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沒算完,三人還要納頭命狀再表忠心,投名狀在古代用於忠誠之徵,意思是加入一個組織或者結盟前,以該組織或結盟人,相互認可的行爲以表示忠心,其所謂“但凡好漢們入盟,須要納投名狀”,大意是指一個人在進入綠林時,或者結盟前,必須簽署的一份生死契約,有了“投名狀”便相死同命,而擺脫“投名狀”的方法,落草的就只有接受官府的招安這一條路了,如果單是結盟的,就要除非其中一人殺死另外二人,沒有了第二人以證誓言,也起不到什麼作用了。
三人決定之後,各納洋鬼子的人頭來作頭名狀在好不過了,一來可以互表忠心,二來可以表義忠之氣蓋雲天,各自全是愛國忠心的大義之人,劉鵬飛和李風,各自憑著自己的過硬功夫,順利的提回了三個洋鬼子的人頭回來。
而那任志雄,則並不親自下手,只見他擺香壇,唸咒語,以一張黃紙人飄在空中,然後一口血酒吐在紙人上面,那張紙人立即在空中,化作一‘蒙’麪人,地面颳起大風,那黑人隨著大風飛離到山下。
不出一個時辰,只見那黑衣人就從天而降,它左右腰間各另著三個洋鬼子的人頭,將人頭從腰間拔出扔在地面上,李風二人上前,用手一‘摸’,果然是真正的洋人頭顱,二人頓時對任志雄的道術佩服的是五體投地。
劉鵬飛贊言道:“大哥沒想到有這般的手段,能畫符爲人,千里之外殺人無自動手,能有大哥這般神力,何愁大事不成,看來我們兄弟二人拜了你做大哥,當真是我們哥倆的造化”。
任志雄自謙道:“兄弟過獎了,我也沒有你們說的那麼神乎其神的,這只是雕蟲小計,在你們面前不足掛齒,在“下面”還得倚仗兄弟二人的真本事,不過小道不才,這法術算不得上法,我還能撒豆爲兵,到時候在陵中一定有用武之地”。
劉鵬飛一聽發出“噢”的驚息聲,正在這時,李風看到黑衣人,站在一邊不動也不說話,但看其又像是真人,立即好奇上前,就要揭開他的面紗,任志雄一看大叫:“賢弟住手!”。
但在說話間,己經遲了,李風己經將那黑衣人的‘蒙’面紗給扯了下來,只見那黑衣人沒有人臉,整個臉黑‘洞’‘洞’的,就像一具活屍的臉被剛挖了的臉‘肉’,又灌了一臉墨汁一般的恐怖,李風嚇的正要退去,那黑衣人的黑‘色’臉面上,噴出一股黑氣,李風頓時中毒暈倒,劉鵬飛敢快大叫著上前,去扶李風,只見那黑衣人,化成了一股黑灰隨風飄散。
任志雄大嘆了一口氣,從懷中取出一粒‘藥’丹,餵了李風吃下,他才醒來,隨後任志雄對他們一番解釋,原來此紙人非常的霸道,並不是他本人所練,而是他師爺修煉畢生的心血練成,此黑衣人能上天遁地,護身解圍,憑他一己之力,只要其面紗不被揭開,對付百餘具殭屍不在話下,足惜唉!
李風看任志雄如此的嘆氣,知道自己闖了大禍,敢快上前向道長陪禮,任志雄一擺手道:“罷了兄弟,繼然我們結拜爲兄弟,就不分你我了,更何況不知者不怪,都怪我爲了在你們面前,顯示自己的能耐,沒有提前告訴你們,看來此乃天意,是上天‘逼’我離開茅山呀!”。
劉鵬飛問他怎麼回事,任志雄對他們道出了原委,這活紙俠不是一般的紙人,乃是他師父畢生心血所造,他本想借此一用,日後在還他,現在師爺知道他毀了活紙俠,還不將他輕則武功法術全廢,重則一怒之下將他給打死,也極有可能,三人頓時低下了頭。
沉默了一會,三人就決定後天就向目標地‘挺’進,此事不易托拉,早一天成功,早一天離成就大業就近了一步,不然等了他人走在了他們前頭進入大墓中,就不好辦了。
八月十八日,三人購備了倒鬥所需的各種裝備,就向目的地出發了,將從那洋鬼子手奪去的‘毛’瑟長短兩支步槍和三把手槍,全拿在身上,由於任志雄用不過慣這種長槍,又兼自己橫習一身的道術,並不輸這些槍,只選了一把‘毛’瑟手槍,放在身上以備緊急時候防身之用。
,讀到此處,我爲他們感到這是不幸中的萬幸了,‘毛’瑟手槍我太熟悉不過了,能‘弄’到這些當時世界上最先進行武器,而爲他們感到欣慰,‘毛’瑟軍用手槍中國又稱駁殼槍,盒子炮,歐洲則多稱其爲‘毛’瑟C96,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在中國也稱爲匣子槍,他們的這些軍用手槍,全配備20發彈夾則被稱爲大肚匣子。
其槍身寬大,因此又被稱爲大鏡面,是全自動功能的,又稱快慢機,‘毛’瑟手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製造的一種手槍。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
除了這幾支槍外,還有更爲珍貴的一些炸‘藥’和手榴彈,最後他們又購了一對大白鵝和兩隻大公‘雞’,這鵝不是一般的鵝,全是三十年的老鵝,公‘雞’也是七八年的公‘雞’,用這些禽類,除了進入陵墓之中後,可以用來試探墓中的空氣之外,還有通靈制邪的作用。
公‘雞’打鳴本就是‘陰’陽相隔的標示,更能夠制壓陵中的妖氣,鵝則是天生就有通靈的本事,其活的越久通靈就越靈敏,比什麼八褂鏡、焟燭好使多了,所有裝備全裝備齊全,(當然還有般山道人秘密法器),他們就向崑崙山‘挺’拔而去了。
那任志雄爲了避兼,更是脫去了道袍,也換作了進山採‘藥’的打扮,一路上顛簸難行更不在話下,用了整整十五天的功夫,他們終於到達達了崑崙山腳下。
三人向山上望去,這就是萬山之祖巍巍的崑崙山,蒼茫遒勁的崑崙山,傳說中國神話體系的神宗之脈,只見其雄壯‘挺’拔天地間,山脈連綿無際顯,人在他們面前渺小的不能在渺小了。
看到此處,我不由的想到了,只能以一道詩來形容崑崙山在好不過了,那就是陳毅的《崑崙山頌》:“峰外多峰峰不存,嶺外有嶺嶺難尋。地大勢高無險阻,到處川原一線平。目極雪線連天際,望中牛馬漫逡巡。漠漠荒野人跡少,間有水草便是客。粒粒砂石是何物,辨別留待勘探羣。我車日行三百里,七天馳騁不曾停。崑崙魄力何偉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三人接隊揹著物品向崑崙山上走去,隨著越往上爬,海拔逐漸的在升高,空氣也變得越來越稀薄,就算他們的橫練了一身的功夫,加上背了這麼多的東西,他們‘胸’口也都憋悶的難熬,都開始喘作了一團,臉膛漲得發紫,三人只好停了下來,邊休息邊繼續往上爬,並欣賞著崑崙山際的奇麗景‘色’。
崑崙山非常的峻拔,山頭附近範圍處全是凱凱的白雪和冰川,而山腰下確是森森綠蔥的樹林。
現在三人己經走到了大半山腰處,遠遠向上望去,天際中飄著巨團的紅雲,那日暮之光照在雲層之中,發出通紅帶黃的漂亮麗光,散散的斜‘射’照在山體上面,只見遠方山腰處那些罕見魄麗的冰塔林,像是銀冠邊緣,鑲嵌的顆顆鑽石,那是一片琉璃的世界,如果不是天際邊的雲層稀薄,根本見不到這般的奇幻‘迷’人的景‘色’。
冰川下生長著無數奇石形成的石林,密密麻麻的延伸下來,與低海拔處古老的森林連爲了一體。
冰川的融水在石森林下層潛流,發出有節秦的叮咚聲,彷彿仙‘女’的雲指在輕輕彈撫著琴絃,流瀉出一串串動人的音符。
他們在兩側冰川夾峙的古柏森林中,遍地碎石,走在期間如同置身於石與木的大河之中。
圍繞著山頂冰川的幾座大雪山,彷彿是那神‘女’戴上了銀冠,發出耀眼的光茫,巍巍然然的傲視著蒼穹,顯得豐姿卓絕。
三人看著眼下的奇景風光,一時間頓時感到思‘潮’起伏,直覺的真是一望天地廣,感嘆能走到這個地方,偶興看到這些美景,實在是太好了,三人頓時感到真如是老朽在海一慄間的渺小。
正在這時,天幕間突然發生了變幻,空中的紅雲散成了個圓環形狀,中間居然出現了一個圓形的太極八卦雲圖,紅黑兩團雲正好團縮成‘陰’陽二魚,太極圖案的兩魚的兩個頂點,各亮著黃光,太陽照在太極的雲團上,‘射’出耀眼的四散黃光,光線照在山體森林上,形成星星點點的幻光,那景‘色’真乃是絕了。
任志雄本來就是學道的,看到眼前這一幕,更是驚魂大失,立即脫去身上的揹包,跪在地上,大呼上天道祖真君顯靈,李風和劉鵬飛,雖然然不是正宗的道‘門’中人,但對不少邪術也是耳薰目染,誰也沒見過有沒有真正的神仙,更何況當時,還處在封建的統治之下,雖然他們這行,講究的是倒鬥不信鬼,信鬼的不倒鬥,但對神靈還是非常相信敬畏的,每次倒鬥前,都要拜一番祖師爺,以祈求上神師爺保佑,更何況二人見到這般的神奇天景。
二人也都隨著任志雄跪在山間,三個人一個比一個把頭磕的響亮,直把面‘門’都磕破了血,高呼是上天保佑他們,這乃是天降祥瑞之像,三人想當然的就認爲,這定是老天爺保佑他們,可倒的這次巨陵,看來這座陵定爲不義之陵,他們此番更爲義師,也是替天行道,他們有了這個想法,更加的豪壯熊人膽,信心更加的滿滿了。
其實天際中出現的奇形異景,在世界各地也有數不勝數的,有的直讓人歎爲觀止,並不是什麼神靈降出的神象,而是形成這種景觀的氣象,其地理原因比較複雜,與空氣中出現大範圍逆溫層等因素有關,太陽發生了直‘射’偏離,出現空中幻象等,而並不是他們所想的什麼,上天所降的詳瑞神光,只不過當時,他們不瞭解什麼是科學,中國還完全處理幾千前的封建思維,所遺留下的神道‘迷’信觀念,或者是勉強的在爲自己這次盜墓行徑,正好進行自我安慰打氣。
突然天空中轟鳴作響,奇景盡散,空中籠罩出了片片的烏雲,與上升的氣流合在一處,眨眼的功夫就降下了一場瓢潑大雨,這崑崙山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頂上下雪,山下也許就下雨,半山腰可能同時下冰雹。
三人敢快拿出遮雨裝備,遮蓋了身上及裝備,鑽入樹林中,繼續向上爬,崑崙山上真是十里不同天,山下在下著雨,再往山上走就是晴空萬里,說不準山頂上可能正在下著冰雹。
三人終於爬到了山頂,向山下望去,只見那遠處山澗,是四山環繞,中間一座山峰,周圍籠罩著五彩霞氣,不同顏‘色’的虹氣,橫叉互繞,真是寶氣沖天,不足的是,在寶氣之間夾雜著些黑‘色’的霧煙。
任志雄道:“這裡寶氣橫慣山間,看這裡除了巨寶,定藏著不少妖孽,歷來都是巨寶邊就有妖怪守護,看來這寶氣確能吸引妖魔而居呀!
我們此行,必將有一場惡戰!”。
劉鵬飛點點頭說:“這地形我們哥倆,己經採盤觀察不下五次了,這座大陵就藏在寶氣中的大山之中,看來這些寶氣就是山腹中的寶貨發出,寶妖互繞,這是千年不變的恆律,繼然倒鬥就不怕這些妖孽,我們兄弟兩個倒過的大斗無數,斬殺過的妖魔也不在少數,量這裡有再多的妖魔,也逃不出我們兄弟三人的掌心,兄弟齊心齊利斷金,不管什麼妖魔鬼怪,只要敢出來擋橫的,我們是見魔誅魔,遇妖斬妖.。。”。
李風更是在一邊接著大放豪言不饞的道:“我們哥三是藝高人膽大,明知山有魔,偏向魔山行.。。”。