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淸寶沒有時間再與那些孩子玩耍,每天跟著趙元開,做他的跟班。
朝廷大臣看到趙元開這麼對待自己的侄子,便勸他在皇上那裡,給他求個一官半職,被趙元開否決了。
趙元開笑笑,說他還小,還得再大一大。
趙淸寶就這樣,埋沒在衆多的隨從中,跟他們說笑,相處有禮,再不賣弄他那學來的武學和文采。衆位官員看他這個德行,都爲他可惜,若是趙元齡在世,他就是一個太子,就這麼廢了?
楊桐得知趙淸寶的情況,立即在早朝上啓奏皇上。
“皇上,先皇有一子,名淸寶,如今賦閒在家,趙大人給他一個跟班的職位,皇上,臣以爲,趙大人這樣安排不妥,讓世人怎麼看我們北國皇室?先皇之子淸寶,皇上也該封個王位纔是。”
“是啊皇上,臣也啓稟皇上,賜趙淸寶一個名位,以正視聽。”吏部尚書周法海,也上前啓奏。
李矩坐在堂上,沒有說話,他看著衆臣,其餘人等皆做沉思狀,不輕易進言。他們心裡疑惑,爲什麼楊丞相在這個時候,提起趙淸寶這個孩子?
要知道,皇上爲太子一事,一直傷透了腦筋,他共有皇子四位,按說皇后所生的三皇子李呈卿,該是最好的人選,李呈卿現年十歲,聰明好學,將來一定能擔當皇位一職。
只是有一個梗梗在了李矩的喉嚨,那就是趙元齡的兒子趙淸寶,想當年,是自己下旨,封一天未做過皇位的師兄爲先皇的,那是他想籠絡兩個師弟的心,沒有想太多。如今想來,當年自己是多麼愚蠢,自己給自己下套了。
當年這孩子才*歲,若是十八歲,只怕早被兩個師弟推上皇帝的寶座了,因爲他那時還一再跟兩個師弟虛讓。現如今他十八歲了,該如何處理,還沒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按理說,李矩把太子的位置留給趙淸寶,那是無可爭議的。但是李矩不甘心,把好不容易到手的皇位拱手讓人,擱在誰頭上誰都做不到。
所以對於過去衆臣一直討論立太子一事,李矩是找各種理由反對的,再加上揣摩皇上心思的大臣進言,說皇上龍體安康,現在立太子,還爲時尚早,縱觀過去歷朝歷代,早立太子有百害而無一利。於是此事耽擱下來。
而李矩最擔心的,就是這個一直無人知道下落的趙淸寶,現在回來了,他該怎麼安置他,一直是他的一塊心病,沒想到楊桐在這個時候提出來,他有些不明白。
因爲李呈卿也是楊桐的外甥,他該爲他的外甥考慮纔是,怎麼忽然提出趙淸寶來,不知他的用意究竟是什麼。
“丞相愛卿,依你看,朕該封他什麼王好呀!”李矩坐在龍椅上,身子前傾。他把問題,拋給了楊桐。
“皇上,臣以爲,趙淸寶年少有爲,有著一身的好功夫,不若封他爲鎮西王,不知皇上以爲如何?”楊桐拱手道。
“唔,衆位愛卿以爲丞相所提如何?”李矩身子靠回椅背上,他此時心裡明白了,楊桐是要把扼守西關的任務,派給這個不諳人世的小夥子,若是他能保住西疆,不讓外族來犯,那是最好,若是年輕氣盛,死於敵手,那他爲國捐軀,也無人指責他了。這個主意好。
“皇上,臣以爲,丞相所言極是。先皇之子趙淸寶,擔當鎮西王是理所當然,無可厚非的一件事情。”戶部尚書李典,上前附和道。
“臣附議!”
“臣附議!”
“臣也附議!”
衆位大臣,爭先恐後地上前奏道。
此時也有不同的聲音,首先反對的當屬趙元開,他上前啓稟道。
“皇上,臣以爲不可,臣侄趙淸寶,無功稱王,令人不服,況且他年紀尚小,不諳世事,臣以爲讓他呆在臣身邊,臣再引導他幾年,那時他年歲漸長,思想成熟,到那時皇上再封不遲,臣請皇上恩準。”
“趙大人,年少纔好有作爲,至於說趙淸寶年輕,思想不成熟,那又有什麼關係?皇上自然會挑選老成持重的人,輔佐鎮西王趙淸寶的。”兵部尚書巴圖,長得一臉橫肉,高大威武,他上前對著趙元開笑道,“鄙人怎麼聽說,趙大人把先皇之子,放在身邊做跟班,每日裡端茶倒水,捧便倒尿,難道趙大人府裡連個下人也僱不起?若真如此,鄙人出資,給趙大人買兩個丫頭使喚便是了。”
衆人聽完,都哈哈大笑,李矩也笑了,他道。
“巴圖啊巴圖,你哪天不拿趙大人抖兩句,你心裡不舒服是不是?”李矩說完,便收起了笑,對趙元開道:“趙大人,巴圖雖是說笑,但是朕怎麼聽人說,你讓趙淸寶做你的跟班,可真有此事?”
“皇上,這個確是真的!”趙元開道。
“我說趙大人,也不怪巴圖揶揄你,你怎麼能讓大侄子淸寶,幹下人的事呢?可真有你的!”李矩手指著趙元開,想要再說兩句,又不知道說他什麼好,只好用手指著他笑。
“皇上,趙大人所擔心的,也未免沒有道理,這個趙淸寶如今才十八歲,封他個王位倒是可以,只是不要委以重任,鎮守西關的人大有人在,如今朝廷不缺武將,即便趙淸寶真的有先皇那般勇猛,派往西關,臣以爲不可,因爲他戰場經驗不足,若是有什麼閃失,怎麼好向太后交代?況且太后也不會同意,他們母子才見面,怎捨得剛見面就母子分離?這也是人之常情嗎!”京城守備楊勇道。
楊勇說這話,自有他的打算。若是放趙淸寶現在去西疆,這小子的功夫他見過,可了得,他相信,不上幾年,他就能功成名就,那時他的名聲大噪,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要知道,鎮南王王一龍可是他的親舅舅啊,這兩股勢力,勢必在朝廷具有不可小瞧的影響,真到了兵變逼宮的時候,只怕皇上李矩連腸子都悔青了,即使趙淸寶不窺視皇位,但是他們兩家,在未來將影響整個北國的政局,這是他們楊家所不願看到的結果。
李矩坐在那裡,看著衆臣在爭論。他不語,在揣摩著楊勇剛纔話裡的意思。
然而這樣的爭論,是無休無止,李矩知道,若是自己不說話,只怕到明天,也沒有個結果,便朗聲道。
“衆位愛卿所言都有道理!不若待我與太后商量,再作決定,衆位愛卿以爲如何?”
“皇上所言極是!”楊桐見皇上這麼說,心裡有數了。要知道,這事鎮南王王一龍還沒有參與進來,這麼大的事情,怎麼好不與他知道,這是多麼嚴重的事情啊!
皇上這麼做,是對的。
衆臣見皇上這麼說,又在頭腦裡過濾一遍,方明白皇上的意思,一個個都上前,表示贊同皇上的觀點。
很快,李矩得到回覆,王昕慧是隻要趙淸寶在京城,對別的什麼王位沒有要求,王昕慧這麼做,無非是遵循後宮不得干政的古訓。她知道皇上李矩會與王一龍溝通。
王一龍的意見,是一切聽皇上安排,作爲親戚,他不便發言。
王一龍不發言,比發言還要有威力,李矩心裡有數了。王一龍這是以退爲進啊。
李矩猜測,王一龍所希望的,無非是既要給趙淸寶一個王位,這是李矩遲早都要辦的事,再就是不要讓年紀輕輕的趙淸寶,去那危險的西疆。
李矩想了想,若是硬的派他去西疆,那職務怎麼安排?趙淸寶十八歲,確實擔任不了西疆統帥的職務,但是總不能讓一個鎮西王,去給人打下手吧,這樣也不好聽啊,再說了,又有誰能指揮動一個王爺?!
最後李矩在早朝,當場決定任命趙淸寶爲鎮西王,並從國庫拿出十萬兩白銀,重新買了一塊地皮,作爲翻蓋鎮西王府邸的啓動資金。
李矩的這個決定,讓朝野上下一片沸騰,除了那些嫉妒的,支持皇上李矩的聲音,幾乎一邊倒。覺得李矩這個決定,對得起死去的先皇趙元齡。
李矩想,先讓趙淸寶在京城呆些時候,要不了兩年,定有大臣推薦趙淸寶去鎮守西疆。
而在這段時間,李矩對於趙淸寶的籠絡,是從他的婚姻開始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