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6章 囤糧

六萬名公務員對於治理一個如此龐大的國家來說還是少了一些,但湊合著總是夠用的。

大明的官員可沒有數萬,不過大明向是粗放管理,自然用不上那麼多官員,趙巖採取的精密管理,自然是需要那麼官員支撐。

特別是現在版圖,已經比大明大出了許多,省份就多出了十數個,而且還在不斷的上升,所需的官員自然是越來越多。

再則,時代在變革,趙巖的到來,讓這個時代開了加速器,經濟體越來越大,各種工作的公務員自然也就相應的需要增多。

今年畢業的十六萬人中,除了六萬被行政部劃走外,還有五萬人被教育部要走,剩下一萬人被醫療部要走。還有四萬人升學。

十二年,有將近六萬名教師上崗,其中四萬是前一年的小學畢業生,培訓了半年上後陸續上崗。但以現在的師資規模,依舊僅僅夠山東、山西、遼東、朝鮮,以及殖民地的教育,而新劃入行政體系的陝西、四川、湖廣、河南四省顯然是不太夠的。

爲此教育部只好暫緩這四省的教育計劃,明年只計劃將13~16歲階段的少年強行招入學校。至於年齡更小的,暫且等個一兩年,先把急切需要進行教育的一部分進行教育。

……

自年初起,湖廣就出現了許多動亂。

最主要的就是地主暴動,湖廣武警部隊連月鎮壓,還從山西、陝西地區增援了兩萬人。

一個湖廣地區,就集結了五萬武警部隊。

幾乎每個縣都有棘手的存在,並非所有地主都暴動,但每個縣總是有地主不肯配合的。

例如拒絕丈量田畝,拒絕登記戶籍。

這些地主之所以能夠暴動,是因爲他們還存在民衆基礎,這種基礎建立早宗族的基礎之上。

宗族在大明可謂是源遠流長,雖然真正的大世家已經在戰亂中消亡了大部分,但宗族還是不斷的擴散。

這些宗族形成許多個村落,這些村落中的人一般都是同姓,而這些同姓人中又有一個或者幾個地主的存在。

這些地主在宗族中擁有很高的號召力,雖然他們收取地租,但這些地主一般不會收得太過分,畢竟是同宗同族。

所以這些宗族有民衆基礎,所以暴動的往往是這些有宗族背景的地主,在他們的煽動下,以暴力抗拒官府登記戶籍、丈量土地。

結果自然是大同小異,這些地主一個個被武裝警察找上門,大部分見大軍壓境,連大炮都準備好了,連忙低頭屈服。小部分竟然有種寧死不屈的味道,還大罵趙巖逆賊云云,於是就被武裝警察攻破他們修築的堡壘,然後抓走……拘留,罰款。

被抓走的所面臨的處罰也並不太重,主要還是以警告爲主。

湖廣的大部分地主都有所收斂,回去後乖乖的照著官府的指示把宗族內的人登記了戶籍,也丈量了土地。

湖廣地主之所以收斂下來,也和聲勢較爲浩大的改土歸流有關。

四省的改土歸流活動中,四川和湖廣最爲浩大,川南、湘西,這些地區是主要的改土歸流區域。

也是十二年初以來一直的衝突多發地,大量的土司被山東政府武力取締,而且大量武警部隊調入湖廣,讓湖廣地主意識到這並非他們可以鬧事的時候。

相比之下陝西、四川、河南的形勢則好上許多,首先陝西已經沒什麼根深蒂固的地主勢力了。

將近十年的流賊之亂,陝西的富戶被破家的少說有七成以上,其他的富戶跑的跑,逃離的逃離。

從前年起陝西局勢有了山東政府的介入,因此慢慢穩定下來,地主勢力開始恢復,不過已經不如之前根深蒂固了,山東政府在陝西的民望也很高,畢竟山東政府大力維護了陝西的治安,同時還不斷的將糧食運入陝西賑災,陝西民衆都支持這次變法改革。

四川方面的則是藩王、郡王多,這些藩王郡王的民衆基礎較小,而且被山東政府雷霆之勢抓起來解決,更鬧不出什麼花樣來。

而河南的地主則對山東政府瞭解較深,河南地區與山東相鄰,而且貿易也是各省中最爲頻繁的省份之一。

山東軍在河南打過流賊,趙巖在河南年年賑災。河南地主皆明白反抗的後果如何,趙巖引導的變法已經不可阻擋。

不爲別的,只因民心所向。

這次變法的主要內容就是徵稅與免稅,徵的是地主的稅,免的是自耕農的稅,百姓自然是拍手歌頌。

就是湖廣地區同樣如此,趙巖在湖廣地區的民心本就不弱,歷年的賑災都是趙巖牽的頭,這次變法也有利於百姓,湖廣百姓是歡迎的。

湖廣地主鬧了幾個月,見到如此情形只得死心。

此次變法自明年開始,今年四省不論地主還是自耕農都無需上繳稅賦,不過地價卻是開始跌了。

此次變法的核心就是調控,對土地兼併的一次大調控。

若將土地留在手中,等明年法案一實施,那時地多的可就要哭了,若是拖到明年再賣,那價錢肯定更低。

陝西、湖廣、四川、河南四省今年全部免稅,連雜稅都不用交,免稅規模再次擴大了。

這對於四省貧苦百姓來說,是最好過的一年了。

在官府的大力宣傳下,越來越多的百姓支持變法。甚至是演變成了狂熱的支持,因爲變法後,自耕農所要承擔的農業稅極低。

雖然說是十畝以下免稅,但就算是幾十畝地的,農業稅也是非常低的,而且官府還保證災年免稅。

再則變法是對土地兼併的調控,地價變得低了,自耕農也可以乘機買些地。

錢不是問題,去工地上工就行了,夫妻兩一個月能賺三塊銀元,現在地價已經快要跌破三塊銀元了。

地價的下跌還在持續,似乎已經陷入了一種恐慌之中。

有的地主有手段,把田產表面上轉給他人,事實上還屬於他們所有。不過官府顯然早有準備,根本不承認白契的作用,而在官方公正下的土地轉讓,那就是弄巧成拙,把土地白送出去,一旦別人耍賴,那麼就算是報官都沒用,官府根本不受理這樣的案件。

這種假手於人的手段根本行不通,除非是地方土豪,可以用威脅等手段來暫時維持,只是官府打土豪的興致很高,官府手上有兵,根本不怕地方土豪。

誰敢亂來,直接滅掉。

官員下訪地方是很普通的,更普通是每個省都有將近六百名情報人員,這些情報人員平時所做的調查都不同,有的是潛伏型的,有的則是不斷的調查。

什麼地方有土豪,這些情報人員都能很容易調查出來,從而將情報專遞給地方官府,同時上報一份到趙家堡。趙家堡的官員接到上報,會派人下來覈實,之前地方官府也會進行合適,確有土豪橫霸鄉里,那便直接打掉。

能逃過這次調控的方法不多,但也不是絕對的沒有漏網之魚,但調控的目的就是消除一種現象,雖有不深入的地方,但目的卻是達到了。

法案還未開始正式實施,地主已經在拋售土地了。

山東成立的農業公司正在增多,這些農業公司皆配備了當前山東最新的農業養殖技術,以及農場發展模式。

隨著內陸地區的人口通過移民的方式減少後,內陸地區也已經具備了採用農場養殖的方式進行農業生產的條件。

這些農業公司有領取養殖執照,土地購買上限可以達到兩千畝。

這些農業公司主要的發展方向還是海外殖民地,那裡有許多土地,而且上限也很寬,不同地區的上限不同,最低都可以達到八千畝。

但在內陸地區也是一個不錯的發展地區,首先是在本土地區,農場品不需要經過長途運輸,因此成本相比海外來說,也並不多出多少。

這些農業公司開始投資內陸省份的土地,同時還有一些山東的個人也跑到了內陸地區進行投資。

他們屬於更低一層次的個體戶,購地上限在五百畝。

不管是公司還是個體戶,都必須按照農場的模式來生產,核心就是養殖,多產出肉蛋奶。

除了養殖意外,也可以進行經濟作物的種植。

要想改變這種模式,必須進行申請,上面派人下來考察後覺得農場主的方案可行才能進行改動。

之所以如此,還是爲了逐漸杜絕精耕細作,加大農業上的個人產值,避免出現貧窮現象。

令四省百姓更加歡欣鼓舞的是,各州縣已經開始修建學堂,明年十三歲到十六歲的少年必須入學。

對於子女能上學,百姓們自然是歡欣鼓舞,這年代對讀書人的崇敬是較高的,當然很大程度上是因爲讀書人可以成爲上層階級。

地主階級的興衰進退,都是以科舉來主宰。一旦某個家族子弟中了舉,那麼便可免稅,成爲新的地主,或者保持地主地位,而若是無人中舉,則會逐漸的衰敗下去。

能讀書自然是好事,少有父母會把兒子阻攔在家不讓去上學的,但把女兒阻攔在家的卻是不少。

這是個重男輕女的時代,一些16歲的少女都已經嫁人了。

對於這些嫁人的少女,官方並不強制要求入學,但若是想入學的話也可以,現在還是男女分班。

但大多數人還是願意讓女兒去學校唸書的,首先不需要花錢,而且還能拿零花錢,伙食學校都包了。

讀書出來後待遇很好,雖然沒可能向以前那樣成爲地主,但每個月三塊銀元的鐵飯碗是跑不了的。百姓高興的是,今後學校越建越多,小孩到六歲就可以進學校,甚至是更低的年齡。

把孩子送到學校,家裡不用怕養不起,基本上是官方替他們養。

……

十二年上半年,大明的倭奴數量已經增加到了三百餘萬人,其中兩百萬奮戰在基礎設施建設的工地上,在烈日下揮灑著汗水。

倭奴主要集中在鐵路線的建設上,而內陸地區擁有足夠的勞動力,不需要倭奴去添磚加瓦。

沈西鐵路、京輪鐵路這兩條戰略鐵路在半年的奮戰下,已經鋪設了五分之一,建設速度隨著準備工作的就緒,已經越來越開,年底就可以鋪設好五分之三的路段,預計明年半年通車。

京漢鐵路、粵漢鐵路、日蘭鐵路這三條鐵路已經決定用民間資本修築,年初時便已開工,資金先由官方墊付。

趙家堡的證券交易所開張後,這兩條鐵路的集資也已經完成。這三條鐵路的回報率較高,雖然回報額有規定,但卻是以百分比來確定,民間資本的熱情還是很高的。

這三條鐵路的修建進度要更快一些,除了粵漢鐵路的修建地形稍微複雜一點,大部分路段都是平原地區。

在衆人期盼之下,山東鐵路網在經過將近兩個月的摸索運營後,趙巖宣佈七月山東鐵路網正式開始運營。

山東鐵路網的運營有衆多的好處,經過兩個月的通車實驗,火車已被證實其實用性和便利性。

七月運營的鐵路網不僅包括山東各州縣的鐵路幹線、支線,還包括連接山西的趙太鐵路。

與此同時,七月中旬京浦鐵路可以運營。八月底京沈鐵路也可以運營,朝鮮的釜沈鐵路也已經進入運營,遼東的五條支線鐵路在下半年可以陸續進入運營階段。

這些去年計劃修築的鐵路在年底前可以完工。

屆時陝西的煤炭可以供應山東,遼東的糧食、木材等資源也可以快速供應到山東、江南。

火車正式通車的第一天,共有五輛火車從山西來到山東,運來了近三千噸煤炭,兩千噸鋼材,山東則向山西運去了許多水泥,以及各種貨物和糧食。

加長型火車,牽引總重爲一千三百多噸,再重就拉不動了,與後世的火車有著巨大的差距。

但這樣的載重量卻是很可觀了,若是用馬車,起碼要五千兩馬車,而且速度根本沒有如此之快。

第二日,從山西到山東的火車達到了七個班次,將囤積在火車站的煤炭不斷運往山東。

由於是雙向鐵軌,基本上沒有撞車的危險,只有追尾的危險。不過這年頭火車速度慢,加之配備了電報,追尾一般不可能,一旦發生就是重大管理漏洞。

山東的煤價頓時下降了五成,不僅煤價下降了,煤炭也充足了,這給工業生產注入了鮮活的活力。

成本降低了,煤炭供給也充足了。

由於山東境內已經形成了鐵路幹線,各州縣都鋪設了鐵路,這些煤炭運至山東後,可以隨意運往任何一個州縣。

而山東各州縣的貨物,要運往山西的,也可以很便捷。若是京浦鐵路通車,那麼山東的貨物就可以快的運往南方了。

此時山東和山西的貨運,使用了雙向鐵軌後,一天上百輛火車都可以上路,火車若是中途出現什麼故障而停頓,會有人下車到後面發信號攔截後面駛來的火車。並且通知最近的電報站,電報站聯絡各站點,讓各站點的火車停止前行。

同時鐵路網的投入運營,讓渤海灣的食鹽可以很方便的運往港口,不再需要使用馬車。

從山西、邯鄲到山東的馬車基本上已經不用了,渤海灣運鹽的馬車也不用了,被商業部調去運輸建築材料了。到處的施工點,需要很多建築材料,很多都是需要從山東運輸的。

除了山東到山西的鐵路是雙向軌道外,其他鐵路都是單向軌道。

主要是山西有煤炭,未來山東的煤炭需求量會月來越巨大,而且不僅是山東的煤炭需求量。

這個需求量會不斷的擴大,因此建成了雙向。而其他鐵路,目前還沒那個必要建雙向軌道,等以後再慢慢完善。

單向鐵路的運輸能力也還不錯,只要管理得嚴密點,撞車的可能性很小。火車凡是會撞車、追尾都是管理疏忽所致。

山東商人很快適應了鐵路和火車這種新奇玩意,能順道的都用鐵路運輸,運費相比馬車和水運來說都相當便宜,而且更快速。

在大量資本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工業篷布發展,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的大背景下,這年七月的糧價顯得比去年還要高出兩成。

這種糧價上漲的情況讓趙巖很警覺。

貴金屬貶值是一方面,但糧食產量是否不足又是另一個方面了,兩者可能皆有,爲此趙巖下令徹查各地糧食儲備。

糧食儲備是很充足的,商業部的濟民糧行是主要的儲備機構,濟民糧行有上千家分店,每個分店都有充足的糧食儲備。

這些儲備的糧食主要是紅薯粉幹,之後用紅薯粉乾和白銀換成同等重量的大米、小麥。

各地的儲備加在一起有三千萬石糧食,其中上報的數據是,小麥五百萬石,大米一千萬石,紅薯粉幹一千五百萬石,趙巖必須確保這些糧食儲備的存在,因此讓人徹查儲備,以免被人挪用。

糧食儲備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一旦遇到災年,就必須有足夠的儲備,有足夠的儲備便能撐過去。

同時趙巖讓下面調查糧價上漲的原因。

結果一查卻是嚇了一跳,江南一大羣商人正在囤積糧食。

,!

第104章 待命第38章 派遣使者第158章 嚴禁傳教第3章 軍法嚴酷第135章 生擒高迎祥第10章 路遇賊寇第21章 上疏之議第157章 撤軍第188章 決戰渾河(下)第23章 戰利品第146章 這場戰役代表民族第38章 派遣使者第113章 痛殲水師第87章 逆龍,從龍第122章 繳稅了!第23章 屯田規劃第243章 農業分工第10章 七年冬,滎陽大會第4章 玻璃鏡子第195章 抄家後我們平分第113章 痛殲水師第202章 農業稅徵收法案第113章 痛殲水師第244章 退伍軍人第173章 荷蘭商船的浩劫第18章 張步雲的野心第175章 投降,全軍覆沒第20章 給個痛快吧!第34章 海軍出動第20章 屯田制度第242章 新的一年第兩百章第99章 對日貿易矛盾第64章 船隻返航第281章 決戰來臨第195章 抄家後我們平分第8章 士兵掃盲第13章 大獲全勝第29章 死則死矣第51章 預算(下)第124章 登陸鐵山第210章 掃蕩科爾沁第30章 借錢第8章 築堡第163章 軍制改革第3章 軍法嚴酷第241章 海洋霸主計劃第204章 伏擊皇家軍艦第204章 伏擊皇家軍艦第142章 軍事威脅第184章 人傻錢多第35章 攔路第83章 海盜第168章 英法荷海上聯軍第134章 招撫劉國能第1章 監軍御史第176章 大搖大擺回山東第146章 這場戰役代表民族第106章 防禦工事第123章 著書立說《工商規鑑論》第83章 海盜第15章 擴張計劃第192章 大搞科研第104章 待命第36章 海戰(上)第5章 造搶造炮第229章 羽翼已豐第26章 火神炮第18章 天下震動第70章 昌平會戰(下)第123章 著書立說《工商規鑑論》第23章 遲來將軍第100章 霸主實力第165章 有便宜不佔是王八蛋第12章 賊進鳳陽第32章 礦工之友與蒸汽機第56章 饑荒第290章 西征第229章 羽翼已豐第114章 密奏風波第211章 會盟第224章 鑄幣稅第133章 報紙發行第89章 勒緊褲腰帶第198章 理論上抄家可以致富第260章 無所畏懼第224章 鑄幣稅第29章 財政收入第230章 調兵第51章 預算(下)第262章 宣戰第5章 男兒行第2章 融入時代第67章 陰謀第7章 對陣第180章 遼東冬季攻勢第63章 左右爲難第41章 通商日本第96章 絕色修女第27章 棉布上市
第104章 待命第38章 派遣使者第158章 嚴禁傳教第3章 軍法嚴酷第135章 生擒高迎祥第10章 路遇賊寇第21章 上疏之議第157章 撤軍第188章 決戰渾河(下)第23章 戰利品第146章 這場戰役代表民族第38章 派遣使者第113章 痛殲水師第87章 逆龍,從龍第122章 繳稅了!第23章 屯田規劃第243章 農業分工第10章 七年冬,滎陽大會第4章 玻璃鏡子第195章 抄家後我們平分第113章 痛殲水師第202章 農業稅徵收法案第113章 痛殲水師第244章 退伍軍人第173章 荷蘭商船的浩劫第18章 張步雲的野心第175章 投降,全軍覆沒第20章 給個痛快吧!第34章 海軍出動第20章 屯田制度第242章 新的一年第兩百章第99章 對日貿易矛盾第64章 船隻返航第281章 決戰來臨第195章 抄家後我們平分第8章 士兵掃盲第13章 大獲全勝第29章 死則死矣第51章 預算(下)第124章 登陸鐵山第210章 掃蕩科爾沁第30章 借錢第8章 築堡第163章 軍制改革第3章 軍法嚴酷第241章 海洋霸主計劃第204章 伏擊皇家軍艦第204章 伏擊皇家軍艦第142章 軍事威脅第184章 人傻錢多第35章 攔路第83章 海盜第168章 英法荷海上聯軍第134章 招撫劉國能第1章 監軍御史第176章 大搖大擺回山東第146章 這場戰役代表民族第106章 防禦工事第123章 著書立說《工商規鑑論》第83章 海盜第15章 擴張計劃第192章 大搞科研第104章 待命第36章 海戰(上)第5章 造搶造炮第229章 羽翼已豐第26章 火神炮第18章 天下震動第70章 昌平會戰(下)第123章 著書立說《工商規鑑論》第23章 遲來將軍第100章 霸主實力第165章 有便宜不佔是王八蛋第12章 賊進鳳陽第32章 礦工之友與蒸汽機第56章 饑荒第290章 西征第229章 羽翼已豐第114章 密奏風波第211章 會盟第224章 鑄幣稅第133章 報紙發行第89章 勒緊褲腰帶第198章 理論上抄家可以致富第260章 無所畏懼第224章 鑄幣稅第29章 財政收入第230章 調兵第51章 預算(下)第262章 宣戰第5章 男兒行第2章 融入時代第67章 陰謀第7章 對陣第180章 遼東冬季攻勢第63章 左右爲難第41章 通商日本第96章 絕色修女第27章 棉布上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滋市| 邢台县| 雅江县| 科技| 翁牛特旗| 诸暨市| 双柏县| 临泽县| 河源市| 鄄城县| 蓬安县| 女性| 神木县| 宜君县| 托里县| 香港| 隆安县| 大宁县| 上杭县| 东阿县| 德保县| 崇仁县| 怀远县| 武冈市| 麟游县| 肥西县| 鄱阳县| 武乡县| 吉隆县| 昆明市| 岢岚县| 定结县| 宝山区| 岑溪市| 搜索| 金溪县| 鹤峰县| 寿宁县| 锡林郭勒盟| 汪清县| 托克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