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4章 登陸鐵山

趙巖的奏章不出數日,便到了京師。

山東的驛站已經開始在各地鋪設,山東一省境內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驛站系統。

趙巖讓人開設的驛站叫‘濟民客棧’,雖然是叫客棧,不過和驛站沒什麼區別。

這些驛站不僅負責傳遞情報,還給旅客提供住宿,旅客還能乘坐驛站的馬車出行,更能在驛站中聘請僱傭營的士兵保護出行。

除了山東,山東往京畿、河南、兩淮、江南等重要的商路上,都有趙巖開設的驛站,這些驛站因爲都是開設在人流來往繁多的商路上,所以不僅無需貼錢,每年還能向山東輸出幾萬兩銀子。

至於朝廷的驛站之所以每年要貼錢,首先是管理上出了問題,再則也因爲鋪設得很廣,所以才造成那樣的現象。

但實際上,驛站是有利潤可以賺取的,只是經營方式要改變一些罷了。

趙巖的奏章送到京師,崇禎夜間在乾清宮挑燈反覆閱讀王安石和張居正的變法內容,趙巖在奏章中所言:治國要策在於理財,並列舉了王安石、張居正兩人變法的許多成效,對崇禎來說,無疑是當頭棒喝。

這封奏章,給了崇禎很大的啓示,連夜讓人將王安石、張居正的變法內容整理出來,認真閱讀。

他是一個勤奮的皇帝,但他生不逢時,同時也沒有受過正確的教育。

滿朝大臣皆在愚皇,崇禎從小接觸到的思想就是變法不可爲,變法損國本毒天下,大臣們也未給看過變法的內容。

在這個信息很塞閉的年代,一個對很多事物沒有正確認識的皇帝,自然也拿不出什麼有效的治理方法。

“節用愛民朕做到了,開源節流,不錯,就是開源節流。”崇禎看完張居正的變法內容後十分驚喜,彷彿找到了一個巨大的寶藏一般。

崇禎直接看到了三更天才睡了下去,第二天天還沒亮又爬起牀跑去上朝,簡直勤奮得讓人瞪目結舌。

當天早朝過後,崇禎又把楊嗣昌叫了過去。

“這個趙巖,他竟不交出琉璃鏡秘方和紡織器械,楊愛卿以爲如何是好?”崇禎對楊嗣昌問道。

楊嗣昌看著趙巖的奏章,趙巖在奏章裡赤『裸』『裸』的拒絕了崇禎對玻璃鏡的要求,還問崇禎:若玻璃鏡與之,陛下可能與臣年三百萬兩軍餉?

這一句昨天把崇禎氣得大怒,後面那‘與民爭利’的大帽子更是被趙巖撇了個乾淨。

“陛下,起碼趙巖同意出工匠和兵員,有了他的火器與訓練之法,我們不出數年,定然也能練出一支強軍。”楊嗣昌說道:“至於琉璃鏡與紡織器械,按他的意思,必須陛下進行商稅改革方能交出,陛下……”

楊嗣昌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爲『摸』不清楚崇禎對這商稅的態度。

“朕有意加徵之,以讓大明達兩宋之繁榮。”崇禎擲地有聲的說道,態度十分堅決。

楊嗣昌說道:“陛下,商稅茲事體大,非容輕議!”

“爲何?”崇禎不悅的問道,此時他正想如何開源節流呢!

“今天下之人皆以無商稅爲常,而朝中大臣,就如趙巖奏章中所言,多出於工商之家,陛下若要增商稅,必然遭到他們的反對。”楊嗣昌說道。

“他們反對朕就不能徵了嗎?”崇禎皺眉道。

“陛下自然可以徵,只是若陛下必先找出一個合適推行改革之人選,放能成改革之事,若陛下所託非人,則『亂』從四起,反而給了那些反對之人以籍口。”楊嗣昌說話間,表明自己支持徵收商稅,並且與滿朝文武撇清關係。崇禎面『色』一下緩和了許多,只見他思慮著點頭道:“卻是如此。”

“朝堂之上盡是些貪鄙之臣,朕又能託付與誰?”崇禎很恨道,再次暴『露』了他對那些文臣的不信任。

這種不信任的確是很正確的,二百多年的大明朝,官僚們已經腐敗到了極點,如何能讓崇禎信任。

“趙巖此子若不棄筆從戎,能考中個進士就好了,定是治世之能臣,可惜啊!可惜。”深感無人可用的崇禎突然感慨道。提出改革的趙巖,棄筆從戎之後成了他的最大威脅,怎能讓崇禎不扼腕嘆息。

“陛下,臣有一個人選,應當能當此重任。”楊嗣昌突然說道。

“誰?”崇禎驚喜問。

“登州知府陳鍾盛。”楊嗣昌說道。

“陳鍾盛,此人與趙巖走得較近……”崇禎遲疑道。

“此人雖與趙巖關係甚密,然陛下託於改革重任並無不可。”楊嗣昌解釋道,“再則趙巖與聖上相比,他會知道如何抉擇。”

“那琉璃鏡與紡織器械之事如何辦?”崇禎問道。

“陛下即以決定改革商稅,紡織器械自可得之,琉璃鏡之事,陛下可不必著急,待山東兵員與工匠到達,練出了精銳兵馬,便可以武力迫其交出琉璃鏡。”楊嗣昌建議道,“此時若將他『逼』得緊了,容易出『亂』子。”

“那便如此吧!”

海天之間,和煦的旭日從海平面升起,皮島碼頭上,一支龐大的船隊已經正將風帆拉起,將近八十艘大帆船,緩緩的駛出碼頭,向東行駛而去。

遼東軍步兵第一營、第二營,騎兵第一營,以及山東軍騎兵第二營的士兵已經全副武裝,準備登陸鐵山。

此時的朝鮮,已經被黃臺吉弄得天翻地覆,朝鮮王李宗被抓,日日被黃臺吉嚴刑拷打,嚐盡了苦頭。

朝鮮民衆也在黃臺吉的強徵之下,爲黃臺吉強渡鴨綠江做著準備,同時黃臺吉也做了第二手準備,那便是長期盤踞朝鮮。

黃臺吉已經將鑲黃旗派了出去,分成若干個小股,進駐朝鮮各個城鎮。不過黃臺吉這一決定並不是一帆風順,朝鮮雖然屈服,但那是在黃臺吉能撤走的情況下,但現在黃臺吉卻撤走,反而‘賴在’朝鮮不走,還把李宗抓了起來,這激起了朝鮮官員的反抗。

那些小股清軍在朝鮮各城鎮的反抗之下,一時竟有許多敗退了回來,黃臺吉勃然大怒,正想回師征伐時,僅有幾艘戰船倖存的清軍水師來報,皮島的明軍水師正朝鐵山南部的半島駛來。

皮島離鐵山非常近,只有二十多公里,不過皮島離海岸線只有五六公里,只是沒有合適登陸的港口,只有鐵山港有足夠的深度讓帆船靠岸。

船隊靠近鐵山的港口時,黃臺吉已經帶著正黃旗、鑲紅旗,以及孔有德統領的兩萬漢兵等候在港口,準備予以登陸明軍慘重的教訓。

上午十點左右,運載著士兵和物資的船隊到達鐵山的港口外側,將近四萬多清軍的注目下,駛向港口。

黃臺吉用千里鏡看著龐大的明軍船隊,只見那些大帆船的甲板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全副武裝的明軍。

就一艘帆船來說,近距離投送的兵員遠遠比遠距離投送的要得多,近距離投送士兵,士兵無需在船上睡覺,補給也不用帶多少,一個偌大的帆船內,裝個三四千人不是問題,就跟運豬仔沒啥差別,不過這樣的運輸並不會對士兵造成什麼危險,因爲時間並不長,而且事先也進行過乘船訓練,船上更有配備醫師。

這些明軍鮮衣亮甲,那一個模子般刻出的表情,不帶一絲的感情,透『露』著冷酷與肅殺,這還是黃臺吉第一次見識山東軍的模樣。

“山東真乃是我們滿洲的宿敵。”黃臺吉說著劇烈的咳嗽了兩聲,潔白的絲帕上,竟凝帶著一些淤血。

“皇上。”嶽託急切的叫喚了一聲。

“無妨,朕還能撐得住。”黃臺吉擡手說道,原本那雙肥胖的雙手,此刻明顯已經小了一圈。

嶽託輕輕彎了彎腰,然後看向駛來的明軍船隊,那高大的帆船並排行駛,船帆在海濤起伏間層層疊疊,那樣的場景,讓人震撼。

“明軍想幹什麼?直接過來嗎?”嶽託不解的看著駛來的船隊,“簡直是太狂妄了,竟敢在我們的眼皮底下強行登岸。”

趙巖派出的船隊的確將岸上的清軍無視了,直挺挺的駛進了港口,就在清軍排列著密集的陣形嚴正以待的時候,十艘武裝商船突然排成一列,船上的炮門直接打開,一門門火炮從裡面『露』出了空洞洞的炮口。

“不好,明軍有火砲。”黃臺吉心中驚呼,就在這時,只聽見轟轟轟的一陣炮響,上百發炮彈朝著港口飛去,港口上的清軍頓時如同遭遇了地震一般,四周的大地被爆炸的炮彈震得不斷顫動。

四處都是瀰漫的硝煙,許多清軍在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已經被炮彈炸成了碎片。

這十艘武裝商船的火炮並不是很猛烈,每艘的側舷火炮也就十到十五門不等。然而更恐怖的還在後面,只見一輛輛火箭發『射』架被推了上來,點火……發『射』!

在沒有戰艦的輔助下,火箭轟炸成了登陸的最佳選擇。

密集的火箭轟炸開始了!拖著橘紅『色』尾焰的火箭帶著淒厲的呼嘯聲,『射』向排著密集陣形的清軍。

爆炸聲接連不斷,清軍霎時間陷入一片混『亂』,兵馬在轟炸之下慌『亂』逃竄,丟下一具具焦糊和血淋淋的屍體。

轟炸足足持續了十分鐘,遼東軍發『射』了將近五千支火箭,將鐵山港轟炸了個遍,只見轟炸過後,整個鐵山港都瀰漫在一片熊熊烈火之中。

而清軍早已狼狽而逃。

黃臺吉和嶽託二人帶著人馬狂退了將近三裡,這才穩住陣腳,開始收攏兵馬。就在黃臺吉和嶽託收攏兵馬的時候,港口上的登陸也開始了。

連個步兵營,連個騎兵營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登陸,一艘艘帆船上前,士兵迅速從放下的調板上衝下,然後迅速在港口上佈防。

等黃臺吉收攏了兵馬之後,發現在轟炸中竟然損失了將近四千多人,這讓黃臺吉肉疼得臉部直抽搐。

“皇上,明狗火器太過犀利了。”嶽託臉『色』蒼白的對黃臺吉說道。黃臺吉的臉『色』也十分不好看,這時候斥候回報:“稟告皇上,明軍全都上岸了。”

“回鐵山。”黃臺吉眼中閃過一絲狠厲。

“皇上,我們不把名狗趕下海去嗎?”嶽託不解的問道,黃臺吉搖了搖頭,說道:“此番明軍登陸,必有周全準備,加之火器犀利,正面與之抗爭實屬不智,唯有避其鋒芒,徐徐圖之。”

“皇上英明。”頓時周圍響起一片恭維之聲。

黃臺吉帶著大軍直奔鐵山城,一場對鐵山的血洗開始了。

“全部殺光,不能讓明軍徵召到任何民夫。”黃臺吉下令道,具有極高戰略眼光的黃臺吉,此時已經意識到了危機的降臨。

鴨綠江被明軍封鎖,明軍又進軍朝鮮,朝鮮這麼點大的地方,可謂是上天無路,遁地無門。

唯一的辦法,就是幹掉進入朝鮮的明軍。

但明軍擁有強大的火器,從努爾哈赤起兵至今,正面對抗明軍向來沒什麼好果子吃,當然這是指城牆。

但擁有強大火器的山東兵馬,火力較之遼西的那些城池還要強悍。

因此黃臺吉直接退到了鐵山,不與明軍進行正面對抗,而是發揮騎兵的機動優勢,伺機尋找機會。

同時也要給明軍制造麻煩,鐵山城如此之近,定然會落入明軍之手,把城內的人殺光無疑能讓明軍徵召不到什麼民夫。

在黃臺吉的意識裡,若沒有民夫,運糧也就非常困難,這樣必然能給明軍制造麻煩。

殺戮在鐵山展開,朝鮮人自然無法抵抗滿清的屠刀,當遼東軍進入鐵山城時,鐵山已經成了人間地獄,到處都是橫七豎八的屍體,以及燃燒的房屋。

鐵山城已經完全被毀滅了,當然,朝鮮人的死活並不關他們的事。

“兩個月內,我們必須控制所有朝鮮城鎮,對朝鮮進行全面堅壁清野,最好能在兩個月內解決清軍。”原潁州團團長王徵在鐵山城內攤開地圖,與其他各營的營長商議下一步的行動。

“總參謀部給出的命令是,兩個月內最起碼得打到朝鮮最南端,將朝鮮南端控制在手裡,爲對日作戰做好準備。”吳永亮指著東部的山區說道:“在圍堵下,清軍最有可能竄入山區,這片地區必須重點清剿。”

“還是讓參謀們商量吧!”步兵第一營營長遊學鋒說道。

朝鮮的各營作戰是由遼東作戰參謀部指揮,而具體的作戰計劃,又是各營參謀部進行制定,然後由各營營長進行決定。

而龍口總參謀部則指揮遼東作戰參謀部,也許只是給出一個意圖,而遼東參謀部則給出進一步的計劃,通常是一些補給、路線上的指示,而具體如何完成,則由各營參謀部聯合商定。

趙巖構建起來的軍隊體系,還沒有出現什麼能絕對說得上話的人,權力非常分散。當然,這也和沒有師團制有關,隨著軍隊的日益龐大,師團制已經很迫切了。不過師團制的時候,定然是要組建許多個師團,那時的軍權也很分散,不會有哪個將領能比其他人帶的兵更多。

在這樣的平衡狀態下,叛『亂』幾乎不可能出現。

而崇禎之所以要制衡趙巖的擴張,就是因爲他的實力已經與其他各路官軍不平衡,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他的地位。

若換了趙巖,趙巖也不允許哪個傢伙威脅到他的地位。

……

經過各營參謀部的聯合商定,最終給出了一個具體的作戰計劃。首先由王徵帶領步兵第二營攻打義州,打通遼東到朝鮮的路線。

然後第二營與騎兵第一營負責朝鮮東線戰場,並一路向南推進。步兵第一營與山東軍騎兵第二營,則從西線向南推進,一路攻取城鎮。

之語城鎮的防守問題,則交由遼東收編的三線部隊負責。

在滿清缺乏後力的朝鮮,以三線部隊來守衛城池已是足夠。

在推進時,兩路若遇到清軍,能會戰就會戰,若清軍逃跑不可盲目追擊,第一要務還是控制朝鮮各城鎮,並進行堅壁清野。

同時在推進過程中必須保持高度警惕『性』,嚴防清軍突襲,特別是輜重部隊,必須在絕對安全的情況下推進。

這是第一步的作戰進程,等控制了朝鮮所有的城鎮的時候,進入第二步作戰進程,各營在重點對清軍進行剿殺,在沒有補給的情況,剿殺起來就容易許多了。

同時,心理攻勢也要進行。

即日在朝鮮各地大肆宣揚山東軍在遼東的大勝,以及多鐸篡位的消息,同時若遇到清軍主力,就將事先準備好的幾百名清軍俘虜放出去,讓遼東的情況傳遍整清軍各旗。

並且對清軍進行招降,還要開出優厚的待遇,在軍心混『亂』的情況下,必然會有清軍投降,等朝鮮戰事結束,你這些投降的清軍就可以去挖礦了。

第一步作戰進程,最遲兩個月內要結束,以徹底控制整個朝鮮的各城鎮,並保證至少有一條安全的陸上交通線。

第二步作戰進程,兩個月後展開也沒什麼問題。

軍閥治世相關作品

第1章 明末地主第153章 孫傳庭入衛第206章第2章 產鹽第230章 調兵第26章 火神炮第129章 要的就是功高震主第194章 山東之變化第37章 海戰(下)第206章第59章 銀行第兩百零一章第72章 三年復遼第164章 豬仔登船第102章 泡桐護衛艦第111章 政變第129章 要的就是功高震主第21章 上疏之議第57章 賑災!第22章 夜襲高家寨第139章 攻克橫濱第15章 明珠暗投第239章 崇禎再擴軍第168章 英法荷海上聯軍第3章 下馬威第166章 囤糧第23章 屯田規劃第157章 撤軍第23章 屯田規劃第21章 縱賊第106章 防禦工事第87章 逆龍,從龍第57章 賑災!第31章 趙家堡半球實驗第80章 佔領夏威夷第111章 關東戰役(下)第237章 鐵路計劃第11章 車陣拒敵第86章 山東軍務第149章 武力威逼第169章 積極備戰第71章 面聖第5章 男兒行第5章 男兒行第11章 車陣拒敵第157章 撤軍第159章 名分之爭第194章 山東之變化第231章 進攻福建第12章 賊進鳳陽第66章 北上勤王第124章 登陸鐵山第10章 七年冬,滎陽大會第53章 抵達秘魯第9章 築堡(下)第212章 兵圍河套第176章 大搖大擺回山東第4章 火槍出世第133章 報紙發行第288章 帝國東昇第4章 火槍出世第10章 防禦體系第92章 蒸汽機問世第56章 勤王之議第163章 軍制改革第兩百章第290章 西征第47章 架子第211章 會盟第174章 絕戶計,覆滅前夕第205章 聯軍是紙老虎第26章 全民皆兵第118章 無視與陷阱第122章 崇禎出招了第126章 直上雲端第134章 招撫劉國能第5章 山東鹽會第100章 霸主實力第24章 板甲制式第231章 進攻福建第96章 絕色修女第19章 紅薯土豆第14章 大出血第14章 大出血第132章 騷擾第283章 屠宰場第257章 電報、火電廠第170章 大婚之日第87章 逆龍,從龍第75章 攤牌(下)第202章 農業稅徵收法案第257章 電報、火電廠第110章 不戰而逃第111章 政變第104章 待命第13章 白洋河之戰(中)第25章 安民第281章 決戰來臨第218章 復臺第138章 騷擾東京灣
第1章 明末地主第153章 孫傳庭入衛第206章第2章 產鹽第230章 調兵第26章 火神炮第129章 要的就是功高震主第194章 山東之變化第37章 海戰(下)第206章第59章 銀行第兩百零一章第72章 三年復遼第164章 豬仔登船第102章 泡桐護衛艦第111章 政變第129章 要的就是功高震主第21章 上疏之議第57章 賑災!第22章 夜襲高家寨第139章 攻克橫濱第15章 明珠暗投第239章 崇禎再擴軍第168章 英法荷海上聯軍第3章 下馬威第166章 囤糧第23章 屯田規劃第157章 撤軍第23章 屯田規劃第21章 縱賊第106章 防禦工事第87章 逆龍,從龍第57章 賑災!第31章 趙家堡半球實驗第80章 佔領夏威夷第111章 關東戰役(下)第237章 鐵路計劃第11章 車陣拒敵第86章 山東軍務第149章 武力威逼第169章 積極備戰第71章 面聖第5章 男兒行第5章 男兒行第11章 車陣拒敵第157章 撤軍第159章 名分之爭第194章 山東之變化第231章 進攻福建第12章 賊進鳳陽第66章 北上勤王第124章 登陸鐵山第10章 七年冬,滎陽大會第53章 抵達秘魯第9章 築堡(下)第212章 兵圍河套第176章 大搖大擺回山東第4章 火槍出世第133章 報紙發行第288章 帝國東昇第4章 火槍出世第10章 防禦體系第92章 蒸汽機問世第56章 勤王之議第163章 軍制改革第兩百章第290章 西征第47章 架子第211章 會盟第174章 絕戶計,覆滅前夕第205章 聯軍是紙老虎第26章 全民皆兵第118章 無視與陷阱第122章 崇禎出招了第126章 直上雲端第134章 招撫劉國能第5章 山東鹽會第100章 霸主實力第24章 板甲制式第231章 進攻福建第96章 絕色修女第19章 紅薯土豆第14章 大出血第14章 大出血第132章 騷擾第283章 屠宰場第257章 電報、火電廠第170章 大婚之日第87章 逆龍,從龍第75章 攤牌(下)第202章 農業稅徵收法案第257章 電報、火電廠第110章 不戰而逃第111章 政變第104章 待命第13章 白洋河之戰(中)第25章 安民第281章 決戰來臨第218章 復臺第138章 騷擾東京灣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苗栗市| 乌鲁木齐县| 大埔县| 高邮市| 河曲县| 磴口县| 体育| 玉林市| 腾冲县| 武宁县| 广灵县| 卓尼县| 镇平县| 彝良县| 滦南县| 宝应县| 九龙城区| 东宁县| 滕州市| 南雄市| 元氏县| 金湖县| 威远县| 南通市| 清涧县| 三门县| 邢台市| 河津市| 诸暨市| 延寿县| 漳州市| 阿图什市| 特克斯县| 隆化县| 双江| 乌拉特后旗| 黎平县| 元阳县| 阜平县| 张北县| 淄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