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是聽服侍大娘的丫頭閉月說,大娘已經接連三天只喝一碗米粥了,身子骨越發消瘦,難道你願意看到茶飯不思的大娘?還有你的那些侄子侄女們,你平日裡對他們再好不過,難道外出這麼多天不想回去見見他們?他們可是整日在大哥耳邊唸叨小三叔啊……”
不得不說謝家大郎這話說的實在是有水準,就連原本怒氣衝衝的謝氏家主這會兒也忍不住放鬆心情。
是啊,本來這就是一件家務事,何必跟自己兒子鬧得這般難看呢?
更何況謝明塵如今簡在帝心,雖然只是個太醫,那也是政治中心的人物。尤其還跟宸親王搭上了關係,如今的身份更不可同日而語。他今日來是想讓謝明塵爲謝家做事,又不是想讓謝明塵真跟謝家翻臉,也不必如此咄咄逼人。
而且如今在朝中能跟宸親王打好關係的老式家族還真沒幾個。能說得上話的都是近日來聲名鵲起的年輕人,要麼出身新貴,要麼乾脆就是平頭百姓。這樣的人,五家七姓就算跟他們見一面都覺骯髒。再者說,外人又哪有自家人用著安心?
更何況謝明塵還不是普通的謝家子。他是自己唯一的嫡子,他的母親出身世家王氏,外祖父又是當世大儒,經營著方圓書院,只是平日向來不喜張揚,不顯山不露水的,但天下幾乎三成讀書人都出自方圓書院。有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偏偏謝明塵打小就是個古怪性子。明明天資聰明的很,讀書寫字過目不忘,初次下場就得了頭名,十二歲那年就中了秀才。這樣的良才美玉竟出自他們謝家,謝家主嘴上不說,心裡其實自豪的很。
但也不知哪裡出了差錯,這混賬小子自從中了秀才之後,回來竟然拋去那些錦繡文章,先賢聖書,一頭扎進了杏林之道,去學起了醫!
雖說這天下有名的醫者都會受到各方尊敬,可到底醫者也不是上九流之輩。尤其像他們這般積年累月的世家大族,對醫者向來只有使用之道,萬萬沒有成爲醫者之人。
想起那時候謝家主依舊覺得氣憤,可謝明塵這小子打小就是個倔頭驢,看起來雲淡風輕,不在乎任何東西,實際上一旦下來決定,那真是八頭牛都拉不回來!當初也不是沒罵過沒打過,也不是沒有悉心交談勸導過,可謝明塵硬是拒絕了所有人的勸導,徑直學起了醫學。
那時候整個謝家都鬧得雞犬不寧,謝氏家主本來想著這醫學之道浩如煙海,謝明晨年紀輕輕也學不了什麼東西,可誰曾想到這臭小子不僅在文章上頗有才華見解,就連醫學之道也格外出彩,就憑著家裡幾本醫書以及家中老祖父的三言兩語教導,硬生生考去了太醫院!
謝明塵如今才十幾歲,都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可世上就是有這般天才,無論投身哪一方面都能做出成就。
不得不說,雖然嘴上不提,但謝家主對謝明塵這個兒子還是很自豪的。
但這臭小子實在太過倔強,方纔商量之事,難道對他來說很難嗎?同樣都是謝家子,爲何大郎四郎五郎他們都能真心實意爲家族著想,偏偏只有三郎是個倔頭驢?
難道是隨了他母親?想起家中佛堂那個自從得知同日娶親真相之後就一直閉門不出的倔強女人,謝氏家主就覺得疲憊不堪。
娶親之前他就知道王氏女是個什麼性子。幾次三番說不通之後,他乾脆撒了謊,說自己願意一生一世一雙人,但這世間男子沒有哪個能忍住不偷腥呢?更何況他還是謝氏家主,憑什麼要偷偷摸摸,不能給自己心愛女人一個身份?
所以成親當日乾脆瞞著王夫人,將心愛的女人一併擡進門做了貴妾。 本想著只要糊弄著成了親,女人嘛,就算婚前有再多的幻想,成了親之後有家庭瑣事煩惱著,總會認命。可誰曾想王氏女第二日發現真相之後,那冰冷的眼神簡直讓謝家主覺得冰涼刺骨,如墜冰窟!
短暫的羞愧過後是惱羞成怒,明明全天下的男子都這般,憑什麼他不可以?只是還沒等他冷落王氏女,王氏女就起身回了孃家。
還未到三朝回門之際王氏女就歸家,帶來的震動可想而知,只不過王氏女還是太過單純,以爲家中父兄疼愛就可以任由其爲所欲爲。雖說兩大世家撕扯了許久,謝家給了許多利益出去,最終王氏女還是被送了回來。
謝家主本來還想羞辱對方一番,真以爲回孃家就行了?王謝二家百年來聯姻過無數次,期間利益摻雜,又怎是區區一個女子說和離就和離的?
只是沒想到,自那之後,王氏女每次見他都畫著不人不鬼的半面妝,每回都能精準的吐他一身!簡直是不可理喻!
後來,王氏女乾脆在自己院子裡建了個小佛堂,清清靜靜的過起了日子。別說旁人,就算自己去也近不了身。那時候他早有侍妾,大郎二孃都已經幾歲了,只是瞞的緊,旁人不知道而已。見王氏女這般將自己的面子往地上踩,謝家主幹脆也不裝了,直接將兩個孩子和其孃親過了明面。
總而言之,謝家那一年,鬧得叫一個滿城風雨。
只是他就算不喜王氏女,也需要一個嫡子穩固族長家主身份。但王氏女根本不讓他近身,如何生的了孩子?
不過誰也沒想到,就是新婚那天夜裡,王氏女竟然懷了身孕!王氏女是第一個知道的,她竟敢找了貼身嬤嬤去尋打胎藥想要墮了那個孩子!
那可是謝家血脈!
好在那老嬤嬤知事,及時將消息稟告自己,這才保下了王氏女腹中的孩子。
想到這裡,謝家主就一陣生氣。
“當初如果不是我,你能活著來到這世間嗎?如今你長大了,翅膀硬了,竟敢忤逆自己的生身父親來!你以爲你是宸親王不成?!我告訴你,我可不是林煒!惹急了我,我一紙訴狀告到陛下那裡去,我倒要看看,不孝順生父之人,又有何顏面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