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1章 進攻福建

七月二十五,趙家堡已經恢復了平靜。

五個步兵旅早已南調。

自七月初,五個步兵旅就陸續僞裝成武警部隊,小規模的向浙江省調動,六萬大軍分爲十二隊,調往浙江衢州府江山縣。

衢州府是龍遊商幫的地盤,趙巖派遣大規模的部隊到衢州,龍遊商幫通過當地的關係渠道,多多少少了解到了一些。

只是這些山東軍都藏在山林中,劃了個戒嚴區域,因此龍遊商幫雖知山東有派兵過來,卻不知派了多少。

很多人只以爲人數可能只有五六千人,因爲很多時候人們只看到一隊武裝警察,因此也未大驚小怪。

在各地做生意的龍遊商人都知道,現在大明各省都有‘鹽舶稽查司’的兵馬在到處收稅。

由於第一師晝伏夜出,往往都是夜晚行軍,一個晚上行到預定地點,然後休息警戒,不允許任何人靠近。

因此他們在到達江山縣城外的隱蔽地點時,整個浙江都沒有什麼人清楚浙江竟然來了六萬兵馬。

除了這六萬,還有兩萬自重部隊,也陸續僞裝成商隊運輸著輜重前來江山縣。而遠在閩南石井的鄭芝龍,根本就不清楚衢州的異動。

相比之下,鄭芝龍在海上所面臨的壓力就大得多。

文邦良絲毫不顧舊識之情,在臺灣海峽狠查過往商船,僅僅幾個月下來,臺灣海峽已經不見商船之蹤影。

整個福建的海貿系統已經徹底癱瘓。

除了部分不怕死的還敢出海外,其餘許多商船都已經接海貿之名,跑到了山東去,有的爲了不被鄭芝龍所遷怒,連全家老小都帶走了。

而崇禎,也不清楚第一師的五個步兵旅南下,只是以爲趙巖派出了幾支武警部隊,以爲山東軍的主力還留在山東。

因此最近崇禎安分了許多,不敢在《皇家日報》上挑唆什麼,生怕一個不好趙巖揮兵北上。

畢竟趙巖的主力已經回到了山東,在新軍未成之際,崇禎還是擔心山東軍的壓境,因此雙方在輿論的爭鬥上進入了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

美洲步兵旅在薛青的帶領下,乘坐運兵船南下,七月底已經到達臺中,文邦良早早便接到了作戰計劃,將手上的軍艦和護衛艦集中了起來。

對閩江口的進攻一觸即發

文邦良爲了配合閩江口登陸,制定了一個聲東擊西之計,從臺南派出五艘護衛艦,前去騷擾金門。

鄭芝龍的海上主力大部分都集中在閩南,對於閩北相對忽視。

畢竟鄭芝龍只是個海盜,雖然深諳海上規則,但對陸戰的規則卻是有些懵懵懂懂,對於海岸的防備雖然不算鬆懈,但防禦強度卻不高。

按照常理,他們是東南沿海霸主,誰敢來海岸騷擾。

不久前的澎湖海戰,徹底把鄭芝龍給敲醒,只是鄭芝龍一時還沒反應過來,同時也想不到趙巖這麼快就對他動手了。

那令人咋舌的天價稅金和罰金,最近也沒了聲音。

自從趙巖在《大明日報》上下了最後通牒,鄭芝龍無迴應後,趙巖也未在報紙上發表關於此事的任何言論。

很多人以爲趙巖只是威脅威脅,鄭芝龍也是這麼以爲,但威脅的同時,也給他扣上了個大大的屎盆子。

有這個屎盆子扣在腦袋上,讓鄭芝龍略微坐臥不安,始終感覺有些不妥當,萬一哪天趙巖翻起賬本來,那就是兩軍對壘之時。

翻臉是肯定的,鄭芝龍只是擔心趙巖在他還沒準備好之前就發飆了,因此天天敦促新軍編練。

到處購買軍用物資,崇禎提供給他的75毫米火炮製造技術也到了,不過要投產還要一段時間。

鄭芝龍感覺目前自己最需要的還是時間。

……

完婚後,趙巖在趙家堡的生活很是安逸,基本上每天除了處理一下公務外,就是到處去巡視和指點工作。

所謂指點工作,不是到處走走說說套話,而是給部門、工廠提出具體的經營方案,畢竟趙巖來自二十一世紀,各種東西見得多,眼界開闊,能指導的東西多了。

趙巖到處指導工作,是爲了打造一個更精密的系統。

鑄幣局

機器運轉得轟隆隆,隨著一聲聲的‘哐當’‘哐當’聲,一塊塊銀元隨著傳送帶送到衝壓機下面,打上一個個圖案。

直接衝壓一下,上下兩面的圖案都印了上去,一塊銀元就這麼被鑄造出來了。

而在不遠處的另外一個作坊裡,同樣冒著蒸汽機的黑煙,機器哐當哐當的衝壓著銅錢,從熔鍊廠運來來的銅板在衝壓下,一塊塊銅板也就這麼形成了。

在趙家堡,這種銀元很快進入流通。

一同進入流通的還有銀角、銅錢。

這些貨幣一進入市場流通便受到了百姓的歡迎,銀元和銀角實在是太好用了,雖然成色不太足,但因爲大小、成分固定,因此受到歡迎。

一塊銀元在市面上可以換到一兩足色的白銀,有時候甚至更多。

而黃銅所制的銅錢則更受歡迎,銀行發行的銅錢顏色更好看,而且更硬,做工又精美,很快壓倒了其他種類的銅錢。

目前黃銅和銀元的兌換匯率是1:800,而黃銅銅錢換純銅銅錢,一文錢可以換1.2文。

而這些市面上套來的銀子和純銅,馬上被送到了熔鍊廠熔鍊,然後送到鑄幣局加工。

趙巖視察時,鑄幣局的吏員報告了生產情況,“一天可以加工10萬兩銀元,1萬兩銀角,五千兩銅錢。”

“再擴大生產能力。”趙巖指示道,“每天必須能生產出30萬塊銀元,和5萬兩銅錢,銀角適當便可。”

鑄幣局馬上把趙巖的指示記了下來。

每天三十萬塊銀元,一年可以生產一億零九百五十萬塊銀元,也就能創造500萬兩的利潤。

銅錢方面,一天五萬兩的製造面額,一年可以製造一千八百萬兩左右的銅錢,根據目前手上一千萬兩價值的黃銅儲量,2/3的利潤來算可以創造六百六十餘萬兩的利潤,另外八百萬兩按照1/2的利潤來算,可以創造四百萬兩的利潤,利潤超過一千萬兩,扣除成本,五六百萬兩是有的。

這兩項達到定下的鑄幣速度,便可以在一年內創造上千兩的純收益,而銀角方面則沒什麼要求,這東西收益多少還得看市場承受能力,一旦市場銀角太多,還是會跑回銀行裡的。

市場能接受多少銀角,就發行多少,一般來說,五六百萬兩應該沒問題。

內閣

這天早上表決了一個議案,承認山東所鑄銀幣、銀角、銅錢的合法地位,並禁止第二方私鑄錢幣。

這個議案遭到了曹化醇、王承恩等太監的強烈反對,同時保皇黨也強烈反對,雖然議案最終表決通過。

不過數天後,陳鍾盛又表決了一個新的議案。

議案中允許崇禎鑄幣,但所鑄造錢幣必須與山東銀幣、銀角、銅錢具備同樣的性質,必須成份一致,規格等同,同時必須在內閣監管下進行鑄造。

崇禎看到山東開始鑄幣,他也開始謀劃鑄幣之事。

只是山東的鑄幣水準,實在不是崇禎能夠模仿的,但做到貨幣成份、規格一至,還是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問題。

趙巖所鑄造的銀幣是銀九二,銅零八,崇禎定下的方案是銀八八,銅一二,含銀量相差了4%。

崇禎的鑄幣速度很快的,畢竟是讓工匠手工打出,很快崇禎的銀幣就出來了,很快內閣就定下了匯率,一塊趙巖鑄造的銀幣,比崇禎所鑄造的銀幣,價值上多了4分。

看到了鑄幣有利可圖,崇禎也讓皇商主持鑄幣,但內閣也派出了人員進行監管,凡於定下成分、大小不符的銀幣,不得流入市場。

當崇禎的鑄幣局大規模製造出銀幣後遇到了三個問題。

第一:成本太高,他們用的是人工鑄造,自然與山東的蒸汽機無法匹敵,山東用蒸汽機,5個工人負責一條生產線,12個工人一天可以製造出1.4萬塊銀幣,平均三秒多一塊。相比之下,崇禎用工匠生產,一個工匠大概只能鑄出200塊左右,5個工匠一天只有1000餘塊銀元。

第二:不足值,百姓拒換。趙巖弄出的銀元比崇禎弄出的多出了4分銀,當然,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崇禎發行的銀角不足值到極點,雖然趙巖發行的銀角也一樣,但崇禎沒有開設錢莊進行專門的兌換,同時趙巖的登萊銀行又拒收崇禎發行的銀角。再則山東商人拒收崇禎發行的貨幣,因爲兌換起來太麻煩了,崇禎發行的貨幣不僅沒有山東的精美,而且還不是一樣的價值。

第三:影響力不足。趙巖已經把登萊銀行開遍整個北方,同時正不斷向南方擴張,位於黃縣的鑄幣局馬力全開,每天生產出的銀幣,即向各分行運送,然後發行到各地。而崇禎則沒有。結果就是趙巖發行的貨幣流通順暢,到什麼地方都能用,而崇禎的貨幣拿出去,人家還不清楚成份是多少,換起來不方便到極點。

崇禎成立的鑄幣局,沒多久便倒閉了。即沒多少利潤,又沒有市場,崇禎的鑄幣局實在難以維持。

結果內閣還要求崇禎收回那些不足值的銀角,吃進去多少吐出來多少,而這個回收工程著交由登萊銀行主持,兌出去的錢,還得崇禎來認。

崇禎可謂是腸子都黴青了,怎麼也想不明白,爲什麼趙巖發行的貨幣有市場,而他的卻沒有。

當然,其根本原因還是崇禎沒有使用蒸汽機,趙巖定下的銀92,銅08根本吃不消,因爲那樣沒利潤。

鑄幣,其實是一種社會資源的佔用,畢竟熔鍊需要比較多人力,所以發行紙幣算是一種對社會資源的節約行爲。

這也是爲什麼趙巖沒有在蒸汽機出現之前鑄造銀幣,日本和歐洲國家用銀幣,是因爲他們徵收了較高的鑄幣稅。

當然,日本也因爲強制性的鑄幣稅收到趙巖的頭上,從而惹惱了趙巖。而趙巖現在鑄幣,用的是蒸汽機,對社會資源的佔用比較少,而且利潤比較高,同時也能規範市場交易,統一貨幣使用,讓商業貿易更加方便。

內閣新修改的議案雖然允許崇禎鑄幣,但崇禎慘敗

議案中規定,各地徵收任何賦稅,可用銀幣、銀角,對使用銀元、銀角納稅者,不得向其徵收任何火耗,徵者罷免。

這個議案的通過,等於是把全天下的火耗都收歸趙巖所有,同時百姓手上的銀幣卻還具有原本的購買力,不過地方政府若不遵從,那也沒辦法,所以得靠監督,趙巖各省都有五六百個探子,誰不遵從,直接內閣罷免了他。

……

整個夏季都很平靜,除了盧象升在吐番大開殺戒算是讓人熱議的新聞外,其他也就是山東發行統一貨幣的事情了。

大明境內的軍事衝突基本上沒有爆發,但武警部隊在各省卻是剿匪剿得熱火朝天,山東招募局移民也移得規模一次比一次大。到了夏末,在定東省兩個島(庫頁島、北海道)各建立了一個據點,每個都達到了五千餘戶。漠南地區移民了五萬戶,漠北地區移民了一萬戶,漠西移民了五千戶。

遼東和朝鮮是移民的主要地區,遼東已經移民了二十三萬戶,往朝鮮移民了十五萬戶,??由於福建商船大量前來山東,這些福建商船大多被招募局徵用,一時間海上運輸能力大增。徵用期間會給銀子,一般排水量一千噸的商船,往返一次會給五百兩銀子,也就是個工本費。

在渤海灣往返運輸三次,就能獲得一次前往日本貿易的機會,渤海灣也不是太大的一個地方,往返三次也就大半個月的時間。

而到庫頁島、北海道,則是去一次獲得一次日本貿易的機會。福建商船北上後才知道,山東也不是那麼好混,但不在這裡混,又能去哪混呢?福建肯定是待不下去的。

就在夏季結束時,突然傳來一個讓人沒有思想準備的消息。

山東軍進攻福建了

八月二十三,晴朗

文邦良在持續的對金門騷擾了將近半個月後,雖然沒有成功調動鄭氏集團的海上力量,但卻也把鄭氏集團的目光吸引到了閩南。

這時,文邦良帶著第一艦隊的二十艘軍艦,以及二十艘護衛艦,外加十八艘運兵船突然襲擊了閩江口。

福建水師根本來不及反應,炮臺就被第一艦隊擊毀,二十艘護衛艦保護著十八艘運兵船悍然衝進閩江,而另外二十艘軍艦則在閩江口警戒。

很快,乘船進入閩江口的美洲步兵旅在馬尾港登陸,只是一登陸,美洲步兵旅便向福州發起進攻。

但美洲步兵旅沒發一槍一炮,福建巡撫便下令打開城門,鄭芝龍名義上是福建總兵,但主管的是海事,福州並不在鄭芝龍的掌控之中,依舊是福建巡撫說的算。

美洲步兵旅從鼓樓入城,很快與福建巡撫交涉完畢,福建巡撫鄒維璉很是配合,福建很快落入美洲步兵旅掌控之中。

美洲步兵旅在福州留下了一半兵力阻擊鄭芝龍的兵馬,同時另外一半兵力,則乘坐著運兵船沿著閩江而上。

根據情報部的刺探,閩江兩岸沒有炮臺等設施,鄭芝龍也沒有任何力量在閩江上存在,美洲步兵旅就這麼在閩江長驅直入。

同時留在福州的兵力,迅速的貼出了安民告示,並且迅速開始在閩南北岸佈置防線。

福州處於福建沿海,是海濱平原區域,福建沿海的海濱平原是相連的,從閩南可以從海濱平原一路很平坦的北上。

但通道也就這一條,若走其他通道,則行軍速度太慢,所以美洲步兵旅的六千兵力便在閩江北岸佈防,隔著閩江,鄭芝龍想要過江,別想。

若從海路來,二十艘軍艦和二十艘護衛艦不是吃素的。

海軍扼守閩江口,美洲步兵旅防守福州,形成兩道防線。若是鄭芝龍從陸上來,閩江的船隻已經被收集了起來,六千人足以阻擊。

若是鄭芝龍從海上來,海軍則在閩江口於起遊鬥,若是一時擋不住,美洲步兵旅則阻擊登陸之敵,海軍慢慢磨死他們。

……

第一艦隊突襲閩江口後第三天,鄭芝龍纔在石井接到消息,把鄭芝龍嚇得直接從椅子上滾了下來。

隨即陷入了瘋狂之中,在鄭芝龍的怒喝中,鄭芝龍的水師一片雞飛狗跳,兩日後,他們便從廈漳泉三地港口彙集。

水師十萬悉數出動

東南霸主怒了。

然而他們出動時,已經過去了五天,沿著閩江北上的美洲步兵旅已經一路到了南平,正朝建寧府駛去。

他們在閩江上很順利,兩天後,他們到達了閩北古都建寧府。

建寧府同一個城內有三個行政機構,分建安和甌寧兩個行政機構,同時還有福建行都司。

來到建寧府,美洲步兵旅隨即轉爲步行,前面工兵開道,後面用馬匹拖拉著火炮,朝著仙霞關疾馳而去。

建寧府之所以是閩北古都,乃是因爲水路交通方便。但陸路就難走了,好在並非沒有路,通往仙霞關的道路還算能走,工兵營在前面開道,加之以是夏末入秋時節,閩北天氣大體無雨,道路並不泥濘。

第101章 大調整第112章 多爾袞逃離第158章 嚴禁傳教第190章 收復遼東第71章 面聖第25章 登萊精銳第216章 攻臺第72章 三年復遼第138章 騷擾東京灣第16章 新軍成立第24章 盧象升至第133章 報紙發行第198章 理論上抄家可以致富第5章 造搶造炮第160章 後院起火第259章 未來的女皇第6章 亂世重典第28章 戚繼光兵書第244章 退伍軍人第15章 擴張計劃第29章 財政收入第56章 勤王之議第106章 防禦工事第188章 決戰渾河(下)第151章 “此人定是楊嗣昌同黨”第13章 中都擊賊第21章 屯地遭襲第114章 密奏風波第144章 清君側第73章 回師第61章 戰備(下)第13章 中都擊賊第89章 勒緊褲腰帶第239章 崇禎再擴軍第158章 嚴禁傳教第154章 組閣(上)第285章 帝國初立,天下沸騰第257章 電報、火電廠第217章 投降第1章 皇室之後第159章 名分之爭第38章 派遣使者第279章 一戰定江山第60章 備戰(上)第225章 銀元、銅角、銅錢第26章 火神炮第29章 水力鑽牀第29章 水力鑽牀第31章 趙家堡半球實驗第204章 伏擊皇家軍艦第218章 復臺第226章 澎湖海戰第122章 繳稅了!第一百就十一章 新式蒸汽機問世第173章 荷蘭商船的浩劫第87章 逆龍,從龍第163章 軍制改革第149章 武力威逼第85章 茅元儀來投第280章 圈套第5章 山東鹽會第102章 泡桐護衛艦第9章 築堡(下)第72章 三年復遼第212章 兵圍河套第14章 白洋河之戰(下)第32章 礦工之友與蒸汽機第231章 進攻福建第123章 ;輿論大戰第104章 待命第8章 會館商晤第2章 融入時代第1章 明末地主第30章 借錢第259章 未來的女皇第66章 北上勤王第3章 私鹽生意第175章 投降,全軍覆沒第136章 同室操戈,騎兵羣毆第214章 人口暴增第9章 築堡(下)第47章 架子第13章 中都擊賊第兩百零一章第兩百章第16章 折損無算第14章 大出血第4章 玻璃鏡子第26章 鋼鐵基地第159章 名分之爭第15章 擴張計劃第108章 絞肉機(上)第1章 皇室之後第290章 西征第226章 澎湖海戰第18章 七年春波第278章 鳥槍換大炮第31章 大比,擴軍第212章 兵圍河套
第101章 大調整第112章 多爾袞逃離第158章 嚴禁傳教第190章 收復遼東第71章 面聖第25章 登萊精銳第216章 攻臺第72章 三年復遼第138章 騷擾東京灣第16章 新軍成立第24章 盧象升至第133章 報紙發行第198章 理論上抄家可以致富第5章 造搶造炮第160章 後院起火第259章 未來的女皇第6章 亂世重典第28章 戚繼光兵書第244章 退伍軍人第15章 擴張計劃第29章 財政收入第56章 勤王之議第106章 防禦工事第188章 決戰渾河(下)第151章 “此人定是楊嗣昌同黨”第13章 中都擊賊第21章 屯地遭襲第114章 密奏風波第144章 清君側第73章 回師第61章 戰備(下)第13章 中都擊賊第89章 勒緊褲腰帶第239章 崇禎再擴軍第158章 嚴禁傳教第154章 組閣(上)第285章 帝國初立,天下沸騰第257章 電報、火電廠第217章 投降第1章 皇室之後第159章 名分之爭第38章 派遣使者第279章 一戰定江山第60章 備戰(上)第225章 銀元、銅角、銅錢第26章 火神炮第29章 水力鑽牀第29章 水力鑽牀第31章 趙家堡半球實驗第204章 伏擊皇家軍艦第218章 復臺第226章 澎湖海戰第122章 繳稅了!第一百就十一章 新式蒸汽機問世第173章 荷蘭商船的浩劫第87章 逆龍,從龍第163章 軍制改革第149章 武力威逼第85章 茅元儀來投第280章 圈套第5章 山東鹽會第102章 泡桐護衛艦第9章 築堡(下)第72章 三年復遼第212章 兵圍河套第14章 白洋河之戰(下)第32章 礦工之友與蒸汽機第231章 進攻福建第123章 ;輿論大戰第104章 待命第8章 會館商晤第2章 融入時代第1章 明末地主第30章 借錢第259章 未來的女皇第66章 北上勤王第3章 私鹽生意第175章 投降,全軍覆沒第136章 同室操戈,騎兵羣毆第214章 人口暴增第9章 築堡(下)第47章 架子第13章 中都擊賊第兩百零一章第兩百章第16章 折損無算第14章 大出血第4章 玻璃鏡子第26章 鋼鐵基地第159章 名分之爭第15章 擴張計劃第108章 絞肉機(上)第1章 皇室之後第290章 西征第226章 澎湖海戰第18章 七年春波第278章 鳥槍換大炮第31章 大比,擴軍第212章 兵圍河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镇市| 崇文区| 那坡县| 徐汇区| 平和县| 禹城市| 上思县| 宜阳县| 定南县| 嘉祥县| 松阳县| 广丰县| 方山县| 哈尔滨市| 兖州市| 焦作市| 九台市| 平泉县| 精河县| 绵竹市| 富平县| 汝州市| 日喀则市| 沾化县| 类乌齐县| 五大连池市| 巴楚县| 漠河县| 砚山县| 宿迁市| 南阳市| 呼伦贝尔市| 博白县| 融水| 虹口区| 唐海县| 孟津县| 宁陵县| 安仁县| 美姑县| 芮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