秦始皇他爹只有王命沒有帝命,所以地盤稍大了一點就駕崩了,秦始皇害怕自己跟父親一樣下場,便找人挖這個洞以求逆天改命!其實他所希望的並不是真正地‘長生’,而是保證自己的正常壽命!”

“那他好象也沒活多久……”秦戈道。

“其實這位老哥雖說懂得如何改數,但好象也忽略了一點,設‘磔池’一來逆天,二來荼毒生靈,廣結孽債,加上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施暴政,像什麼焚書坑儒、修長城、築金堤*什麼的都是他乾的事,當年諸葛孔明那三把火,尚且燒掉自己不少陽壽,他這麼折騰,想不折壽都難啊!就算這個‘磔池’真保住了他的九五之數,但陽壽在其他地方應該也折的差不多了……”老劉頭嘆了口氣道,“行了,別在這研究秦史了,咱往裡走走,有情況就撤!要是真埋了十萬人,別說都起屍,哪怕起來十個,都夠咱一嗆的!”

“師兄,你說這裡真是給秦始皇祈數的地方,應該挺重要啊,不會有什麼機關埋伏吧?”張國忠看了看四周,手心裡多少也見了點汗,按照後世的叫法,這種地方應該算得上是“龍脈”了,按理說秦朝時應該還沒有類似於“鏨龍陣”一類地葬地陣法,所以弄點陷阱流沙什麼的是少不了的,萬一碰上那東西,豈不是比碰上怨孽還棘手?

“來者不怕,怕者不來……”老劉頭舉起劍開始繼續往裡走,“事隔幾千年,就算有點什麼機關恐怕已經失效了,況且這地方有人來過,他們能出去,咱們應該也能……”

又往前走了一段,衆人來到了巖洞的拐彎處,只見這個彎大概拐了個直角,同石碑處的空間差不多寬,但縱深彷彿要更深很多,用手電根本照不到底。

秦戈裝了一顆照明彈,嗖的一下打了過去,強光下,只見兩排大柱子整齊的一字排開,每根柱子之間大概有二十幾米地間隔,而巖壁的兩側則整齊的排著不少類似於門洞的洞穴,高矮形狀就跟燒磚的磚窯差不多,而最怪的,就要說這兩排石柱子中間的地上,整齊的插著一排的鐵針,直通到巖洞深處連照明彈都照不到的地方,鐵針地粗細大概與筷子相仿,是被硬釘入石板縫隙的,每根鐵針都有利尖。露出地面大概兩寸來長,看品相絕對不是幾千年前的東西,每兩根鐵針之間的距離差不多就是普通人走一步的距離。

“張掌教……你還記不記得……王四照保險箱裡那張地圖?”看到這兩排齊刷刷的大柱子,秦戈臉上浮現出了一股難以抑制的興奮。

“這……難不成是……”張國忠根本沒聽秦戈說話,而是和老劉頭目不轉睛的盯著地上地一排鐵針,腦門子上的汗開始吧嗒吧嗒地往下滴。

“張掌教?”秦戈看了看張國忠怪異的表情,不由得也是一皺眉,“怎麼了?”

“師兄……。咱還是撤吧……”張國忠不由自主的把劍抽了出來,“先前那幫人連鐵竹陣都用上了……”

“不忙!”老劉頭哼哼冷笑。“這才叫得來全不費工夫呢……”說罷,老劉頭從褲兜裡掏出了幾個銅錢,從包裡拿出了溼轆轆的黃旗子,點上香(由於考慮到洞裡會有潮氣,所以在進洞前。老劉頭已經把香都用塑料袋包嚴實了,所以游過來時,黃旗子雖然溼了,但香還沒溼),擺起了窺天陣……

“鐵竹陣是什麼東西?很厲害麼?”秦戈對張國忠的表現有些不解,當年在巴山時,這個張掌教可沒這麼瞻前顧後,那一排排地人皮都沒怕過,爲什麼此時會對一排鐵針這麼緊張?

“秦先生你有所不知……”趁老劉頭插旗子點香的時候,張國忠開始給秦戈解釋鐵竹陣的用途。

茅山術認爲,人體內的陽氣由七脈中的“回頂”而出,至“足陽”而竭。也就是說,“足陽”脈是人體陽氣循環的出口,也是七脈中陽氣最弱的一脈。足陽在腳上,大部分惡鬼或畜生衝身,都是從此脈下手。所以,茅山前人便發明了一種陣法叫“鐵竹陣”,方法就是利用鐵釘從腳面刺入“足陽”,封住此脈(鐵器不走陰陽),所以不管人的身體有多孱弱,在怨孽之前都能保證安然無事。然而,真正的鐵竹陣,鐵針要從腳面刺入,切只限於原地不動,而眼前這個鐵竹陣,貌似已經被布成“鐵竹路”了,也就是說,很有可能是有人踩著這一排鐵釘走進去地。

“你認爲,以前來的人裡,也有懂茅山術的?”秦戈一皺眉。

“不好說懂不懂茅山術,這招是茅山前人發明的,但其他教派也有所採用,也許是其他教派的能人吧……?”看著這一排的鐵針,張國忠著實有點頭皮發麻。都說貪財的最高境界是“人爲財死”,而此時可算開了眼界了,踩著這麼一排東西走進去,無外乎比死還難受啊……

二人正說著,老劉頭地黃旗桿子已經插好了,隨著老劉頭一劍插下,黃旗桿子僅僅是晃了兩晃。“你看,我說沒事吧……”老劉頭哼哼一笑,“看來先進去的哥們已經把這幫咱破啦……”說實話,要是沒看見這個“鐵竹陣”,老劉頭對這裡的興趣也一般,畢竟是個活祭的地方,充其量有點鼎器祭皿,一來不乾淨,二來不好拿,但一看這足陽陣,老劉頭的好奇心便又上來了,肯頂著如此巨大的痛苦挨著扎走進去,裡面不定放著什麼驚世駭俗的寶貝呢……

“大家加著點小心……”拿起劍,老劉頭乾脆把包都扔地上了,僅是把銅錢撿了撿,把香塞給了張國忠(符都溼了也沒法用了),“先看看那些門洞裡藏的都是啥……”

看黃旗桿子沒怎麼動,張國忠的心也放下了,剛進來時還是小心翼翼的,此時反倒開始大搖大擺的往裡走,看張國忠和老劉頭彷彿挺有根,秦戈而後艾爾訊也長出了一口氣……“張掌教,我發現這裡,和那個古地圖很像!”邊往裡走,秦戈邊向張國忠闡述自己的懷疑,“哪個古圖?”秦戈先前問過的話,張國忠根本沒注意聽。

說話間,衆人的背影消失在了洞內的黑暗中。而留在原地的黃旗子,此時忽然嘶嘶的冒起了白煙,也許是剛纔弄溼了吧,不溼的話,沒準就燒起來了……——

註解*:

東周:此東周僅爲戰國時期的一個小國,並非東周王朝。

陽人聚:位於今河南省臨汝縣西。

婁宿:28宿之一,爲西方第二宿,屬金,爲狗。婁,同“屢”,有聚衆的含義。

金堤:位於今河南濮陽南邊不遠,相傳爲始皇帝贏政所修。傳說秦朝初年,黃河決堤頻繁,秦始皇便差監工大臣限期修築河堤,但當時由於精壯民夫都在修長城,當地很難再找到壯丁了,所以監工大臣便把婦女老人小孩甚至臥病在牀的人都抓去修堤,即便如此,大堤修築的進度仍趕不及秦始皇所規定的期限,後來,由於缺土,到了秦始皇要親視大堤的時候,大堤仍有很多地方未填平,監工大臣爲保項上人頭,乾脆開始用修堤累死的人的屍體填堤,屍體不夠了,乾脆就用活人填,終於趕在秦始皇到達前修好了大堤。故事詳見百度百科之“秦始皇跑馬脩金堤”。

第36章 巡山者第69章 洞徹殄文第30章 捐軀第56章 老五第11章 鬼扒皮第51章 啞嗓子第10章 七星釘魂陣第25章 玉碹第12章 野鷂子第59章 霧靈鬼影第42章 黃金網第23章 天門第61章 濟北雙塔陣(下)第61章 濟北雙塔陣(中)第23章 天門第20章 打道回府第2章 李村第28章 賣國第28章 斷句詩第32章 物歸原主第60章 巧合第57章 頓足六道第6章 河堤第47章 廖七第60章 巧合第25章 援兵第14章 慧眼第35章 鐵像玉衣第28章 李代桃僵第45章 分工第20章 馬糞紙第25章 煉屍窯第7章 盜墓者之顱第55章 黃老漢第38章 石 堆第3章 筆仙第25章 煉屍窯第26章 香港第54章 雷池第47章 新聞第6章 失落的古城第60章 濟北雙塔陣(上)第3章 筆仙第51章 寶慶奇案第58章 鬼胎第18章 屍非屍第68章 遺憾山中第33章 三兄弟第14章 萬魄魑祟第59章 鬧子第22章 封卦後記第23章 惡鬥第13章 屍穴第39章 鐵橛子第37章 俘虜第54章 無骨屍第22章 古圖之疑第24章 九尾貍貓第15章 祝由術第63章 觀音像第56章 塵封往事第8章 被隱瞞的細節第19章 圈套第52章 莫名康復第4章 符第39章 百步回魂陣第3章 撞客第45章 鬼門關第25章 援兵第41章 生死素骱位第51章 寶慶奇案第25章 援兵第17章 借陽第60章 巧合第8章 馬真人第21章 牌位第49章 壽終前夕第28章 鏨龍陣第51章 啞嗓子第41章 逆流而上第8章 被隱瞞的細節第22章 古圖之疑第60章 茅山五子第1章 實話實說第26章 建文謎蹤第20章 師兄第29章 沅甫家書第21章 命疾第37章 以毒攻毒第6章 半個腳印第8章 神經性窒息第57章 將軍廟第35章 引葬大陣第20章 馬糞紙第17章 引龍符第16章 三煞天棺第5章 羊皮地第11章 武鬥
第36章 巡山者第69章 洞徹殄文第30章 捐軀第56章 老五第11章 鬼扒皮第51章 啞嗓子第10章 七星釘魂陣第25章 玉碹第12章 野鷂子第59章 霧靈鬼影第42章 黃金網第23章 天門第61章 濟北雙塔陣(下)第61章 濟北雙塔陣(中)第23章 天門第20章 打道回府第2章 李村第28章 賣國第28章 斷句詩第32章 物歸原主第60章 巧合第57章 頓足六道第6章 河堤第47章 廖七第60章 巧合第25章 援兵第14章 慧眼第35章 鐵像玉衣第28章 李代桃僵第45章 分工第20章 馬糞紙第25章 煉屍窯第7章 盜墓者之顱第55章 黃老漢第38章 石 堆第3章 筆仙第25章 煉屍窯第26章 香港第54章 雷池第47章 新聞第6章 失落的古城第60章 濟北雙塔陣(上)第3章 筆仙第51章 寶慶奇案第58章 鬼胎第18章 屍非屍第68章 遺憾山中第33章 三兄弟第14章 萬魄魑祟第59章 鬧子第22章 封卦後記第23章 惡鬥第13章 屍穴第39章 鐵橛子第37章 俘虜第54章 無骨屍第22章 古圖之疑第24章 九尾貍貓第15章 祝由術第63章 觀音像第56章 塵封往事第8章 被隱瞞的細節第19章 圈套第52章 莫名康復第4章 符第39章 百步回魂陣第3章 撞客第45章 鬼門關第25章 援兵第41章 生死素骱位第51章 寶慶奇案第25章 援兵第17章 借陽第60章 巧合第8章 馬真人第21章 牌位第49章 壽終前夕第28章 鏨龍陣第51章 啞嗓子第41章 逆流而上第8章 被隱瞞的細節第22章 古圖之疑第60章 茅山五子第1章 實話實說第26章 建文謎蹤第20章 師兄第29章 沅甫家書第21章 命疾第37章 以毒攻毒第6章 半個腳印第8章 神經性窒息第57章 將軍廟第35章 引葬大陣第20章 馬糞紙第17章 引龍符第16章 三煞天棺第5章 羊皮地第11章 武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极县| 德令哈市| 平邑县| 枣强县| 常熟市| 湖南省| 渝北区| 枣庄市| 安福县| 防城港市| 丰都县| 英山县| 宜兴市| 油尖旺区| 区。| 公主岭市| 石柱| 蕲春县| 武山县| 桃园市| 汝阳县| 石林| 鸡西市| 保山市| 肥西县| 长阳| 阳谷县| 绿春县| 进贤县| 曲靖市| 潞城市| 剑阁县| 盘锦市| 丰顺县| 潜山县| 长寿区| 金乡县| 林周县| 衡东县| 铜陵市| 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