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我活了四十多歲,可還是有很多事沒有弄明白,很多人沒有看透。
雖然別人都說人生難得糊塗,可我從來就沒有明白過。也許只是我經歷過了,我才懂得一點點。
小時候走親戚,感覺都不能讓我開心。因爲不管是舅舅,姨媽,還是姑媽家裡多少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矛盾,問題,而且經常爭吵不斷。而我的家同樣如此。
父母打架我是知道的,我還小,可能剛上學不久,父母不知爲什麼突然大打出手,我知道媽媽是個溫柔嫺淑的女人,肯定不是她的責任,一定是父親又做錯了什麼,而且不聽勸,還一意孤行,所以才惹媽媽不顧一切的拼個魚死網破。
當時,我拼命拉住父親的衣角,不讓他打媽媽,可是紅了眼的父親,已經六親不認,不光打媽媽,連我也用腳踢,我嚎啕大哭,覺得我的天要塌了,如果父親下手太重,把媽媽打出個好歹,我們家也就散了。因爲這個家都是媽媽一個人支撐的。
在我的哭喊聲中,媽媽奪路而去。我當場就蒙了。那晚,媽媽離家出走了,不知道到哪去了。我所知道的親戚家她都沒有去,可能這一次走的遠了。那幾天我們姐妹都是在惶恐不安中度過的,沒有了媽媽,生活陷入混亂。沒有人做飯,衣服也沒人洗,家務也亂糟糟的。
父親依然出去逍遙快活,有牌打也不管我們的死活。他回家了,就只知道和我們大吼大叫,我們看見他那張因爲憤怒而扭曲的臉,嚇得大氣都不敢出,只能乖乖聽命於他。就怕他火上來會把我們打死。
第一次,姐姐擔起了媽媽的責任,她給我們做飯,洗衣服,做家務。雖然她做的沒有媽媽那麼好,但畢竟讓我們暫時得到了安慰。有了姐姐的代替,讓我暫時忘記了沒有媽媽的孤獨和不安。
一個星期以後,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冬日,媽媽頂著風雪回家了。我撲倒她懷裡泣不成聲,問她,媽媽,你不要我們了嗎,爲什麼這麼多天都不回來呢,知道我們想你嗎?媽媽的眼圈瞬間紅了,淚珠在眼眶裡打滾,低聲的說,我怎麼會不要你們呢,這不,我不是回來了嗎?
我生氣的說,以後不要理他(父親),就當他是壞人!我們都不喜歡他,我們喜歡媽媽,媽媽,以後都不要離開我們了好嗎?媽媽把我摟在懷裡,酸楚的點點頭。
從那以後,媽媽再也沒有離開過我們。可我們都長大了,卻沒有一個人體貼她。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事,我卻因爲討厭父親,連帶對這個家都厭倦了。
雖然我人在家裡,心裡時時刻刻想著什麼時候能離開就好了,不用再看見他那張猙獰的臉。
哥哥初中畢業以後,父母給他學了一門手藝,希望以後可以養家餬口,不用再受罪。他去仙桃學牙醫,一年難得回幾次家。我小學畢業以後,沒有考上初中,就輟學了。其實我還是想上學的,因爲我的小夥伴們都在上學。可父母覺得我資質太差,不是上學的料。讓我不要浪費錢,還費自己的眼睛。那時我的眼睛已經近視了。
可是我十幾歲能幹嘛呢?當工人,廠裡不收,做其他的,什麼都不會。
開始的第一年,我就在家幫父母做農活。雖然不是很內行,好歹也減輕一點他們的擔子。其實在父母眼裡,我是介於傻子和聰明人之間的人,說白癡吧,有時候還有一點頭腦,說聰明吧,盡做些弱智的事。所以父母並不看好我。
他們沒有把太多的期望寄託在我身上,覺得我再長大一些,趕緊找個人嫁了,有個人願意養著我,就是我的造化了。其實他們一點都不瞭解我,在我看似簡單的頭腦裡裝了很多複雜的想法和秘密。
如果我真的是白癡那倒好了。至少我不會有那麼多的悲傷和痛苦。遺憾的是,我不是。
我小時候就看過很多書,都是父親和哥哥姐姐的收藏,大概是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就對有文字的書報感興趣了。家裡有父親的收藏,什麼《西唐演義》,《岳飛傳》,《薛剛反唐》等等都是磚頭一樣厚的大部頭書。我連漢字也認不全,只能連蒙帶猜,不認識的字就跳過,囫圇吞棗的看一遍。雖然不是很懂,但感覺很有意思。
哥哥姐姐都是向別人借的小說或報刊,都要偷偷藏起來,怕被父親看到,罵他們不務正業。我沒事就到處翻箱倒櫃,只是爲了找一些我沒有見過的稀奇玩意。結果,父親的收藏,和姐姐哥哥的偷藏,都被我看了個夠。
因爲書籍給我打開了一個全新更開闊的世界,我就開始幻想。覺得如果有一天我有幸能成爲書中的主人公,也不枉白活一世。
我上四五年級的時候,就是瓊瑤小說流行的時候。只不過,我沒錢買書,都是同學買了被我看到,我就借過來看。還有就是同學的哥哥姐姐的書,只要被我看到,就千方百計弄到手裡看。有一段時間,我完全沉迷在書中世界,不能回到現實裡。
我覺得書中世界多麼美好,多麼純淨,沒有我在現實中見到的種種不和諧,和太多陰暗醜陋。
瓊瑤的小說常常讓我淚流滿面,有時候是爲主人公的命運感嘆,有時候是爲自己的未來而憂慮。那個時候我才知道自己和紅樓夢裡的林黛玉差不多,多愁善感,弱不禁風。
有時候我正在爲書中的人物惆悵不已,突然被父親大吼一聲,再不由分說的訓斥一頓,嚇得我再也不敢做白日夢了。
在父親心裡,我們都是不成器的廢物,自己的學業都搞不好,只會搞些亂七東西八糟的東西,浪費時間浪費錢。父親對我們很失望。其實,我沒有覺得我們是廢物,只是時間和機會沒到,所以不能體現我們的價值罷了。我對父親給我的評價是不能茍同的。如果這樣認爲的話,我還覺得父親的基因不好呢,所以才遺傳給了我們不好的東西。
媽媽年輕時候心靈手巧,經常自己做鞋子,所以家裡有很多鞋子的花樣,都是用剪刀一下下剪出來的,特別有韻味。我也是那個時候開始喜歡上畫畫的。
我就是隨心所欲的畫,全然不管好快不好看,合理不合理。因爲時間長了,熟練了,漸漸感覺我畫的還不錯,像模像樣的。同學還挺崇拜我的,有事沒事都讓我給他們筆記本里畫插圖。其實我不擅長畫插圖,我都是沒有方向和目的的信手塗鴉。畫出來像什麼就是什麼,沒有固定的標準。
其實畫畫也是要靈感的。心裡有,才能畫的出來。別人不知道,以爲畫畫就像吃東西,只要想吃,就有東西吃。當心裡是空白的時候,拿起筆坐半天也不會畫出一根線條來。我畫畫也堅持了很多年,可是後來,我發現畫畫不能表達我內心的情緒和思想,不能讓我發泄出來,我就漸漸放棄了。
後來我的親戚和家人都說起我小時候的經歷,我都快忘光了。很多人都知道我喜歡畫畫,而且畫的很不錯。可是現在,我連筆都拿不起來了。
別人都說結婚後,就會放棄婚前的很多習慣和愛好。我除了畫畫,其他的愛好一直堅持到現在。
如果當時父母重視我的愛好,加以引導和培養,或許現在也能有所成就。雖然不一定成爲知名畫家,但至少可以給自己的人生加分。
但父母不以爲然,認爲畫畫不過是生活的調劑品,不能當飯吃,也不能作爲終身職業。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爲我找名師加以**,我自己更沒有自主的權利和計劃。
所以畫畫只是作爲興趣愛好留在我的生活裡,從來不作成爲主要的技藝登上大雅之堂。
我也羞於拿出自己的作品來獻醜。因爲我覺得現在我畫的東西已經不能入世人眼。
因爲從小沒有得到足夠的父愛,我的心裡滿是遺憾。我記得唯一的一次,是我七歲那年,父親要接我回家上學,給我帶了平生唯一最寶貴的禮物,兩隻麪粉做的可以吃的小鳥。當時我不知道多寶貝了。一直拿著把玩,很久都不捨得吃掉。而那一次父親給我留下了最完美的印象,讓我覺得這纔是我最慈祥的爸爸。
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看見過父親慈愛的一面。
現在想起來,大概有點理解了父親爲什麼會這個樣子。父親身體一直不好,又好抽菸,喝點小酒,還經常熬夜打牌。他的肝功能可能不太好,所以脾氣暴躁,稍有不順就暴跳如雷,說話都不能心平氣和,只能咆哮或吼叫。
哥哥可能受了影響,也變得和他一樣不可理喻。其實我有一段時間也是這樣。總想爲什麼親人之間一定要用這麼惡劣的態度來對待?也忍不住想要以暴制暴。
如果父親給我足夠的父愛,也許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遭遇了。因爲想從外面尋求父愛,所以纔會離家出走,遠走高飛。但經歷了幾個家庭以後,我才徹底明白,父愛是無法替代的,如果缺失了只能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